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健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2019年10月29日,上海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臨港新片區(qū)滴水湖畔成功舉辦。習近平總書記向論壇致賀信:“依托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鄙虾⑷χС终搲l(fā)展,努力把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合作交流平臺。在論壇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xié)會上海中心和世界頂尖科學家國際聯(lián)合實驗室基地揭牌成立,并正式公開了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qū)的項目方案。
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建設完善的服務配套體系,臨港新片區(qū)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qū)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是必然需要。綜合桿作為市政設施的重要載體,集成了路燈、交通標志牌、監(jiān)控設備、信號燈等設施,對于保障新城內(nèi)用戶正常的生活秩序,創(chuàng)造舒適、安全、方便、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促進新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道路上設置的主要桿件包括:道路照明燈桿、交通標志標牌桿、信號燈桿、監(jiān)控桿、路名牌桿、公共服務設施指示標志牌桿、公交站牌桿、停車誘導指示牌桿等。
在滿足業(yè)務功能要求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各類桿件應按照“能合則合”的原則進行合桿。應合桿設施如下:道路照明、交通標志標牌、信號燈、監(jiān)控、路名牌、公共服務設施指示標志牌等,見表1所列[1]。
表1 常規(guī)設施合桿表
綜合桿的布設必須滿足點位控制、整體布局、功能齊全、景觀協(xié)調的總體原則,設施搭載應符合分層分倉要求[2]:
綜合桿分層設計:根據(jù)搭載對象對應高度的不同,綜合桿分為四層。
第一層:高度0.5~2.5 m,適用檢修門、倉內(nèi)設備等設施。
第二層:高度2.5~5.5 m,適用路名牌、小型標志標牌、人行信號燈、人臉識別等設施。
第三層:高度5.5~8 m,適用機動車信號燈、監(jiān)控、指路標志牌、分道指示標志牌、小型標志標牌等設施。
第四層:高度8 m以上,適用照明燈具、5G通信設備等設施。
綜合桿各分層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綜合桿分層布置圖
(1)綜合桿的布設應按照先路口布設區(qū)域、再路段布設區(qū)域的順序整體設計。綜合桿布設應以設置要求嚴格的市政設施點位(如交通信號燈和電子警察等)為控制點,將要求整合的其他桿件設施移至控制點進行合桿,同時調整上下游桿件間距,整體布
局[3]。
(2)綜合桿在路口區(qū)域的平面布置設計應注意:路口斑馬線中點連線所合圍的區(qū)域應避免設置綜合桿,以減少對行車及行人的視野影響。
(3)綜合桿布置在人行道時,應設置在人行橫道兩端外沿線的延長線,桿中心距路緣石內(nèi)邊線宜為0.4 m;布置在機非隔離帶時,宜設置在機非隔離帶緣頭切點向后2 m以內(nèi);布置在中央隔離帶時,宜設置在中央隔離帶緣頭切點靠近人行橫道處。
(4)在滿足道路照明和搭載設施需求的情況下,主(次)干路綜合桿的平均間距不宜小于35 m,支路綜合桿的平均間距不宜小于30 m。
(1)與浦東交警部門對接監(jiān)控點位需求時,交警部門提出需要在每個路口進口第2根桿處設置4套高清復合視頻檢測器(俗稱電子警察);路口第1根桿處設置2套交通監(jiān)控云臺,對角設置。
(2)與浦東公安部門對接監(jiān)控點位需求時,公安部門提出每個路口進口第1根桿位置應設置4套固定式治安監(jiān)控攝像機;其中任一桿上還應設置1個云臺式治安監(jiān)控攝像機。
(3)在公交車站處或重要出入口處設置固定式治安監(jiān)控攝像機。
路口處監(jiān)控點位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監(jiān)控點位布置圖
2.3.1 主桿的設計要點
