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東,楊逸韻,隆嵐
因皮膚黑素細胞數(shù)量減少或功能障礙而引起的后天色素脫失性皮膚病稱為白癜風。白癜風為難治性皮膚病,該病患病率約為0.75%[1]。白癜風患者發(fā)病初期會出現(xiàn)錢幣大小、近似圓形的白斑,隨著病情進展,白斑部位逐漸擴散,病情嚴重者擴散至全身。此外,有研究指出,由于人眼內(nèi)含有黑素細胞,一旦白癜風病變擴散至眼部,則可引起夜盲、視盤萎縮等嚴重并發(fā)癥[2]。因此,及時予以白癜風患者有效的治療非常重要?,F(xiàn)觀察激光、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軟膏聯(lián)合治療白癜風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深圳市龍崗區(qū)婦幼保健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4例白癜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2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36例;皮損部位:面頸部34例,軀干17例,四肢11例;年齡19~53(36.7±14.2)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3.2±1.1)年。試驗組中男25例,女37例;皮損部位:面頸部35例,軀干17例,四肢10例;年齡20~54(37.3±14.6)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3.7±1.5)年。2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白癜風治療學》中的白癜風診斷標準;(2)經(jīng)伍德燈、皮膚鏡、皮膚CT等檢查確診;(3)病程≥3個月;(4)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皮膚科其他疾病,如皰疹、毛囊炎等者;(2)合并皮膚癌者;(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等者;(4)合并嚴重外傷性疾病,如顱腦損傷等者;(5)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6)過敏體質(zhì)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308 nm準分子激光治療儀(上海涵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京械注準20152260281,型號:HONKON-308VAL)初始劑量為300~400 mJ/cm2,之后根據(jù)皮損部位及大小適當調(diào)整劑量。2次/周,且每次治療需間隔3 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吡美莫司乳膏(Novartis Pharma Produktions GmbH生產(chǎn),注冊證號H20170004,規(guī)格:15 g/1%)及他克莫司軟膏[浙江萬晟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33244,規(guī)格:10 g/10 mg(0.1%)]早上于皮損處涂抹吡美莫司乳膏,晚上涂抹他克莫司軟膏。2組均持續(xù)治療4個月。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免疫功能指標:抽取患者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深圳唯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粵械注準20202222172,型號:EasyCell 204M1)檢測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包括CD3+、CD4+、CD8+;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珠海森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粵械注準20162220884,型號:SL800)檢測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2)氧化應激指標: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于抗凝管中,采用可見分光光度計(青島市三凱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魯械注準20152220266,型號:SK6880)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3)不良反應:統(tǒng)計2組皮膚燒灼感、紅腫、瘙癢、水皰等發(fā)生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4個月后,患者白斑消退,病灶處膚色與正常組織無異為治愈;患者白斑范圍明顯縮小,局部至少有50%的皮損恢復至正常膚色為顯效;患者白斑有所消退,局部超過10%的皮損恢復至正常膚色為有效;白斑面積及膚色變化小,或病變范圍擴大為無效。治愈率、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治療總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6%,高于對照組的83.87%(χ2=4.211,P=0.040),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試驗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CD3+、CD4+、CD8+及IgA、IgG、Ig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月后,2組CD3+、CD4+較治療前升高,CD8+及IgA、IgG、IgM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試驗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2.3 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SOD、CAT、GSH-PX、MDA、NO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月后,2組SOD、CAT、GSH-PX水平較治療前升高,MDA、NO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試驗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6.13%,與對照組的11.2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14,P=0.433),見表4。
表4 對照組與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白癜風為皮膚科常見病,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隨著實驗室檢查技術(shù)的進步及免疫細胞學的更新,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免疫功能與白癜風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性[3]。T淋巴細胞為重要的免疫活性細胞,一旦該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障礙,或遇抗原刺激后分化為Th1、Th2等亞群,就會發(fā)揮細胞毒效應,導致患者體內(nèi)抗黑素細胞抗體增多,進而誘發(fā)白癜風[4]。相關(guān)報道指出,白癜風患者主要以CD4+/CD8+升高為主要病理改變。也有研究表明,CD8+T細胞能破壞黑素細胞,而白癜風會激活CD8+T細胞,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加劇黑色素減少[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異常表現(xiàn)為CD3+及CD4+異常降低,CD8+異常升高,證實了細胞免疫異常在白癜風發(fā)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
Hertz等于1977年發(fā)現(xiàn),白癜風患者外周血中存在IgG自身抗體,該抗體可結(jié)合表皮黑素細胞,其滴度與患者病情活躍程度呈正相關(guān),故提出了自身免疫性白癜風的觀點。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患者IgA、IgG、IgM水平均異常偏高,可見白癜風患者免疫功能增強,促使自身抗體數(shù)目增多,并特異性結(jié)合黑素細胞表面抗原,導致黑素細胞凋亡。也有學者通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白癜風患者IgA、IgG水平明顯較健康人群低,而IgM水平與健康人群無異[6]。雖然,目前臨床關(guān)于白癜風患者Ig的檢測結(jié)果存在一定差異,但均反映了免疫紊亂與白癜風病情密切相關(guān)。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氧化應激反應也是誘發(fā)白癜風的危險因素[7-8]。日曬、毒素、藥物等均可誘導機體生成氧自由基,當氧自由基含量過多時,就會打破機體氧化—抗氧化平衡,引起氧化應激反應[9],而氧化應激反應會破壞黑素細胞脂質(zhì),抑制黑素細胞生成。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白癜風患者抗氧化應激因子SOD、CAT、GSH-PX水平異常降低,氧化應激因子MDA、NO水平則異常升高,證實白癜風發(fā)病期間氧化—抗氧化的穩(wěn)定性被破壞。
308 nm準分子激光是臨床治療皮膚病的常用方法,其能集中發(fā)射高能量激光,作用于皮損部位,并誘導局部T淋巴細胞凋亡,而且其能產(chǎn)生熱效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為黑素細胞的再生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10]。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軟膏均為鈣調(diào)神經(jīng)磷酸酶抑制劑,其能靶向作用于淋巴細胞,競爭性結(jié)合T淋巴細胞表面的胞質(zhì)蛋白,降低磷酸酯酶活性,抑制多種細胞因子(炎性因子、氧化應激因子)等生成,既能發(fā)揮類似激素類制劑的抗炎作用,又能促進皮膚膠原的合成,增強皮膚屏障功能,加強黑素細胞的再生能力,促進白斑消退。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4個月后治療總有效率、CD3+、CD4+及SOD、CAT、GSH-PX水平高于對照組,CD8+及IgA、IgG、IgM、MDA、NO水平低于對照組,且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無差異,表明在激光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吡美莫司、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白癜風可增強療效,且可更有效地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減輕氧化應激反應,促使氧化—抗氧化平衡,且安全性較高。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