本刊記者:陳詞
人物檔案
陳琳:醫(yī)學博士、副教授。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肝癌發(fā)病機制及診療,細菌耐藥監(jiān)測。全國肝膽病咨詢專家;亞太醫(yī)學生物免疫學會學術委員會全國委員;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攻關協(xié)作組全國委員;甘肅省醫(yī)師協(xié)會感染科醫(yī)師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甘肅省醫(yī)師協(xié)會肝病專業(yè)委員會常委;甘肅省地方病防治委員會專家。長期從事傳染病科、教、研工作;多次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線工作;主持參加科研項目1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記者問:什么是乙肝媽媽?
陳琳教授:“乙肝媽媽”指的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的孕產婦。也就是患有乙肝或者體內攜帶乙肝病毒的孕產婦。
記者問:乙肝育齡期婦女應該如何備孕?
陳琳教授:母嬰傳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徑,同時嬰幼兒時期狀態(tài),很HBV感染易形成慢性感染不能孕育多乙肝女性都擔憂自己能健康寶寶。首先孕前全面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檢查乙肝兩對半定量、HBV DNA定量、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腹部彩超等,結合年齡、家族史和伴隨疾病等因素,綜合評估是否需要啟動抗病毒治療。其次,對于無抗病毒指針的乙肝育齡期婦女,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精神愉快、合理飲食、適度運動等,同時做好常規(guī)孕前檢查。最后,對于有抗病毒指針的育齡期婦女,可在妊娠前應用干擾素治療,以期在妊娠前6個月完成治療,在治療期間應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若不適合應用干擾素或治療失敗,可應用妊娠B類藥物如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抗病毒治療。妊娠前或妊娠期間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的乙肝孕產婦,產后應繼續(xù)抗病毒治療,并根據病毒學應答情況,由??漆t(yī)生決定是否更換治療方案。
記者問:乙肝媽媽孕期要做哪些檢查?
陳琳教授:乙肝媽媽在孕期除了要進行常規(guī)孕檢以外,還要定期進行乙肝相關的檢查,動態(tài)觀察身體變化及病情發(fā)展,從而做好母嬰阻斷,保障胎兒的健康。乙肝媽媽孕期需要做以下幾方面的檢查:
第一,需要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例如轉氨酶,膽紅素等指標。乙肝孕婦在妊娠期間乙肝病毒隨時有活動的可能。同時,妊娠導致血容量增加,導致肝臟負擔加重。通過動態(tài)觀察肝功能指標來判斷其是否存在異常變化。如果肝功能異常就要及時評估肝臟病情,必要時應該使用藥物進行保肝治療。第二,需要做肝臟B超評估肝臟大小及肝臟的回聲,對肝臟的功能進行進一步的判斷,從而了解肝臟是否出現明顯病變。對于其他疾病,也可一同檢測出來,例如可以及時發(fā)現妊娠急性脂肪肝。第三,HBV DNA定量也是乙肝孕媽媽需要進行的檢查項目,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傳染性以及對孕期母嬰阻斷進行指導。高水平HBV DNA是母嬰傳播的高危因素,妊娠中后期如果HBV DNA定
量>2×105IU/ml,建議在??漆t(yī)生指導下,應用妊娠B類藥物抗病毒治療,以防止傳染給寶寶。
記者問:乙肝媽媽一定要抗病毒治療嗎?
陳琳教授:不一定。乙肝媽媽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要根據其HBV DNA定量、ALT等相關檢查結果綜合評估。具體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若HBV DNA定量陽性,出現ALT顯著異常(≥5×正常值上限(ULN)),排除導致ALT升高的其他相關因素(如藥物和脂肪肝等),或診斷為肝硬化者,經感染病或肝病專科醫(yī)師評估及患者知情同意后,建議給予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抗病毒治療。
2.若HBV DNA定量陽性,ALT為(1~<5)×ULN,且總膽紅素<2×ULN時,可繼續(xù)觀察,如果觀察期間ALT≥5×ULN,或總膽紅素≥2×ULN,則按上述“1.”部分處理;如果ALT<1×ULN,則按“3.”部分處理;如果隨訪至妊娠24周ALT仍為(1~<5)×ULN,經患者知情同意后,給予TDF進行抗病毒治療。
3.若HBV DNA定量陽性,ALT正常,無肝硬化表現,可以暫不治療,繼續(xù)觀察肝功能情況。在隨訪期間,如果出現ALT持續(xù)升高(ALT≥1 × ULN),則根據ALT水平按“1.”或“2.”部分處理,注意總膽紅素和PTA的檢查結果,用于判斷肝臟損傷的嚴重程度。
4.若HBV DNA定量低于檢測下限,表明患者可能處于非活動期,建議于妊娠24周復查HBV DNA定量,若仍低于檢測下限,則無需干預。
對于出現乙肝活動而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的孕婦,治療藥物首選TDF,如果患者存在骨質疏松、腎損傷或導致腎損傷的危險因素,可選用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治療。以上需在??漆t(yī)生指導下使用和觀察副作用。
記者問:在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情況下意外懷孕怎么辦?
