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司法裁判中的應用與調適

        2023-02-06 18:16:23李亞東
        甘肅社會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價值觀價值法律

        李亞東

        (山東社會科學院,濟南 250014)

        提要: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命題內涵,是恰當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從整體視角看,司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互動,司法發(fā)揮其社會治理功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司法提供價值引領從而塑造司法。從個案視角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裁判提供實質理由,幫助疑難案件的解決,強化裁判結論的可接受性,同時也保證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得到正確實現(xiàn)。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適用進行方法論調適,應當圍繞其在形態(tài)上的抽象性和內容上的道德性來展開。一方面,針對其在形態(tài)上的抽象特點,應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過程進行秩序改造,細分成價值發(fā)現(xiàn)和內容闡釋兩個環(huán)節(jié),并從主體、場景及方法上進行規(guī)范引導。另一方面,針對其在內容上的道德性,應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裁判效力和作用場景進行限定,在避免道德審判陷阱的同時更精準地釋放其裁判價值。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命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仍需中國法律方法論的技術支持。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治理面臨技術風險,價值的導向意義愈發(fā)突出。作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道德追求的集中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其根本目的是充實和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內核與價值共識,進而引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在正確方向上前進。從融入策略看,不僅需要通過立法修法等規(guī)范創(chuàng)制技術,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法外到法內的轉化;還應當通過執(zhí)法司法等規(guī)范實施方法,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現(xiàn)。為此,國家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文件,積極引導司法機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從理念倡導到機制完善再到裁判指引,隨著政策要求的不斷精細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已經(jīng)成為重點。在此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儼然已經(jīng)成為法官釋法說理的重要依據(jù)和可靠資源。然而,數(shù)量的增長與質量的提升并無因果上的必然關聯(lián)。實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當適用所引發(fā)的問題業(yè)已顯現(xiàn):

        一是直接依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裁判,沖擊法律規(guī)范的權威地位。在許多案件中,法官徑直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案件事實作出評價。例如,裁判文書顯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判決三位被告“回家看望老人”的依據(jù)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流價值的充分體現(xiàn),司法裁判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提升裁判的實質合理性。但依據(jù)法律規(guī)范得出判決才是司法裁判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如果片面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作用,甚至徑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名進行裁判,置道德評價乃至情感判斷以決定性地位,這是對依法裁判原則的背離,不僅削弱裁判的合法性基礎,最終也必然會沖擊到法律在治國理政中的權威地位。

        二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道德說教,背離裁判文書的說理重心。裁判文書應當重點圍繞法律和事實進行釋法說理。然而在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許多案件中,即便沒有出現(xiàn)向一般條款逃逸的問題,也仍然大量存在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分依賴和過度使用。在一起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中,法官文采斐然地暢談家庭和諧的重要意義,抒發(fā)對于孝道倫理價值的認識,卻始終沒有結合家庭成員間的扶養(yǎng)關系和互助義務來展開法律分析③。類似的裁判文書也顯示,法官大篇幅地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道德說教,倫理教化成為主流而規(guī)范解釋與事實定性淪為次要,嚴重沖淡了裁判說理的主旨④。

        三是援引方式不精準,妨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能實現(xiàn)。有的裁判文書僅指出,某種行為“違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沒有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卻沒有具體闡釋違背的是哪種核心價值⑤;有的裁判文書雖引用了具體的核心價值,但與案件的關聯(lián)度較低,甚至沒有關聯(lián),起不到應有的說理效果⑥;有的裁判文書對不同的核心價值進行了復合適用,看似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但卻存在核心價值的混亂混淆⑦;還有的裁判文書出現(xiàn)了對不同維度核心價值的錯位適用,將國家層面的價值用于評價私權利關系⑧。這種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當引用,反映出裁判者并未完全掌握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釋法說理的正確方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所以在司法適用中出現(xiàn)這些問題,表面看是因為作為適用者的法官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適用方法掌握得不夠精準,實則是對司法裁判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能提供的價值及可能帶來的風險存在誤解和誤判。有鑒于此,本文從司法系統(tǒng)和個案裁判兩個維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這一命題進行闡釋和澄清,并以此為基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適用進行方法論調適,以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落實提供學理支持。

