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蕎麥地雜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22科59種。其中孢子植物雜草占1.7%,雙子葉雜草占74.6%,單子葉雜草占23.7%。一年生雜草占44.1%,多年生雜草占55.9%。59種雜草中,相對多度在30以上的有1種,相對多度在10~20的有10種。相對多度在10以下的有48種。雙子葉雜草的辣子草、酸模葉蓼、尼泊爾蓼、凹頭莧、三葉鬼針草、薺菜、繁縷、藜和單子葉雜草的馬唐、光頭稗、鴨跖草是涼山州蕎麥田的優(yōu)勢種群。豬殃殃、絹毛匍匐委陵菜、黃花蒿、風輪菜、半夏、腺梗豨薟、鼠麴草、雀稗、酢漿草、千金子金色狗尾草、印度蔊菜、車前草是蕎麥田的主要雜草。
為害嚴重且分布普遍的是一年生雜草和多年生雜草,闊葉草為主,禾本科雜草少量,辣子草的發(fā)生率近100%,三葉鬼針草的危害最重。于每年雨季來臨開始出土,6~10月都可開花結(jié)實。蕎麥苗期、現(xiàn)蕾期、成熟期都可發(fā)生。
根據(jù)蕎麥播期雜草有不同的發(fā)生高峰。春播蕎麥土地干旱,雜草出苗慢,雜草生長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夏播蕎麥土壤墑情轉(zhuǎn)好,雜草隨著蕎麥種子一同出土,第一個生長高峰在播后30 d左右,第二個生長高峰在播后60~80 d。秋播蕎麥正值雨季,雜草生長在播后20 d即開始生長,且逐漸達到高峰。
三葉鬼針發(fā)生面積大,生長速度快 三葉鬼針草在蕎麥生長前期影響不顯著,但到苦蕎麥結(jié)實期時,三葉鬼針生長速度非??欤?5 d之內(nèi)生長量40 cm左右,高度超出蕎麥,蕎麥田完全被草覆蓋,收獲時雜草群落里找蕎麥。
雜草在生長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必然會和蕎麥爭奪養(yǎng)分。因為雜草種類多、數(shù)量大,消耗的養(yǎng)分就會越多,對蕎麥的影響也會越大,會造成蕎麥植株纖細、矮小,生長勢弱。土地不能充分的供給蕎麥的養(yǎng)分。
雜草獲得充分的水分和營養(yǎng)后,生長迅速,而蕎麥根系淺,苗期長勢慢,雜草的生長速度遠遠超過蕎麥,地面空間被雜草占據(jù),影響蕎麥生長。
雜草是許多作物病蟲害的中間宿主和寄主。前茬作物收獲后,雜草依然在生長,病蟲害有了越冬越夏場所。種植了蕎麥后,這些雜草上的病原菌和害蟲就成為新的菌源和蟲源,從而引起蕎麥病蟲害的發(fā)生。
由于雜草在土壤養(yǎng)分、水分、作物生長空間和病蟲害傳播等方面直接或間接的危害,最終將影響蕎麥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產(chǎn)量損失可達50%以上。
雜草種子籽粒小,量大,在收獲過程中,會大量的摻雜在蕎麥種子中,不容易被風凈,在第二年播種后,隨著種子出苗,雜草基數(shù)巨大。
雜草綜合處理示范設(shè)在鹽源縣龍?zhí)伶?zhèn)上海村陳華家承包地,前作玉米,有機質(zhì)含量5.18%。不同的處理在生產(chǎn)田進行1畝以上的示范。處理1:土壤深翻。不選擇播種時間,單純于播種前用大型拖拉機深翻土壤,耙平土壤后即開始播種。播種時間6月4日;處理2:適時晚播。雨季來臨后,待土壤表層雜草種子萌發(fā),然后播種前再耕地,耙平,能除去已經(jīng)萌發(fā)的雜草幼芽或幼苗。播種時間6月20日;處理3:播前除草劑處理。待土壤雜草出土且苗高5~10 cm時,每公頃用草甘磷3 750 mL進行莖葉處理,待出土雜草死亡后耕地播種。播種時間7月15日;處理4:播后異丙甲草胺處理。播種后每公頃用72%異丙甲草胺1 650 mL,兌水450 kg,均勻噴灑在地面。播種時間6月20日;處理5:適時晚播+播后異丙甲草胺處理。雨季來臨后,待土壤表層雜草種子充分萌發(fā),然后播種前再耕地,耙平,播種后再每公頃用72%異丙甲草胺1 650 mL,兌水450 kg,均勻噴灑在地面。播種時間6月20日;處理6:人工除草。在沒有采取任何除草方案的地塊,在苦蕎幼苗10~15 cm時,人工拔除或中耕鏟除雜草。
分別于播種后30 d和60 d對各處理的雜草數(shù)量進行調(diào)查,每處理調(diào)查3個樣方,每個樣方1 m2,調(diào)查總草數(shù),計算防效。
播后30 d,除草效果位居第1的是處理3,即播前除草劑處理,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34株;位居第2的是處理5,即適時晚播+播后異丙甲草胺處理,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44株;除草效果位居第3的是處理6,即人工除草,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78株;除草效果位居第4的是處理4,即播后異丙甲草胺處理,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91株;除草效果位居第5的是處理2,即適時晚播,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118株;位居第6的是處理1,即土壤深翻,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623株。
播后60 d,除草效果位居第1的是處理3,即播前除草劑處理,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50株;位居第2的是處理5,即適時晚播+播后異丙甲草胺處理,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85株;除草效果位居第3的是處理4,播后異丙甲草胺處理,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189株;除草效果位居第4的是處理6,即人工除草,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151株;除草效果位居第5的是處理2,即適時晚播,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281株;位居第6的是處理1,即土壤深翻,每平米平均雜草數(shù)959株。見表1。
表1 調(diào)查樣方的總草數(shù)/株
從調(diào)查結(jié)果看,蕎麥田必須進行除草,在播種前設(shè)定好除草方案,按方案執(zhí)行。本次示范結(jié)果,播后30 d和播后60 d,都以播前除草劑處理為最好,即待田間雜草基本出齊,苗高5~10 cm時,用莖葉處理劑噴施葉面,雜草枯死后,翻耕土地,耙平后播種,播后30 d時防效94.5%,播后60 d時防效94.7%。播前除草劑處理土地整理時間過長,耽誤農(nóng)時,選擇適時晚播+播后異丙甲草胺處理也能達到較好的除草效果,播后30 d時防效92.9%,播后60 d時防效91.1%。搶農(nóng)時必須播種時可選擇播后苗前異丙甲草胺處理,播后30 d時防效85.4%,播后60 d時防效80.2%。勞動力充足且條播和小窩點播的可選擇人工除草,播后30 d時防效87.8%,播后60 d時防效84.2%。不使用除草劑和勞動力欠缺的,播種時要加大密度,以苗壓草,播種密度達到20萬~24萬株,每公頃用種量0.47 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