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忠雪,金琦浩,文浩宇,孫文婷,戴兢陶
鹽城師范學院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7
黃酮類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較廣的一類次生代謝產(chǎn)物,是藥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如抗氧化、降血壓、抗腫瘤等[1–4]。近年來,每年都有大量文獻報道從天然產(chǎn)物中提取分離得到新的黃酮化合物[5,6]。基礎有機化學實驗中“中藥槐花米中蘆丁的提取”,是利用回流、減壓蒸餾和抽濾等實驗技術從植物中提取黃酮的實驗,該實驗使學生掌握了植物提取黃酮藥物的原理和方法[7]。但學生從實驗的結果發(fā)現(xiàn)黃酮的提取產(chǎn)率較低,提取不完全,主要原因是植物中黃酮的含量低,成分多樣,這一問題激發(fā)起學生去探究高效制備黃酮的興趣。學生們發(fā)現(xiàn)化學合成法可以克服植物提取的弊端,通過分析了一系列植物提取的黃酮分子結構,顯示這些分子結構中均含有2-苯基色原酮結構(俗稱黃酮)。根據(jù)以上分析結果,學生們自主設計了既適合本科教學,又安全、易操作的基礎實驗來合成最簡單的黃酮母核結構分子。首先,學生采用逆合成法,設計了合成2’-羥基查爾酮的路線。然后,通過查閱文獻[8,9],發(fā)現(xiàn)利用碘催化可以實現(xiàn)分子內(nèi)的環(huán)合,能獲得高收率的黃酮藥物分子。根據(jù)所設計的合成路線,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實驗技能成功地實現(xiàn)了兩步合成黃酮化合物。
本改進實驗具有安全、易操作、重復性好、產(chǎn)率高等優(yōu)點,既可應用到大學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也可用于學生的課外拓展與開放實驗。此外,通過本次實驗的改進激發(fā)了學生對其他黃酮類藥物合成的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采用與本實驗類似的方法,設計并合成了乙氧黃酮(治心絞痛藥物立可定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將這一改進實驗引入到本科教學實驗中,非常有利于學生更深刻認識到化學合成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也使學生認識到不僅要在實驗中學習知識和技能,還要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并設計合理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為本科畢業(yè)后從事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羥基查爾酮合成的反應機理主要分為四個步驟(圖1)。首先堿與2-羥基苯乙酮中的α-氫和羥基氫結合,脫去兩分子水,形成碳負離子中間體,隨后互變異構成烯醇負離子,負離子作為親核試劑,立即進攻苯甲醛分子中的羰基碳原子,發(fā)生加成反應后生成一個烷氧負離子。接著烷氧負離子與水作用得到β-羥基酮化合物。最后經(jīng)分子內(nèi)脫水,由于脫水是反式共面消除,因此生成的雙鍵構型應為反式。再用鹽酸酸化,得到最終產(chǎn)物2’-羥基查爾酮[10]。
圖1 2’-羥基查爾酮生成機理
黃酮合成的反應機理:首先,DMSO分子的氧進攻碘,碘分子異裂,碘正離子加成到DMSO上形成硫鎓離子,隨后碘負離子進攻2’-羥基查爾酮的雙鍵發(fā)生類似Michael加成,氧負離子進攻硫鎓離子,然后經(jīng)過分子內(nèi)消除HI,硫鎓鹽以DMSO形式離去。隨后經(jīng)過β消除脫去一分子碘化氫,得到產(chǎn)物黃酮(圖2)[11,12]。碘化氫被DMSO氧化回碘,完成催化劑循環(huán)[13]。
圖2 黃酮生成機理
實驗試劑或材料,以及實驗所需儀器見表1和表2。
表1 實驗試劑或材料
表2 實驗儀器
2.3.1 2’-羥基查爾酮的制備
在100 mL三口燒瓶中用移液管依次加入1.02 mL苯甲醛(10 mmol)、1.20 mL 2-羥基苯乙酮(10 mmol),量筒量取30.0 mL乙醇加入,攪拌。量取10.0 mL 10%的氫氧化鈉(25 mmol)溶液加到恒壓滴液漏斗中,緩慢滴加到三口燒瓶中,室溫下反應4 h (圖3)。采用薄層色譜法監(jiān)測反應,展開劑的極性選擇為V石油醚: V乙酸乙酯= 20 : 1,比移值約為0.5。反應結束后,把反應體系倒入盛有冰鹽水的燒杯中,攪拌下加入10%的鹽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為5–6。靜置,待固體完全析出后,抽濾,依次用冰水和無水乙醇洗滌,重復三次,烘干,稱量,產(chǎn)物2’-羥基查爾酮為黃色固體,稱得質(zhì)量約為2.05 g,收率91%。測得2’-羥基查爾酮熔點為87–88 °C,通過核磁表征確定結構,核磁數(shù)據(jù)顯示雙鍵氫原子耦合常數(shù)為12.4,證明2’-羥基查爾酮中雙鍵為反式。