        二、司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互動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司法具有社會治理的功能,是國家治理的有效工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之中,實際上就是要借助司法的社會影響力來貫徹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社會傳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并最終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秩序。當司法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也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向塑造。通過對司法的引導、控制和糾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將司法塑造成為符合其要求的模樣。

        (一)司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站在個案的角度上,案件審理和法官裁判是司法的核心任務,借助事實查明、規(guī)范解釋、法律推理等司法方法的協(xié)調運作,司法機關做出法律判決并以此實現(xiàn)對公民權益的維護、對公共權力的控制。此可謂,通過法理功能的實現(xiàn)達到司法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不過,當我們突破司法個案裁判的視野局限,站在國家治理的高度從宏觀上對司法進行系統(tǒng)性審視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司法是國家治理的工具之一,是國家治理龐大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它擁有超越個案的社會影響力,案件的審理和法官的裁判都是為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服務的。例如,當下社會及藝術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扶不扶”之類的集體道德焦慮,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因于特定司法個案的負面影響。在社會轉型與共識凝聚的過程中,司法系統(tǒng)所具有的這種社會影響力會通過網(wǎng)絡信息渠道被迅速放大,成為影響普通公民行為預期和社會集體行動選擇的重要因素。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公眾對于司法系統(tǒng)所具有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重視,對于司法的要求和需求也都越來越高,通過司法的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為必然選擇。

        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相關的國家政策之中。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兩辦意見”)。“兩辦意見”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總體目標的表述是“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取向”。這是以法治的社會治理能力為前提,換言之,政策設定的背后隱含著對于法治社會治理能力的認可。司法是法治的構成要素,認可法治的社會治理能力也就等于認可司法的社會治理能力。司法也是法治實現(xiàn)的重要方式,強調法治對于社會的積極改造作用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司法環(huán)節(jié),通過發(fā)揮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來實現(xiàn)。因此,通過發(fā)揮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法治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政策制定者的這種意圖還體現(xiàn)在許多具體要求上。例如,“兩辦意見”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活動的總體表述是“用司法公正引領社會公正”。強調用司法來引領社會,這實際上還是主張發(fā)揮司法的積極能動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用到司法活動中,進而借助司法所具有的社會治理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內含的公平正義傳遞到社會中。在一些重點細節(jié)方面,這個意圖體現(xiàn)得更加直觀。例如,要求“加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司法保護,加大民生案件查辦工作力度”,而弱勢群體和民生案件這都是司法發(fā)揮社會治理功能所必須關注的重點內容。同樣地,在司法程序方面,“兩辦意見”要求“在更高層次上實現(xiàn)公正和效率的平衡,切實解決執(zhí)行難問題”。執(zhí)行難問題原本就超出了司法的裁判功能,強調的是司法作為社會治理工具的治理功能。類似的,“兩辦意見”還要求“最大限度發(fā)揮司法的人權保障功能”,這也體現(xiàn)出對于司法社會治理功能的強調??梢?無論是學理上還是政策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都離不開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

        從司法實踐來看,司法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是通過引領社會風氣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引領社會風氣是司法社會治理功能的重要體現(xiàn)。“一是通過刑罰的懲罰與打擊功能;二是通過民事的救濟與分別功能;三是通過行政訴訟的審權控權功能,客觀上給社會帶來‘正能量’,延伸出引領社會風氣的功能。”[1]8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良好社會風氣的集中概括,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做出司法評判,有利于借助司法評價形成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引領效果。例如,在“海南旅游衛(wèi)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訴京東集團、浙江愛美德公司案”中,法院認為被告提供虛假證據(jù)的行為嚴重違反誠信精神,干擾法院訴訟秩序,損害對方當事人權益,無視法院司法權威,影響非常惡劣,遂處以頂格罰款。本案中,法官對于嚴重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實際上就是借助司法的懲罰和打擊功能,在判定糾紛的同時實現(xiàn)對訴訟參與者的道德教化,意在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社會公眾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安排自身的行為,其最終結果必然有助于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社會風氣。

