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昌
李淑一(1901—1997),湖南望城人。上中學時與楊開慧結(jié)為好友,經(jīng)其介紹與當時湖南農(nóng)運領(lǐng)導人之一的柳直荀相識并結(jié)為伉儷?;楹螅诹避鞯挠绊懞蛶椭?,接受了革命思想,曾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32年9月柳直荀犧牲后,李淑一含辛茹苦撫育兩個孩子長大成人。20世紀60年代,筆者與李淑一有過幾封信件的往來,從中了解到毛澤東當年寫《蝶戀花》詞鮮為人知的內(nèi)幕。
毛澤東寫“蝶戀花”的由來
1957年1月,毛澤東的《舊體詩詞十八首》在《詩刊》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在長沙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李淑一閱后激動不已,她在2月7日春節(jié)之際,給毛澤東寫了封賀年信,信中還附上她在1933年夏天寫的一首《菩薩蠻》詞。當年傳言柳直荀已犧牲,李淑一和淚填了這首詞:“蘭閨索寞翻身早,夜來觸動離愁了。底事太難堪,驚儂曉夢殘。/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信中,她請求毛澤東將早年贈給楊開慧的《虞美人》詞抄給自己,幾十年過去了,李淑一只記得詞的開頭兩句。毛澤東當時正出訪蘇聯(lián),回國后見到李淑一的來信,很快在5月11日回信,信一開頭就說:“惠書收到。過于謙讓了。我們是一輩的人,不是前輩后輩關(guān)系,你所取的態(tài)度不適當,要改。”他還在信中說:“大作讀畢,感慨系之。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吧。有《游仙》一首為贈。這種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內(nèi),別于古之游仙詩。但詞里有之,如詠七夕之類?!苯又?,就寫下這首著名的《蝶戀花》詞:“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p>
李淑一本來想要的是一首舊詞,卻得到一首新詞,這讓她異常歡喜和興奮。筆者事后得知李淑一索要的那首《虞美人》詞,題為《枕上》,作于1921年,全詞通過對夜色的描寫,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在新婚初期就離開愛妻的無奈心情,以及對妻子的懷念之情。在毛澤東逝世前,《虞美人》詞沒有公開發(fā)表過,鮮為世人所知,直到1994年12月26日才由《人民日報》發(fā)表。詞云:“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p>
李淑一收到這首《蝶戀花》詞后,很是高興。在上課時,就把這首詞講給學生們聽,不少學生還把這首詞抄在筆記上。后來,湖南師范學院中文系的同學張明霞發(fā)現(xiàn)這首詞后,想要拿去發(fā)表,李淑一說:“這是私人唱和,如要公開發(fā)表,得經(jīng)主席同意。”張明霞就給毛主席寫信,請求公開發(fā)表。后來毛澤東復信,同意發(fā)表,只是把題目《游仙》改成了《贈李淑一》。于是這首詞就在該校院刊1958年元旦特刊上首度發(fā)表。接著,1月5日的上?!段膮R報》率先轉(zhuǎn)載,很快《人民日報》《詩刊》和全國各地報刊均以醒目篇幅相繼發(fā)表了這首詞。一時注家蜂起,人們爭相傳誦。
《蝶戀花》詞“編者注”的舛誤
毛澤東的《蝶戀花·贈李淑一》詞最初在全國各報刊公開發(fā)表時,為讓讀者加深理解,詞末加了“編者注”:“這首詞是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5月11日寫給湖南長沙第十中學語文教員李淑一同志的。詞中‘柳是指李淑一同志的愛人柳直荀烈士。他是毛澤東同志的老戰(zhàn)友,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員、湖南省農(nóng)民協(xié)會秘書長,參加過南昌起義,1932年在湖北洪湖戰(zhàn)役中犧牲。‘驕楊是指楊開慧烈士。她在1930年紅軍退出長沙后,為反動派何鍵殺害,她是李淑一同志的好朋友?!边@首詞先后被收入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結(jié)集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和文物出版社以集宋版書字體出版的《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標題由《贈李淑一》改為《答李淑一》,還在“編者注”結(jié)尾添加了如下數(shù)語:“這是一首和詞。李淑一同志寫了一首紀念她死去二十幾年的愛人柳直荀同志調(diào)寄蝶戀花的詞,寄給毛澤東同志,因有此作?!?/p>
