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171-176期)
尋根寄語
探尋文化之根 增強民族自信(趙興勤/1) 為《尋根》雜志題詞(王善才/2)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震爍古今(彭林/3)保護文化遺產(chǎn) 守望精神家園(田青/4) 立足中原沃土 探尋華夏文明(周俊杰/5) 人杰地靈 老家河南(晁福林/6)
名家新說
清中葉的鳥槍竹銃與獵兔打雀(常建華/1/4) 《教宗西師都五世致中國皇帝書》考辨 (張西平/2/4) 淺議古代早期巴人與巴文化(王善才/2/63)
百家縱橫
項羽與漢代吳楚地域形象的生成(王志強/1/12)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帝修史詔書:唐高祖李淵《命蕭等修六代史詔》(操宇晴/1/18) 王陽明心學(xué)中的共富思想(湯鐸原 謝菊英/1/22) 春秋致師禮釋誤(朱凱港/2/16) “述而不作”新釋:先秦儒家的致思方式(李明陽/2/22) 說“蒿里”的文化起源(馬曉玥/2/29) 家國同構(gòu):儒家喪祭禮儀的價值追求——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說起(沈宏格/3/4) “孟諸之麋”與兩周時期麋鹿的文化意蘊(羅笛軒/3/13)犬儒的演變與儒生的法家化:以《儒林外史》為例(張泓/3/20) 商代腰坑殉狗原因管見(陳茲/4/4) 《千字文》文本溯源(王劍/4/10) “明朝人的傳奇《循環(huán)序》”質(zhì)疑(趙興勤 趙韡/5/4)漢末汝潁士人返遷中原與曹操政權(quán)的建立(楊強/5/12) 陳留地域文化之流變考(劉愛麗/5/19) 漢唐絲綢之路上的地名流動(孫景超/6/4) “絕地天通”新解(宋亦簫/6/10) 《詩經(jīng)》中的信物及其文化內(nèi)涵(張統(tǒng)一/6/15)
東 西 風(fēng)
英國阿美士德使團眼中的大運河(胡夢飛/1/28) 清末西方百科全書流布史略(平保興/2/34) 近代北京的外國電影翻譯(馬曉馳/2/4) 電話在晚清的傳播(郝秉鍵/3/25) “鄭和下西洋”中的東洋和南洋(束有春/4/16) 14世紀(jì)英國人的中國敘事:以《曼德維爾游記》為中心(鄭涵語/5/23) 晚清有線電報的傳入(郝秉鍵/5/28) 中國龍舟文化在琉球的傳播(馬秀梅/5/36) 清末列夫·托爾斯泰入華之新見(平保興/6/20) 明朝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外交往來(束有春/6/25)
民間文化
禾庫苗族的民間信仰(史瑜君/1/34)凱里苗族婚禮習(xí)俗的變遷(楊昱璇 王紀(jì)鵬/1/65) 黔中老年婦女“念經(jīng)”活動考察(韓麗莎/2/50) 酒與中國文化(肖俊毅/3/33) 道口廟會的民間信仰與民間藝術(shù)(付曉豐/3/38) 蒙古族與哈薩克族民間文學(xué)中的狼形象(巴德瑪拉/3/45) 山西晉城的“開鎖”儀式(成夢琪 鐘靜靜/4/22) 浙中行燈號字與望族文化(杜曉波/4/68) 秧歌戲《殺樓》的民間喜劇特色(王有國/5/44) 察布查爾縣錫伯族的婚禮儀式(謝月婷/5/49) 天水傳神祭祀民俗的文化內(nèi)涵(劉小彥/6/36) 隴南徽縣麻沿河的喪禮(張芳學(xué) 黨潤全/6/684)