        討論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需要從司法系統(tǒng)的整體視角展開,但就司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方式來看,還必須以個案的方式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宏觀層面的抽象價值組成的,而司法過程中的法官所要考慮的是個案的具體情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應用是法官結合個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意蘊所進行的闡釋。各種抽象宏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在司法裁判中的應用得以細化和落實,尤其是借助各種類型的典型案例和指導性案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案影響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司法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應用雖然是個案式的,但是通過個案的不斷細化、闡釋及解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內涵不斷具體化,并通過司法修辭和裁判文書公開等方式得到弘揚。公民得以理解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安排自己的行為,最終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社會秩序。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司法

        司法雖然有強大的社會治理功能,但是假若司法系統(tǒng)所承載的國家治理期待超出其能力范圍,那就會離它的原初功能越來越遠,產(chǎn)生負面的社會效果。對此問題,有學者指出:“當我們過分地強調司法的社會功能時,總是把司法置于整個社會場域和社會治理之中來對司法活動進行總體性的考察,它有宏觀大局的視野和觀念,因而,它帶有政治正確性的意涵?!盵2]政治正確是值得追求的,但需警惕的是,在法治的語境中追求政治上的正確并非必然導向司法上的正義。很長一段時期內,在中國司法的場景中,對于“能動司法”的倡導和實施已經(jīng)造成了對社會效果的過度追求和對法律效果的不當遮蔽。實踐表明,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雖然值得追求,但是過度追求會導致社會效果的泛化甚至濫用,最終對司法權威和公信力產(chǎn)生反噬。

        為了更精準地釋放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對司法所追求的價值方位進行標定,并據(jù)此規(guī)范司法主體的思想進而調整其行為,便具有顯著的實踐意義。就此而言,作為一種應然的價值追求和理想狀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著對于普通公民個人的道德約束以及對國家和社會理想狀態(tài)的美好愿景,具有道德上的正當性,這種規(guī)范的、應然的特質使其具備框定和糾偏的功能,這一特質確保其能夠糾正司法治理所產(chǎn)生的目標偏差和行為偏差⑨。誠如學者所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法治戰(zhàn)略實施過程中的控制手段,這種控制不是基于對職權的控制,而是對話語權的控制,即通過法律實施的主體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來調整思想和行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衡量、監(jiān)督法治戰(zhàn)略實施的全過程,及時糾正法治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的行為偏差?!盵3]24作為法治建設的基本內容和法治實現(xiàn)的重要方式,司法活動必然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控制、引導和規(guī)范。

        從司法實踐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司法的塑造是通過為司法機關執(zhí)行公共政策提供正當性支持來實現(xiàn)的。例如,在“赤壁花旗公司訴楊琴、定水平案”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司法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提供了正當依據(jù)。該案法院認為,“在法律對擔保物權實現(xiàn)的具體時間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如何合理確定抵押權人實現(xiàn)擔保物權的具體時間,緩和生存利益和商業(yè)利益之間的沖突,實現(xiàn)二者的均衡保護,落實法的價值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對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檢驗,更是對強者良知和社會責任擔當?shù)目絾??!雹獗景副桓娌o違約之故意,而系生活出現(xiàn)困難無法按期還款,法院若按照貸款合同之約定強制實現(xiàn)抵押權,必然導致被告生活陷入難以為繼之境地,制造新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在此情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價值為法院放寬抵押權實現(xiàn)期限、延緩強制執(zhí)行時間、發(fā)揮人道主義精神提供了正當性依據(jù)和理由。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力支持,司法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司法保護弱勢群體利益的社會功能得以彰顯。毫無疑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此種應用在客觀上提升了司法的溫度,對于樹立司法權威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客觀上形成了對于司法的塑造效果。

