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每年新學期開始,各界都會開展各種形式的助學活動,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而在民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書法家、教育家李叔同曾經全力無私地資助過自己的學生劉質平留學日本。最終劉質平學業(yè)有成,留下了感人至深的師生情緣佳話。
1912年8月,李叔同赴浙江兩級師范學校(翌年改名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擔任圖畫、音樂教員。這年初,劉質平從海寧高級中學畢業(yè)考入該校。劉質平家境貧寒,但學業(yè)出眾,因而獲準免費讀五年制的預科接讀師范科,他開始師從李叔同學習音樂。
李叔同很喜歡這個學生,因為他自己嚴守時間,嚴守信用,所以對自己學生的要求也十分嚴格。有次下大雪,李叔同故意利用極端天氣考驗劉質平。
據劉質平后來回憶:“民元冬季,天大雪,積尺許。余適首作一曲,就正于師。經師細閱一過,若有所思,注視余久。余愧恧,幾置身無地。師忽對余言:‘今晚八時三十五分赴音樂教室,有話講?!辔ㄎǘ?。屆時前往,風狂雪大,教室走廊已有足跡,似有人先余而至,但教室門閉,聲息全無。余鵠立廊下,約十余分鐘。室內電燈忽亮,門啟師出,手持一表,言:‘時間無誤,知汝嘗風雪之味久矣,可去也。’”從此,二人的師生友誼更加深厚。
1917年秋,劉質平考入日本東京音樂學校專修音樂理論與鋼琴。李叔同得知他學費、生活費均無著落,就為他申請官費,但沒有成功。恰在此時,劉質平家中又宣布中斷對其資助,他很絕望,就致信老師李叔同表示:“有負師望,無顏回國,唯有輕生,別無他途!”接到此信,李叔同心急如焚,毅然決定解囊相助,按月從薪金中撥出20元給劉質平,直到他畢業(yè)為止。李叔同在致劉質平的信中詳細敘述了相關情況。
從李叔同其時的信中可以得知,李叔同當時的經濟情況其實也很窘迫。他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薪水是105元,因當時他已辭去南京高師的兼職,這筆薪水便成了他唯一的經濟來源,而其中用項又很多,大有入不敷出之感。他寧愿從自己身上省出來,也要資助劉質平,而且是無償的,實在是大愛無疆呀!李叔同還給劉質平提出了人生和學習上的建議,而此時他已經有出家的考慮了。這是李叔同獨特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也是他一直為世人所敬仰的原因之一。
1918年春,已經準備出家的李叔同,為解除劉質平的后顧之憂,讓他安心完成學業(yè),便千方百計幫他籌集學費,他在給劉質平的信中說明自己做好了兩手準備:“質平仁弟:書悉。君所需至畢業(yè)為止之學費,約日金千余元,頃已設法借華金千元,以供此費。余雖修道念切,然決不忍置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職,至君畢業(yè)時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學,勿再過慮,至要至要!”在李叔同的真誠幫助下,劉質平終于渡過難關,能夠按預定計劃,在東京音樂學校繼續(xù)學業(yè)。劉質平評價他與李叔同的關系時說:“先師與余,名為師生,情深父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叔同的“希望工程”,結出了豐碩的果實。1918年劉質平學成回國,一步一步地成長為現(xiàn)代著名的音樂教育家,為國家的音樂教育事業(yè)作出了突出貢獻,劉質平沒有辜負恩師李叔同的厚望。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深受李叔同恩澤的劉質平,則對恩師有著一種難以報答的感激之情?;貒?,劉質平立即反哺自己的老師,他一心一意供養(yǎng)已經出家的恩師李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他幾乎承包了恩師全部的衣食住行費用。因此緣由,弘一法師贈送劉質平大量的書函墨寶。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劉質平為了保護恩師弘一法師的這些墨寶,避難蟄居于老家海寧。日機轟炸海寧時,劉質平將這些墨寶擇其重要的捆成數個大箱,冒著生命危險帶出加以保護?,F(xiàn)在世人所見到的弘一法師墨寶,大多是劉質平舍命保留下來的。劉質平一生精心保存恩師的墨寶,這也是他對恩師無私援助和關懷的最好報答。
(王傳生摘自《西安晚報》2022年9月4日 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