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娟,陳瑩瑩,王 可,張 坤,聶琪峰,盧東明,趙上昊,劉友勛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碳點(Carbon dots CDs),又稱碳量子點或碳納米點,是一類新型的具有顯著熒光的碳納米材料,由離散的準球型碳納米粒子組成,其超細尺寸一般小于10 nm[1-2]。近年來,碳量子點作為一種熒光材料,由于具有安全、無毒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經引起了廣大科學工作者們極大興趣。碳點由于其出色的光穩(wěn)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對目標分析物的高靈敏度和出色的選擇性、可調節(jié)的熒光發(fā)射和激發(fā)、高量子產率和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而被廣泛應用于光電子學、過渡金屬離子檢測、熒光油墨、光催化、傳感器和細胞成像等領域[3]。與傳統的具有毒性的量子點相比,碳點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綠色環(huán)保和制備簡便性等優(yōu)點成為有效的傳統量子點的替代物。近年來,出現了大量針對目標檢測物使碳量子點熒光淬滅現象的研究,其中包含了不同的淬滅機理,如光誘導電子轉移,共振能量轉移和內濾效應等,利用這些機理可實現熒光碳點對苦味酸、硫胺素、葉酸受體、谷胱甘肽和癌胚抗原等的選擇性檢測[4]。例如,有科學研究者合成了氮摻雜的碳點,在有氧條件下,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葡萄糖生成過氧化氫,其與亞鐵離子反應產生羥基自由基,從而使N-CDs 的熒光發(fā)生猝滅,以此實現對葡萄糖的檢測[5]。CDs 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種,如化學氧化、水熱碳化、電化學氧化、燃燒/熱微波加熱和輔助合成、激光燒蝕和熱解[6]。
為了擴大CDs 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有必要使其功能多樣化。有文獻報道表明,通過CDs 的表面修飾或摻雜其他原子是使CDs 功能化的2 種常用策略。文獻表明,二價的銅離子有一定的氧化性能[6]。為了提高CDs 的氧化性能,本文通過一步水熱法在反應液中加入銅離子,使合成的CDs 通過表面基團與銅離子結合,獲得銅離子摻雜的CDs,分析其結構特征,驗證合成的CDs 對鄰苯二胺有良好氧化性能,為擴大CDs 的應用領域提供實驗基礎。
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級,未經進一步純化即按采購使用,二水氯化銅,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鄰苯二胺。
高壓釜,烘箱,純水儀,微孔濾膜,磁力攪拌器,低溫高速離心機,透射電子顯微鏡,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熒光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本實驗采用一步水熱法合成含銅的碳點(Cu,NCDs)和作為對照的不含銅碳點(N-CDs)。首先,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液(0.1 M)和二水氯化銅溶液(0.1 M)混合,混合液體積為15 ml。然后,將其加入到容量為25ml 的聚四氟乙烯內襯的不銹鋼高壓釜中。將以上混合物放在烘箱里,在180 ℃下加熱6 h,待高壓釜冷卻至常溫后取出產液。用0.22 μm 微孔濾膜過濾上層綠色產液,除去沉淀,所得濾液用透析袋(500~1 000 Da)透析24 h,目的是除去濾液中未反應的原料和其他副產物。最后,將透析后的濾液進行冷凍干燥,得到含銅的碳點Cu,N-CDs。在制備對照組的不含銅碳點時,除開在反應混合液中不加二水氯化銅外,其他步驟和上述一致,最后得到不含銅的對照組碳點N-CDs。