        司法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是個案積累式的,同樣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司法的塑造也是如此。而且,這種個案積累是通過對司法活動參與者產(chǎn)生影響來實現(xiàn)的。對于作為裁判者的法官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法官闡釋法律規(guī)范的實質內容(立法意圖、法律客觀目的)提供了必要的幫助,有助于法官在缺乏法律標準的疑難案件中做出裁判;而對于參與司法的當事人來說,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以,當法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說理論證的理由加以運用的時候,不僅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可以獲得徹底解決,而且其他訴訟參與者能夠產(chǎn)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要求的切身體會,并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按照這一樸素的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舉止。通過個案式影響的不斷累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完成對司法的塑造。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司法裁判中的定位

        司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互動之所以會出現(xiàn)在個案層面,原因在于“司法的社會功能和社會效果必須要通過法理功能才能得以實現(xiàn)”[1]73。所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之中,雖然需要發(fā)揮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來傳遞價值導向,但從實現(xiàn)路徑上看,還是要回歸到裁判環(huán)節(jié),通過法官的裁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具體案件中。因此,完整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命題內涵,還需要從個案裁判的角度展開分析。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司法裁判提供實質理由

        司法裁判是依據(jù)理由開展的活動,以法律文本的字面含義為界,這些理由可以分為形式理由和實質理由兩類。在簡單案件中,依據(jù)法律文本字面含義所提供的形式理由,就足以對案件事實做出法律評價,獲得滿意的裁判結論。但是在疑難案件中,面對千變萬化的案件事實,法律文本字面含義的局限性就會暴露,這時就必須對字面含義背后的實質理由進行分析以獲得新的規(guī)范性評價,并以此作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得出最終結論。具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它雖然是司法裁判所依賴的重要資源,但是十二個核心價值都是僅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為法官提供的是高度抽象的信息,無法直接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字面表述來獲得裁判所需要的具體信息。從裁判理由的類型上講,它不同于按照“假定條件+行為模式+責任后果”構成的法律規(guī)則,甚至由于其太過抽象也不能完全等同于法律原則。這導致的結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法直接適用于個案事實,必須經(jīng)過多次的具體化過程才能與個案事實對接。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超越了法律文本的字面含義邊界,只能作為司法裁判所依據(jù)的實質理由。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政策設計來看,政策制定者也是意圖將其作為裁判實質理由來使用。這一點在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最高法意見”)中體現(xiàn)得十分突出。從案件類型的要求來看,要求適用、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件類型都是實質理由發(fā)揮作用的典型領域。具體而言,“最高法意見”第四條列明了五種“應當強化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件類型。通過拆分條文可以發(fā)現(xiàn),該條采取的是“典型領域+解釋說明”的列舉結構。第一項規(guī)定的是“涉及國家利益、重大公共利益,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其中,“涉及國家利益、重大公共利益”指的是典型領域,而“社會廣泛關注”則是解釋說明。歸納來說,最高人民法院設定的案件類型雖然范圍較廣但共性鮮明:首先,這五類情況(利益調整、道德評價、弱勢群體保護、爭議較大及新情況新問題)均屬于需要進行實質評價的情況;其次,這五類情況(社會廣泛關注、社會道德評價、引領社會風尚)均強調司法裁判的實質正義。顯然,從作用場景來看,最高人民法院的期望是,在可能產(chǎn)生廣泛社會影響的這類案件中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質正當性來實現(xiàn)司法的公平正義,進而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從法律方法的層面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被當作實質理由發(fā)揮作用。通常認為,司法裁判的過程是按照發(fā)現(xiàn)法律、解釋法律、得出結論、說理論證的流程進行操作的,而從“最高法意見”的具體要求來看,政策制定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實質理由加以利用的意圖滲透在裁判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在法律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政策制定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裁判效力進行了確認,以此實現(xiàn)對于裁判者的指引,引導裁判者發(fā)現(xiàn)裁判依據(jù)。例如,“最高法意見”第六條要求“民商事案件無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作為裁判直接依據(jù)的,除了可以適用習慣以外,法官還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以最相類似的法律規(guī)定作為裁判依據(jù)”。這實際上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法律發(fā)現(xiàn),而且是在法律文本無法提供確切答案的情況下進行的,即形式標準失效的場景下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裁判指引作用。其次,在解釋法律的環(huán)節(jié),政策制定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釋依據(jù)地位進行了確認。例如,“最高法意見”第九條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理解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則的重要指引”,這實際上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解釋法律規(guī)范的依據(jù),而且是以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則這類實質要素為解釋對象,是在法律解釋形式要素失效情況下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釋法作用。再次,在判決結論得出的過程中,政策制定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衡量結論正當與否的標準。例如,“最高法意見”第七條要求“依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判斷、權衡和選擇”“作為檢驗自由裁量權是否合理行使的重要標準”,此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際上就是價值判斷和利益衡量的依據(jù),強調的也是突破法律文本界限,進入法律背后的實質價值領域進行方法操作。最后,在裁判文書制作過程中,強調“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述裁判依據(jù)和裁判理由”,則是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修辭功能,增強裁判文書的可接受性,亦屬于法律方法運作的實質維度。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實質理由的價值

