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云
(集美大學 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心理約談“既不是心理咨詢,也不同于心理診斷,是高校發(fā)生在特殊情境下的一項心理工作”,[1]在實際工作中,更多心理約談側重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尤其是心理危機要素,其主要思路多在于盡早發(fā)現(xiàn)心理障礙者并及時干預,“防火”特征明顯。在理論上,與心理約談相關的學術研究較少,其中比較代表性的學術觀點也是基于心理預警視角的論述。但這種約談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圍繞心理普查預警數(shù)據(jù)的約談,有可能強化大學生原本就存在的“被約談是因為我有問題、有心理疾病”的不科學觀念;二是由于多種干擾導致心理普查可能存在的數(shù)據(jù)不實、心理約談與心理普查時間差造成數(shù)據(jù)失效等多種因素影響,基于心理普查結果進行的心理約談工作,“可能很難有效地達到篩查出真正的嚴重心理障礙者或心理危機者的目標”。[2]三是從實際工作結果看,經(jīng)過心理約談確認心理危機的學生占比并不高,找預警點與預警人、重在“防火”的約談模式可能導致參加約談的學生獲得感低,進而產(chǎn)生對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輕視心理,致使約談看起來是無效的甚至產(chǎn)生負面作用。
基于上述三個問題,以及心理約談工作必須堅持開展、不斷完善的客觀事實,本著提高約談成效、增進學生獲益、促進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在運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理論與技術與近120個大學生有效約談的實踐基礎上,本文首先概述基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大學生心理約談工作的基本特點,進而按照實際流程詳細闡述心理約談過程,并對該種約談方式進行總結與思考。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以下簡稱SFBT)是1982年Steve de Shazer等在美國短期家族治療中心發(fā)展出來的助人理論與技能。SFBT強調(diào)正向關注、注重挖掘當事人的積極資源與力量,注重協(xié)助當事人借由容易成功的“小改變”累積去引發(fā)滾雪球似的“大效應”;對于當事人的負面情況及負面情緒,SFBT認為經(jīng)過正向重新建構,問題及負面情緒可以轉(zhuǎn)化為當事人希望發(fā)生的未來目標或愿景;SFBT也發(fā)展出包含重新建構、一般化、例外問句、成果問句、差異問句、奇跡問句、關系問句等一系列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提問技術。[3]32-39當前,SFBT廣泛應用在家庭、醫(yī)院、企業(yè)、監(jiān)獄、中小學、大學等不同領域的助人實踐中。在這些實踐中,SFBT助人工作的基本框架是“確立工作目標、圍繞目標尋找正向的例外資源與經(jīng)驗、啟動一小步行動”。[4]
如前述,傳統(tǒng)心理約談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發(fā)現(xiàn)負面狀況以備提前預防或及時干預,“防火”特征明顯?;诮裹c解決短期治療的大學生心理約談同樣重視危機排查,但在實際約談過程中采用不同思路,既要“防火”,更要進行正向“賦能”,其正向“賦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對參加約談的行為本身正向“賦能”。從發(fā)出邀約起,以及約談全過程中,都要盡可能讓學生感受到,參與約談是一種良善行為,既可能幫到自己,也可能助益他人,還能為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建言獻策。這是使用SFBT“重新建構”理念引導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被約談是因為自己有心理問題”的觀念,建構出對參加約談這一行為的更多正向理解。
二是在約談過程中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正向“賦能”。這個“賦能”體現(xiàn)在,約談應盡可能使學生,特別是有適應困難或心理危機的學生,既看到目前困難,也開始探索應對困難所具備的資源、力量與可能性。因此,與傳統(tǒng)心理約談不同的是,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式的約談不僅要了解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危險因子,更與學生一同挖掘促進心理健康的保護因子;對于危險因子的訪談既要了解危機情況與特點以備“防火”,同時也協(xié)助當事人增強危機信號的自我識別能力,挖掘其應對困難與挑戰(zhàn)的積極方式、社會關系支持、情況改善之處等。
三是正向“賦能”的目的是增進學生的自我掌控感,當學生對心理談話再理解、對自身行為與情緒再認識、對現(xiàn)實狀況“?!迸c“機”再研判發(fā)生之時,約談工作將有效減少學生的失控感,增其自我掌控感與希望感,并推動學生把心理咨詢視為自我協(xié)助、緩解困境、解決問題的工具與資源,進而更可能將這種觀念擴散給周邊學生,擴大全體學生在心理困難時及時主動尋找心理服務的可能性。
