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加強 申娟 趙志龍 臧彬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fā),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yè)和檢查作業(yè)的習慣,看書報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的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樹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教師樹立形象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睂W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了,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習慣于從模仿中學習,而且,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里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在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
二、要從小節(jié)開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jié)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jié)”,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jié)養(yǎng)成好的習慣。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三、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它能使“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愿地、積極主動地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了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