        在法學理論的語境中,形式和實質歷來被認為是對立的,甚至演化為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之間難以調和沖突。但從實踐看,嚴格的“分離命題”在當下社會中已經(jīng)沒有市場,不僅司法活動不可能價值無涉,就連法官裁判也難以達到絕對的客觀和中立。按照拉倫茨的觀點,價值判斷出現(xiàn)在法官裁判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甚至案件事實的形成也被認為是“選擇、解釋及聯(lián)結的結果”[4]。因此,當以法律文本為典型的形式理由存在漏洞難以提供最終答案,或者依此類形式理由所得結論嚴重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之時,就有必要超越形式維度,進入法律背后的實質價值世界之中來尋找當下個案的最佳答案或者對最初的答案進行修正。在此場景下,作為裁判實質理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發(fā)揮作用,為疑難案件提供實質層面的評價標準。

        按照政策制定者的設計,在裁判中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能夠強化裁判結論的可接受性。例如,“最高法意見”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應當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以人民為中心”“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三項基本原則。對這三條原則中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可見,司法裁判的法律標準和道德標準是貫穿其中的兩條主線。在“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原則中,“最高法意見”強調的是“將法律評價與道德評價有機結合”“實現(xiàn)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以人民為中心”原則中,“最高法意見”強調的是“準確闡明事理,詳細釋明法理,積極講明情理,力求講究文理”;在“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原則中,“最高法意見”強調的是“綜合考量法、理、情等因素”。綜合來看,在法律標準的維度上,“最高法意見”使用法律評價、法理、法律效果和法律認同等用語,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道德評價、情理、社會效果和情理認同等用語。顯而易見,在法與情的語境脈絡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處在情理、道德的維度上,政策制定者就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其作為實質理由的價值,在情理和道德的維度上尋找支持,提升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

        從司法系統(tǒng)的整體視角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裁判環(huán)節(jié)作為實質理由加以應用,對于正確發(fā)揮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也能夠起到規(guī)范引導的效果。司法發(fā)揮社會治理功能需要進行價值判斷,但是依據(jù)實質價值進行裁判暗含著主觀判斷的風險。無論采取何種裁判立場,都不可能承認法官依據(jù)主觀價值進行裁判的正當性。從理論上看,歷來的解決方案就是追求價值判斷的客觀性。但是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客觀性標準并不適用于社會科學領域,在法學的語境中談論客觀價值毋寧是可接受性的另一種表達。就此而言,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這個社會所共同追求的崇高道德,十二個核心價值是對道德標準的客觀表述,符合可接受意義上的客觀性要求。因此,如果說法官應當依據(jù)正義和善進行裁判,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屬于當下中國社會的正義和善,是中國人民對于正義和善的集中抽象表達,足以作為法官進行價值判斷的客觀依據(jù)。政策制定者也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例如,“最高法意見”在引言中直白地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目的是“充分發(fā)揮司法裁判在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中的規(guī)則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進一步增強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規(guī)則引領和價值導向都需要由司法的實質理由提供支撐。理想的狀態(tài)下,制定規(guī)則是立法機關及立法權的職責范圍,司法機關只具有服從規(guī)則并嚴格實施的義務,并不進行立法式的價值判斷活動。但實踐遠非如此簡單,在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又不得拒絕裁判的情況下,司法機關不得不基于實質理由,超越法律文本的字面含義,進行規(guī)則的闡釋、續(xù)造乃至創(chuàng)制。此時,司法機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正當依據(jù),針對具體個案進行規(guī)則的創(chuàng)制,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憑借其道德上的正當性,給法官裁判提供實質層面的理由支持,確保司法所追求的實質正義得到實現(xiàn),不僅司法的規(guī)則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得到實現(xiàn),而且是正確的、合目的的實現(xiàn)。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方法論調適

