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正,金勝姬,張姮,陳麗霞,張鈺群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循證思維是針對臨床問題開展辯證分析、邏輯推理,科學獲取有效證據(jù),為做出合理臨床決策提供依據(jù)的過程[1],對助推護理學科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2]。美國醫(yī)學研究所[3]認為,循證實踐應覆蓋護理本科、碩士及博士各層次教育。Melnyk[4]認為,循證思維應與現(xiàn)有課程自然融合。研究[5-6]建議,護理本科教育應盡早將循證理念融入專業(yè)課程,而將循證思維融入醫(yī)學科研課程是最常見的循證教學形式。目前,我國護理本科循證課程多為選修課,覆蓋面有限[7]。國內護理本科循證教學多采用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情景教學等,但整體水平有待提升[8]。如何將循證理念有機融入護理課程,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滲透式教學強調創(chuàng)設潛移默化且開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完成知識遷移[9]。本研究以“輸入-環(huán)境-產出”(input-environment-outcome,IEO)模型為框架,將循證思維滲透于護理研究知識體系,取得積極效果。
1.1 研究對象 2021年9-12月,以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以下稱“我?!?護理學院三年級6個班學生為教學對象。納入標準:2019級護理本科生;知情同意。共納入學生220名,其中男生19名,女生201名,平均(20.76±1.17)歲。
1.2 方法
1.2.1 課程信息 我?!蹲o理研究》為專業(yè)必修課,現(xiàn)為首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線下),在第五學期開設,包括9個單元,共36課時。教學團隊由3人組成,均為護理學博士。課程采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第5版《護理研究》。
1.2.2 基于循證思維的護理研究課程教改設計
1.2.2.1 理論框架及設計思路 IEO模型[10]認為,學生產出(outcome)指學生在學習后所形成的態(tài)度、知識、技能和行為等,主要取決于兩類因素:(1)學生一般資料、個性特征、學術經歷等初始輸入變量(input);(2)以教學活動為代表的教育環(huán)境(environment)。學生產出是輸入變量與教育環(huán)境綜合作用的結果。Liou等[11]認為,教育環(huán)境需構建對學生產生高影響力的教學活動。前期研究[12]發(fā)現(xiàn),護理本科生對循證思維具有較強學習興趣,但循證知識、技能和行為得分較低,以該研究發(fā)現(xiàn)為輸入變量,有針對性進行課程設計。學習環(huán)境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為重點進行教學設計。根據(jù)預實驗結果[13],在精煉原教學內容基礎上,深入分析護理研究知識內涵,探索護理研究知識與循證思維的邏輯關系,將循證思維滲透至護理研究知識體系。
1.2.2.2 教改方案 圍繞護理研究知識框架,確定各教學單元中與循證思維關系密切的知識點,化整為零,將循證思維有機滲透到護理研究知識體系中。采用小組式學習(team based learning,TBL)和PBL教學策略,每3~4位同學組成一組。各組基于興趣確定研究選題,并依次在文獻檢索、研究要素解析、設計原則確立、設計類型確定、研究對象招募、研究資料采集等章節(jié)學習后,完成相應步驟的科研設計作業(yè),最后整合為一份完整的研究方案書。具體見表1。
表1 基于循證思維的護理研究課程教改方案
1.2.2.3 教學流程 教學團隊基于循證思維構建護理研究課程教改方案,開課前發(fā)布導學通知。授課前,教師通過在線教育平臺發(fā)布教學材料,并介紹當次授課中循證內容設計思路。授課過程中,按照上述教改方案,開展?jié)B透循證思維的課堂教學。授課后,各組分別完成相應單元的科研設計作業(yè),有針對性強化各單元所學科研知識和循證內容,由1名教師負責批閱。課程結束后,請各組整合完成科研計劃書。6個班均采用小班制教學,教學過程和作業(yè)要求完全一致。
1.2.3 量性評價
1.2.3.1 測評指標及工具 (1)循證素養(yǎng)水平:采用循證實踐能力量表(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mpetency questionnaire,EBPCQ)[12,14],共57個條目,包括循證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行為4個維度,采用Likert 4級評分,總分285分,得分越高則循證素養(yǎng)越好,并劃分為4個水平:很差、差、合格、良好。本研究中,循證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行為等4個維度以及總量表Cronbach’α系數(shù)分別為0.929、0.833、0.912、0.742和0.944。(2)期末作業(yè)成績及循證得分:課程期末成果為各組獨立完成的科研方案書,分為5個等級:優(yōu)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不及格(<60分)?!把C表現(xiàn)得分”為評分標準之一,包括文獻檢索意識、證據(jù)等級解析、重要觀點標引、參考文獻格式等項目,滿分20分。
