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玉琦 李朝陽 汪 濤 張 毅 袁勝強
(1.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804,上海;2.上海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系,200240,上海;3.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200092,上?!蔚谝蛔髡?,博士研究生)
作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站內導向標志系統(tǒng)(以下簡稱“導視系統(tǒng)”)的設計直接影響了城市形象。目前,在細節(jié)設計方面,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導視系統(tǒng)需要系統(tǒng)、全面地考慮乘客在進站、出站及換乘所有流程上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如何精細化、精準化地設計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導視系統(tǒng)已成為當前亟需研究的熱點課題。
日本軌道交通車站的導視系統(tǒng)設計以乘客行為活動為中心,綜合考慮了乘客進站、出站及換乘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全面系統(tǒng)地為乘客提供便捷、高效、舒適、人行化的出行服務。一套清晰簡潔、信息精準的導視系統(tǒng)能夠幫助乘客方便、快捷地尋找到目的地,其不僅提高了軌道交通車站的運營效率,而且還能助力日本軌道交通服務,成為宣傳城市文化、提高乘客素養(yǎng)及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有效媒介[1]。日本軌道交通車站與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同樣具有客流強度大、換乘流線復雜等特點,因此,日本軌道交通車站的導視系統(tǒng)設計經驗對于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導視系統(tǒng)具有借鑒價值。
本文針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導視系統(tǒng)傳達信息不準確、布設點位不全面和缺乏人性化關懷等問題,通過深入解析日本軌道交通車站導視系統(tǒng)在明晰性、連續(xù)性、醒目性、前置性、精準性、通識性等方面的版面設計和布設要點,結合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設計建議。本研究可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導視系統(tǒng)的版面設計、信息內容和布設點位等方面提供工程經驗與技術指導,以期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客流疏導提供快速精準的導引。
日本軌道交通系統(tǒng)通常由JR(日本鐵路)、地鐵、私營鐵路等多個系統(tǒng)組成。JR是指日本鐵路公司在城市內運營的軌道交通線路。私營鐵路是指由私人修建并負責運營的軌道交通線路。地鐵是指日本城市交通局或地鐵公司負責運營的軌道交通線路。東京地鐵是服務于日本東京都區(qū)部及其周邊地區(qū)的軌道交通線路,包括東京地下鐵和都營地鐵兩個地鐵系統(tǒng)的全部線路,并與多條私營鐵路線路和JR線路實行直通運轉。東京地鐵的首條線路——東京地下鐵銀座線于1927年12月開通,使東京成為亞洲最早擁有地鐵的城市。
東京地鐵密如蛛網,現(xiàn)如今已開通13條線路,其中包括東京地鐵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的9條地鐵線路,以及都營地下鐵公司運營的4條地鐵線路,線路總長為312.6 km,共計290座車站投入運營(換乘站不重復計算)。2017年9月8日,東京地鐵以28.19億人次/年成為世界上地鐵客流量排名第二的城市,僅次于上海。
日本軌道交通車站的導視系統(tǒng)設計考慮了各種人群的不同需求,將進站、出站、換乘及特殊需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每一個行為作為決策點。從標志牌的顏色、亮度、對比度,到標志牌的尺寸、字體、字號等細節(jié)都經過深思熟慮,努力為每位乘客營造一個人性化、精細化、精準化的軌道交通出行環(huán)境。同時,導視系統(tǒng)的精細化設計也為高強度客流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適性提供了保障,并展現(xiàn)了日本在工業(yè)設計、產品設計中的工匠精神。
利用文字與背景板的顏色對比、自發(fā)光標志牌與站內環(huán)境的亮度對比,日本軌道交通車站的導視系統(tǒng)標志牌在站內空間中能夠清晰明了、簡潔有效地吸引乘客視線,為之提供快速走行路徑引導。此外,日本軌道交通車站還根據(jù)進出站流線對標志牌的顏色進行區(qū)分。例如,日本JR的進站標志牌設置為白底黑字,出站標志牌設置為黃底黑字;東京地鐵進站標志牌設置為黑底白字,出站標志牌設置為黃底黑字;大阪地鐵進站標志牌設置為黑底白字,出站標志牌設置為黑底、黃色塊內黑色字體。進站、出站標志牌顏色的顯著區(qū)分能夠先將乘客的視線焦點引至所在流線的標志牌上,讓乘客明確所在路徑的大致方向,然后通過標志牌上的具體信息明確路徑的具體方向。在客流強度大、進出站流線復雜的軌道交通車站內,此種標志牌設計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導引信息識別效率,減少搜索導引信息所用時間,提高整體流線運行速度和軌道交通車站運營效率。在換乘車站公共空間內,線路色彩能幫助乘客直觀地區(qū)分不同的線路,引導乘客便捷快速地找到自己所要乘坐的線路或站臺。