        無論是法律規(guī)則、法律原則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們都屬于法官得出裁判結論所依賴的資源,只不過這些資源的形態(tài)、效力及其提供的規(guī)范信息各不相同,所以在應用策略上存在差異。作為實質理由發(fā)揮作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基本定位,但與其他類型的實質理由(如部門法中的基本原則)相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形態(tài)上更加抽象、在內容上更具道德性。因此,需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形態(tài)和內容上的特別之處進行方法論上的調適,以符合其作為實質理由的裁判定位。

        (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過程進行秩序改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十二個核心價值都是僅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每一個詞語內含極度豐富的價值意蘊,是民族精神、社會理想以及公共道德的高度抽象化表達??梢哉f,高度抽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顯著的特征。即便被納入法律原則的范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屬于最高層級、最抽象的法律原則。這一形態(tài)特質有利于價值理念的高效傳播,但同時也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尤其是融入司法裁判的難度。因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立法方式融入法律規(guī)范體系的靜態(tài)場景中,民主機制和集體智慧提供多方位保障,而在以司法方式融入法治實施體系的動態(tài)場景中,高度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個案具體事實之間出現(xiàn)巨大落差,必須經(jīng)過推理的不斷具體化才能實現(xiàn)規(guī)范命題與事實命題的對接,在這一過程中,法官發(fā)揮主導乃至決定性的作用,他必須以個體生活經(jīng)驗探究具有民族性、社會性和公共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個案內涵,這對法官個人的理解能力乃至私人道德修養(yǎng)都是極大的考驗。因此,通過理性的方式緩解甚至是克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用過程中產(chǎn)生的抽象價值適用難題,是對其進行方法論調適的重要內容。

        司法裁判是法律方法論發(fā)揮作用的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應用需要符合法律方法論的整體秩序安排。就此而言,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細分為價值發(fā)現(xiàn)和內容闡釋兩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價值發(fā)現(xiàn)的任務是確定適用于個案的具體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歸根結底是十二個具體價值的融入。按照不同標準,這十二個價值可以納入不同的類型體系。最典型的就是按照領域差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劃分為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維度。另外,按照方法論要素的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有的可以稱為道德,有的稱為價值,有的則是目的或目標:愛國、敬業(yè)、誠信屬于道德范疇;富強、文明、和諧則可以稱為目標或目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在習慣上被稱為法治的價值或法律的價值”[3]23。不同類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適用場景和適用邏輯存在差異。在個案情景中,法官必須首先通過價值發(fā)現(xiàn)來確定可資適用的具體價值。其次,內容闡釋的任務是明確個案具體價值在個案場景中的具體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案適用必須經(jīng)歷由宏觀抽象到個案具體的轉變,這是一個具體化的過程,“指的不是抽象地闡明各項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而是結合個案事實將核心價值觀落實為行為要求,在個案中將作為目標規(guī)范的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作為行為規(guī)范的法律規(guī)則?!盵5]經(jīng)過內容的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內含的實質評價標準得以明確,能夠為最終的法律推理提供確定性的命題支持。

