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瓊
任務驅動型作文有鮮明的特點:明確的任務指向、鮮明的應用導向和具體的寫作情境。這些特點能有效遏制學生動機缺乏、過程機械、套作宿構的“偽寫作”的發(fā)生,是實現(xiàn)學生“真我”寫作的一條新路徑。學生寫作唯有在真實情感、真實思維、真實表達中方能培養(yǎng)鮮活真實的人格,提升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在此,結合平日教學及名師課例談一談如何通過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使學生在關注“真我”的同時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提出的18 個學習任務群都是以任務驅動的形式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或歷史文化情境發(fā)生才更具有效性。任務驅動型作文應“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因此,在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中關注情境之真實、任務之明確十分必要。要讓學生抒真情、說真理,就要追求寫作情境之真實、任務指向之明確,力求讓真實的問題引發(fā)學生關于自我的真實思考和真實的情緒情感體驗。而明確的寫作任務和寫作對象,離不開學生的讀者意識。
讀者意識,就是讓學生關注作文的寫作對象、追求任務指令的達成。真實可感的寫作對象、目的容易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而不會產生面對普通材料作文中寓言故事、名人警句的距離感和隔閡感,寫作的真實性便隨之增強。例如,深圳市茹清平老師在《任務驅動型作文:寫出有我之境——以我給“英雄”下定義為例》課堂上便營造了這樣的情境:
某校高二(4)班學生在討論《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時,曹操給“英雄”下的定義引發(fā)大家的爭議。
有人說,曹操認為:“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按這一標準,“英雄”能有多少?有人贊同《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英雄”的解釋:英雄指本領高強,勇武過人的人。有人說,以思想影響他人的人也可以稱之為英雄。有人贊同湖南衛(wèi)視《平民英雄》欄目的宣傳語:“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英雄?!?/p>
還有同學提出新的見解……
如果你是該校高二(4)班的同學,請你寫一篇發(fā)言稿,和同學們分享你的觀察、感悟與看法。
在分析例文問題時,茹老師便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讓學生明白:無視交流對象、拋卻“我”的任務、脫離情境的自言自語都是缺乏讀者意識的表現(xiàn)。例如,某生《英雄》中寫道:“殘陽如血,風沙刺痛你的雙眼。大漠黃沙漫漫,你身著長袍懷抱琵琶,不禁為這苦旅而哀嘆。纖纖玉指在弦上輕攏慢捻,落日沉下,幾只大雁落下送你西去。千回百轉的弦音里,你明媚的眸子里噙著淚,可眼神依舊堅強、堅定,像是立于風中的英雄。”
這種看似頗富文采的語段實則是脫離“某校高二(4)班學生討論”語境的自言自語。在茹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最終明白,平時積累的優(yōu)美語段固然有用,但在任務驅動型作文中如果脫離了具體情境中的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便是一種不倫不類的“偽寫作”。
真實、完整的寫作過程的實現(xiàn)并不單單指學生的寫作行為,還包括教師課前的學情分析、學生的構思、草擬、評價、修改等環(huán)節(jié)。對于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而言,教師須關注以下兩個方面內容:
首先,要關注學情,以生為本。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桑代克說:“教育結果的測量愈客觀、明確、精密,則決定改良的教育方法而促其實現(xiàn)的可能性愈大?!睂W情的調查統(tǒng)計是教育測量的一種有效途徑。曹勇軍老師《讓我們一起學習公民說理——表達個人訴求的說理訓練》作文教學是從一份關于學習壓力的調查問卷開始,在具體分析“你的學習壓力主要來自哪一方面”“你的生活中因學習壓力而受到影響的有哪些方面”“如果你想減輕壓力,最想和誰溝通”等問題的基礎上,曹老師才明確了本次作文課的指令任務:給相關人員或部門寫一封信來表達個人訴求。雖然問卷調查及分析的時間略微顯長,但作為對學情分析的組成部分,它依然體現(xiàn)了曹老師在寫作指導課上以生為本的理念。
其次,要引導學生參與,追求行為之真實。學生的寫作能力唯有在真實的寫作過程中方能提高,從寫作對象和任務指令的分析到人物、現(xiàn)象的比較分析,從情感是非的辨明甄別到問題的歸因探究;從擬寫草稿到評價修改,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真實具體,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升。
仍以曹勇軍老師的作文課為例。曹老師在調查問卷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從“對象”“策略”“建議及理由”幾方面擬寫“思考討論提綱”,并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形成最終建議。盡管由于借班上課等原因,教學節(jié)奏略顯緩慢,但學生在課堂上對切身問題的思考探究、草稿擬寫的生成、最終建議的達成等環(huán)節(jié)都是扎實而有效的。曹老師拿南京十三中學生聯(lián)名給南京市長繆瑞林同志寫信,并成功解決學校某實際問題一事鼓勵聽課學生勇于表達個人觀點,培養(yǎng)自身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意識。如果說問卷分析是對寫作興趣的激發(fā),草稿擬寫是寫作過程真實的呈現(xiàn),那么,鼓勵學生將信寫完并寄出,從而實現(xiàn)信的現(xiàn)實價值則是公民意識、立德樹人觀念的滲透,是作文教學育人功能的價值實現(xiàn)。而這一切,都是在真實的參與過程中完成的。
任務驅動型作文可以從材料中找到論證角度然后展開論證,可以由具體情境觸發(fā)對具體事件的思考。這是一種真實、具體、個性的思考。教學中,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促成學生的真實思維。
1.表達獨到之觀點。從追求功名利祿的科舉考試,到實現(xiàn)自我飛躍的新高考,學生寫作常常被烙上了功利主義的烙印,加之學生經歷閱歷受限等因素,學生作文中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慣性思維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為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大膽表達“真我”觀點,彰顯個性色彩。
鹽城肖如宏老師《新雜文三板斧》教學便是引導學生表達獨到之見的范例。對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游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并通知各國政府將它納入醫(yī)療體系,家長們對此更加焦慮”這一現(xiàn)象的看法,學生觀點呈現(xiàn)出“一邊倒”的傾向——《將“游戲成癮”扼殺在搖籃中》《戒游戲之毒,迫在眉睫》《拒絕做網(wǎng)絡的奴隸》等批判“游戲”之辭泛濫。對此,肖老師以莊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辯”為例,讓學生在分析莊子之“可愛”的基礎上領悟到“遵從內心”“突破常理”之重要。而《家長大可不必焦慮》《其實游戲本無罪》等標題的脫穎而出正是獨到之思的魅力體現(xiàn)。
2.打造嚴密之論證。作文教學中應提高學生實證與推理、批判與發(fā)現(xiàn)的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避免簡單歸因,膚淺說理。諸如“韋編三絕,孔子有了“天下圣人”的美譽;池水盡黑,王羲之把書法藝術推上高峰而成為書圣……可見,勤奮是點石成金的魔棒,可讓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之類的論證便是缺失邏輯嚴密性的“簡單歸因”之例。教師應引導學生或判斷推理,或巧用關聯(lián)詞,或假設論證,打造嚴密的論證和清晰的文脈。
總之,任務驅動型作文為學生的“真我”表達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應積極探尋和優(yōu)化此類作文教學的具體策略,讓學生在真實的寫作中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