(1)綜合桿桿體樣式為十二棱桿,主桿宜采用Q355B及以上高強度鋼;桿體2.5 m以下部分應進行防粘貼處理,防粘貼層宜采用無色透明材料。
(2)搭載設施安裝在主桿上時,應使用卡槽搭載,設置下沿距離地面不宜小于2.5 m,設施上沿距離頂部不宜小于0.5 m。卡槽宜采用鋁合金、碳素結構鋼或滿足要求的其他材料。
(3)主桿內(nèi)應分隔走線艙,分艙數(shù)量不小于5個。分隔材質宜采用內(nèi)壁光滑的鋼或其他材料,分艙材料的使用年限不小于50 a。
(4)主檢修門朝向應與道路平行,朝向行車方向,以便檢修人員作業(yè)時可隨時觀察車輛狀況,保證自身安全。
基于《綜合桿設施技術標準》(DG/TJ 08-2362—2021)表A.4.2-1的基礎上,表1增列了各類主桿推薦適用場景,可供相關設計人員參考。
表1 綜合桿各類型主桿應用場景推薦表
2.3.2 副桿的設計要點
(1)副桿宜采用T6鋁合金材質及以上材質。
(2)照明燈具搭載在副桿上時,應使用抱箍搭載。通信基站搭載在副桿時,應使用頂部法蘭搭載。
2.3.3 橫臂的設計要點
(1)橫臂宜采用Q355B及以上高強度鋼。
(2)交通信號燈和面積大于2 m2的標志牌應使用抱箍搭載。其他設備和面積小于2 m2的標志牌宜使用卡槽搭載。
(3)搭載設施布置在橫臂上時,設施距離主桿宜大于0.5 m,距離橫臂末端不宜大于0.5 m。
(1)沿道路縱向綜合管道容量應不少于6孔?100 mm,宜采用3列*2行的方式埋設。建議采用UPVC100塑料管,UPVC管應滿足以下要求:外徑/壁厚(mm):110/5;密度(g/cm3)≤1.45;環(huán)剛度(kPa)≥32;強電和弱電至少各為2孔,剩余2孔根據(jù)各段實際情況進行分配,強弱電纜不得共管敷設;其中2孔管內(nèi)穿PE塑料管(Φ32×4)作為子管,子管應采用不同顏色。
(2)環(huán)路口綜合管道容量宜不少于8孔?100 mm,宜采用4列*2行的方式埋設。建議使用熱鍍鋅鋼管,且應滿足以下要求:公稱直徑/壁厚(mm):94/4;鍍鋅層最小平均厚度≥70 μm。
(3)路段中橫向綜合管道容量宜不少于4孔?100 mm,宜采用2列*2行的方式埋設。
(4)綜合管道與用戶通信管道、公用信息管道及其它管道的連通宜不少于4孔?100 mm。
(5)在人行道、綠化帶、分隔帶和非機動車道的宜采用塑料電纜導管敷設,在機動車道的宜采用熱鍍鋅鋼管敷設。綜合管道埋設深度:塑料管人行道下不小于0.7 m,機動車道下不小于0.8 m;鋼管人行道下不小于0.5 m,機動車道下不小于0.6 m。
(1)綜合電源箱內(nèi)一般應配置12個出線回路,其中4路道路照明出線回路,4路財政付費綜合機箱電源出線回路,2路信號燈出線回路及2路非財政付費綜合機箱電源出線回路。出線回路配置可根據(jù)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適當調整[4]。
(2)道路照明電源控制艙應至少配置4路道路照明出線回路。每個出線回路配置一個單獨的三相刀熔開關,額定電流20A~40A(根據(jù)工程實際需要選?。?。
(3)綜合電源箱配電艙中的財政付費部分應至少提供6路出線。其中4個出線回路配置三相斷路器,額定電流25 A;另外2個出線回路配置單獨的單相斷路器,額定電流25 A。
(4)綜合電源箱配電艙中的非財政付費部分應至少提供2路出線,每個出線回路配置一個單獨的三相斷路器,額定電流25 A。
便于簡單直觀地展示以上各回路的關系,整理為表2所列。
表2 綜合電源箱供電回路表
(1)綜合電源箱進線側應配置滿足I類試驗要求的電涌保護器(SPD)。電涌保護器SPD在10/350 μs雷電波形下通流能力不低于20 kA,持續(xù)運行電壓255 V,限制電壓不高于2.5 kV。
(2)綜合桿裝配完成后應實現(xiàn)桿體電氣貫通,任意兩點間的連接電阻應不大于0.1Ω。
(3)綜合設備箱箱體的金屬部分應互連并接至接地排,任意兩點間的連接電阻應不大于0.1Ω。箱內(nèi)所有接地連線應采用外護套黃綠相間的銅芯導線,銅芯截面積應不小于16 mm2。
(4)綜合電源箱箱體的金屬部分應互連并接至接地排,任意兩點間的連接電阻應不大于0.1Ω。綜合電源箱及其線路設備應作保護等電位連接,所有接地線不小于25 mm2。
(5)接地系統(tǒng)推薦采用TN-S制,綜合桿、綜合設備箱、綜合電源箱及搭載的電子信息設備的電氣保護接地、防雷接地和工作接地共用接地裝置,采用40*4熱鍍鋅扁鋼的專用線,將同一綜合電源控制箱配電范圍內(nèi)的各新建綜合桿及綜合箱實施等電位聯(lián)結,接地電阻應不大于4Ω。
自2018年上海啟動道路合桿整治以來,經(jīng)過不斷論證和項目經(jīng)驗總結,綜合桿的設計日趨合理,但隨著城市管理精細化和智能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尤其是無人駕駛對于路側設備的要求,必將不斷推進綜合桿的技術進一步綜合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