        在明確整體秩序安排的基礎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適用還可以從主體、場景及方法三個層面進一步規(guī)范化。首先,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具體實施者和主導者,法官在發(fā)現(xiàn)、理解、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必須秉持客觀中立的姿態(tài)。歸根結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應用屬于價值判斷的范疇,法官必須判斷何種價值得以適用并闡釋其個案內涵。因此,以發(fā)現(xiàn)而非創(chuàng)造的心態(tài),秉持客觀中立的態(tài)度,有助于避免法官陷入主觀判斷的誤區(qū),這是對法官的基本要求。其次,為進一步實現(xiàn)此種客觀化,有必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fā)現(xiàn)場景進行限定。在“已經(jīng)入憲、不斷入法”的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場景較為豐富,既屬于法內原則也屬于法外價值。但是,按照依法裁判這一法治基本原則,必須首先從法律文本中發(fā)現(xiàn)各項核心價值的標準內涵,在此基礎上,相關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也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類案標準,屬于應當遵循的權威答案。簡言之,應當優(yōu)先從權威文本中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應用場景及標準內涵。最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案內涵的展現(xiàn)還有賴于同具體法律解釋方法的結合。例如,借助文義解釋方法準確闡釋法律條文中所蘊含的某一核心價值;按照體系解釋的要求,將某一核心價值解釋為與其他法律價值和諧融貫的意思;而對于富強、文明、和諧等目的類核心價值,則需要運用目的解釋方法釋放其作為立法目的和法律客觀目的的規(guī)范涵義。

        (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力地位和作用場景進行限定

        雖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jīng)入憲、不斷入法”,但它仍屬于超越法律文本字面含義的實質道德資源,這是十二個核心價值在內容層面的共同特征,也是與其他裁判資源相區(qū)別的關鍵。正是借助這種強烈的道德屬性,法官得以克服機械司法的弊端,激發(fā)司法的社會治理能力。換言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乃至法治建設,就是為了利用其道德屬性來凝聚價值共識。不過,司法實踐表明,依據(jù)這種具有強烈道德屬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裁判,容易滑向道德審判的泥潭。所謂道德審判是法官依據(jù)道德直覺對案件事實做出司法上的判斷。直接依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案件事實做出裁判,以道德理由替代法律評價,這是典型的道德審判。司法裁判活動需要面對并處理道德問題甚至是在道德維度上進行判斷,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極端的法律道德主義已經(jīng)“臭名昭著”,目前已經(jīng)很難再有支持道德審判的正當理由?!叭绻^分夸大或抬高道德的功用,那么,可能會出現(xiàn)以道德理由支配甚至取代法律理由的風險。同樣地,如果任意地憑借道德是非感來主導裁判,那么,司法裁判結果也會喪失確定性和客觀性?!盵6]由此來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方法論調適,還應當充分認識到其作為實質理由的兩面性,避免陷入道德審判的陷阱。

        基于以上考量,應當對司法裁判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力地位進行限定。司法裁判對人際間權利義務關系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甚至剝奪人的生命,法官必須根據(jù)事前公布且客觀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來進行裁判,這是法治原則的要求。既然依法裁判是法官的義務,那么裁判活動應當以“根據(jù)法律的推理”作為主體結構。至于道德理由,“司法裁判當然可以同時運用道德判斷,但它所起到的僅僅是輔助功能?!隼怼荒茌o助‘辨法’,而無法取代它,就像社會效果只能附加在法律效果之上?!盵7]按照學理的標準來看,只有法律規(guī)范可以成為裁判的依據(jù),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能作為輔助性的裁判理由出現(xiàn);而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能出現(xiàn)在外部證成的維度上,作為支持司法三段論大前提的理由,發(fā)揮外部證成的作用;同樣地,在二階法律推理的理論脈絡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法外理由也只能處在二階維度上,依附于一階理由發(fā)揮作用。因此,從裁判效力的角度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具有左右裁判結果的決定性效力,在法律推理的結構上也必須依附于法律規(guī)范而存在,只能被限定為司法裁判的輔助性資源。

