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金? ?偉? ?評析|王? ?蓓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單元語文要素為“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峨防崭琛肥且皇妆背瘯r期的樂府民歌,描繪了內(nèi)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表現(xiàn)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對家鄉(xiāng)和生活的熱愛。整首詩在景物描寫上動靜結(jié)合,意境高遠。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5個生字,結(jié)合詩句理解“穹廬”“蒼蒼”“茫茫”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引導學生積極自主閱讀,感知詩歌精練的語言,感受民歌浪漫的意境,學習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生成獨特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回顧生活,盤活內(nèi)心情感
師:同學們,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風景優(yōu)美,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啊?
生:我去過杭州,游覽了西湖和雷峰塔。
生:我去過北京,參觀了天安門廣場,還登上了八達嶺長城。
師:你們?nèi)ミ^的地方還真不少。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到大草原走一走、看一看。好,上課!
師:《敕勒歌》是一首贊美草原的北朝民歌?!半防铡笔侵甘裁??
生:“敕勒”是指敕勒族,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
師:敕勒族是距今1600多年前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也是現(xiàn)代維吾爾族的祖先。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居住在氈包里。這首詩歌就是敕勒人贊美家鄉(xiāng)的民歌。
【評析:詩歌教學注重景的描繪、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詩歌的意境。課伊始,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盤活內(nèi)心的情感,引領他們快速進入詩歌。同時,簡單介紹詩歌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理解?!?/p>
二、初讀古詩,引導正確閱讀
師:學習之前,請大家先看自讀要求。
(師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2.讀通詩句。)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誰先來讀第一句?
(生讀)
師:本課要認讀的生字,你一下子就讀準了,真不錯。誰再來讀?
(生讀)
師:放到句子中,誰再來讀?
(生讀)
師:第二句,誰來讀?
(生讀)
師:“蒼”“?!倍际呛蟊且?,讀準它們。
(生讀)
師:“見”這個字應該怎么讀?
生:xiàn。
師:“見”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書上的注釋,它是“出現(xiàn)、顯示”的意思。
師:你真會讀書。用“見”代替了“現(xiàn)”,讀音、意思也和“現(xiàn)”一樣。讀注釋是我們以后學習詩歌的好方法。(貼板貼:讀注釋)
師:去掉拼音,誰來連起來讀一讀?
(生讀)
【評析:詩歌中出現(xiàn)生僻字、通假字,教者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掌握詩句的正確讀法,為積極閱讀、體驗詩歌內(nèi)容做好鋪墊。同時,關注并積累首次出現(xiàn)的“讀注釋”學習古詩的方法。】
三、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歌意境
活動1:尋找景物,想象畫面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已經(jīng)來到了大草原上,看——(出示圖片)小眼睛亮閃閃的,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
師:什么樣的大草原?
生:遼闊的大草原,一眼看不到盡頭。
師:這樣的表達一下子就生動起來了。你們還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圓圓的蒙古包。
生:我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天空。
生:我看到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
師:你們真會觀察。從這幅圖上我們看到了敕勒川的天空和原野。
師:詩中哪一句描寫了這幅畫面呢?
生:(讀)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師:看看圖,再讀讀這一句詩,你讀懂了什么?
生:敕勒族的人生活在陰山腳下。
生:天就像穹廬一樣蓋在大
地上。
師:天空遼闊無邊?!按ā笔鞘裁匆馑??
生:我認為是土地的意思。
生:我覺得是大草原的意思。
師: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字詞請教誰?
生:字典老師。
師:字典中“川”有兩個意思。在我們學習的第8課《望廬山瀑布》中,“川”是哪一個解釋?
生:河流。
師:“敕勒川”的“川”呢?
生:平地、原野。
師: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平原。站在草原向北望去,遠處的山連綿起伏、雄偉壯闊,這是什么山?(生:陰山。)有了陰山山脈的映襯,大草原更——
生:遼闊無邊。
活動2:細觀插圖,豐富想象
師:剛才有同學說,天空就像個穹廬一樣蓋住大地,那“穹廬”是什么?
生:蒙古包。
師:這里的“穹廬”是游牧民族所居住的圓頂帳篷,現(xiàn)在又叫蒙古包。為什么說“天似穹廬”。它們有什么相似之處嗎?
生:因為蒙古包一般都是藍色或白色的,跟天空的顏色差不多。
師:顏色相似。
生:敕勒族的人居住的帳篷頂是圓的,天空也是圓的,就像帳篷的頂。
師: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敕勒人最熟悉的蒙古包的頂是——
生:圓的。
師:天空也是——
生:圓的。
師:在他們眼里,天就像放大了的蒙古包,把周圍的一切都籠蓋了,這就是“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師:同學們,在你的眼里,天空又像什么?
生:天空像一張藍色的大大的卡紙。
生:天空像一件藍色的大外套,裹住地球。
生:天空就像一本大大的書,白云是書上的點綴。
師:想象真是奇妙!那為什么敕勒人把天比作穹廬呢?除了顏色相似,形狀接近,還有什么特別的原因?
生:穹廬是敕勒人遮風擋雨的家,遼闊無邊的大草原更是他們熱愛的家園。敕勒族人把天比作穹廬,也表達了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師:敕勒川天空蒼蒼,原野茫茫,遼闊無邊,讀。
(生讀)
師:這里可是敕勒族人最愛的家鄉(xiāng)啊,再讀!
(生讀)
師:我們看看圖、讀讀詩,就讀懂了第一句??床鍒D也是學習詩歌的好方法。(貼板貼:看插圖)
活動3: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表達
師:我們接著來看這首詩的第二句。讀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呢?
