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兆軍
“分寸”本來是長度單位,引申為說話或做事的適當限度。人這一生中,最難把握的就是“分寸”。子貢曾問孔子:“子張和子夏二人誰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子張過分,子夏不足?!弊迂曈謫枺骸澳敲词亲訌埡靡恍﹩幔俊笨鬃踊卮穑骸斑^分和不足是一樣的。”
花開花謝,草榮草枯,晝夜交替,四季輪換……萬物都按既定“規(guī)律”運轉。人也應講分寸,做人恰如其分,行事恰到好處,舉止得體,進退有度,這就是分寸感。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小說《三國演義》 中,曹操征討劉備,進退兩難,有部將請示守夜指令,曹操隨口答之:“雞肋?!睏钚蘼犃耍笱蟮靡饨忉專骸半u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這是準備撤兵了。”曹操得知后大怒,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殺了他。沒有分寸感,自作聰明,低情商,是楊修招來殺身之禍的原因。
凡事都講究適可而止。做飯講火候,作畫講留白。做人克制過度,顯得失真;肆無忌憚,容易逾矩;行事有度,格外要緊。
分寸中見德行、知修養(yǎng)、顯智慧。古人云:“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泵總€人都應該知進退、懂分寸。保持一顆清凈之心,不盲從、不計較、不貪婪,刪繁從簡,疏密有致,路方能走得更長更遠,生活也會過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