        為了更準確地釋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裁判價值,還應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作用的場景進行限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種輔助和依附地位,分別在釋法和說理兩個層面延伸出相應的實踐應用規(guī)則。從釋法角度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以法律規(guī)范為作用對象。如前文所示,在法律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發(fā)現(xiàn)法律規(guī)范的指引;在規(guī)范解釋的層面,依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闡明法律規(guī)范的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則的具體內容;在規(guī)范沖突的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不同規(guī)范利益沖突的衡量標準;在對規(guī)范解釋結果進行反思的環(huán)節(ji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評價規(guī)范解釋是否合理的依據(jù)。概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圍繞(或針對)法律規(guī)范來使用。由此,反映在說理層面的特殊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單獨出現(xiàn)在裁判文書中。說理的目的是充分展示裁判做出的各個思維環(huán)節(jié),以實現(xiàn)裁判思維的可視化。既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作為釋法工具出現(xiàn),那么在說理的過程中就必須充分展示依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釋法的思維過程。結合以上兩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能出現(xiàn)在對法律規(guī)范含義進行闡釋的場景中。由此看來,實踐中大量出現(xiàn)的只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進行詳細闡釋的情況,即便在評價標準上不存在與法律標準的沖突,也仍然屬于說理上的不規(guī)范。

        道德維度的評價和判斷應附著在法律推理的主體結構之上,即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供的信息在內容上具有決定性意義,但其效力仍然是輔助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依附于法律規(guī)范才能發(fā)揮作用。唯其如此,才能實現(xiàn)兩種評價標準的有機融合,防止出現(xiàn)道德標準對法律標準的沖擊。

        五、結語

        無論是司法的社會治理功能還是裁判的實質理由,實際上都處在司法的實質維度上。就此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所討論的仍然是如何在司法裁判中妥當應用實質價值的問題。既要發(fā)揮其作為實質價值的積極意義,也要規(guī)避可能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為此,需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身在形態(tài)和內容上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方法論的秩序改造和規(guī)范引導。從宏觀的法治視角看,妥善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適用問題具有標志性意義和示范價值。因為,在規(guī)范多元的治理時代,裁判所依之“法”的范圍和類型日益擴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就是這種擴張的典型表現(xiàn),類似的規(guī)范還有習慣法、社會規(guī)范乃至黨內法規(guī)等。因此,在堅守依法裁判這一法治基本原則前提下,恰當定位多元規(guī)范的法治角色,實現(xiàn)多元規(guī)范與法律標準的法治融合,更加充分準確地發(fā)揮多元規(guī)范的法治價值,推進一體建設法治社會[8],這是新時代法治建設面臨的時代課題,需要中國特色法律方法論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

        注 釋:

        ①例如,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對司法機關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總體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也出臺了許多規(guī)范性文件,指導各級人民法院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意見》(法發(fā)[2015]14號),《關于在司法解釋中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規(guī)劃(2018-2023)》《關于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法[2021]21號)等。

        ②該判決書顯示:“另二原告要求三被告每逢節(jié)假日探望的請求,符合事實也符合營造和諧社會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本院予以支持?!眳⒁?2016)豫0181民初4657號民事判決書。

        ③案件詳情可參見(2020)浙0523民初193號民事判決書。

        ④類似的裁判文書如(2023)粵19民終363號民事判決書、(2023)京03民終922號民事判決書、(2022)桂1002刑初16號刑事判決書等。

        ⑤案件詳情可參見(2022)川0129刑初29號刑事判決書。

        ⑥案件詳情可參見(2023)京03民終665號民事判決書。

        ⑦案件詳情可參見(2023)桂0702刑初31號刑事判決書。

        ⑧案件詳情可參見(2022)川3332刑初13號刑事判決書

        ⑨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通過指導性案例的方式發(fā)揮糾偏的作用。(參見孫光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源地位及其作用提升》,《中國法學》,2022年第2期,第216頁。)

        ⑩案件詳情可參見(2017)鄂12民終902號民事判決書。

        猜你喜歡
        價值觀價值法律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av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人妻| 亚洲女同系列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9|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黄片视频免费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Jizz国产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入口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成人tv天堂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乱码不卡|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放荡人妻| 国产精品毛片毛片av一区二区| √天堂资源中文www| 少妇白浆高潮无码免费区|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多人|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麻豆|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一本大道久久精品一本大道久久| 三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午夜免费影视| 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免费| 中文字幕人妻乱码在线|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美女av| 亚洲男人天堂黄色av| 少妇装睡让我滑了进去|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av综合a色av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国产女主播在线免费看|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英文字幕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