生:我仿佛看見了這里的人騎著馬,在趕著牛群和羊群。
生:我仿佛看到一陣風吹過,草彎下了腰,都看見里面的牛羊了。
師:想象一下,天空和原野是什么樣的?
生:我看到了碧藍的天空和無邊無際的原野。
師:藍藍的天空連著一眼望不到邊的原野,這就是——
生:(齊)天蒼蒼,野茫茫。
師:“蒼”和“?!倍际潜菊n的生字,寫的時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生:它們都是上下結(jié)構(gòu),都是草字頭。
生:“?!毕旅娴娜c水要藏在草字頭的下面。
師:伸出小手我們一起寫。
(師生書空)
師:這句詩用詞很有意思啊,不用一個字用兩個字叫“蒼蒼”,“茫茫”,說明天空特別晴朗,草原特別遼闊。
師:讀到這里,老師有個疑問,為什么“風吹草低”才能“見牛羊”呢?如果沒有風吹呢?
生:因為草原上的草長得茂盛,特別肥美,只有風吹彎了草,才能看見牛羊。
生:如果沒有風吹,草長得那么高,就看不見牛羊了。
(師生創(chuàng)設情境,桌子為草地,學生為牛羊。)
師: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我們來配合一下哦,現(xiàn)在牛羊都在草地里吃草呢,老師看不見你們。
師:老師采訪一下這只小羊,你剛才在草叢里干什么呢?
生:我正在草原上吃草呢,可開心了!
師:這頭小牛,我看你剛才在下面吃得特別歡,能告訴我你有什么感受嗎?
生:真是一頓豐盛的大餐,草很嫩,很好吃。
生:草原很遼闊,草長得也茂盛,我都快吃撐了!
生:我覺得草很肥美,很好吃,吃著吃著我就和同伴聊起天來了。
生:我感覺這里就是天堂,草好吃,水很甜,天空也很美。
師:快把你們的小牛小羊送到大草原上吃草吧。美麗的大草原有了牛羊的加入,就生動起來了。來,把這生動的畫面讀出來吧!
(生自由讀)
師:真好!你們又學會了一個學習詩歌的好方法——邊讀詩歌,邊想象畫面。(貼板貼:想畫面)
【評析:教師用“想畫面”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自主閱讀,感知詩歌精練的語言,在生生、師生交流中,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展開想象,感受民歌浪漫的意境,直接指向創(chuàng)意表達,學生感受由淺層次的味覺至生活的美好,獨特的情感體驗就這樣生成?!?/p>
四、詩畫合璧,吟誦經(jīng)典詩篇
師:《敕勒歌》是北朝民歌,但凡叫歌的,都是能唱的,我們來聽一聽。(播放視頻)看到你們這么陶醉,我都不忍心打斷了。你陶醉于什么?
生:我陶醉于歌的節(jié)奏和畫面,特別美。
生:我陶醉于歌的歌詞,很優(yōu)美。
生:我陶醉于敕勒川優(yōu)美的風景中,一望無際的天空,一望無垠的草原,騎著馬在這里奔跑,真是自由自在!
師:讓我們一起吟誦《敕勒歌》。
師:剛才視頻中唱的《敕勒歌》有一個和我們讀的不一樣,他唱的是“籠蓋四野(yǎ)”,是為了押韻。
【評析:古人作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吟誦和吟唱,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穹廬”“蒼蒼”“茫?!薄帮L吹草低見牛羊”等詞句的理解,還讓學生對整首詩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有完整的畫面感。】
五、學寫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師:(出示生字:陰、似、野)仔細觀察這三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一看結(jié)構(gòu),它們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
生:二看寬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
生:三看關鍵筆畫,“似”的最后一筆是個點。
生:“陰”的左耳旁要寫在橫中線上?!耙啊弊筮叺摹袄铩弊詈笠还P變成提。
師:寫的時候可要注意這些筆畫哦!
(生臨寫,注意寫字姿勢。投影反饋,進行評議。)
六、拓展延伸,推薦名家詩集
師:像《敕勒歌》這樣可以唱的詩歌還有很多。郭茂倩老爺爺收集了五千多首詩,編成了一本《樂府詩集》,大家可以找來讀一讀、唱一唱。 下課!
【總評】
一、多形式誦讀,做詩歌的吟誦者
《敕勒歌》詩歌語言明白如話、音調(diào)雄渾、意境開闊,藝術(shù)感染力強,是適合吟誦的佳篇。教者指導學生通過自讀古詩、看圖讀詩、想象讀詩、吟誦古詩,不僅給學生搭建了認知古詩的平臺,而且學生拾級而上,對文本有了屬于自己的感悟,在不同形式朗讀中,感知文字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教者更是寄寓學生做經(jīng)典的傳承人。
二、多層面活動,做積極的閱讀者
低年級兒童的思維處于直觀形象狀態(tài),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教者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學習活動,做積極主動的閱讀者。學生輕松習得閱讀方法:一讀注釋,教會學生讀注釋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二看插圖,“天似穹廬”的理解則借助插圖幫助學生想象,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獲得感受;三想畫面,理解“風吹草低見牛羊”,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趣味想象,草原生活的幸福和諧如在學生眼前。
三、多功能情境,做理性的表達者
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與感悟,還讓學生樹立了表達的自信心,提升了思維層次,做理性的表達者。在理解“風吹草低見牛羊”時,教者創(chuàng)設草原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想象自己就是牛羊,學生的語感力、想象力、表達力得以發(fā)展,表達由表及里、由淺至深,當“這里就是天堂,草好吃,水很甜,天空也很美……”這樣的語言流淌在課堂中時,停駐心中的是景美,更是情美。厚積薄發(fā),潛滋暗長的是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