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9)
書 名:中國EFL學習者隱喻產出能力及其發(fā)展障礙研究
作 者:周文嶺
出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定 價:48.00元
ISBN:9787568531207
認知語言學從誕生至今,歷經30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已逐步取得了語言學界的話語權。認知語言學提出的語言的體驗性、隱喻性和理據性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認同,其中對隱喻的認知研究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人作為認知主體,隱喻是認識客觀世界的主要途徑之一,隱喻不僅是人類語言發(fā)展的重要工具,更是人類思維和認知的方式。而語言和思維又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語言中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分別體現(xiàn)的是對于目的語隱喻的理解能力、轉換能力和輸出能力,因此高校英語教育教學更應提高教育者隱喻教學能力和學習者的隱喻學習以及應用能力,同時提高其語言思維與認知能力。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EFL學習者隱喻產出能力及其發(fā)展障礙研究》,基于雷柯夫和約翰遜的概念隱喻理論和巴克曼的交際語言能力模型,采用量化和質性研究方法,考察了學習者的英語和母語的隱喻產出能力狀況及兩者之間的異同,嘗試深挖影響學習者英語隱喻產出能力發(fā)展的障礙因素并闡釋其原因,為高校英語教學提供可行的預防及干擾機制。該書第一章為緒論,主要介紹核心概念界定、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義;第二章為隱喻的概念及其認知視角,側重現(xiàn)代隱喻理論視域下的隱喻本質的界定及其認知功能;第三章闡述了概念隱喻理論與交際語言能力模型兩個主要理論框架;第四章綜述了國內外文獻對隱喻能力的定義和第二語言學習者的隱喻能力發(fā)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第五章主要闡述了待考察隱喻類型及其描述性特征;第六章論述我國EFL學習者的隱喻產出能力狀況,通過引介MIP隱喻識別程序,對數(shù)據進行展示和分析;第七章剖析學習者英語隱喻產出能力發(fā)展受限的主要障礙及形成原因;第八章研究發(fā)現(xiàn)、特色、不足,及對隱喻教學提出建議和未來研究前景。
高校英語教育中融入認知語言學對語言隱喻性的理解,首先要認識隱喻。現(xiàn)行的英語課程體系和教育實踐中,隱喻沒有單獨列為一門教學科目,沒有成為獨立的教學內容存在,而是作為修辭學課程中某部分章節(jié)的內容。隨著隱喻認知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隱喻已經從古代的修辭學和文學批評領域的修辭格的狹義進入到人類的認知和本體論的范疇。隱喻不僅是語言學的研究對象,還成為人類學、科學哲學、認知科學等領域的研究對象,跨學科的隱喻研究蓬勃發(fā)展。隱喻在人類認知和社會活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們用已知的事物來了解未知的事物,通過熟悉的事物來理解陌生的事物。人們用隱喻將許多抽象的概念用具體或者熟悉的形象組織起來。目前受到認知隱喻學的影響,隱喻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也是思想的載體。語言中的隱喻表達式所產生的根源是人的隱喻性的思維,是人類大腦認識世界的方式。同時,隱喻是概念的和規(guī)約的,是思維和語言體系的一個部分。當我們運用某些隱喻來解釋事物和進行交流時,我們的思維方式中存在概念隱喻。當人們對修辭格意義上的隱喻進行認知分析時,這個隱喻才是概念隱喻。它是一種語用現(xiàn)象,通過語境的作用表達隱喻的意義。因此隱喻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吨袊鳨FL學習者隱喻產出能力及其發(fā)展障礙研究》第二章論及當代隱喻的本質及其認知功能時,指出隱喻不僅只是一種修辭手段,也是人類語言的普遍現(xiàn)象,更是人類重要的認知方式。第三章論及概念隱喻理論,都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隱喻,為教學實踐提供理據。
其次,高校英語教育實踐者應提升學科素養(yǎng),在外語教學中實施隱喻融入策略。目前無論是學者對于隱喻的研究還是在高校英語隱喻的教學實踐中,認知隱喻的重要性并沒有凸顯出來。從對隱喻研究的層面上來看,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隱喻的本體論和心理學層面,隱喻研究幾乎沒有觸及應用語言學領域;從外語教學層面上來看,隱喻教學實踐并不理想,仍存在較大的發(fā)展空間。第一是學習者的隱喻產出能力普遍不高。第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隱喻意識較低。因此高校英語教學需認識到認知隱喻能力對于外語學習者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高校英語教學中通過隱喻使我們正確理解抽象概念域,使已知的知識通過生動的方式傳輸給學生。