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輝
OVCF 屬于老年人的骨質疏松性骨折,其為骨質疏松癥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臨床常表現(xiàn)為翻身疼痛、活動受限、腰背疼痛等癥狀,進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對于此類患者臨床上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隨著病情的進展易出現(xiàn)頑固性疼痛、脊柱后凸畸形等,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3]。臨床上常采用PKP 治療,其采用球囊擴張、骨水泥灌注等可復位椎體達到治療效果,臨床上手術創(chuàng)口較小,操作較為簡單,其主要手術入路包括單側和雙側兩種,為給OVCF患者選擇出最佳的手術入路,更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就這兩種手術入路對于OVCF 患者手術指標、相關評分、生活質量等的影響進行研究,現(xiàn)根據(jù)此次研究內容及結果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賈汪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0 例OVCF 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60~76 歲,平均年齡(65.42±3.27)歲;骨折部位:胸椎21 例,腰椎14 例;血紅蛋白10~15 g/dl,平均血紅蛋白(13.28±1.55)g/dl。觀察組男19 例,女16 例;年齡61~75 歲,平均年齡(65.45±3.31)歲;骨折部位:胸椎19 例,腰椎16 例;血紅蛋白11~15 g/dl,平均血紅蛋白(13.30±1.52)g/dl。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賈汪區(qū)人民醫(yī)院的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準許此項研究實施,所有患者均知悉此研究相關內容并在相應紙質文件上簽字確認。診斷標準:依據(jù)《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診療與管理專家共識》[4]中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經檢查椎弓根和椎體后緣完整者;認知功能正常且可進行后續(xù)隨訪研究者。排除標準:對麻醉耐力較差者;屬于病理性骨折者;合并有脊柱腫瘤、感染等疾病者。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術團隊進行手術,術前均行常規(guī)醫(yī)學影像學、實驗室指標、體征等檢查、耐受能力評價、禁食、禁水、備皮等?;颊呔「┡P位,使用移動式C 型臂高頻X 射線影像系統(tǒng)(西北機器有限公司,陜械注準20192060058,規(guī)格:XJC-100)的C 臂機在透視下對患者病變處椎體椎弓根的位置進行確定,并使用記號筆在體表進行標記,而后進行局部穿刺麻醉,麻醉使用1%的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135,規(guī)格:10 ml∶0.173 g)。對照組患者給予雙側入路PKP 治療,于患者體表放置十字針確定雙側椎弓根位置,常規(guī)穿刺,而后于椎弓根的一側使用球囊進行擴張,對側重復前述操作,透視下向椎弓根兩側椎體注入水泥,縫合傷口,于刀口處給予無菌敷料外敷。觀察組患者給予單側PKP 進行治療,以與矢狀面夾角10~25°部位在椎弓根投影左側11 點、右側2 點標記進行緩慢穿刺,穿刺至椎體中后1/3 處后拔出穿刺針內芯,在導針引導下插入擴張?zhí)坠?而后放置擴張球囊,注入造影劑后擴張復位,滿意后退出球塞,隨即注入骨水泥,于骨水泥充盈滿意后停止,觀察患者雙下肢的運動情況等,縫合傷口,使用無菌敷料于刀口處進行外敷,手術結束。
術中注意事項:①術前需對患者的醫(yī)學影像學資料進行細致觀察,對患者的骨折情況進行確認后商定手術具體措施;②術中盡量從椎弓根完整的部位進針,進針點需保障盡可能的偏外,穿刺時選擇骨折部位進行穿刺;③骨水泥需保障粘度適中,進而保障骨水泥的彌散均勻,提升手術效果。兩組患者于術后均給予靜脈滴注1 次抗生素進行抗感染,仰臥24 h,骨質疏松對癥治療等處理,觀察患者臨床生命體征。兩組均于術后隨訪1 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以及手術前后VAS 評分、ODI 評分、JOA 評分、ADL 評分、椎體情況(椎體高度壓縮率、椎體前緣高度比、矢狀面凹角)、生活質量。①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透視次數(shù)、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滲漏率。②VAS 總分為10 分,分值越高疼痛癥狀越嚴重[5]。ODI 總分為50 分,分值越高脊柱功能越差[6]。JOA 總分為29 分,分值越高人體功能越好[7]。ADL 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獨立性越強[8]。③椎體情況:于術前及術后3 個月采用CT 對兩組患者的椎體高度壓縮率、椎體前緣高度比、矢狀面凹角進行檢查。④生活質量:于術前及術后1 周、術后3 個月采用生活質量評分(QOL)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比較,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9]。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26.42±4.44)min 短于對照組的(43.36±5.57)min,術中出血量(22.85±4.73)ml、骨水泥注入量(2.67±0.33)ml均小于對照組的(48.78±6.54)、(6.75±0.79)ml,術中透視次數(shù)(18.21±3.57)次少于對照組的(37.83±5.34)次,骨水泥滲漏率5.71%低于對照組的22.86%,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ODI、JOA、ADL 評分比較 術前以及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VAS、ODI、JOA、ADL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VAS、ODI 評分低于術前,JOA、ADL 