圖3 2’-羥基查爾酮的制備路線圖
2.3.2 黃酮的制備
在50 mL圓底燒瓶中依次加入1.12 g制備的2’-羥基查爾酮(5 mmol)、0.013 g碘(約0.05 mmol)和10.0 mL二甲基亞砜。把反應瓶放到磁力攪拌器上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轉(zhuǎn)移到油浴鍋中,加熱到160 °C,反應時間約1 h (圖4)。采用薄層色譜法監(jiān)測反應,展開劑的極性選擇為V石油醚: V乙酸乙酯= 15 : 2,比移值約為0.2。反應結束后,冷卻,把反應體系倒入盛有冰鹽水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靜置,待固體完全析出后,抽濾,依次用水和石油醚洗滌,重復三次,烘干,稱量,產(chǎn)物黃酮為淡黃色固體,質(zhì)量約為1.02 g,收率92% (核磁收率95%)。測得黃酮熔點為95–96 °C,通過核磁表征確定結構。
圖4 黃酮的制備路線圖
因2’-羥基查爾酮是在堿性條件下羥醛縮合制得的,所以查爾酮結構中含有酚鈉基團,這需要調(diào)劑pH釋放出酚羥基。在本實驗中,選用鹽酸做酸化劑,調(diào)節(jié)pH到5–6。因為pH調(diào)節(jié)過高,羥基無法完全釋放,影響2’-羥基查爾酮的收率。有同學調(diào)節(jié)pH時不小心調(diào)得過低,導致下一步反應產(chǎn)率降低,并有較多雜質(zhì)出現(xiàn)。為此同學們積極思考,提出不同見解。通過查閱文獻,得知pH低于5時,2’-羥基查爾酮容易發(fā)生分子內(nèi)環(huán)合,得到二氫黃酮副產(chǎn)物(圖5)[14,15]。由此可見,后處理實驗中,pH的調(diào)節(jié)是合成2’-羥基查爾酮反應成敗的關鍵因素。
圖5 副反應二氫黃酮的生成路線圖
3.2.1 合成2’-羥基查爾酮的后處理
在2’-羥基查爾酮合成反應結束后,主要采用的是抽濾操作。第一步抽濾過程,實現(xiàn)固液分離,得到2’-羥基查爾酮。第二步用冰水洗滌的目的是除去2’-羥基查爾酮里包裹的少量鹽酸和氯化鈉等無機物。第三步用乙醇洗滌的主要目的是去除2’-羥基查爾酮里含有的少量有機雜質(zhì)和水,有助于快速烘干2’-羥基查爾酮,為下一步反應節(jié)省時間。
3.2.2 合成黃酮的后處理
在黃酮合成反應結束后,處理方法與2’-羥基查爾酮過程相似,同樣采用抽濾操作。第一步抽濾過程,實現(xiàn)固液分離,得到需要的黃酮粗產(chǎn)品,通過核磁表征第一步得到的粗產(chǎn)品,結果表明樣品純度較高,僅含有微量雜質(zhì)。第二步用冰水洗滌的目的是除去粗產(chǎn)品里包裹的少量氫碘酸和DMSO。第三步用石油醚洗滌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粗產(chǎn)品里含有的少量有機雜質(zhì),且有利于快速烘干。
成功合成了黃酮分子后,激發(fā)起了學生合成黃酮衍生物的興趣。為了進一步證明上述合成黃酮藥物分子方法的普適性,開展了拓展應用實驗。藥物立可定主要適用于治療慢性冠脈機能不全、心絞痛等病癥,長期服用可防止心肌梗塞。與硝酸甘油合用,對自覺癥狀也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16]。從2,4-二羥基苯乙酮和苯甲醛出發(fā),只需要三步實驗,可以高效地合成出藥物立可定的主要活性成分乙氧黃酮。
3.3.1 2’,4’-二羥基查爾酮的制備
在100 mL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入3.04 g 2’,4’-二羥基苯乙酮(20 mmol)和30.0 mL乙醇,再緩慢滴加10.0 mL 40%氫氧化鉀溶液到反應體系中,攪拌10 min。用移液管移取2.05 mL苯甲醛(20 mmol)加入其中,回流2 h (圖6)。采用薄層色譜法監(jiān)測反應,展開劑的極性選擇為V石油醚: V乙酸乙酯= 13 : 4,比移值約為0.3。反應結束后,冷卻,把反應體系倒入盛有冰鹽水的燒杯中,攪拌下加入10%的鹽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范圍5–6。靜置,待固體完全析出后,抽濾,依次用冰水洗滌和無水乙醇洗滌,重復三次,烘干,稱量,產(chǎn)物2’,4’-二羥基查爾酮為黃色固體,質(zhì)量約為3.89 g,收率81%。測得2’,4’-二羥基查爾酮熔點為146–147 °C,通過核磁表征確定結構。
圖6 2’,4’-二羥基查爾酮的合成
3.3.2 7-羥基黃酮的制備
