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順
美文引路
事業(yè)因執(zhí)著而成功,人生因堅韌而出彩
◎安 民
邁開假肢飛奔向前,克服身體缺損搏擊泳池,憑借輪椅勇敢比拼……在東京殘奧會賽場上,殘疾人運動員以出色的運動成績、頑強的意志品質,深深感染了各國觀眾。他們不畏困難,奮勇爭先,弘揚了奧林匹克精神,展現(xiàn)出堅韌不屈的精神力量,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
堅韌是一種寶貴的意志品格,蘊含著攻堅克難、奮發(fā)進取的動力。從古至今,英勇頑強、堅韌不拔的精神,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倡導,備受人們推崇。舉凡那些造福于民的偉
我仿我秀
乘“無用”之偉力,筑“有用”之大用
◎丁禹心
經(jīng)世致用,依憑實際,此為“有用”之大用;洞察未來,操控軌跡,此為“無用”之辯理。浪潮滾滾,時代變局,當乘“無用”之偉力,筑“有用”之大用,方能更好應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挑戰(zhàn),激發(fā)高質量前進的不竭動能。
何為有用?一種抽象的思想或具體的事物把握在手中,運于掌上,以便對現(xiàn)實產生實際意義,可謂之有用。何為無用?依據(jù)理論,是與“有用”相對立的,即無實在意義。但事實一定依此定義嗎?
誠然,注重有用是必要且務實的。時代獵獵風起,我們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只有在這風起云涌的境況中迅速打造符合局勢的思想學問,抓住先機,才有更大可能在爭先恐后的潮流中奪隘而出,“有用”無疑是一種迅速高效的治理手段。
“有用”的真材實料固然能拿來對一些問題進行一定的解決,但若缺少“無用”之物作為基礎,效果會不盡如人意,甚至是南轅北轍。晚清的中國山河破碎,洋務派將洋兵器引入內地,想要效仿西方強國來解決內憂外患的問題,但這場“洋”運動卻歸于失敗,為何?就是因為洋務派一味關注自認為有用的技術,卻忘了學習先進思想,也未曾考慮這條道路在中國能否走得通?!盁o用”不是浪費精力,亦不是杞人憂天,而恰恰是掌握規(guī)律后的明智之舉。安縣桑棗中學之所以在大地震中師生無一傷亡,就是因為目光長遠的葉志平校長,花大量心血改造教學樓,不顧旁人的不理解堅持演練。若不是他深謀遠慮,如何能保得這一方太平?若不是他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又怎能挽救那么多生命?許多人過多關注當下的生活,卻不曾向生命之外的未知凝視,那里有著一座巨大的宮殿,那里有看似“無用”的“有用”存在著。
其實,有用與無用沒有明確的界限,要看我們如何對待它們。于新辰從清華畢業(yè)之后成為有用之才,身前一片坦途,本可進入私企,年薪百萬,卻拂身而去,扎根深山。進私企是功利意義上的“有用”,扎根深山看似是無前途的“無用”??墒侨绻覀儞Q個角度看,于新辰看似將自身擲于“無用”中,卻以“無用”的方式在西昌發(fā)射場,助力構建了新動力系統(tǒng),成就祖國航天事業(yè),鑄就更輝煌的“有用”中。我們不能只從功利的角度去看待有用與無用,將視角轉變,我們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日月不息,春秋代序。歷史的有效前進,來自有用與無用的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吾輩青年當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強國盛世必有我”的斗志,乘“無用”之偉力,筑“有用”之大用,發(fā)光出力,勇立潮頭,當仁不讓!
【黑龍江哈爾濱德強高級中學】
◆點評
從內容上看,本文沒有簡單地割裂“有用”與“無用”的關聯(lián),而是從兩者關系的角度切入,分析了“無用”對“有用”的影響,觀點新穎,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作文從晚清洋務派到新時代于新辰的例子,論證材料多樣,語言嚴謹而具有說服力,值得品味。從形式上看,作文在結構上采用遞進式論述結構,從“有用”“無用”的概念談起,闡釋兩者的關聯(lián)與界限,深入論證了觀點,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
◆技法借鑒
要提高議論文的說理水平,使文章的說理藝術成為一道風景,我們可以從形式上、內容上及論證上多下功夫。
一、形式藝術:結構、語言的美感。從結構上看,議論文常用的三種結構類型是并列式、遞進式和對照式。并列式包括分論點式并列和論據(jù)式并列,即各分論點或各個論據(jù)在文中屬于同一個層次。遞進式,是指在論證思路中,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由淺入深。也可以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例如上述文章,從堅韌的概念寫起,繼而通過塞罕壩、袁隆平的事例,論述堅韌品格所帶來的影響,最后論述如何才能擁有堅韌的品質,層層推進。對照式,是在論證過程中,把兩種事物加以對比或用一種事物來映襯另一種事物或意見。從語言上看,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嚴謹且邏輯嚴密,能夠做到有文采就更好了,如上述文章中的“勝利屬于真正堅毅的人,成功屬于不懈奮斗的人”,句式對偶,富有表現(xiàn)力。
二、內容藝術:觀點、材料的美感。議論文觀點上的美感指論點需要通過分析材料提煉出來,必須準確無誤,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材料的美感指的是材料豐富多樣,并且與論點高度契合。例如上述文章的觀點“事業(yè)因執(zhí)著而成功,人生因堅韌而出彩”,在文中一以貫之,非常明確,且袁隆平及古代的名言也能與“堅韌品格”相契合,前后一致。
三、論證藝術:邏輯、思辨的美感。議論文要采用多種論證方法增強說服力。要厘清因果關系,分析觀點中關鍵詞之間的因果關系;要使用舉例論證,把事情中體現(xiàn)的道理說清楚,不讓說理空泛;要使用正反對比論證,在對比中深化觀點。上述文章最明顯的是使用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