1.2.3.2 資料收集 課程開始前,學生填寫一般資料與循證實踐能力量表;結束后,學生再次填寫循證實踐能力量表。期末作業(yè)成績及循證得分從教師評分系統(tǒng)中提取。
1.2.4 學習體驗 采用現(xiàn)象學研究,探究學生課程學習體驗,進一步明確教改可行性、適宜性和可持續(xù)性。
1.2.4.1 訪談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選擇期末作業(yè)和循證得分均高于平均分(87.43分、15.95分)的學生作為訪談對象,訪談10名學生后達到信息飽和,用S1~S10編碼,見表2。
表2 訪談對象一般信息(n=10)
1.2.4.2 資料收集 基于現(xiàn)象學研究[15],開展半結構式個人深度訪談,探索學生學習體驗。訪談提綱如下:(1)你對滲透循證理念的護理研究課程學習總體感受如何?(2)你覺得有必要在護理研究課程中融入循證理念嗎?為什么?(3)你覺得這個學習過程有難度嗎?(4)你如何認識科研知識和循證思維之間的關系?(5)你覺得此次課程學習、尤其是循證學習,對你的專業(yè)發(fā)展有什么幫助嗎?訪談在學院會議室進行,時長45~60 min。
1.2.4.3 資料分析 訪談結束后24 h以內將錄音轉錄為文字稿,遵循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資料。
2.1 量性結果
2.1.1 循證素養(yǎng)得分情況 課程學習后學生循證知識、技能、實踐以及循證素養(yǎng)總分均高于學習前(均P<0.001),等級水平均由“差”升至“合格”;但循證態(tài)度得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425)。見表3。
表3 課程學習前后學生循證素養(yǎng)得分比較
2.1.2 期末作業(yè)成績及循證表現(xiàn)得分 學生期末作業(yè)平均成績?yōu)?87.43±2.41)分,其中14.1%(31/220)為“優(yōu)秀”,85.9%(189/220)為“良好”。學生循證表現(xiàn)平均得分(15.95±1.67)分,表現(xiàn)出良好循證素養(yǎng)。
2.2 質性研究結果
2.2.1 科研知識與循證理念銜接自然、內容交融 學生認為教學中循證思維與科研知識銜接度較好。教學將循證知識化整為零,適時將循證思維與科研知識相關聯(lián),有助于學生在點滴滲透、潛移默化中理解循證思維,“講課中很多循證的東西是書上沒有的,但老師總能在講一些知識點時介紹循證知識,這些知識點之間是相互貫穿的,……自然而言就聽進去了”(S7),“上完科研課,我基本明白了“循證”含義。老師在每個章節(jié)里其實都講到了循證,都把循證跟科研知識關聯(lián)起來了”(S1)。不僅如此,教學設計嘗試基于循證視角對科研知識進行解析,讓學生對科研知識有了新認識?!袄蠋熡靡粋€金字塔圖就把科研種類做了概括,……用循證解釋科研,反而很好理解”(S4)。相對于集中在一個章節(jié)講述循證知識,這種化零為整、逐步滲透的教學方法,降低了循證學習難度,“教材上有一章專門講循證,......老師(把內容)重新分配到每節(jié)課了,這樣(知識)反而不晦澀,好理解”(S8)。
2.2.2 科研課程滲透循證思維有助于涵育學生循證素養(yǎng) 滲透循證理念的教學設計,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學生循證意識,“老師經常強調循證,把循證跟科研知識結合起來講,我覺得循證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的”(S3)。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明確了科研各環(huán)節(jié)都要強調循證意識,“科研中貫穿循證思維,每個科研環(huán)節(jié)都要有證據(jù)支持”(S2),“論據(jù)不能(由)我們自己憑空想象,還得有(文獻)來源,這樣才有說服力”(S10)。經過課程學習,這種意識可延伸、滲透至其他課程學習中,“我們上次準備基礎護理學的PBL課件,我們在知網(wǎng)查詢了相關文獻,引用了其中幾篇文章,……當時老師看了非常贊賞”(S4)。循證素養(yǎng)提升也可增強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小組評價了一篇論文,盡管發(fā)表的雜志挺好的,但(論文)得分并不高,看來就算是已經發(fā)表的論文也不能直接拿來用”(S9)。
