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AD 為臨床常見慢性、復發(fā)率較高的一類皮膚疾病,其發(fā)病機制主要為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導致輔助型T 細胞2(Th2)活化造成免疫紊亂所致,其中Th2 活化能夠分泌白介素(IL)-4,結合IL-4受體,進而主導調節(jié)AD的過敏性炎癥[1]。在AD治療中,通過局部外用鈣調神經(jīng)磷酸酶抑制劑、糖皮質類激素結合保濕修復能夠顯著緩解病癥,控制病情。而免疫抑制劑盡管療效較高,但潛在藥物副作用,長期用藥副作用明顯[2]。度普利尤單抗屬于全人單克隆抗體(IgG4 型)的一種,其能夠通過與IL-4、IL-13 受體復合物共享白介素-4 受體亞基α(IL-4Rα)亞單位特異性結合,有效抑制IL-4/IL-13 信號傳導,是臨床上首個用于臨床靶向IL-4/IL-13 受體的生物制劑,其可對IL-4/IL-13受體活性進行有效抑制,抑制其信號傳導及Th2 介導的炎癥反應[3]。為進一步探究度普利尤單抗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收集本院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間收治的47 例AD 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度普利尤單抗治療AD 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新沂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AD 患者47 例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4 例)與對照組(23 例)。對照組中,男女比為13/10;年齡18~48 歲,平均年 齡(33.76±6.02) 歲;病程1.5~19.0 年,平均病程(9.52±1.16)年;疾病嚴重程度:中度17 例,重度6 例。觀察組中,男女比為15/9;年齡18~47 歲,平均年齡(33.83±5.75)歲;病程1.5~18.0 年,平均病程(9.61±1.09)年;疾病嚴重程度:中度17 例、重度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標準。納入標準:①病程≥12 個月;②臨床資料完整;③與《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20 版)》[4]中關于AD 的診斷標準相符合;④參與患者均知情。排除標準:①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螨蟲感染、急性感染等感染性病癥;②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病癥;③對本次研究用藥過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用藥治療,予以患者依巴斯汀片(西班牙艾美羅醫(yī)用藥物工業(yè)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20140855,規(guī)格:10 mg)口服,10 mg/次,1 次/d。同時外用地奈德乳膏(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725,規(guī)格:15 g),用藥時在患處皮膚輕涂一層,將患處完全覆蓋,2 次/d。持續(xù)用藥4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度普利尤單抗[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注冊證號S20200017,規(guī)格:300 mg(2.0 ml)/支]治療,度普利尤單抗初次用藥劑量為600 mg(分2 次在不同位置進行皮下注射,用藥300 mg/次),間隔2 周皮下注射1 次,300 mg/次。持續(xù)用藥4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結合患者病癥情況評估,判定標準:僅有少量色素沉著/減退,皮損消退,SCORAD 評分對比治療前下降>90%為痊愈;瘙癢、皮損癥狀減輕明顯,且SCORAD 評分對比治療前下降61%~90%為顯效;瘙癢、皮損等癥狀均有緩解,SCORAD 評分對比治療前下降20%~60%為有效;皮損、瘙癢等癥狀未見改善,且SCORAD 評分對比治療前降低<20%,或病癥加重為無效??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包括皮損及皮膚瘙癢緩解時間。③癥狀評分:治療前后采用SCORAD 評估患者皮損情況,評分0~100 分,評分越高皮損越嚴重;采用VAS 評估患者疼痛程度,評分0~10 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④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情況: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皮膚灼熱感、刺痛感、口干、皮膚干燥。隨訪4 個月,對比兩組疾病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觀察組皮損、皮膚瘙癢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d)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d)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SCORAD、VA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CORAD、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疾病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情況對比[n(%)]
AD 為復雜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病發(fā)后以瘙癢性濕疹樣病變?yōu)橹饕憩F(xiàn),約有50%的患者在嬰兒期(多為2 月齡后)會出現(xiàn)癥狀,90%的患者會在5 歲前出現(xiàn)癥狀,全球有10%~20%的兒童受AD 影響[5]。同時,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近幾年全國各地的AD 患病率仍在不斷上升[6]。很多AD 患兒病發(fā)后可經(jīng)適當?shù)木植刻幹每刂撇∏?包含正常洗浴、基礎潤膚等護理與外用藥物。而病情發(fā)展至中、重度后,特別是皮損嚴重、廣泛,且瘙癢劇烈、局部療效不佳、病情反復的情況下,需要接受系統(tǒng)性治療,否則可能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與活動[7]。傳統(tǒng)的二線治療,如窄波紫外光、全身免疫抑制劑等在AD 治療中可發(fā)揮一定療效,但治療中可能產(chǎn)生一定不良反應,限制了用藥療效與安全性[8]。故在AD 患者治療中,進一步探究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十分關鍵。
伴隨且前臨床對AD 發(fā)病機制認知的不斷深入,新的治療方案也不斷出現(xiàn)。度普利尤單抗為靶向IL-4Rα 的全人源化IgG4 亞類單克隆抗體之一,其能夠通過結合IL-4Rα 亞基,對IL-4、IL-13 信號傳導進行抑制,進而對Th2 介導的炎癥反應進行抑制,有效阻斷2 型炎癥造成的皮膚瘙癢及屏障破壞,達到治療AD 的效果[9,10]。同時,度普利尤單抗還可強效改善皮損及瘙癢,降低疾病復發(fā)率,且不會引發(fā)免疫抑制副反應,可長期使用,具有良好安全性[11]。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SCORAD、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疾病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度普利尤單抗在AD 治療中能夠發(fā)揮積極效果,促進患者預后恢復。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增加度普利尤單抗并不會導致用藥并發(fā)癥增加,具有較高用藥安全性[12]。
綜上所述,予以AD 患者度普利尤單抗治療效果確切,安全性高,復發(fā)率低,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