四是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良性循環(huán)正向“賦能”。理想情況下,約談結束后,學校達成以下幾個“能”的目標:能識別出危機者,明確下一步的重點支持對象;能增進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的認識、理解與認可;能為年度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些具體方向;能有針對性地后續(xù)邀約學生參加各類心理成長項目,這部分學生也更可能邀約其他相關學生參與活動,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動性、預防性與及時性由此增加。
第一,發(fā)出邀約。邀約十分重要,恰當邀約可立即啟動正向“賦能”,使學生從被邀請時刻起,就開始糾正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重新建構對心理約談、心理健康工作的認識。邀約方式可以是郵件邀約、短信邀約、電話邀約等,由約談老師親自電話邀約的成功率最高??砂凑杖缦路绞桨l(fā)出電話邀請:“同學你好,我受學校心理咨詢室委托邀請你參加我們對新生的心理約談,訪談主要是想了解你和你周圍同學入校后的生活和適應情況,這些信息將對學校接下來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歷年來同學們對訪談的參與或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了他們自己以及周圍的同學。今天電話邀請你是希望你確定一個合適時間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參加約談;對于約談內(nèi)容,我們將嚴格遵守保密原則,請你放心?!苯^大部分學生經(jīng)過此種邀約愿意參加訪談。邀約目的及保密事項可在約談開始時再次強調(diào)。
第二,明確目標。作為約談老師必須明確心理約談目標是全方位確認學生的心理安全程度、初步確認學生心理需求、增加學生危機時主動求助的可能性。心理約談幾乎是“一次性”的,約談機會是十分寶貴的,目標是否明確直接關系著約談老師在過程中如何調(diào)整約談姿態(tài)、把握話題內(nèi)容與約談方向,直接關系約談成效。一次約談完成時,約談老師不僅要基本明確該生心理健康情況,同時也已借由自身充滿關懷與支持的語言、真誠接納的姿態(tài)、開放包容的探討、科學合理的解釋與介紹向?qū)W生傳遞了心理服務的真誠有力,增加學生的獲得感與認同感。因此,對目標的關注與檢視應貫穿整個約談過程,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閑聊”或跑題。
第三,真誠、自然的開場,迅速建立初步信任關系。當學生到達咨詢室后,予以自然的關懷問候以后,可開門見山表達約談目的“非常感謝你來到這里參與約談,今天約你過來主要是想了解你自己,還有你周邊同學入學以后是否適應良好,對新的校園生活是否滿意”。也可以心理普查填答情況為引子,如“前段時間我們所有新生都進行了心理測驗,我能先了解下你和周圍同學是測驗時是否完全根據(jù)自身情況填寫呢,還是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到你們”,也可以是“測驗中哪些題目讓你印象比較深刻呢”,還可以把主動權先交給學生直接詢問“關于約談,你有什么疑問需要先與我討論嗎”。這些自然的、圍繞目標的開場,既能了解學生群體的測驗狀態(tài)以便之后優(yōu)化心理普查設置,也能減少學生的緊張焦慮與防御,盡早建立初步信任關系。
第四,收集信息。圍繞目標收集學生的軀體健康、生活起居、思維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社會支持、未來夢想等具體信息,并在約談過程中有意識地將上述信息歸類分成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兩大模塊,全方位搜集、確認、整理學生的心理安全情況,方能對學生的心理危機程度作出初步預判。其中,軀體健康是指受邀學生的身體狀況及其對身體的自我感受;生活起居指飲食、作息、日常安排等;思維認知指受邀學生對于生活中人、事、物的看法,包括對心理測試、心理約談、心理服務的看法,那些對學生影響明顯的思維認知尤其要關注并確認,如發(fā)現(xiàn)其思維認知不合常理,須多角度確認且必要時及時報告;情緒情感部分要特別關注容易引起學生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具體場景或事件;意志行為可結合生活作息進行訪談,要特別關注何種情況下學生更能保持積極有效行為;社會支持是指學生與宿舍、班級、社團、家人、朋友之間的聯(lián)絡與互相支持情況;夢想是指受邀學生對于大學生活及未來目標的憧憬與期待,對于消極情緒明顯的學生而言,探究其夢想往往可找到改變的源泉與動力。七大模塊信息的訪談要注意結合心理普查數(shù)據(jù)以及約談過程的觀察與感受,可逐個進行詢問,亦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diào)整。