對于非英語母語的語言學習者很難理解的知識可以通過隱喻這種方式掌握,因此不難看出隱喻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第一,高校英語教育實踐應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提升教師隱喻素養(yǎng)。因為教師在課堂中充當主導者的角色,學習者關于隱喻知識輸入的匱乏與教師關于隱喻知識輸出的多少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教師應提升自身的隱喻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應具備自覺的隱喻意識和教學意愿,掌握得當?shù)碾[喻教學方法。學習者對于隱喻知識的輸入很大部分都依賴于教師的引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向學生輸出隱喻的理論知識并逐步提高外語學習者的隱喻產出能力;第二,高校英語教學中隱喻產出能力的提高需要教育者和學習者發(fā)揮雙邊互動的作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共同努力。在向學習者輸入隱喻理論知識的同時,在貫穿學習者母語及外語的整個學習生涯中,讓學習者主動增強隱喻意識,在學習詞匯和句子時能主動分析隱喻,提高其思維能力,并逐步過渡到超句隱喻,拓展隱喻形式,培養(yǎng)積極主動的隱喻產出意識;第三,高校英語教學實踐的教學策略可以習語為先導,實施融入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將隱喻理論知識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開展英漢隱喻對比分析等?!吨袊鳨FL學習者隱喻產出能力及其發(fā)展障礙研究》第八章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探析阻礙學習者隱喻產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外語學習者隱喻能力的途徑。
最后,加強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在當下的高校英語教學實踐中,英語學習基本上是在母語環(huán)境下進行,缺乏目的語文化的語境。在母語環(huán)境下學習英語,英語輸入量較少,無法沉浸入目的語文化中,導致出現(xiàn)只會用英語考試而不會靈活運用英語,及英語綜合能力存在不足的現(xiàn)象,而英語語言學習中的聽、說、讀、寫、譯這五項基本技能恰恰可以體現(xiàn)英語學習者的認知隱喻能力。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實踐中應增強與目的語文化的交互,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展其隱喻能力。由于不同文化持有者的態(tài)度、行為方式、所處的具體的文化語境等的不同,創(chuàng)造的隱喻也附帶不同文化的因子。隱喻與文化密不可分,隱喻能力與跨文化交際息息相通。我們知道在一種文化里能充分理解的隱喻在另一種文化里可能擁有完全不同的含義,甚至同一隱喻有可能在同一語言社區(qū)內部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隱喻深受文化的影響。不同民族語言中隱喻概念系統(tǒng)的差異性和獨特性,與其不同的認知方式緊密相連。所以,不同語言中的隱喻系統(tǒng)由于人類生活的客觀世界大致相同而共享很多共性特征,然而受不同涉身體驗影響,不同語言中構成語義范疇的認知對象并不相同,認知結構和概念化體系的跨語言差異普遍存在,該差異在若干隱喻表達上尤其明顯。因此,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兩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因此加強學習者對母語和目的語文化的顯性和隱性學習,有助于學習者對不同語言里不同的隱喻系統(tǒng)有更深入的理解,避免由于母語習慣或者母語思維模式而限制目的語的語言應用?!吨袊鳨FL學習者隱喻產出能力及其發(fā)展障礙研究》第三章論及巴克曼的語言能力構成要素時,談到社會語言能力的核心要素:比喻和文化,兩者歸到同一個子項目之下,將兩者視作一個合體予以對待,暗示文化和比喻不可分割,緊密相連。
因此,隱喻作為“意義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及語言與文化的一個結合點,融入到高校英語教育中,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隱喻能力和文化能力。隱喻能力的提升對語言學習起到重要作用,如能將詞語和句子的表層結構和深層概念結構匹配起來,從而可對語言進行靈活應用。對于學習而言,習得語言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是能洞察目的語中的隱喻機制并能像本族語者一樣展開隱喻式思維。因此,在高校英語隱喻教學實踐的具體實施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做出努力。教育者應提高自身的隱喻理論知識和隱喻產出能力,受教育者應主動培養(yǎng)自己的隱喻產出意識,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應采取適當?shù)碾[喻融入策略,從而提高外語學習者的隱喻產出能力及其思維能力,促進外語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