民間習(xí)俗
魏晉六朝以“頭”為名習(xí)俗考(祝昊冉/1/38) 廣西浦北地區(qū)“嶺頭節(jié)”習(xí)俗(蘇帆/1/44) 羌族民俗中的白石崇拜(李祥林/2/54) 岳西縣傳統(tǒng)喪葬習(xí)俗透析(王鈺淳/2/84) 鄂豫部分地區(qū)的年早飯習(xí)俗(肖琴/3/51) 黔東南劍河苗族的腌魚食俗(范端江/4/29) 合浦縣中秋節(jié)習(xí)俗(劉顯釗/4/33) 云南地區(qū)的年關(guān)“殺豬飯”習(xí)俗(周萍惠/5/65) 湘西瀘溪苗族的跳香儀式(羅揚揚/5/81) 娘子關(guān)鎮(zhèn)下董寨村春節(jié)習(xí)俗調(diào)查(劉霄/6/59) 湘中龍山藥王廟會(梁靚/6/70)
尋根掃描
趣談我國古代錢幣的別稱(朱安祥 劉文博/1/47) 河南西周時期的諸侯國與青銅器(劉丁輝/1/72) 汝窯遺址出土北宋陶繡墩(楊小蘭/2/80) 蕪湖會館(胡毓驊/2/89) 漫談漢代碑刻邊飾紋樣(安宏軒 李永芳/3/55) 乳餅身世考(張念/3/61) 滑縣明福寺塔及建造年代(宋銳/4/36) 河南東周時期的諸侯國與青銅器(劉丁輝/4/57) 近代以來享譽津門的“干濕四果”(白中陽 常浩/5/54) 20世紀(jì)初國人的冷水浴嘗試(毛必祥/5/85) 挖車馬坑、斗盜墓賊、數(shù)人造衛(wèi)星:丹江口庫區(qū)考古二三事(楊文勝/6/74)
藝文雜談
《三夢記》所見之唐代社會風(fēng)貌(姚詩聰/1/52) 甲骨文書法藝術(shù)的審美維度(王再承/1/81) 名單呈現(xiàn)略考(閔惠泉/1/88) 強晟與《汝南詩話》(朱仁天/2/94) 《阿房宮賦》“”小考(楊慧麗/3/82) 花栲栳·金漆桶子·雞壺·看杯:《金瓶梅詞話》器物考釋四則(楊琳/3/88) 傳誦千年的唐詩五言絕句(周實/4/42) 常熟士紳的紙上雅集:吳《少漁像》(李文君/4/44)四川方言“蛤蟆”淺考(康健 劉羽/4/50) 肖形天地苦節(jié)君(陳益/5/91)關(guān)于《聊齋志異》的百年閑話(肖伊緋/5/95) 林語堂與《紅樓夢》編譯稿存在的問題(彭靖/6/40) 渾脫是什么(王珂/6/87)
尋根情結(jié)
從晚清官宦到怡園主人(陳益/1/92)洪業(yè)與哈佛燕京學(xué)社(孫守讓/1/97)陳嘉庚的圖云關(guān)之行(董立功/3/94)“有官貧過無官日”:清朝“天下第一清廉”陸稼書尋蹤(陳益/3/98) 上海圖書館藏錢泰吉信札輯考(林才偉/3/103) 讀書讀到曲彥斌(于淑敏/4/82) 中華本草異名端緒略考(曲彥斌/4/90) 《北華捷報》《字林西報》中的曾紀(jì)澤(王紹平/5/60) 李煜與錢弘俶(熊春芳/5/72) 甲骨文第一人芻議(錢仲慧/5/108) 胡思庸先生與經(jīng)學(xué)研究淺議:恩師逝世30周年祭(鄭永福 呂美頤/6/48)
尋根發(fā)現(xiàn)
北京福州新館考述(牛貫杰/1/57) 養(yǎng)心殿的匾額(李文君/1/107) 龍門石窟東山吐火羅國僧人寶隆造像龕新認(rèn)識(趙淑梅/2/72) 黃河變遷與古城興廢:漢代故市侯國興衰史話(劉文科/2/99) 明清晉冀邊界的古驛道:以井陘縣核桃園村為例(李璐佳/3/107)血書合一:南京大學(xué)所藏敦煌遺書綴合記(尤澳/3/114) 胡適的婚禮“改良”(劉磊/4/97) 河北灤州市韓新莊子村甕棺葬(張海超/5/76) 漢代建鼓舞的復(fù)原(王紅松 田鈺新/5/103) 蔣國銅器及其歷史地理新探(郁永彬 田蕊/5/113) 不廢誦讀:明清徽州的書院(徐彬 李玉杰/6/53) 泰州出土明代張文墓志考釋(孫成杰/6/93) 字庫塔的歷史文化考察(劉超/6/100)