陳琳教授: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長期抗病毒治療,臨床上在此期間意外妊娠的患者并不少見。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到專科醫(yī)院咨詢,根據所用抗病毒藥物的種類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我國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針對妊娠相關情況處理指出:抗病毒治療期間意外妊娠的患者,若正在服用TDF,建議繼續(xù)妊娠;若正在服用恩替卡韋(ETV),可不終止妊娠,建議更換為TDF繼續(xù)治療;若正在接受干擾素-α治療,建議向孕婦和家屬充分告知風險,由其決定是否繼續(xù)妊娠,若決定繼續(xù)妊娠則要換用TDF治療。
抗乙肝病毒藥物對于乙肝媽媽的影響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嚴重,遇到意外懷孕的情況,積極尋找專科醫(yī)生檢查評估,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從而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垂直傳播,避免將乙肝病毒傳遞給下一代。
記者問:乙肝媽媽一定需要剖宮產嗎?
陳琳教授:不一定需要剖宮產,剖宮產應按照剖宮產的指征嚴格執(zhí)行。關于分娩方式與HBV母嬰傳播的關系,目前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雖然有研究顯示,剖宮產可以減少高病毒載量孕婦所生嬰兒的HBV感染,但是薈萃分析的結果表明,分娩方式與HBV母嬰傳播風險沒有確切關系,剖宮產并未降低HBV母嬰傳播的發(fā)生率,因此我們不建議根據HBV DNA水平或HBeAg狀態(tài)選擇分娩方式,建議根據產科指征決定分娩方式。
記者問:乙肝媽媽生產后自己怎么辦?
陳琳教授:乙肝媽媽生產后如果在妊娠期服用抗病毒藥物,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停藥,而停藥時機取決于妊娠期抗病毒治療的目的:(1)若是以阻斷HBV母嬰傳播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藥物的媽媽,分娩后需要檢測HBsAg和HBeAg定量,如果HBsAg和/或HBeAg水平顯著下降,提示抗病毒治療效果良好,可以繼續(xù)抗病毒治療。如果HBsAg和/或HBeAg水平下降不明顯,應在生產后立即停藥。(2)若是以治療乙肝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藥物的媽媽,產后不能停藥,應長期抗病毒治療。
部分乙肝媽媽生產后可能出現ALT升高。產后繼續(xù)服用抗病毒藥物的乙肝媽媽,分娩后在1年內需要每3個月復查肝功能、HBV DNA定量;每6個月復查乙肝血清標志物、甲胎蛋白、上腹部超聲和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檢查。產后停藥及未服用抗病毒藥物的乙肝媽媽,在產后6-8周需要復查肝功能生化學指標和HBV DNA定量。如果肝功能正常,分娩后每3個月復查肝功能、HBV DNA定量。如果肝功能異常并且符合抗病毒治療指征,應啟動抗病毒治療。
記者問:乙肝媽媽的新生寶寶怎么阻斷?
陳琳教授:對于乙肝媽媽的新生寶寶,需要使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進行阻斷,首劑乙肝疫苗和HBIG的接種時機非常關鍵。在新生寶寶出生后12小時內應盡快注射乙肝疫苗10μg/0.5 ml+HBIG 100IU進行聯(lián)合免疫,于1和6月齡各注射1針重組酵母乙肝疫苗10μg/0.5 ml。低質量兒或早產兒或危重新生兒:于出生12小時內盡快完成聯(lián)合免疫(乙肝疫苗10μg/0.5 ml+HBIG 100IU),于1、2和7月齡各注射1針重組酵母乙肝疫苗10μg/0.5 ml。在完成乙肝全程免疫接種1-2個月后,寶寶需抽靜脈血檢測HBV血清學標志物,至少包括HBsAg和抗-HBs,建議采用定量檢測方法。如果HBsAg陽性,還需進一步檢測HBV DNA定量和肝功能生化學指標,以后每6個月隨訪1次,復查肝功能生化學指標和病毒學指標。
記者問:乙肝媽媽可以母乳喂養(yǎng)嗎?
陳琳教授:乙肝媽媽如果沒有服用抗病毒藥物,新生寶寶在接受規(guī)范的聯(lián)合免疫之后,可以進行母乳喂養(yǎng),沒有必要監(jiān)測乳汁中的HBsAg和/或HBV DNA定量。以阻斷HBV母嬰傳播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藥物的乙肝媽媽,分娩后停藥,寶寶接受聯(lián)合免疫之后,可以母乳喂養(yǎng)。以治療乙肝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藥物的乙肝媽媽,分娩后應該繼續(xù)用藥,如果服用TDF治療,因TDF在乳汁中藥物含量很少,也可以母乳喂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