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敏,湯茜,蔡艷云,胡智盛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yī)院 兒科,廣東 佛山 528305)
矮小癥是造成兒童身材矮小的常見病因,近年來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嚴重影響兒童正常生長發(fā)育。目前,臨床對矮小癥病因及病機暫無明確定義,認為可能與遺傳、內(nèi)分泌、營養(yǎng)或代謝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1]。與正常兒童相比,矮小癥患兒智商正常,僅存在身高問題,且受到身高因素影響,患兒極易產(chǎn)生不良情緒,對其未來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故給予矮小癥患兒積極治療具有重要作用[2]。目前,矮小癥患兒的臨床治療以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為主,該藥物具有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改善生長速度的作用,現(xiàn)已在臨床上逐漸被醫(yī)生及患兒家屬所接受[3-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rhGH對矮小癥患兒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及骨齡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1例矮小癥患兒的臨床資料,依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41例)及對照組(40例)。研究組男18例,女23例;年齡5~14歲,平均 (9.76±2.07)歲;體重21~26 kg,平均(23.40±2.61)kg。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5~16歲,平均(10.35±3.26)歲;體重21~25 kg,平均(23.42±2.58)kg。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本研究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 《兒科學》[5]中矮小癥診斷標準,身高較正常值低2.0~2.5標準差,生長速率<5 cm/年;染色體正常。排除標準:伴有先天性疾??;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或轉(zhuǎn)移瘤;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免疫系統(tǒng)疾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營養(yǎng)治療,服用碳酸鈣D3片(Ⅱ)(北京振東朗迪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每片含鈣500 mg,維生素D3為200國際單位,國藥準字H20093675),每次1/2片,1~2次/d,同時加強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補充量。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采用rhGH(長春金賽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規(guī)格:30 IU·10 mg-1·3 mL-1瓶,國藥準字S20050025)皮下注射治療,于每日睡前1小時注射0.2 U/kg,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年。
1.4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血清學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1年后采集患兒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2 800 r/min離心8 min,離心半徑6 cm,獲得上層血清,將血清置于-30℃環(huán)境中保存待檢。血清25羥維生素D[25(OH)D]采用ELISA法測定,IGF-1水平應(yīng)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所有操作均按試劑盒要求進行。②對比兩組的生長情況:分別測量患兒治療前及治療1年后的身高、體重及骨齡情況。③對比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膝部疼痛、暫時性空腹血糖升高、甲狀腺功能異常。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學指標治療后,研究組的25(OH)D、IGF-1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清學指標比較(±s,ng/mL)
表1 兩組的血清學指標比較(±s,ng/mL)
組別 n 25(OH)D IGF-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41 24.59±9.30 39.74±8.02 2 8.11 291.49±28.30 387.94±34.26對照組40 24.61±9.35 35.41±92.02±27.86 358.80±30.18 t 0.010 2.416 0.085 4.058 P 0.992 0.018 0.933 0.000
2.2 生長情況治療后,研究組身高、體重、骨齡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生長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的生長情況比較(±s)
組別n 身高 (cm) 體重 (kg) 骨齡 (歲)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41 110.52±3.41 123.68±5.40 23.40±2.61 31.25±2.30 7.21±0.68 9.13±0.85對照組40 110.49±3.38 115.49±5.24 23.42±2.58 26.54±2.27 7.25±0.70 8.64±0.72 t 0.040 6.925 0.035 9.274 0.261 2.796 P 0.968 0.000 0.972 0.000 0.795 0.007
2.3 并發(fā)癥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矮小癥屬于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生與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導致身材矮小等因素相關(guān),患兒表現(xiàn)為生長速率異常,骨齡落后于正常同齡兒童。近年來,矮小癥發(fā)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已對兒童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影響[6]。為了改善矮小癥對患兒造成的心理及生理的影響,給予積極治療對改善生長發(fā)育情況等具有重要作用。
rhGH是臨床治療矮小癥的常用藥物,屬外源性生長激素,可發(fā)揮與生長激素類似的作用,直接作用于核酸代謝,并可通過活化基因合成性蛋白質(zhì)以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有效彌補生長激素的作用,同時rhGH還能夠使軟骨細胞增殖,利于促進患兒生長發(fā)育[7]。研究[8-9]表明,rhGH的使用可較好地彌補患兒生長激素不足,使落后骨齡向正常骨齡靠近,且患兒接受治療時間越長,最終獲得的效果越理想。IGF-1是由肝臟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多肽樣物質(zhì),有助于機體細胞生長及分化,在矮小癥患兒中呈低表達,導致生長動力下降,從而使患兒生長遲緩,引發(fā)矮小癥。25(OH)D是維生素D在人體內(nèi)主要存在形式,對機體鈣磷代謝造成一定影響,可促進矮小癥患兒生長,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同時是維持人體健康及細胞生長、發(fā)育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25(OH)D、IGF-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身高、體重、骨齡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rhGH在矮小癥治療中可獲得較好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兒血清學指標,促進生長因子分泌,有助于患兒生長發(fā)育,并發(fā)癥少,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rhGH治療矮小癥患兒能夠有效提高血清IGF-1水平,促進生長發(fā)育,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