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芳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從而相互交流、相互協(xié)作、共同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閱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還能促進其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多角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閱讀中,通過有效策略來實現(xiàn)對文本信息的深度挖掘與利用,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人。基于此,本文將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為例,探討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互助合作教學模式。
一、實施課前預習合作,檢驗預習成果
新課程強調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進行知識的探究與交流。合作學習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中,還存在于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等活動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其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文章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我國的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特色。
師:“同學們,我們即將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你們預習過了嗎?”
生:“預習過了?!?/p>
教師:你們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或困難嗎?
生1:老師,我不太明白課文中提到的“大青樹”是什么意思?
師:“大青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也叫“高山榕”,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北方地區(qū)。它通常被視為一個地方的標志物,象征著團結和友誼。在這篇課文中,“大青樹”代表了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友誼。
生2:老師,我覺得這篇課文很美,但是不知道美在哪里?
師:認真回想一下這篇課文的描寫和表達方式。作者通過對學校環(huán)境的描寫,以及對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描述,展現(xiàn)了和諧、歡樂的氛圍。這種氛圍既來自課文的語言表達,也來自你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想象。
師:想必大家會注意到“新鮮感”一詞,在小組合作預習中,文中有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這一詞的含義呢?
生1:“那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边@句話很有新鮮感。
生2:文中出現(xiàn)了一個排比句,向……向……向……
(在課前預習合作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閱讀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為他們在課堂上的深入學習和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設計意圖: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和小組合作閱讀中,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思考方式,共同探索課文中的主題和核心觀點,形成知識網絡,加深對課文及作者寫作手法的理解。)
二、課中集中探究,促進學生思維碰撞
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合作探究是師生之間基于一定目的而進行的一種雙邊交流活動。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讓他們大膽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質疑、爭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
師: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在閱讀過程中,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認真閱讀文章,了解文章內容。其次,要仔細品味文章中的語言和描寫。最后,要積極思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與小組內成員交流閱讀心得,學習對方的閱讀方法。
(學生開始閱讀文章,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而教師此時應在教室里巡回走動,觀察學生的閱讀情況,傾聽每個小組的意見與看法。)
師:下面邀請幾位同學回答問題,不同民族的小學生上課是怎么樣的呢?
生1:他們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朗讀課文,最有趣的是還有很多小動物一起和他們學習。
師:下課后,民族小學的同學們都有哪些活動呢?
生2:下課了,小學生都圍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
師:這篇文章中有很多細節(jié)描寫,讓人讀后會有很多感觸。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描寫背后所表達的思想和意義是什么呢?
生3:我認為這篇文章想表達多樣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因為在這所學校里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學生在一起學習和生活,但是他們之間并沒有產生矛盾和沖突,相反還能互相理解和包容,這是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需要學會的。
師:大家很棒!能從文章中品味出這些思想和意義。同時,我也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比如,在文章中有很多描寫是關于自然環(huán)境的,大青樹、松鼠、小鳥等。這些描寫并不是簡單的修飾,而是用來襯托和強調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和意義。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閱讀中也能多加注意。
(設計意圖: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與作者對話交流的過程,只有在互動中才能充分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而達到思維碰撞的效果。)
三、合理分配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在閱讀活動開始前,教師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要求,根據學情確定學習重點,制訂教學方案。搜集資料,了解教材編排結構,掌握課文內容及特點。這一點對于后續(xù)的互動合作閱讀有決定性作用,為每個學生安排相應的閱讀任務,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探究。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在開始之前,我想先給大家布置一個閱讀任務,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并回答以下問題。
1.描述一下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環(huán)境和氛圍。
2.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做了什么事情?
3.課文中的哪些情節(jié)讓你感受到了小學生的快樂和活力?