建立熒光比率法檢測鄰苯二胺標準曲線的具體操作是,先配置終濃度在0~1 mg/L 之間的鄰苯二胺溶液。在1.5 ml 的EP 管中,加入800 μl 的Tris-HCl 緩沖液(pH=7.0),100 μl 的Cu,N-CDs 溶液和100 μl 不同濃度鄰苯二胺溶液。將EP 管置于金屬浴中,50 ℃下反應20 min,在360 nm 激發(fā)波長下,用熒光分光光度計進行測定,分別記錄430 nm、560 nm 處的熒光強度值,并計算熒光比值F430/F560。以鄰苯二胺濃度為橫坐標,F430/F560 的比值為縱坐標建立熒光比率法檢測標準曲線,用于鄰苯二胺含量的測定。
用水熱法合成碳點是一種常用方法,通過這個方法制備出對照組碳點N-CDs 的溶液呈現出淺灰色,而制備出含銅的碳點Cu,N-CDs 呈現出淺綠色,如圖1(a)和(b),這種綠色是由于碳點中含有銅離子引起的。而當用紫外光照射Cu,N-CDs 溶液時,從圖1(c)可以看到有藍色的熒光發(fā)出,表明成功的制備出帶有熒光的碳點。
圖1 合成碳點的顏色和透射電鏡圖
通過電鏡照對Cu,N-CDs 形態(tài)進行了觀察,分別對不同放大倍數的碳點形態(tài)進行拍照觀察。如圖1(d)、(e)和(f),從200 nm 標尺的電鏡照片可以看到,有一些碳點形成了聚集塊,可能是部分碳點在高溫中過度焦化聚集而成,而從20 nm 標尺的電鏡照片可以看到很多分散的碳點,進一步從5 nm 標尺的電鏡照片觀察到球形的碳點且具有晶格形態(tài),估計大小在1~10 nm 之間。用激光粒度分析儀進一步分析Cu,N-CDs 的粒徑,圖2 顯示了大部分碳點的粒徑在1~10 nm 之間,少部分碳點的粒徑在100 nm~5 μm 之間,結果和電鏡觀察的結果基本吻合。
圖2 Cu,N-CDs 粒徑大小統計
用紅外光譜表征了Cu,N-CDs 與N-CDs 之間的化學鍵。從紅外光譜圖3(a)看,Cu,N-CDs 與N-CDs 特征吸收峰有一定的差異。Cu,N-CDs 在伸縮振動500-2 000 cm-1范圍內產生很多吸收峰,尤其在860 cm-1處有一個新的特征峰,這是由于Cu,N-CDs 的N-Cu-N 化學鍵的拉伸振動產生的,表明在碳點合成中Cu2+已經整合到了碳點中。從圖3(b)中可以看出Cu,N-CDs 在紫外光260 nm處有一個明顯的吸收峰,而對照的碳點N-CDs 溶液沒有吸收峰,表明2 種碳點在結構上有一定的差異。
圖3 合成碳點的紅外光譜和紫外光譜
由圖4 可知,當用320~420 nm 之間不同波長激發(fā)光照射Cu,N-CDs 溶液時,可以看到Cu,N-CDs 的熒光發(fā)射波長隨著激發(fā)波長的變化而變化,而且強度先增強后減弱,表明Cu,N-CDs 的熒光波長對激發(fā)波長有一定的依賴性。同時還可以觀察到當激發(fā)波長為360 nm 時,Cu,N-CDs 在430 nm 處有最大發(fā)射波長,所以后續(xù)的熒光實驗中選用360 nm 作為最佳激發(fā)波長。
圖4 不同激發(fā)波長光照射Cu,N-CDs 的熒光光譜變化
如圖5(a)所示,在pH7.0 的緩沖液中,Cu,N-CDs能將無色的鄰苯二胺轉化成黃色的產物,該產物在360 nm 波長的紫外光激發(fā)下能在560 nm 處產生黃色熒光,結果表明Cu,N-CDs 具有氧化活性。在該反應體系中,隨著鄰苯二胺濃度增加,其氧化產物量的也會增加,如圖5(b)所示,使得熒光F560 值增強。另一方面,氧化產物對Cu,N-CDs 在430 nm 的藍色熒光有內濾作用導致其F430 減弱,最終顯示為F560/F430 的熒光強度比值逐漸增大。以鄰苯二胺濃度為橫坐標,F430/F560 的比值為縱坐標建立熒光比率法檢測標準曲線,可用于鄰苯二胺含量的測定,構建成一套熒光檢測體系。如圖6 所示,當鄰苯二胺濃度在0~1 mg/L 范圍時,經過線性擬合后,發(fā)現鄰苯二胺濃度和F430/F560 比值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其線性方程為y=0.827 6x+0.181 5,R2=0.996 3,檢測限約為0.12 mg/L。
圖5 Cu,N-CDs 氧化的鄰苯二胺
圖6 鄰苯二胺被Cu,N-CDs 氧化后的F560/ F430 熒光比值和濃度間的線性擬合
總之,本文通過簡單的一步水熱法成功地合成了含有銅離子的碳點(Cu,N-CDs)。在pH7.0 的緩沖液中,Cu,N-CDs 能將無色的鄰苯二胺氧化成黃色的產物,證實了其具有氧化性,并且發(fā)現鄰苯二胺濃度和F430/F560 熒光比值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可用于鄰苯二胺含量的測定,本實驗結果為進一步擴大碳點的應用領域提供了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