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蓮
近來無事,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內容字字珠璣,宛如一朵朵絢爛的煙花在我腦中綻開。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教學工作的實際問題,以案例形式展開的教師指導書目,書中處處體現(xiàn)著教育工作者對于教育事業(yè)、對于學生的無比熱愛,讓我受益匪淺。在閱讀書籍的過程當中,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反思自己,并有了一些感悟。
一、理念之花深植課堂沃土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缸水,因此教師在教育生涯當中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業(yè)務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在一個教師的群體當中,每一個人都各有所長。年長的教師其教育經(jīng)驗更加豐富,而年輕的教師其教育理念更加先進,因此在教育工作當中教師要善于相互學習,積極向年長的教師學習其教學經(jīng)驗以及對學生的把控能力,同時也要向年輕的教師學習先進得更加科學的教學理念,集各家之所長才能夠在教學工作當中有所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育特色。這就是所謂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背酥?,《給教師的建議》當中還提出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地閱讀來提升自己。
教師在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之后,要秉持一顆嚴謹?shù)男膩磉M行教學工作。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一定要使課堂上沒有錯誤?;诖?,他在每一節(jié)課堂之前都會進行認真?zhèn)湔n,對每一個“可疑”的詞都提前做好詳細的解釋,同時在課前多次設想可能出現(xiàn)的難點和易錯點,在課堂當中進行重點強調。此種教學態(tài)度才是教師認真教學的體現(xiàn),在我們教師進行教育工作時就需要學習這種端正的態(tài)度和教育方法。在教學之前,我會進行充分的備課工作,因為是給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授課,而小學生的思想往往是天馬行空的,他們的每一個答案地提出都是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的,教師不能一味扼殺學生的觀點,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就更應該把教學當中可能出現(xiàn)的疑問都做預案,在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時,教師要做的就是把背后的原理給學生完整地展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會是這樣,思路是怎樣的,在解答學生疑問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教師要進行精心的備課,在課堂當中對于知識進行詳細講解。
二、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以往的教學理念當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課文是課堂的中心,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當中,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發(fā)展,在這種背景之下,教師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表達了自己對于“學習困難的”學困生的關愛。他在文章當中提出,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極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獨立工作如何。因為這些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要想讓他們領悟課堂知識,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來讓這些學生進行思考和消化。對于這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要根據(jù)他們的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講解方式以及考核標準,比如給他們再提供一些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案例進行輔助理解,同時對于這部分同學的教育主要是以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為主,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促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當中哪怕取得一點進步也好。
在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整理教育,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上所說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關注學生整體就是關注教學的整體質量,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就能夠獲得明確、具體且清晰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寫道:“在學生的意識當中,不明確的、模糊的、膚淺的表象越少,壓在他肩上的學業(yè)落后的負擔就越輕,他的思想對于以后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的準備就越充分,他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學生第一次獲得的知識是模糊不清的,那么以后他就容易在學習與其相似的知識點時感覺含糊不清或者在學習以前面的知識為基礎的知識時感受到非常吃力?!笨吹教K霍姆林斯基的這段話時,我產(chǎn)生了深深的共鳴,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知識的辨認能力本就不高,如果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學生在遇到有關聯(lián)性的知識點時就極易發(fā)生混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在教學過程當中非常注重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吸收掌握情況。在課堂教學之前我會進行認真的準備工作,將課堂的重難點以及易錯點都在課前整理出來,在教學過程當中進行強調,在講解完成新課之后,我會利用課堂時間將課堂交給同學們請同學們簡單回顧這節(jié)課講了哪些內容,在課后我也會布置一些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牢所學的知識。
三、德育智育一體推進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在學生心中播種下對于知識的渴望。然而知識的獲取不能靠教師的簡單填鴨式教學,更不能靠學生的死記硬背。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出了答案,他提倡建立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促使學生養(yǎng)成進行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能以上課、作業(yè)、分數(shù)來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站在新時代的風口浪尖上,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道德的啟蒙者。
拜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給教師的建議》,我為其閃光的思想和精煉的語言所深深折服,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看來仍舊不過時,且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督o教師的建議》通過一個又一個案例展示作者的觀點,它就像是跨越時空與一線教師面對面交談,針對教師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教育工作當中的困惑娓娓道來,它像是一位從未謀面的友人,隔著歲月的面紗輕聲安慰你心頭的不安解開心頭的困惑,而它所言像是晨曦于黑暗中緩緩點亮思想的天空,最后照亮內心的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