日本軌道交通車站的站內懸掛式導視牌大多采用自發(fā)光的透明底作為背景色。由于大部分軌道交通車站設置于地下,室內缺少自然采光,相比于啞光深色背景板,自發(fā)光背景板更為醒目,能夠起到良好的導視作用。同時,導視牌的自發(fā)光性也可減少標志牌四周所需的照明設施數(shù)量,減少了軌道交通車站建設的部分開支,并有利于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的環(huán)保目標。
日本軌道交通車站通過保證導引信息的連續(xù)性,協(xié)助乘客確認走行路徑。由于軌道交通車站大多處于較封閉的環(huán)境內,乘客無法通過外界的建筑、光線等確認走行方向。特別是在長通道里,若沒有標志牌告知具體位置及目的地方位等信息,乘客較容易懷疑自己走行方向的正確性,經常需要停駐詢問他人,甚至折返回通道入口重新確認路線信息。因此,相隔一定的間距提供導視信息以使乘客不斷確認路徑的正確性,不僅可以提高長通道內的整體人流速度,減少無用的路徑折返和停駐次數(shù),還可以為乘客提供良好的心理舒適性。
日本軌道交通車站采用連續(xù)的地面貼附標志,有效地保障了導引信息的精準性。兒童、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等視線較低的乘客會被身高較高的乘客阻擋視線,無法快速看到或根本看不到懸掛式標志牌。因此,在車站內的人行主要流線上,貼附地面標志并保障其連續(xù)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文獻[2]提出在出現(xiàn)火災等危險情況時,連續(xù)的地面貼附導引標志將發(fā)揮很大的作用,且當布設間距小于人的步幅時,其導引效果最好。
在日本軌道交通車站內,對于滿足乘客特殊需求及發(fā)生重要行為決策的位置,通常會放大標志牌的尺寸以起到醒目作用。例如,東京地鐵站內的衛(wèi)生間標志,其尺寸高度與普通乘客的身高相同,使乘客能夠快速識別衛(wèi)生間的定位信息。對于警告類標志牌,如乘坐扶梯的安全注意事項,通常也會進行放大處理以起到明顯的警告作用。
日本軌道交通車站將標志布設在行為決策點或者路徑分流點的前方,以滿足乘客識別、分析、決策的時間需要。例如:在扶梯、樓梯的梯眉處設置兩側列車信息,告知乘客左右兩側列車的行車方向、可到達站點以及至這些站點的運行時間。乘客乘扶梯從站廳層到達站臺層的過程中,就可以提前決策自己在扶梯盡頭處的行為。導引信息的前置性保障了乘客的順暢通行,減少了不同行人流線的相互沖突,進而保障了乘客的出行安全與出行效率。
除此之外,日本軌道交通車站在站臺層就通過標志牌告知乘客地面出入口的大致方位信息,導引乘客選擇正確的扶梯,減少站內走行路徑長度。站臺層標志牌上的出入口方位信息如圖1所示。對于特殊路徑如“八”字型扶梯和樓梯,乘客可就近選擇扶梯,走行距離相差不大,如圖2 a)所示。對于倒“八”字型扶梯,選擇不同的扶梯將會造成走行距離差距較大,尤其在站臺層長度較長的情況下,如圖2 b)所示。由圖2 b)可知,若想從右側站廳層出入口出站,乘客選擇黑色流線將會比選擇灰色流線多行走約一個站臺層的長度距離,不僅折返長度長、站內逗留時間久,且和其他行人流線的沖突點增多。
圖1 站臺層標志牌上的出入口方位信息
圖2 不同流線走行距離差異示意圖
日本軌道交通車站將導視系統(tǒng)的導引信息貼附、懸掛在站內多個地方,連續(xù)不斷、多源地告知乘客所需的定位和方向信息,如懸掛的標志牌相隔一定的間距布設、地面的導引標志線連續(xù)鋪設、站臺層每個柱面都貼附站點間隔時間以及方向信息、十字空間交叉點360°顯示導引定位信息等。此外,對于乘客所需的下車信息,日本軌道交通車站通過車廂內配備動態(tài)顯示屏更新所在車站站名、下一站站名和所在位置的區(qū)間信息等措施,及時、多源地將下車信息傳達給每位乘客。當列車在某一站??繒r,站臺層外側墻壁會顯示本站站名、所乘線路站點及方向信息;站臺墻壁或立柱大面積地貼附所在站的名稱和編號信息;站臺屏蔽門也會貼附站點信息。軌道交通車廂內的乘客可全方位地獲知所乘線路上的位置信息,最大程度地降低乘客下錯站的可能性,減少了乘客未掌握位置信息的焦慮感。在站廳層出口處,日本軌道交通車站不僅標注該出口的編號及其對應的地面街道名稱信息,還標注了其他出入口的方位信息,當乘客找錯出口時,也能及時獲取其他出口的方位信息,找到正確的出口。
隨著城市間、國家間的交流互動,其他城市和國家的來訪者逐年增多。游客、出差人員對車站名稱不敏感也很難記住,但阿拉伯數(shù)字的含義對于大多數(shù)國家的人而言都是清晰易懂且不存在歧義的。因此,日本軌道交通車站對每個站點進行數(shù)字編號,例如:1-1表示地鐵1號線的第1個車站;2-10表示地鐵2號線的第10個車站。外地游客或外國來訪者只需要記住目前在第幾個車站,需要到第幾個車站即可,無需記住站名。在乘車的任何時刻,乘客可根據(jù)車站間隔行車時間并結合相隔站點數(shù),估算自己到達目的地車站的時間。