4.你認為這篇課文的主題是什么?它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學生閱讀課文,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
生1:老師,我認為大青樹下的小學環(huán)境很優(yōu)美,氛圍也很和諧。學校周圍有大青樹和美麗的花園,小鳥和蝴蝶在周圍飛舞??梢钥闯鲞@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
教師:非常好,你提到了課文中的重要情節(jié)。這些情節(jié)不僅展示了小學生的快樂和活力,也體現(xiàn)了學校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視。那么你認為這篇課文的主題是什么?它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
生2:我認為這篇課文的主題是多元文化共存、促進和諧發(fā)展。在文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在一起生活、學習,展現(xiàn)了多元文化的共存。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多元共存的思維方式,以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師:非常好,你從多元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角度分析了這篇課文的主題和啟示。其他同學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3:我認為這篇課文也告訴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學習環(huán)境和機會。大青樹下的小學提供了一個優(yōu)美、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樣的機會,努力學習。
師:你從珍惜學習機會的角度對這篇課文的主題和啟示進行了分析。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精彩,看來大家對這篇課文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F(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你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生4:我認為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性以及珍惜學習機會。
(學生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課堂氛圍輕松愉快。)
(設計意圖: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共同探索出一條自主閱讀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途徑來實現(xiàn)對文本信息的整合。)
四、小組分享交流,進行總結評價
合作閱讀中,不僅要重視閱讀過程,還需要關注閱讀結果。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反思、比較、批判,逐步完成自我建構,并實施有針對性的評價與指導。
教師:同桌互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糾正字音,練讀不通的句子。讀完互相討論:“這所小學有什么特點?作者對這所小學懷著怎樣的感情?”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分享。)
生1:這是一所民族小學,很多學生都來自不同民族。
生2:我從文章中讀出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在我們的國家,不同民族之間和諧共處是國家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重要保障。這篇文章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同時,作者通過對學校生活的描寫,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
師:非常棒!同學們要學會從文章中發(fā)掘更深層次的含義。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不僅描述了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還通過描寫他們的生活細節(jié)和互動情況,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生活的熱愛。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要熱愛生活、珍惜當下、憧憬未來。
師: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師以“開火車”的方式檢查背誦情況,師生互評互賞,重點引導學生再次感受這所學校的美麗之處和學生的快樂生活以及作者對這所小學的喜愛之情。)
教師:同學們,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美麗的小學,那里有陽光照耀著他們,有潔白的粉墻搖晃著他們的快樂,有那鳳尾竹的影子搖曳著他們的希望和夢想。讓我們也來夸夸自己的學校吧!可以寫一段話,也可以寫一篇短文。
生1:我的學校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里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認識很多好朋友。
生2:我們學校的老師都很可愛,為我們傳授知識,讓我可以健康成長。
(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完成知識遷移。)
(設計意圖:通過自評、師評,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全過程,在交流探索中運用正確的閱讀方式,學會從整體著眼、由表及里地把握文章內容,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回顧文章描寫手法的同時進行閱讀遷移,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最終實現(xiàn)對文本深層次意義的挖掘。)
五、教學反思
(一)構建學習共同體,靈活互動
在語文課堂中,教學互動是師生共同協(xié)作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發(fā)展過程,它既包括靜態(tài)層面上的知識分享、情感體驗等方面,又包含著動態(tài)層面上的思維碰撞與思想交融,從而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深入體悟、全面提升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合作閱讀策略的研究與實踐,在閱讀教學中,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二)增加課堂提問,交流互動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合理設問、多向發(fā)問、多給學生表達機會、鼓勵學生質疑。討論作為培養(yǎng)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師在課堂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討論機會,讓學生想討論、敢討論、能討論。在討論時,學生能積極展現(xiàn)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分組,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組成團隊。
(三)創(chuàng)設評價標準,融入互動
閱讀評價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語文教師要充分重視閱讀教學中的閱讀評價活動,以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為目標,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在開始閱讀合作之前,教師需明確告訴學生評價的標準,使其確定閱讀的重難點,包括對文章的理解、詞匯使用等。鼓勵學生參與評價過程,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評價標準。教師可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閱讀理解感悟。通過提問、討論和分享觀點,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文本內容、表達習慣及寫作風格,進而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此外,還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話題或體裁變化,促進其從不同角度解讀作品。在每次閱讀合作結束后,教師需及時反饋,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和努力給予肯定,利用反饋機會,引導學生反思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大砂坪小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