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新勇
面對藝術(shù)作品,最高的尊重就是:懂就是懂,不懂無須裝懂。不懂不可恥,作品與讀者之間,是有機緣的,是需要“慧根”的。不懂不可恥,可恥的是不懂裝懂。
對《尤利西斯》,散文家林非先生曾請教這本書的翻譯蕭乾先生,蕭乾先生畢竟是大家,他毫不諱言:“這本書我也看不懂?!边@個回答大大出乎林非先生的預(yù)料,蕭乾先生學(xué)貫中西,既是翻譯家,也是著名的學(xué)問家,他都不懂,還有幾個人能懂呢?林非先生問:“您不懂,怎么翻譯呢?”蕭乾先生老老實實地回答說,他是按照詞語和句子也就是原文翻譯的。
很多人都讀不懂的書,蕭乾翻譯了,并不是說蕭乾先生的翻譯沒有意義,反倒很有意義,甚至可以說意義重大。第一,填補了這本書中文譯本的空白;第二,中國幅員遼闊,奇人眾多,說不定就有人能讀懂;第三,如果蕭乾先生不翻譯出來,我們這些至今讀不懂的人,說不定還懷揣著自己能讀懂的盲目自信,一廂情愿地以為自己有本事讀懂——沒有閱讀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只有讀過了,我們才會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讀得懂、讀不懂或假裝自己讀得懂。
在文學(xué)作品中,令人讀不懂的小說不算太少;在美術(shù)作品中,讓人看不懂的繪畫,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林非老先生曾講,有一次他在美國舊金山參觀一家博物館,里面正展出畢加索的畫,講解員說得頭頭是道,他卻一幅畫也看不懂,跟隨他一起觀展的文藝訪問團的人也紛紛表示看不懂。圍繞這些畫,大家向講解員提了不少問題。講解員起先支支吾吾,后來干脆告訴大家,他的講解詞是照講稿講的,超綱的問題他也答不出,因為他也看不懂畢加索的這一批畫。
畢加索曾經(jīng)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他說:“我晚年的作品,是一堆亂七八糟的垃圾,靠著同時代人的低能、虛榮和貪婪,我獲取了最大的利益。”
勇敢坦承自己不懂,往小處說,是對藝術(shù)的尊重,是對自己和別人的真誠;往大處講,是在對抗“低能、虛榮和貪婪”。
(潘燁摘自《肥東晨刊》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