第五,初步預判危機程度較高的學生,大量運用SFBT問句深入挖掘正向資源與力量。例如,可使用成果問句如“從發(fā)生那件事到現(xiàn)在,你覺得哪些方面已經(jīng)有所改善了呢,哪怕只是一點點”;可使用例外問句如“這么長時間的艱難日子里,有沒有哪些特別時刻會讓你覺得生活好一點了”;可使用應對問句如“這么不容易的階段,你都是怎么挺過來的呢,你做了哪些事情幫到自己了”;可使用關系問句如“你的舍友/父母/高中好友知道后是怎么幫助你的呢?你的輔導員如果知道你正在應對這些困難,你猜他會怎么幫你”;可使用差異問句如“如果有一個人和你共同面對,對你來說會有哪些不同呢”;可使用假設問句如“假設你所描述的狀況已經(jīng)有了明顯改善,你的生活中會出現(xiàn)什么不一樣的訊號呢?”;還可使用奇跡問句如“今晚你像平常一樣回家睡覺時,有一個奇跡發(fā)生了,你和我所談的問題都解決了。因為你還在睡覺,所以并不知道奇跡已經(jīng)發(fā)生了。第二天起來時,你注意到什么,就知道奇跡已經(jīng)發(fā)生了?”由這些問句啟動的交互探討及回應都是“賦能”過程,能不斷誘發(fā)學生的自我掌控感與自我決定感,使處在心理困難期的學生通過焦點解決式的探討,獲得“與更大圖像的聯(lián)結……這些聯(lián)結通常為案主提供了應對事件的動力,而且成為進入案主最有意義的成功經(jīng)驗的切入點”,[5]307學生將重新梳理對更好未來、更好生活的具體期待,形成新的蘊含“希望”的心理畫面。
第六,運用SFBT的“提供贊美-建立橋梁-給予建議”[3]對約談進行總結與收尾?!疤峁┵澝馈币欢ㄒ鎸嵖尚?它是以約談過程中呈現(xiàn)的事實與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夸贊學生的積極應對與正向能力,賦予學生希望感與掌控感。“建立橋梁”是贊美與建議之間的合情合理的過渡,是在贊美基礎上合理、自然地指出當下可能就是改變的好時機,在此基礎上,針對約談過程呈現(xiàn)的需求點或成長點,結合學生具體能力與資源“給予建議”,特別注意幫助學生認識到,心理咨詢是可以第一時間求助的資源,此時同時將心理咨詢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有什么效果、什么人會前來咨詢等內(nèi)容一并澄清或解釋,再次促進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新建構與認識。對于預判危機程度較高的學生,除立即與其確認下一次約談或咨詢外,要特別注意給出的建議應盡可能促進學生對危機信號的自我識別,維持并盡可能增強保護因子、降低危險因子。在此基礎上建議學生做兩類事情,“第一,多做有效的事情,而且把大部分時間投在上面。第二,做不一樣的事?!盵6]33并與學生確認哪些建議是他更容易做到的、可以馬上嘗試的。以下是對一個有自傷行為學生進行約談總結的簡要示例。
“首先,我想告訴你讓我覺得很難得的幾件事。你對社團工作特別負責,在社團有關設計與宣傳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你的作品也體現(xiàn)了你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有趣的創(chuàng)意思維。讓我很驚喜的是,雖是大一新生,你卻已有明確規(guī)劃,規(guī)劃也有依有據(jù),在你狀態(tài)好的時候,你能用你的每個小行動去努力實現(xiàn)夢想(以上為贊美)。在剛才的討論中,我們一起看到,你的自傷行為常常發(fā)生在你與父母溝通沖突后陷入自我否定同時又一個人待著的時候,這種行為使你階段性地陷入否定自己、怨憤父母的狀態(tài)。對此,你很想改變,希望能有穩(wěn)定的心情去實現(xiàn)夢想與規(guī)劃,也希望改善你和父母的關系,并且你正在嘗試做一些改變(以上為橋梁)。所以這次約談后,我有以下幾個建議:首先,繼續(xù)做你已經(jīng)在做的這幾件有效的事情,比如,陷入低落時立刻記錄全部感受,在文字的跳動中梳理自己,比如,與父母有沖突時先采用文字方式詳細說明增加他們的理解后再電話溝通;再比如,心情開始煩躁時就找高中閨蜜聊天,我看到這些事情對你是有用的,都能讓你克制住自我否定、自我傷害的沖動,所以請你繼續(xù)多做它們。同時,請你特別注意那些你安心為自己夢想努力的時刻,那些時刻是怎么發(fā)生的,那時候的你是怎樣自我激勵的,又是怎樣和父母相處的,希望你能把這些觀察與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同時,鑒于你目前處在較為低落期,我很希望你下周三把這些記錄帶過來與我分享(以上為建議)?!?/p>
第七,再次感謝學生參與約談,重述參加約談的重要意義,再次肯定學生對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與付出。 若學生愿意,可由經(jīng)過培訓的值班學生帶其參觀心理咨詢中心(也可在約談前先行參觀)。
基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心理約談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困難,為了更充分地發(fā)揮作用,需組建專業(yè)約談隊伍并在規(guī)范建設中形成專業(yè)團隊;需適度增加約談對象人數(shù),擴大一對一心理關懷的影響效應;需規(guī)范約談記錄填寫,同時適度模板化以減輕記錄工作量;需對約談效果進行跟蹤,以了解并提高約談成效;需有一支數(shù)量充足的專業(yè)咨詢師隊伍及科學完善的心理服務體系滿足各類學生的后續(xù)心理需求,方能使作為前置環(huán)節(jié)的心理約談充分發(fā)揮在整個心理健康工作系統(tǒng)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