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2022.地質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以地質學教科書為中心(1853~1937).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312.
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曾說,地質學自20世紀以來“是有顯著甚至于驚人的進步的”。胡適亦曾撰文高度評價中國地質學的發(fā)展:“中國學科學的人,只有地質學者,在中國的科學史上可算得已經有了有價值的貢獻?!钡刭|學自19世紀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晚清時期傳入中國,在極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了引進、發(fā)展和本土化等過程,并取得國際公認的成績,是中國近代發(fā)展最快、成就最為突出的學科之一。
地質學在華的引介與發(fā)展,是中西科技交流史的重要研究內容,亦是中國地質學史研究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西方地質學在引進的過程中,譯著和教科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教科書收錄學科較為成熟的理論知識,在知識普及與科學傳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學科水平,對考察近代科學發(fā)展歷程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是研究不同時期學科發(fā)展的寶貴史料。
地質學教科書不僅是科學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科發(fā)展水平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傳播地質學知識最直接的途徑,但目前學術界對于近代以來出版的地質學譯著和教科書還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
楊麗娟博士的專著結合中國地質學學科發(fā)展史,以地質學譯著及教科書為研究對象,同時考察中國近代地質教育,尤其是高等地質教育的情況,從文本分析入手,通過對地質學譯著、教科書的解讀,梳理地質學在中國的傳播過程,研究地質學知識體系在譯著、教科書中的變化與傳承,考察地質學在華引介和發(fā)展脈絡。時段則以1853年首部介紹西方地質學知識的譯著《地理全志》出版為起點,至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為終點,重點研究20世紀后出版的地質學教科書。全書以時間為序,考察各階段地質學的發(fā)展及教科書內容特點,共五章, 后附地質學教科書目錄(1902~1937)、礦物學教科書目錄(1902~1937)、人名索引和書名索引等。32開,312頁。
IntroductiontotheNewBook:TheSpreadandDevelopmentofGeologyinChina——CenteringonGeologyTextbooks
(劉志強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