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李得武 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qū)
王薔為解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從外語教學走向外語教育:新時代中小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建構》的文章,文章強調,新時代的英語教學要從“教知識”向“育全人”轉型。為實現(xiàn)上述目標,要挖掘英語課程中的“育人”資源,然后重構課程序列,將“增智”和“育人”目標融合。英語學科自身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和多元性為學生品性教育提供了條件,將 “品性”培育融于學科教學的全過程是實現(xiàn)“育全人”教育的有效嘗試。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同文本中的優(yōu)秀“品性”對話,隨著其對優(yōu)秀品性認可度的增長,其習得這些優(yōu)秀品性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本課是一節(jié)閱讀課,語篇題目是《南極探險》,選自北師大版初中英語教材九年級第七單元。作者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作者本人和他所在的探險團隊在南極探險45 天的探險經(jīng)歷,他們在途中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他們優(yōu)秀的個人和團隊品性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困難,確保了本次南極探險的成功。
重要事件一:探險團隊在出發(fā)前對天氣和路線進行了充分了解,預判了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困難,并做了充分的準備以降低風險。重要事件二:在向南極行進的路上,探險隊員們發(fā)現(xiàn)烹飪好的食物會因為低溫瞬間冷卻。為了補充熱量,保持體力,隊員們選擇食用堅果類的高熱量食物??茖W合理的解決措施,讓探險隊如期抵達目的地。重要事件三:探險隊員們在低溫情況下長途跋涉導致隊員受傷,幸虧探險隊隨隊醫(yī)生及時治療或處理傷痛,才確保了團隊按計劃行進。重要事件四:南極探險之路艱苦,當作者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想到了第一位南極探險家羅爾德· 阿蒙森。他是一位百年前的探險家,當時他在探險設備極其落后,又沒有任何前人的探險經(jīng)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依靠強大的意志力到達南極。因此,阿蒙森被全世界探險愛好者視為心中的英雄。作者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以阿蒙森為榜樣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才堅持下來。重要事件五:作者在日記收尾處表達了這次探險給他帶來喜悅與人生感悟,在成功之前要克服各種困難,面對困難,永遠不要放棄。本課例的主題是“南極探險”,依據(jù)文本中的五個重要事件,“戰(zhàn)勝困難”主題的關鍵品性包括規(guī)劃、堅守信念、堅持、協(xié)作、反思等。第一個重要事件中,規(guī)劃品性能對可能的困難有相對準確的預判,充分的準備能降低“困難”的難度。第二、三、四個事件是探險過程,團隊和個體堅守信念的品性對于團隊戰(zhàn)勝困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堅守信念并以榜樣為“信念”之燈塔,能激發(fā)個體運用自我激勵來不斷堅持,團隊協(xié)作和團隊歸屬感又能反哺個體的堅持和合作品性。反思是個體經(jīng)歷事件的總結,是對成功事件的歸因,是經(jīng)驗增長不可或缺的品性。
一是根據(jù)閱讀文本的主題定位品性教育主題。記敘文的閱讀文本通常以真實生活為場景,展示人與人、人與自然相處中背后的品性。本課例的主要事件是“南極探險”,挖掘探險前、中、后行為背后的品性,能構成“戰(zhàn)勝困難”的主題品性。將品性與主題結合有利于學生理解不同品性在“做事”不同階段的重要性,有利于學生置身情景并通過換位來“戰(zhàn)勝困難”,“體驗”品性對于做事的重要性。二是準確的目標定位能確保“閱讀目標”同“品性教育”的目標融合。本課中,學生不僅要了解探險隊經(jīng)歷的主要事件,還要知曉規(guī)劃、堅守信念、堅持、協(xié)作、反思等品性是這些事件得以發(fā)生的原因?!伴喿x理解目標”和“品性認知目標”兩個目標同構能讓學生將閱讀視作間接經(jīng)驗的積累過程,認可規(guī)劃、堅守信念、堅持、協(xié)作、反思等品性是成功做事的前提,激發(fā)學生發(fā)展上述品性的意愿。三是恰當?shù)拈喿x活動設計能確?!坝恕比谟陂喿x教學過程。根據(jù)不同閱讀活動目的,設計不同的活動,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能引導學生知事、懂人、曉理。將上述過程同品性教育融合,就是要學生能動情、共情,以情促知。
創(chuàng)設情景來引發(fā)思考 活動:帶領學生觀看一段南極探險的視頻,引發(fā)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經(jīng)驗與語篇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導入閱讀語境,并用問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設計意圖:提出“南極探險”主題,創(chuàng)設“戰(zhàn)勝困難”情景。問題1:在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問題2:關于南極和南極探險你還知道些什么?
