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 麗
“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位概念的字是每個人都再熟悉不過的了。那么,這些字都有哪些具體內(nèi)涵,它們從古至今的意思又是如何發(fā)展演變的呢?從這一期開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我們來說說“上”字。
“上”的甲骨文字形由一上一下兩橫組成,下面的一橫長,有的略帶弧度,表示地面等基準線,上面的一橫短,表示位置在上邊。
“上”最初的意思是“位置在上邊、在高處”。《詩經(jīng)·周頌·敬之》:“無曰高高在上”,大意是說,不要說蒼天高高在上?!盾髯印駥W(xué)》:“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是說蚯蚓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地下的泉水。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今天,“上”都是一個含義非常豐富的字。從它由古至今意義的發(fā)展演變來看,主要有這樣幾條脈絡(luò)。
第一條脈絡(luò)是由“位置在上”發(fā)展出“等級或品質(zhì)在上的”意思?!稇?zhàn)國策·秦策五》:“上客從趙來”。所謂“上客”,就是上賓、尊貴的客人?!秾O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泵鞔螒?yīng)星《天工開物·飴餳》:“色以白者為上?!?/p>
“上”在古代可以指君主、皇帝,這也是由“位置在上”的含義發(fā)展出來的,因為君主、皇帝在世間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存在。《管子·君臣下》:“民之制于上,猶草木之制于時也?!贝笠馐钦f,人民受君主的制約,就好比草木的生長受天時的制約一樣。《呂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大意是說,國君您為何不效仿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后來,“上”也指尊長或地位較高的人,《禮記·王制》:“尊君親上?!?/p>
“上”表示空間概念的“在上”的含義如果延伸到時間概念方面,就表示“次序或時間在前面”?!渡叹龝に愕亍罚骸捌渖鲜乐?,衣不暖膚,食不滿腸?!薄吧鲜乐俊敝盖按嫦取犯姟赌吧仙!罚骸皷|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薄熬由项^”在這里的意思是處在行列的前端,意味著地位高,受人尊重。
“上”意義發(fā)展的另一條脈絡(luò)是“上面、高處”這種方位概念擴展到行為動作方面,于是就有了“從低處往高處去”的意思,相當于“升、登”等?!吨芤住ば琛罚骸霸粕嫌谔臁!薄肚f子·逍遙游》:“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說的是傳說中的鵬借著旋風(fēng)盤旋而上九萬里。唐代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p>
“上”由“向上”又發(fā)展出“向前”的意思。《戰(zhàn)國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比螕艄倪M軍而士兵不肯往前沖。再進一步,“上”很自然地就發(fā)展出“去、到”的意思。唐代劉禹錫《陋室銘》:“苔痕上階綠”,碧綠的苔蘚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變綠了。辛棄疾《丙寅歲山間競傳諸將有下棘寺者》:“去年騎鶴上揚州”。唐代元稹《哭子十首》:“鐘聲欲絕東方動,便是尋常上學(xué)時。”在古代,“上學(xué)”“上朝”是指到學(xué)塾去、到朝堂上去。后來,“去、到”這種具體的行為動作再進一步發(fā)展,逐漸演變?yōu)槌橄笠饬x上的到達,就有了今天表示按時學(xué)習(xí)或工作等意思的“上學(xué)、上課、上班”等說法。
“上”“從低處到高處”的意思如果延伸到抽象意義的上方,那么就是“向上級呈送、進獻”等?!肚f子·說劍》:“宰人上食”?!稇?zhàn)國策·齊策一》:“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苯o客人端上茶水叫“上茶”,給神靈擺設(shè)供品叫“上供”等,也是一樣的道理,含有敬重的意味。
“上”后來還有“登載”以及“登臺、出場”等意思,前者是“使……出現(xiàn)在書籍等的上面”,后者是登上位置比較高的演出場地,從某種意義上說,也都跟“從低處到高處”的含義密不可分。唐代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新詩才上卷,已得滿城傳?!痹鯇嵏Α段鲙洝返谝槐拘ㄗ樱骸罢┌琥L鶯上。”
“上”意義發(fā)展的第三條脈絡(luò)是由“在上面”發(fā)展出“使一種物體固定在另一種物體上面”的意思。清末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以槍上刺刀相搏擊?!鼻宕钊暾洹剁R花緣》第三十七回:“樓窗上鎖,不能開放?!焙髞?,“上”進一步又表示“添加”等意思。明代宋應(yīng)星《天工開物·造竹紙》:“先以白礬水染過,后上紅花汁云?!?/p>
“上”字的字形演變
“上”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意思,是表示漢語四聲之一的上聲,讀成shǎng。根據(jù)唐代僧人釋處忠《元和韻譜》中的描述“上聲厲而舉”以及明代僧人釋真空《玉鑰匙歌訣》中的描述“上聲高呼猛烈強”等,可知,古代上聲在音高上呈現(xiàn)出向上升的趨勢,這顯然也跟“上”字“在上面”的含義直接相關(guān)。
當然,“上”從古至今的意思絕不僅限于上面提到的這些,總的來看,都跟它表示方位概念的含義有著或遠或近的引申關(guān)系。同時也說明,哪怕是像“上”這樣既簡單又常用的字,我們也未必能了解乃至掌握它的全部意思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