評分高于術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ODI、JOA、ADL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ODI、JOA、ADL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椎體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前椎體高度壓縮率為(18.78±3.41)%、椎體前緣高度比為(60.82±7.43)%、矢狀面凹角為(14.85±2.88)°,術后3 個月椎體高度壓縮率為(13.14±2.32)%、椎體前緣高度比為(90.78±7.75)%、矢狀面凹角為(3.77±0.55)°;對照組患者術前椎體高度壓縮率為(18.85±3.56)%、椎體前緣高度比為(60.75±7.56)%、矢狀面凹角為(14.43±2.54)°,術后3 個月椎體高度壓縮率為(13.47±2.56)%、椎體前緣高度比為(89.64±7.12)%、矢狀面凹角為(3.84±0.56)°;術前以及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椎體高度壓縮率、椎體前緣高度比、矢狀面凹角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椎體高度壓縮率、矢狀面凹角均小于術前,椎體前緣高度比均高于術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椎體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椎體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前以及術后1 周、術后3 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58.38±6.56)、(68.75±7.57)、(75.81±8.39) 分,觀察組患者術前以及術后1 周、術后3 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58.45±6.72)、(76.80±8.74)、(86.24±8.56)分。術后1 周、3 個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患者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注:與術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骨質疏松性骨折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OVCF 作為最為嚴重的骨質疏松骨折,對于機體的脊髓有較為嚴重的壓迫,可引發(fā)脊髓功能障礙,臨床常給予PKP 進行治療,其可通過增強病變部位椎體強度達到治療效果。
PKP 作為臨床上用于治療OVCF 的主要手術方式,通過使用可膨脹性氣囊恢復椎體高度,建立椎弓根至骨折椎體的通道后,使用骨水泥向椎體內灌注,對骨折的椎體發(fā)揮固定作用,有效緩解骨折位置疼痛,且手術操作迅速,可減少手術對于機體的影響。此外,其還可通過骨水泥的化學熱效應降低椎體周圍組織及神經末梢對于疼痛的敏感度,進一步降低疼痛感,提升臨床治療效果[10-12]。PKP 主要包括單側、雙側兩種手術入路,雙側入路為常規(guī)入路方法,其操作較為簡便,臨床上對于手術醫(yī)師要求不高,可發(fā)揮治療效果,但若手術不當,易出現(xiàn)骨水泥偏移,進而不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此外,其手術時間較長,可能導致患者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術中出血量較多,進而致使機體出現(xiàn)氧化應激反應,延長患者術后恢復及住院時間;而單側入路手術相較于雙側入路手術操作方便、時間短,且術中采用單側椎弓根骨水泥注入可保障骨水泥均衡,避免椎體傾斜發(fā)生,另其相較于雙側手術入路可達到同等椎體強化效果,對于患者椎體強度無較大影響,但單側入路需要手術醫(yī)師有較為豐富的臨床手術操作經驗方可保障手術的治療效果[13]。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以及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VAS、ODI、JOA、ADL 評分以及椎體高度壓縮率、椎體前緣高度比、矢狀面凹角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VAS 評分、ODI 評分、椎體高度壓縮率、矢狀面凹角低于術前,JOA 評分、ADL 評分、椎體前緣高度比高于術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OVCF患者采用單側與雙側PKP 均可減輕疼痛,促進脊柱功能和機體功能恢復,提升獨立性,調節(jié)椎體狀態(tài),與本研究王寶虎等[14]結果較為相似。
術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術中透視次數(shù)、骨水泥滲漏率作為PKP 手術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手術指標,其可直觀地體現(xiàn)手術的效果,當術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術中透視次數(shù)越多,手術時間越長會使得患處暴露時間延長,加重手術對于機體的創(chuàng)傷,進而使得術后易出現(xiàn)感染現(xiàn)象,延長術后恢復及住院時間,降低生活質量。單側PKP 相較于雙側PKP 手術操作有所簡化,進而縮短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此外,其還可縮短術中X 線照射時間、次數(shù),降低骨水泥的注入量,進而減少了輻射對于手術醫(yī)師及患者的影響,有效避免骨水泥滲漏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術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術中透視次數(shù)、骨水泥滲漏率相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1 周、3 個月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OVCF 患者采用單側PKP 可以更為有效地改善臨床手術指標,提高生活質量,與王磊等[1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OVCF 患者采用單側與雙側PKP 均可減輕疼痛,促進脊柱功能和機體功能恢復,提升獨立性,調節(jié)椎體狀態(tài),但單側入路相較于雙側入路可更為有效地改善臨床手術指標,提高生活質量,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