2.2.3 循證理念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科研知識的理解 采用循證視角詮釋護理科研內容,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科研知識?!袄蠋煵贾谜n堂小組訓練,讓我們評價別人發(fā)表的論文,用了一個(JBI的)綜合評判標準,……小組訓練讓我們深刻理解了科研原則內涵”(S6)。又如,在授課中增加介紹原始研究金字塔圖,可幫助學生在整體上把握不同科研設計類型的內部真實性特征,“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講的研究金字塔,書上沒有這幅圖……老師講課的時候,就按金字塔從上往下一級一級講,……這不僅方便我們一目了然梳理知識,也能夠體現(xiàn)不同科研設計的級別”(S4)。不僅如此,循證內容也拓展了學生的科研視野,“老師在課堂上簡單介紹了證據(jù)的6S金字塔,很形象,對我的觸動也很大,原來我們目前學的科研類型在整個證據(jù)體系中還只是那么一點比例,……看來真的是科研是無止境”(S9)。
3.1 研究主要發(fā)現(xiàn) 基于IEO模型,本研究循序漸進將循證要素滲透于護理研究知識體系。量性研究顯示,課程教學可同時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與循證素養(yǎng)。質性研究表明,滲透循證思維的護理研究教學將循證內容與科研知識有機融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提升學生循證素養(yǎng),強化對科研知識的理解。
3.2 滲透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 作為培養(yǎng)學生科研能力的入門課,護理研究需幫學生建立起審慎、嚴謹?shù)目蒲幸庾R。研究[16]顯示,多策略互動教學有助于提高循證教學效果。本研究在解析護理研究知識結構基礎上,確定與循證理念密切相關的知識點,采用圖片展示、舉例說明、類比拓展、實例解析、討論等方式,化整為零,將循證內容與護理知識關聯(lián)整合。同時,通過序貫式作業(yè)訓練,系統(tǒng)性強化學生循證知識、意識與技能,采用TBL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責任感,實施PBL教學提高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17]。上述教學策略使循證思維與科研知識密切結合,并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參與度,在科研實踐中鍛煉循證思維,實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知行合一”。
3.3 滲透式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循證素養(yǎng) 前期研究[13]發(fā)現(xiàn),護理研究課程如果僅在特定章節(jié)集中講授循證知識,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養(yǎng)成敏銳的循證意識,也無法具備系統(tǒng)的循證能力;循證理念在護理研究各環(huán)節(jié)均應被強調和遵循。為此,本研究采用滲透式教學策略,圍繞護理研究知識框架,將循證思維與護理科研知識相對接和整合,使學生持續(xù)接受循證理念熏陶,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循證對科研的價值,有利于學生將循證知識遷移至護理研究領域,可實現(xiàn)其對現(xiàn)有科研知識的深度理解乃至重構[9]。質性研究顯示,課程學習后學生具有較強的證據(jù)檢索和標引意識,基于循證視角理解護理科研知識,表現(xiàn)出較高的循證素養(yǎng)。這表明,滲透循證理念的護理研究課程,不僅能夠實現(xiàn)循證知識的傳授,而且能夠將循證理念系統(tǒng)整合、嵌入到護理科研知識體系中,使學生養(yǎng)成貫穿科研全流程的循證素養(yǎng)。
3.4 滲透式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科研綜合能力 循證思維有助于學生樹立辯證思維意識,建立“重證據(jù)”理念,對促進學生科研能力具有積極作用[18]。循證實踐所強調的“審慎、明確、明智”的理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敢質疑”、“會質疑”、“不盲從”的評判性思維,這對其專業(yè)成長至關重要。1項Meta分析[19]結果表明,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循證教學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有研究[20]顯示,評判性思維水平是研究能力的關鍵預測因子。因此,循證思維可能通過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進而提升科研能力。此外,用循證視角解析科研設計類型,強化對科研設計原則的理解和應用,也可以解釋循證理念對科研知識學習的促進作用。
3.5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為單組前后對照設計,證據(jù)強度受到一定限制。未來將基于現(xiàn)有發(fā)現(xiàn),設計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探索教改方案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