在50 mL圓底燒瓶依次加入1.20 g制備的2’,4’-二羥基查爾酮(5 mmol)、0.013 g碘單質(zhì)(約0.05 mmol)和10.0 mL二甲基亞砜。室溫攪拌均勻,加熱到160 °C,反應1 h (圖7)。采用薄層色譜法監(jiān)測反應,展開劑的極性選擇為V石油醚: V乙酸乙酯= 10 : 6,比移值約為0.2。反應結束后,冷卻,把反應體系倒入盛有飽和食鹽水的燒杯中,分別用10.0 mL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再用大量水反萃取三次,去除高沸點的DMSO,收集有機相,旋蒸除去溶劑后,把得到的樣品進行快速的柱層析,得到7-羥基黃酮,產(chǎn)物為白色固體,質(zhì)量約為1.07 g,收率90%。測得7-羥基黃酮熔點為245–246 °C,通過核磁表征確定結構。
圖7 7-羥基黃酮的合成
3.3.3 乙氧黃酮的制備
在25 mL圓底燒瓶中依次加入0.24 g制備的7-羥基黃酮(1 mmol)、0.35 g碳酸鉀(約2.5 mmol)和2.0 mL丙酮,室溫攪拌10 min。然后加入0.12 mL溴代乙酸乙酯(1.1 mmol)和0.02 g碘化鈉(約0.1 mmol),于65 °C加熱反應2 h (圖8)。采用薄層色譜法監(jiān)測反應。展開劑的極性選擇為V石油醚: V乙酸乙酯= 11 : 4,比移值約為0.5。反應結束后,冷卻,把反應體系倒入盛有飽和鹽水的燒杯中,分別用5.0 mL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收集有機相,旋蒸除去溶劑后,把得到的樣品進行快速的柱層析,得到乙氧黃酮,最終產(chǎn)物乙氧黃酮為淡黃色固體,質(zhì)量約為0.21 g,收率87%。測得乙氧黃酮熔點為123–124 °C,通過核磁表征確定結構。
圖8 乙氧黃酮的合成
3.4.1 實驗安全
本改進實驗涉及2-羥基苯乙酮、2,4-二羥基苯乙酮、苯甲醛、溴代乙酸乙酯、碳酸鉀、碘、碘化鈉、乙醇、二甲基亞砜、丙酮、鹽酸等藥品,均為本科生實驗的常用化學試劑,因此本實驗原料易得。其中,要注意溴乙酸乙酯為無色或黃色的液體,其蒸氣有毒。反應過程因使用溴乙酸乙酯可能產(chǎn)生的溴灼傷,用苯和甘油洗滌,可以迅速溶解溴,再用大量水清洗。丙酮是無色透明液體,具有易燃性,丙酮本身還極易揮發(fā),大量蒸氣聚集遇熱易發(fā)生爆炸,丙酮被列為危險品中的第三類易燃液體。鹽酸的性狀為無色透明的液體,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具有腐蝕性。
學生實驗全程都要佩戴護目鏡,穿實驗服,戴手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取用藥品和進行實驗應當在通風櫥中進行,全程不出現(xiàn)明火加熱,注意規(guī)范操作。
3.4.2 可行性
黃酮制備實驗需要教學時長約6 h,如需縮短教學時長,在2’-羥基查爾酮制備實驗時適當提高反應溫度到60 °C (產(chǎn)率略下降為74%),教學時長可縮短到4 h。拓展實驗合成乙氧黃酮需要7 h完成,可用于學生的課外拓展與開放實驗。實驗時長均符合教學要求。
進一步驗證黃酮合成實驗的可行性,在課余時間組織20名學生進行開放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學生開放實驗結果
在每一步實驗結束后,挑選收率較高和較低的同學合成的產(chǎn)物進行核磁氫譜表征和熔點測定。結果表明,收率高的同學產(chǎn)物2’-羥基查爾酮和黃酮的純度也高,熔點接近已知數(shù)據(jù)。而收率低的同學產(chǎn)物顏色不均勻,譜圖顯示產(chǎn)物純度不夠,有明顯的二氫黃酮雜質(zhì)混入,熔程較大。通過結構表征,確定了收率較低的原因,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操作技能。
本文所合成黃酮和乙氧黃酮兩個藥物分子,是對本科有機化學教學實驗“中藥槐花米中蘆丁黃酮的提取”實驗的拓展實驗。通過有機化學合成途徑,以較高收率得到黃酮和乙氧黃酮兩個藥物分子,實驗具有較好的延伸性,在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實驗原理的同時,教師還可根據(jù)課程需要,靈活安排實驗。改進實驗具有安全、易操作、重復性好、產(chǎn)率高等優(yōu)點,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
本實驗為化學合成天然藥物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案例,可將其納入課程標準中,豐富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給學生自主研究提供了多重角度,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廣度,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并提高了學習能力,提升了化學服務人類健康生活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