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祉宇
(云南藝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無論是戲劇演員還是影視演員,要想成功地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都是相當不容易的。演員需要具備基本的表演素質及能力,其中包含演員與生俱來的外貌形體和嗓音條件,在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氣質與風度,以及演員的專業(yè)技巧、藝術天賦和理解能力等諸多方面。演員的專業(yè)技能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專業(yè)訓練形成的,而即興表演作為演員專業(yè)技能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意義非凡。無論是影視表演還是戲劇表演,演員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都離不開“即興發(fā)揮”的表演能力。
即興表演指沒有寫好的劇本,也不經排練,就向觀眾演出的一種戲劇表演?!笆呤兰o左右,即興表演在意大利逐漸盛行起來并成為一個劇種,深深地被當時的民眾所喜愛,對今后戲劇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影視劇中,即興表演是指在一部影視作品的拍攝過程中,演員不依靠劇本而自然展現的動作和對白表演。[1]不僅如此,即興表演也可以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如彼得·布魯克的‘直覺戲劇’或是賴聲川的‘集體即興創(chuàng)作’?!奔磁d表演作為一種訓練戲劇影視演員技巧的方法,被廣泛使用。不僅如此,西方的戲劇學院開設了專門的即興表演課程。中國戲劇影視表演專業(yè)教學中也有類似的教學方法。
即興表演訓練的基本要求是表演者在所給的規(guī)定情境下進行即興表演,一般以單人或多人小品為主,通過規(guī)定情境下的命題表演來培養(yǎng)演員的基礎素質和表演能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提出“規(guī)定情境”的概念:“這就是劇本的情節(jié),它的事實、事件、時代,劇情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生活環(huán)境,我們演員和導演對劇本的理解,自己對它所做的補充,動作設計,演出,美術設計的布景和服裝,道具,照明,音響及其他在創(chuàng)作時演員應該注意的一切?!盵2]而且在即興表演訓練中,演員要根據規(guī)定情境的要求加以創(chuàng)造來進行即興表演,諸如車站、碼頭、醫(yī)院等規(guī)定情境中體現相關地點的特色。面對雨天、雪天等情境,演員要通過打傘或者寒冷來體現人物所在環(huán)境的天氣。在即興表演訓練中,要注意人物關系的設定,更要注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人物關系之間的變化。譬如情侶吵架最終和好、與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最終化解等。即興表演訓練除了要求演員的表演要具有戲劇沖突以外,所呈現的故事情節(jié)也要有條理性,并且要符合故事發(fā)展的邏輯順序。即興表演中演員的行動需要符合生活的真實邏輯,在演員充分想象下,要使觀眾感受到表演是真實而非虛構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們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應該是正確的想象生動的結果?!薄跋胂笫茄輪T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能力之一,演員在藝術工作和舞臺生活中的每一瞬間都離不開豐富而特殊的藝術想象,無論他在研究角色還是再現角色?!盵2]由此可見,想象力對演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基本素質。比如“回家”這一簡單的行動,演員要結合自己在現實中的生活經驗來想象門在哪,如何開門關門,關門之后鑰匙放在哪,如何脫鞋穿拖鞋,脫了外套要掛在哪里,回家以后在家里干些什么事情。只有在充分想象之后,演員才能確信自己的表演是符合生活邏輯的,是真實的。所以,演員進行即興表演訓練的過程,也是演員提升自我想象力的過程,它使演員在假定的環(huán)境中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從而豐富演員的內心活動。演員想象力一旦被喚醒、調動、激發(fā)出來,將會是表演藝術源源不斷的靈感清泉。
