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肖楚
熱播的電影《學爸》引起了很多家長的熱議與共鳴。黃渤扮演的雷大力為了讓兒子雷小米擁有更好的人生起點,卷入了“幼升小”的激烈角逐。為了讓兒子上好學校,雷大力不惜買“兇宅”,還苦苦鉆研學校特長生招生政策,讓兒子拜師學習敲編鐘、參加五花八門的課外培訓,后來甚至轉賣了賴以生存的店鋪,為兒子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一向崇尚“快樂第一”的雷小米面對爸爸的苦心卻并不買賬,父子倆在不知不覺中走向對抗,發(fā)生了一系列“冤冤相報”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我看后將此片推薦給同事們,他們紛紛感嘆,如果不是為人父母,肯定會以為電影是為了追求藝術效果夸大了很多情節(jié),但現(xiàn)實中他們確實身不由己地扮演著“學爸”“學媽”的角色。他們對電影中以雷大力為代表的家長感同身受,甚至說自己比他更加心力交瘁。電影結尾,“學爸”“學媽”幡然悔悟,擺脫了“育兒焦慮”,與孩子和諧相處,同事們也紛紛希望有朝一日能不再為育兒焦慮,像往昔那樣和孩子有說有笑。其實,“育兒焦慮”通過家長的反思和自我調節(jié)是可以減輕的,關鍵在于家長是否愿意去做。
對養(yǎng)育孩子逐漸產(chǎn)生焦慮的家長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最初為人父母的時候對養(yǎng)育孩子是怎樣設想的。相信很多家長都抱有最樸素的愿望,孩子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長大就好,至于孩子的將來,不求大富大貴,也不必成名成家,順其自然就好。家長只是希望盡最大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讓孩子在溫暖的家庭中開心快樂成長就滿足了。
只要家長謹記育兒初心,以平和寬容的態(tài)度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和成績,當孩子的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時,盡力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自我勸解、自我安慰,做好心理建設,就可以擺脫“育兒焦慮”,不再跟孩子“死磕”,讓自己歸于平靜,理性對待孩子。
有的家長自身學歷較低、工作不太如意,于是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轍。有的家長為孩子付出很多,一切都為了孩子,于是希望孩子能如自己所愿變得更好。其實,這些都是家長的“私心”,很多時候越是對孩子抱有過高期望,孩子的壓力就越大,逆反心理就越強,反而會導致親子關系的惡化。
家長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成長軌跡,有跑得快的孩子,自然就有跑得慢一些的孩子,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沒有那么成功。如果孩子這次成績不理想,家長不妨降低對孩子的要求,設置一個相對寬松、較低的期望值。
一些家長對孩子學習特長有誤區(qū),認為陪伴和督促孩子學習特長,是為了將來能夠加分,能夠成為孩子進入名校的敲門磚,能夠讓孩子的未來增值。于是,家長不管孩子的年齡、喜好和興趣,看別人家的孩子學什么,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看別人家的孩子參加比賽得了獎,自己家的孩子也一定要出成績。久而久之,孩子沒有什么長進,家長的心態(tài)卻日益扭曲,直至崩潰。
家長要擺正心態(tài),要先了解孩子喜歡什么、渴求什么、擅長什么,再鼓勵孩子嘗試什么。如果孩子學得好、愿意更上一層樓,就全力支持孩子,如果孩子越學越覺得自己不適合,也不必勉強,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長要理解孩子有自己的選擇,不必強迫其“一條道走到黑”。郎朗的成功畢竟只是個例,小時候學習特長是希望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中感到煩悶時,能有一個精神寄托以及紓解心情的方式,只有家長想開了,孩子才能快樂地學習和掌握特長。
一些家長陷入“育兒焦慮”是因為把孩子放在了重中之重,一切都圍著孩子轉,孩子就是天,孩子但凡有個頭疼腦熱、風吹草動,家長就急得跟什么似的。有的家長不錯眼珠地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還有的家長在孩子上高中住校后,去宿舍替孩子做衛(wèi)生。家長把孩子看得過于重要、管得太多了,不僅自己焦慮,而且孩子會喘不過氣來。
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遠離家長的過程,家長要做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為孩子掌好舵,其他時候要允許孩子“不撞南墻不回頭”,也要允許孩子“亡羊補牢”。畢竟很多苦是要孩子自己去嘗,很多彎路也要孩子走過之后才能懂得。讓孩子該嘗試的嘗試、該經(jīng)歷的經(jīng)歷、該體驗的體驗,家長適當?shù)匾龑?、指點、建議即可,不要一切以孩子為中心,而要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主心骨”,這樣才能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成長。
很多家長比較盲目和盲從,喜歡以社會熱點為參考主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仔細想想,很多決定都是家長的“自以為是”,并沒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反而讓自己陷入長久的“育兒焦慮”不能自拔。
家長要通過日常的觀察、長期的陪伴,形成對孩子的充分認知和深入了解,再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比如,孩子向往部隊生活,家長可以從小鍛煉孩子的體魄,培養(yǎng)孩子堅毅勇敢的品格;孩子喜歡英語并希望長大后當翻譯,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學好英語,并參加相關考試;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喜歡機械或研究技術,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鼓勵孩子不斷鉆研,以過硬的本領實現(xiàn)職業(yè)理想。家長不要為孩子的成長設限,因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在成才的道路上大放光彩。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吃好,天天在廚房煙熏火燎,熬成了“黃臉婆”,可孩子卻認為是浪費時間;有的家長為了孩子放棄了學習進修、升職加薪的機會,卻被孩子嘲笑“沒必要”;有的家長離異后遇到了很好的對象,卻因孩子有意見而放棄……“為了孩子”讓很多家長放棄了提升自己的機會,不斷的妥協(xié)和退而求其次讓家長累積了一肚子的委屈和焦慮,然而孩子并不領情。
家長要想讓自己在孩子心中有更好的形象、讓孩子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給孩子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家長首先要好好經(jīng)營自己,要保持自律,要持續(xù)學習,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和興趣愛好……只有家長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孩子才能以家長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覺得家長是自己的驕傲。
愿天下家長都能遠離焦慮,盡情品味育兒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