活動效果:多數(shù)學生用“極其寒冷”和 “冰天雪地”等詞匯形容南極天氣和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程度,還有學生講述了他所了解的南極考察的故事,另外還有同學表示自己也有去南極探險的夢想。
讀文本來理解品性對成功做事的重要性 活動1:自上而下閱讀。設計意圖:學生縱覽文章,概括文章主旨。問題: 探險隊員經(jīng)歷的主要事件有哪些?活動效果:學生讀出文中探險隊員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措施”。
活動2:表達閱讀的初成果,畫出文章的語義結構圖。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語篇的意義主線,體會“外在困難”和“內在困難”對探險隊的挑戰(zhàn),運用語義結構圖梳理文本“重要事件”的邏輯關系?;顒有Ч簩W生知曉了寒冷、長途跋涉、凍傷等“外在困難”給隊員造成的困難,但是最大的困難是來自探險隊員內心的“內在困難”,“放棄、失望、痛苦”等情感奔襲而來,會摧殘意志,導致探險的失敗。
活動3:訪談。訪談主題是探險過程經(jīng)歷的困難,學生根據(jù)語篇內容分角色做一次關于南極探險的采訪,學生每兩個人分為一組,其中一名學生扮演記者,另外一名學生扮演本文的作者,同時也是探險隊的成員。設計意圖:通過訪談活動形式,學生要深刻體會探險帶給隊員的“內心矛盾”和“情感沖入”,引導學生超越語篇來探究 “人的內心世界”。活動效果:學生關注到了探險成功的深層原因,意識到了一個事實:任何一次“事件”的成功都是人的成功,是人不斷自我認識自己的成功,是人戰(zhàn)勝自我的成功。
活動4:討論語義結構圖。設計意圖:學生內化語義結構圖的邏輯聯(lián)系,從內心獨白等關鍵語言體會作者內心世界,探究探險隊員成功到達南極的根源原因。問題:探險隊能夠成功到達南極最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如果遇到同樣的情景,你會用哪些辦法來戰(zhàn)勝自己的消極情感?任何品性的養(yǎng)成需要時間來固化,你希望做哪些事情來促進你所認可“品性”的生長?活動效果:學生經(jīng)過討論逐步得出結論,探險隊員們的規(guī)劃、堅守信念、堅持、協(xié)作、反思等品性是支撐探險成功的重要原因。學生完善語義結構圖,將“意義+情感+認同”融入新的語義結構圖,形成“閱讀+成長”的閱讀成果。
從閱讀到生活實踐 活動:從意愿到行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從南極探險隊員身上學到的優(yōu)秀品性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任務:請大家在周末想出一個“挑戰(zhàn)自我”的活動,以探險隊員“戰(zhàn)勝困難”的行動歷程為指南,踐行這個活動并用海報方式表達“活動”和“心路”歷程?;顒有Ч簩W生用“海報”形式表達了自己的學習成果。
閱讀是對話,引領深度對話是品性教育的重要策略。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同文本中的事件對話,還要感悟事件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感悟首先要學會站位于“主人公”的角度,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能讓讀者對隱含于文本中美的事物認可和贊許,會厭惡、批評丑的東西。閱讀是學生學習和學會生活的重要方式,閱讀過程中,價值判斷會伴隨閱讀的全過程,將正向價值觀教育融于閱讀能將閱讀教學轉化成閱讀教育。學生通過對比、批判、遴選等方式將文本中正向的價值觀提取出來,習得價值觀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對比、批判、遴選”等思維方式的過程。品性習得是選擇過程,正確的價值判斷是學生習得優(yōu)秀品性的前提,而思維方式對于情感轉化成行動至關重要。閱讀過程既要關注正向的價值引領,也要關注思維教學,兩者相得益彰方能讓主動行動發(fā)生。知、情、意、行協(xié)同的育人策略能促進行為同價值判斷的互動,正向思維和正向的價值判斷能引導行為持續(xù)地發(fā)生,內與外融通的品性培育機制能讓學生嘗試改變行為。閱讀教學設計中,設計“行為”作業(yè)能讓正向“行為變化”真正發(fā)生,閱讀就能成為學生學會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