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娟
(甘肅省張家川縣第三高級中學,甘肅張家川 741500)
任務型閱讀是建立在對閱讀材料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的,在保留傳統(tǒng)閱讀課優(yōu)勢的同時,跳出了傳統(tǒng)閱讀課局限在微觀句子與語法上的怪圈,提高了閱讀活動的效果。任務型閱讀針對閱讀材料的關鍵內(nèi)容與總體內(nèi)容設計出了一個個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實現(xiàn)了學生在做中學的愿景,幫助學生整體理解閱讀材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前階段與傳統(tǒng)閱讀課的導入階段是類似的,都是為了引入閱讀課的主題與教學任務。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手段自然地引入任務,為任務型閱讀的順利展開做準備。任務型閱讀的關鍵就在于教師發(fā)布任務、學生完成任務,但是如果在實施過程中趨于機械化,就會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閱讀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師就需要借助提問、討論等方式連接閱讀主題,通過對學生相關背景知識的激活實現(xiàn)對學生求知欲望的激發(fā)。
通過閱讀前階段對閱讀材料主題以及任務的引入,學生已經(jīng)對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因此在閱讀中任務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完成教師下發(fā)的閱讀任務,在完成具體閱讀任務的過程中獲取與文章相關的信息,并最終通過信息的串聯(lián)實現(xiàn)對文章的整體理解,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技能的提高。
任務型閱讀不同于傳統(tǒng)閱讀課將語法的講解作為重點,而是需要將語言知識放在問題中,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更多新知識。換言之,教師不能讓任務型閱讀教學停留在完成任務的層面上,而是要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認識語言現(xiàn)象。鑒于此,閱讀后任務作為鞏固深化閱讀中任務的主要途徑,就要肩負起這項職責,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實現(xiàn)發(fā)散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1.階梯型任務鏈原則。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基于這一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進行閱讀任務的設計。而學生的認識過程都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因此教師在設計閱讀任務的過程中也要注重任務之間的遞進性,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閱讀任務幫助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閱讀材料,進而讓任務型教學活動階梯式層層推進。
2.在做中學原則。任務型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課教學模式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其實現(xiàn)了師生角色的互換,學生真正成為閱讀教學的主體,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的目標。因此,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是任務型閱讀的本質(zhì)目標,也就是在做中學,既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主體性原則。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已經(jīng)初步實現(xiàn)了師本位向生本位的轉(zhuǎn)換,尤其是在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成為完成任務的主體,教師在其中只能起到引導作用,因此只有真正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才能保證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保證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作用。鑒于此,教師一方面要立足學生實際,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發(fā)展需求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讓閱讀任務的設計能夠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期待;另一方面則要從任務的完成角度來考慮,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收集信息、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4.情境真實性原則。在應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時,教師勢必要精心選擇任務內(nèi)容與形式,為了保證任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容易在課堂中展開,就必須保證任務的真實性,也就是要從生活中搜集任務,并經(jīng)過一定的處理使其轉(zhuǎn)變成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語言的具體功能的教學任務,進而讓學生在這樣一種真實的情境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5.以小組活動為中心原則。任務型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勢必會與小組合作模式結合在一起,學生通過密切合作來完成教學任務不僅是完成有一定難度的教學任務的現(xiàn)實需要,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行之舉。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型閱讀活動時也要堅持以小組活動為中心的原則,讓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教師所下發(fā)的教學任務,通過取長補短實現(xiàn)更好的應用效果。
1.精心選擇閱讀材料。一切教學任務都是基于閱讀材料來設計的,因此教師必須對閱讀材料進行精心選擇。其一,要考慮閱讀材料的可利用性,其集中體現(xiàn)在內(nèi)容的趣味性、知識性與實效性上,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xiàn)預期中的教學效果。其二,要從材料的話題角度入手,選擇多樣化的閱讀材料,諸如名人軼事、歷史傳說、新聞報道等。其三,要選擇長度適中的閱讀材料,避免材料太長過于枯燥,或者材料過短實效性不佳問題的出現(xiàn)。其四,要選擇語言難度適中的閱讀材料。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要想實現(xiàn)其英語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就要選擇有一定難度但又不會超出學生現(xiàn)有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其五,要從學生對材料的接受度考慮,盡量避免選擇一些專業(yè)型很強的閱讀材料。
2.拓寬閱讀材料的來源渠道。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了高中階段的課外閱讀量,因此為了滿足新課標的要求,也為了強化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拓寬閱讀材料的來源渠道,在教材之外選擇更多的課外閱讀材料來進行任務型閱讀教學,提高任務型閱讀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3.把握閱讀材料和任務設計的關系。閱讀材料是任務設計的基礎,任務設計是理解閱讀材料的前提,閱讀材料與任務設計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只有正確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讓二者處于均衡的狀態(tài),才能共同提高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效果。