筆者看了這個“編者注”后,突發(fā)奇想,決定寫封信給李淑一,向她索要寄給主席的那首《蝶戀花》詞。她很快給我寫了回信。
信中指出,新近出版的《毛主席詩詞》中,《蝶戀花·答李淑一》詞“編者注”最后數(shù)語,應該是主席校正時添寫的。是他一時記憶失誤,把李淑一的《菩薩蠻》詞說成了《蝶戀花》。這在當時確實是個謎,不為外人所知。李淑一信中說:“不過,這首《菩薩蠻》確是主席寫《蝶戀花》詞的寫作背景。譬如我說:‘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主席答:‘我失驕楊君失柳,其意若曰:你失掉了柳直荀呀,我也失掉了楊開慧??!你不知道他們上哪里去了嗎?‘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楊柳的忠魂輕輕飄揚,直上九重霄去了?!崩钍缫坏男胖羞€提到,1959年6月27日,毛主席訪韶山老家返回長沙時接見了她,他對在座客人說:“她就是李淑一,開慧的好朋友。她前年把悼念直荀的詞寄給我看,我就和了她這首《蝶戀花》詞,完全是照她的意思和的?!?/p>
關(guān)于“編者注”的錯誤,李淑一在信中也提到,她“將請主席在再版時予以校正”。但因毛澤東年事已高,為國操勞,已無暇顧及一條“編者注”的瑣事。不久,《毛主席詩詞》重印發(fā)行,“編者注”仍未作任何改動。于是,作為知情者,筆者在1964年9月間致函人民文學出版社,建議修正“編者注”的錯誤。
果然,出版社在1966年5月再版《毛主席詩詞》中,“編者注”的最后數(shù)語改為:“1957年1月,李淑一同志把她寫的一首紀念柳直荀同志的詞,寄給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同志寫了這首詞答她?!边@一改動,妙在省去了李淑一的詞牌名,不說前注有錯,又確實糾了錯;也省去表述錯誤的“紀念她死去二十幾年的愛人”一句,因李淑一的詞是1933年寫的,而不是寫于1957年,其時,李淑一尚不知丈夫的生死,不是為紀念她的丈夫而寫,更不存在她丈夫“死去二十幾年”的說法了。
20世紀60年代版《毛主席詩詞》所附“編者注”,除誤記李淑一詞牌外,尚有兩處表述存在差誤。首先是時間問題。李淑一是春節(jié)期間寄詞的,不是“一月”,而是當年“二月七日”,針對這一問題,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1月再版的《毛主席詩詞》,進一步將“一月”訂正為“1957年二月”。其次,關(guān)于柳直荀“一九三二年在湖北洪湖戰(zhàn)役中犧牲”一句,因為后來弄清楚了,柳直荀不是在“戰(zhàn)役中犧牲”的,而是在洪湖革命根據(jù)地的“肅反”運動中被害的。李淑一1974年9月4日寫給我的一封信中明確指出:“關(guān)于柳直荀同志犧牲的時間,后來承謝覺哉老同志來信更正,確是1932年9月犧牲的。因為當時謝老同志也在洪湖蘇區(qū)辦報。柳直荀同志是為捍衛(wèi)毛主席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路線而被執(zhí)行王明路線搞肅反擴大化的運動中被害?!毙胖羞€指出,毛主席在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guān)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為“柳直荀等同志徹底公開地平了反,毛主席在《游仙》詞中再一次為被害的柳直荀等同志徹底公開地平了反”。故“1932年在湖北洪湖戰(zhàn)役中犧牲”一句,在毛澤東逝世后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中,訂正為“1932年9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據(jù)地犧牲”,刪除了之前的錯誤表述;1996年9月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進一步將“犧牲”二字,確切表述為“被害”。
(責編 楊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