感受力是演員的基礎素質之一,通過即興表演訓練可以對演員的生理感受進行訓練,其中包括聽覺、視覺、味覺和嗅覺等,除此之外,即興表演訓練還培養(yǎng)演員的知覺。人類自從出生之后便有基本的感知能力。作為一名演員,需要通過即興表演訓練來喚醒自身更多潛在的感知意識。在即興表演訓練過程中,演員的所有感覺器官必須處于放松狀態(tài),這樣才能擺脫自己的先入之見,從而更好地投入表演中,也便于對環(huán)境進行更深刻細致的體驗。比如,有些演員在表演中設定寒冷的冬天為規(guī)定情境,因此,演員要刺激自己的生理感知去相信、感受真實的寒冷。又如,在即興表演訓練中,有一個訓練題目為“吃水果”,其要求是表演者要演繹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通過尋找后發(fā)現樹上有某種水果并把它吃掉。在吃水果這一行動當中,演員不僅需要通過想象來感受調動自己的味覺,表演出吃到水果后的狀態(tài),還需要對樹上水果的位置、水果的大小重量,拿到水果時的反應等細節(jié)進行想象并演繹,讓觀眾知道這時演員所在環(huán)境、水果類型以及它的味道如何。
我國著名的戲劇表演學者姜若瑜曾經在著作中表明,現有的演員即興表演訓練中經常采用的“感受陽光”法能夠發(fā)揮很好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對演員的感受力進行訓練,同時也能夠對演員的身體感知能力進行很好的釋放。比如,在即興表演中,規(guī)定情境為“沙漠中”,演員們在茫茫沙漠中、烈日下尋找水源,要讓演員真切感受太陽的毒辣以及周圍的溫度,才能使表演者有感同身受的體驗。許多演員在完成這一訓練之后汗流浹背,不僅額頭上出現了許多汗珠,甚至連手指縫都開始冒汗。好的演員經過此次訓練,不僅通過扭曲的表情來表現炎熱這一狀態(tài),還能很好地調動自己的生理感官感受溫度,在肢體上也有擦汗、無力行走等更加豐富的演繹。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讓演員深切地體會到即興表演訓練的作用,不僅能夠很好地訓練注意力,也能夠很好地訓練演員的感受力。
許多演員在表演創(chuàng)作時會出現緊張、不自信等心理障礙,究其原因,演員把注意力集中在觀眾對自己的評價上,緊張的心理會導致演員創(chuàng)作能力降低,演員要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作,如果演員不夠放松,那么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僵化、做作的表演。因此,在表演訓練中,松弛一直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演員進行人物塑造的基礎。演員要想處于松弛的狀態(tài),首先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舞臺人物行動上、對手身上,只有這樣,演員在表演創(chuàng)作時才能減少外界環(huán)境對自身的干擾,真正投入舞臺上的“生活”當中。而在即興表演訓練中,由于事先沒有劇本的設定和排練,一切都是演員的即興發(fā)揮。因此,演員在即興表演的時候會有各式各樣的不確定因素,并且在行動中,演員的無實物動作更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喝汽水”這一行動為例,如果演員注意力不夠集中,汽水的擺放位置、汽水的大小、汽水的重量、汽水的溫度、汽水的開啟方式這些細節(jié)會處理得隨意且不真實。在即興表演訓練的過程中,演員做無實物動作時,集中注意力,細致想象后再行動,所做出的動作才會更加自然與真實?!稇騽”硌莼A》中將“‘積極而又穩(wěn)定的注意力’作為演員心理素質。”[3]當擁有了積極而又穩(wěn)定的注意力,演員才能真聽、真看、真感受,使演出更加真實。當演員在表演中注意力集中,也會使觀眾感同身受,感受表演藝術的魅力。由此可見,即興表演訓練也是演員提升注意力必不可少的訓練方式之一。
作為一名戲劇影視演員,反應和判斷能力在今后進行片段和劇目排演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即興表演訓練的時候,絕大多數演員要進行事先排練,如果說每一句話、做每一個動作都要事先想好,這樣就達不到培養(yǎng)演員反應和判斷能力的要求。這可能會導致演員今后在長期的排練過程中,所呈現的表演過于理性和死板,缺少生命力和真實感。即興表演訓練就是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習慣,一定是在不經過排練的前提下,根據表演者對表演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即興演繹。比如,在雙人或多人即興小品中,演員并不知道對手的下面要說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面對對手即興說出的臺詞與做出的行動,演員要臨場反應與判斷并進行回應,才能達到培養(yǎng)反應和判斷能力的要求,并且這樣的演出效果往往更加真實,演員的信念感更強。