田野調(diào)查
潮語講古調(diào)查(林旭鑫/1/114) 老頂山地區(qū)演劇習(xí)俗調(diào)查報告(王潞偉 [韓]宣恩聰/2/103) 孝義皮影制作工藝、造型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鄭佳奇/3/68) 上林縣清水河流域壯族“化衣”習(xí)俗(韋亮亮/3/116) 黔東南月亮山區(qū)苗族架橋習(xí)俗(姜明芳/4/54)崇仁相山板凳龍(蔡紫茜/4/76) 山東萊蕪黑峪廟會調(diào)查(姬厚祥/4/100)濟南馬杓灣村的“地方感”建構(gòu)(張清美/5/121) 經(jīng)幢、鐵鐘與宋金時期的山東禹城黎濟寨(趙世瑜/6/33) 南澳中柱桁艚捕魚概述(陳雍 熊燕軍/6/105)
序 與 跋
從出版現(xiàn)象到文本研讀:《雅俗日常》序(郭孟良/3/122) 《〈申報〉義演文獻匯編》編后記(郭常英/5/129) 《樂記集校集注》序(曹旭/6/103)
印邊拾零
吳頤人的納西象形文書法刻?。窒?1/70) 朱孔陽的《圣經(jīng)》經(jīng)文印(林夏/2/70) 張哲的組印《蘇東坡十六賞心樂事》(林夏/3/66) 《魯迅著作印譜》讀記(林夏/4/74) 史家鈐印可觀史:《太初先生印存》觀讀片語 (閔惠泉/4/106) 吳頤人漢簡、巖畫入印的邊款藝術(shù)(林夏/5/70) 葉青峰的篆刻“戲曲故事”(林夏/6/68)
姓氏文化
湘南寵公派歐陽氏與歐陽修之世系關(guān)系考(歐陽國亮/1/122) 合浦乾江“郭李氏”姓氏符號的文化意蘊(劉盛平/2/111) 唐前蓋氏源流與播遷(王文書/3/127) 陳留郡與邊姓(蓋巍/4/111) 阮國與阮氏(王學(xué)理/4/114)廣安鄧氏入川始祖考(陳杰杰/5/134)潁川鐘氏源流與文化特征考釋(鐘俊昆吳家敏/6/114) 敦煌陰氏郡望新考(李大堂/6/119) 黃庭堅《謝氏世譜序》辨?zhèn)危ㄖ苜t斌/6/131)
家 族 史
中古時期河南閻氏家族的變遷(白澤宇/1/128) 明清時期的泰州宮氏家族(郭正軍/2/116) 歐陽修與廬陵彭氏家族恩怨考(陳元/2/119) 北宋虞城王氏家族姻親概述(王玉順 王玲/4/122) 博陵崔州平生平述略(胡以存/4/127) 清代彭齡墓志銘考(張慶華 唐新/4/133) 歐陽修自署郡望與籍貫(陳元/5/139) 從鄭仁愷碑看唐代滎陽鄭氏北祖地望(邢凱 鄭清桓/6/127) 北京大興回族金氏進士家族述略(時亮/6/136)
鄉(xiāng)土影像
諸葛八卦村與《周易》(葉寧寧/1/135)
移民尋蹤
從“河老”由來看汕頭與臺灣淵源(劉濤/2/125)
文化遺產(chǎn)
丁丁腔起源小考(趙興勤 趙韡/1/139)聊城傘棒舞(王雪瑩/2/132) 淺析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剪紙(王莉娜/2/138)貴州安龍布依族染纈技藝(石興博 褚興彪/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