日本軌道交通車站內有關方位的地圖大多不是正北設置,其朝向是按照真實場景設置的。例如:乘客面向地圖的朝向為南,地圖上方位即指向南,而不是一直指向北。乘客在地下缺乏方向感,無法有效利用站內以向上為正北方位繪制的多層三維結構圖和地面層軌道交通車站四周500 m范圍內的重要建筑物方位信息圖。因此,日本軌道交通車站以實際乘客所站地點為中心,按照真實的方位情況繪制地圖,這就使得不同布設位置點的地圖所繪制的內容完全不同,雖然增加了設施布置成本,但能有效發(fā)揮其作用,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乘客在軌道交通站內的行走流線分為三種:進站流線、出站流線和換乘流線。在每個流線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和每個行為決策點都精準設置相應的導視系統(tǒng),在恰當?shù)奈恢靡宰罴训姆绞教峁┏丝退璧某鲂行畔?是保證人流快速、準確通行的前提[3]。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造成人流擁堵和乘客走錯路線的無效折返,進而導致行人流線沖突點增加、安全性降低、運營服務效率下降等問題。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站內導視系統(tǒng)設計需要分析乘客所需的信息內容、信息布設位置及信息展現(xiàn)形式等問題,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標志的連續(xù)性,并結合各種乘客在行走狀態(tài)下的視高、視線、視野、視力等情況選擇合適的布設間距。
良好的導視系統(tǒng)設計可以減少三種行人流線的沖突點,保證乘客行走過程的順暢與安全,減少乘客站內走行時間,提高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高峰時段服務能力,進而提高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效率和競爭力,更好地響應優(yōu)先發(fā)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需求。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內的乘客包含各種人群:兒童、成年人、老年人、殘障人士和攜帶大量行李的乘客等。不同人群在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內行走時,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導向標志信息需要具有通識性。
對于兒童和老年人乘客,其視線較難看到高處的懸掛標志,容易被身高較高的成年人阻擋。因此在設計導視系統(tǒng)時,城市軌道交通車站需要考慮地面的導引標志設計及其連續(xù)性,使乘客能夠在不抬頭的情況下,通過地面標志導引至目的地。
對于乘坐輪椅以及攜帶行李的乘客,從地面至站廳層、從站廳層至站臺層的兩次高度位移都需要無障礙電梯,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從地面層至站廳層的無障礙電梯僅設置在一個出入口處。因此,在其他出入口處需要布設無障礙電梯的位置導引信息,指引乘客方便、快捷地找到無障礙電梯所在的出入口。同時,站臺層也應布設醒目、清晰的無障礙電梯位置導引信息,方便下車人流快速疏散至站廳層,保證乘客在站內的安全性和行走快捷性。
不同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具有不同的特點,有的車站建在地上、有的車站建在地下,導致各類車站的采光條件和走行環(huán)境都大為不同。位于地下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具有封閉性及采光較差等特點,自發(fā)光標志牌可以有效地吸引乘客的注意視線并提供一定的照明作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位于地上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由于白天光照充足,自發(fā)光標志牌并不會顯著提高醒目性,反而還會出現(xiàn)反光、眩光等問題。因此,對于標志牌材質的選用、背景色和文字對比色的選用等問題,應具體分析,根據(jù)不同車站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導視系統(tǒng)設計方案。
在有長通道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內,還需要考慮乘客的心理舒適性,可通過布設一定間距的導視信息使其確認所走方向的正確性,降低其焦慮感。
本研究通過深入分析日本軌道交通車站導視系統(tǒng)的版面設計要素、顯示方式和布設點位,總結了其在顯示形式明晰性、標志位置連續(xù)性、信息版面醒目性、決策信息前置性、標志位置精準性和需求信息通識性等方面的設計要點。研究發(fā)現(xiàn),導視系統(tǒng)的版面設計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① 底色和文字顏色組合對乘客視線吸引和易閱讀性的影響、對不同流線導引信息的區(qū)分作用;② 文字尺寸、布設位置、布設順序等與乘客閱讀習慣之間的關系;③ 信息分級及各分級間的字體大小關系。導視系統(tǒng)的布設位置需要考慮:乘客在各個點位對導引信息的需求;乘客在地下空間對導引信息連續(xù)性、前置性的需求。除了站內導引,也需要考慮乘客在站臺候車時對車輛到達信息的需求,以建立乘客出行的安全感和舒適感。針對站外導引,城市軌道交通車站需要考慮乘客總體快速出站的需求和站臺尋路擁擠之間的平衡,提升站臺疏散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本文僅分析了日本軌道交通車站的導視系統(tǒng)工作成果,并沒有深入探究良好的導視系統(tǒng)對疏散客流的作用。除此之外,對于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導視系統(tǒng)的工程實踐建議,由于建議采納和工程建設周期較長,還沒有分析落地實施后的效果及后期評價。后續(xù)工作將定量化分析上述兩方面研究成果,以期更為客觀、科學地闡述合理設計和布設導視系統(tǒng)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