演員進行即興表演訓練后,心理反應能力會不斷提升。心理反應對于演員來說是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內心活動。它既看不到,也抓不住,卻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演員對于表演過程中外部行動的選擇,大多是由心理反應決定的。如果說表演中心理反應是基石,那么外部行動就是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是否穩(wěn)固堅實,都取決于它的基石。所以說,在表演訓練的過程中,演員應該從根基入手,擁有豐富充實的內心反應,才有足夠的心理依據去支撐表演過程中的外部行動。當演員拿到劇本,在進行人物分析的時候,受到的良好心理反應訓練會使演員更加準確地找到角色內部性格特征,從而抓住人物的內心,這樣一來,演員所塑造的角色將會更加貼近劇本角色,所呈現的人物形象也會更加真實和細膩。
美國戲劇家薇奧拉·斯波琳曾說:“戲劇的技巧就是交流的技巧。”[4]交流就是指在行動這一過程中與對手在思想、情感、目的和欲求之前的接受和給予、刺激和反應。因此,“交流與適應”在戲劇表演元素中是必不可少的,實際上,在進行表演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進行真實交流其實是一大難題,許多演員在反復的排練當中不知不覺就在“假裝交流”。甚至相當多的表演初學者喜歡用這種“輕松”的方式來表演,用“公式”化的表演來代替真正的交流。其所呈現的表演往往是缺乏真實感并且做作、枯燥的,也就是所謂的“匠藝表演”。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演員在前期進行表演訓練時“交流與適應”的能力有所欠缺。即興表演訓練中的不確定因素可以非常好地鍛煉演員的交流與適應能力。比如,即興小品“一句話”練習,主要訓練演員與對手交流的能力。演員要圍繞著一句話進行即興表演,演員并不知道對手會在什么時候說這一句話,這一句話對手會說什么,對手在做什么的時候說的這一句話。然而,這一句話卻可以決定人物關系、環(huán)境、天氣、身份等因素。所以,演員只能從對手給的刺激中接收信息并給予對手反刺激來進行表演。在這種情況下,表演就是我們常說的“真聽、真看、真感受”,它能夠使演員在“活”的交流中去思考和反應,從而提升自我的交流與適應能力。
一切以演員本身為創(chuàng)作材料與工具,且自身“化身”為角色形象的表演藝術,都以行動為基礎。因此,作為一名戲劇影視演員,行動與組織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許多初學者剛開始接觸即興表演的時候,不懂得如何組織舞臺上的行動。在進行命題即興表演訓練的時候,往往根據訓練命題的名稱進行演繹,這樣的演繹往往是單調且乏味的。比如,《等車》命題單人即興表演,表演者可能只是依據題目,呈現等車這一狀態(tài),等待很久,最后因為等不到車而走掉,沒有任何的行動。為了豐富自己的表演,演員要懂得舞臺上組織行動的重要性。舞臺行動具有三要素:“做什么、為什么做、怎樣做”,根據這三要素進行創(chuàng)作就可以使表演變得更加豐富有趣。所以,在第二次以《等車》為命題進行即興表演訓練的時候,表演者就可以設計在一個下雨天,自己是一個剛遭受校園霸凌的學生,因為被搶了傘,為了躲雨,飛快地跑到車站,想乘車回家,可在這時發(fā)現口袋里的公交卡也不見了。于是,表演者放下書包,開始尋找書包里剩余的零錢,一邊找一邊看到自己因被拉扯而破洞的衣服而開始哭泣。這時,父親在表演者等車過程中打來電話,從電話中可以得知,父親十分關心自己,于是,表演者在車站向父親傾訴今天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這樣具有行動與組織的演出,才是豐富且有趣的。
綜上所述,本文以即興表演訓練為研究主體,結合演員的訓練過程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即興表演訓練對演員來說不僅是舞臺上“真”的培養(yǎng),更是創(chuàng)作中“妙”的源泉。即興表演訓練不僅可以培養(yǎng)演員的想象力、感受力、注意力等表演基礎素質,也可以培養(yǎng)演員的反應與判斷、交流與適應、行動與組織等表演能力。為了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戲劇影視演員,希望更多的戲劇工作者可以不斷地更新和完善針對演員不同素質與能力的即興表演訓練,為我國的戲劇藝術事業(yè)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