一方面,當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難度較大時,就可以適當降低閱讀任務的難度。如果閱讀材料與閱讀任務的難度都很大,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就無從下手,進而在任務型閱讀活動中出現(xiàn)走神情況,降低了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閱讀任務。例如,教師可以對一個復雜的閱讀任務進行分解,使其成為若干個難度更小的閱讀任務,通過一個個小任務的完成最終解決大的閱讀任務。這樣教師就可以從閱讀任務入手,適當降低整個任務型閱讀活動的難度,避免因為難度太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當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難度較小時,就可以適當提高閱讀任務的難度。前文已經(jīng)提到,高中生的英語基礎與英語能力相較于初中生都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要想實現(xiàn)其英語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就必須選擇略高于平時難度卻又不超過其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與閱讀任務,讓學生有一種“跳起來能夠得著”的感覺,進而在“跳起來”的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上文提到的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應用步驟以及設計方式都是針對任務型閱讀活動本身來說的,更加側重于理論層面,而任務型閱讀活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效果達不到教師預期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實施起來難度比較大,稍有不慎就會出現(xiàn)形式化的問題,限制了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應用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應用任務型閱讀活動時,在教學設計之外,也要更多地從任務型閱讀活動的實施過程入手,通過合理地布置任務來強化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應用效果。
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應用都是以小組活動為中心的,小組合作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且相互合作配合的方式也降低了任務完成的難度,但是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在具有優(yōu)勢的同時,也具有不容忽視的劣勢,即小組成員在參與小組活動中因為任務分配不均的問題影響任務型閱讀活動應用效果。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本意是為了打破班級授課制的桎梏,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任務型閱讀活動課堂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讓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發(fā)展自身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少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參與度都比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小組成員重新進行角色定位,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在與其他小組成員交流的過程中實現(xiàn)主動學習。
任務型閱讀活動設計的一大原則就是主體性原則,其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高度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教師在任務型閱讀活動中的作用。鑒于此,教師就要對自身在課堂中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立足新課改背景,秉持新課改理念,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特點出發(fā),將自己作為任務的設計者與呈現(xiàn)者、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語言的促進者、活動的評價者,進而通過正確的角色定位來明確自身在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中肩負的責任,在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共同強化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應用效果。
任務型閱讀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但是在剛接觸任務型閱讀教學時,學生的表現(xiàn)并不好,這成為任務型閱讀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任務型閱讀教學的適應能力,讓學生能夠為完成任務做準備,并積極參與到以任務為核心的教學活動中。就目前學生在參與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來看,不少學生因為性格內(nèi)向、英語基礎差等問題不能積極參與進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在組織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時對這些學生給予特殊的關照,鼓勵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與其他學生共同完成閱讀任務。一方面,針對因為英語基礎較差而不能積極參與進來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分配一些相對簡單的閱讀任務,確保所選擇的任務符合學生的英語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另一方面,針對因為性格內(nèi)向而不能積極參與進來的學生,教師可以使其擔任某一特定的角色,避免因為其不善交流造成游離在閱讀任務之外,幫助學生找到存在感,并及時鼓勵,提高其參與積極性。
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時間不長,并且對于傳統(tǒng)的閱讀課來說,其在諸多方面表現(xiàn)出了新穎性,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不能實現(xiàn)對任務型閱讀教學效果的科學評價,因此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首先,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應該將學生作為中心,讓學生成為一個重要的評價主體。其次,教師還要引進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在考試之外,還要重視課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等評價角度。最后,教師要著眼于任務型閱讀活動的過程,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從過程與結果兩個方面強化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應用效果。
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模式不斷發(fā)展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程度在不斷加深,尤其是對于基于廣泛教育資源的任務型閱讀教學來說,其對多媒體與網(wǎng)絡的依賴程度要遠高于其他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組織任務型閱讀教學時要借助多媒體課件,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對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的輔助作用,將多媒體課件應用在教學重點與教學薄弱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最大作用。
互動性是任務型閱讀活動的一大特點,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都是互動的主要形式。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在任務型閱讀活動中的積極性,讓學生與教師、與其他學生之間積極互動,就必須致力于自由和諧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讓置身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的學生能夠產(chǎn)生愉快的學習體驗,進而促使其表現(xiàn)出更強的積極性,做到主動發(fā)言、探索與討論,打造活力四射的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課堂。
相較于傳統(tǒng)閱讀課中對接受學習的過度強調(diào),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應用實現(xiàn)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展示出了其獨特的優(yōu)勢,同時其以完成任務來組織課堂的方式也強化了語言的交際功能,為學生使用英語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環(huán)境,這不僅符合新課改理念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的要求,也符合當下社會中對人才的現(xiàn)實需要。因此,教師必須從多個角度來對任務型閱讀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但是任務型閱讀活動并不是能夠解決一切教學問題的萬能方式,在應用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對其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