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基勇 潘小亮 黃燦華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非酒精因素引起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后,肝臟脂肪堆積導致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近年來NAFLD 的檢出率與發(fā)病率均顯著升高[1]。肝臟作為機體內(nèi)糖原合成與胰島素滅活的主要器官,是血糖調(diào)節(jié)與胰島素水平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糖耐量異常(IGT)也被證實是NAFLD 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相關研究指出IGT患者NAFLD 發(fā)病率達30%以上[2]。因此IGT 合并NAFLD 患者的治療也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3]。二甲雙胍可提高糖利用率,進而降低血糖;可促進胰島素與其受體結(jié)合,增強胰島素清除血糖的能力,進而促血糖下降;對肝糖原異生有所阻斷,促使繼發(fā)基礎血糖變少,進而減少基礎肝糖輸出[4]。但是二甲雙胍作用單一、持續(xù)性差,無法從NAFLD 本質(zhì)改善代謝紊亂。中醫(yī)學理論認為IGT 隸屬于“脾癉”“消癉”范疇,NAFLD 隸屬于“脅痛”“濕阻”“肝痹”等范疇,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衡為主要病因病機[5]。本研究分析調(diào)脂疏肝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IGT 合并NAFLD 患者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20 年7 月-2021 年12 月?lián)嶂菔械谝蝗嗣襻t(yī)院收治的60 例IGT 合并NAFLD 患者分為對照組(30 例)、觀察組(30 例)。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中西醫(yī)診斷標準;(2)符合文獻[7]《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醫(yī)診斷標準;(3)符合文獻[8]《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IGT 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病毒性、藥物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炎;(2)伴有心、腎、腦系統(tǒng)疾??;(3)伴有慢性胰腺炎、甲狀腺等慢性疾病;(4)繼發(fā)性血糖升高,或接受降糖、減肥治療;(5)既往存在研究藥物過敏史;(6)伴有精神障礙。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簽訂相關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指導,對照組患者予以二甲雙胍[生產(chǎn)廠家: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0180,規(guī)格:每片含鹽酸吡格列酮15 mg(以吡格列酮計)和鹽酸二甲雙胍500 mg]口服治療,劑量為1 片/次,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調(diào)脂疏肝湯,藥方組成為黃芪、黨參、何首烏、山楂、茯苓、澤瀉各30 g,茵陳、炒白術、白芍、柴胡、青皮、郁金、草決明各15 g,大黃6 g,由本院中藥房煎制,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兩次溫水送服。兩組患者均進行為3 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依據(jù)文獻[7]《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顯效為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中醫(yī)癥候積分降低≥70%,肝功能、血脂、血糖指標正常,肝臟彩超超聲圖像顯示無異常;有效為臨床癥狀與體征有所改善,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30%且<70%,肝功能、血脂、血糖指標有所改善,肝臟彩超超聲圖像顯示回聲衰減改善;無效為臨床癥狀、體征中醫(yī)證候積分、肝功能、血脂、血糖指標、肝臟彩超超聲圖像均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2)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主癥為:右脅肋部脹痛、脘腹脹滿或疼痛、食少納差、大便黏膩不爽。次癥為:抑郁不舒、口中黏滯、脅下痞塊、腸鳴矢氣、腹痛即瀉。其中主癥分無(0 分)、輕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次癥分無(0 分)、輕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中醫(yī)癥候總分=主癥積分+次癥積分。(3)兩組肝臟超聲、肝臟脂肪含量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纖維化評分(NFS)比較。采用HD-11 型B 超進行檢測,由1 位被施盲的高年資超聲醫(yī)師檢測,采用NIH Image 凸顯分析軟件測量肝腎回聲比值與肝臟衰竭系數(shù)。肝臟超聲通過肝臟形態(tài)、大小;返場回聲;被膜;肝靜脈清晰度;脾臟厚度及肝內(nèi)管道進行評估,評分依據(jù)超聲圖像按0、1、2、3 分評估,輕度1~6 分,中度7~12 分,重度13~18 分;肝臟脂肪含量=0.618×肝腎回聲比值+0.256×標化肝臟回聲衰減率-0.530[9];NFS:-1.675+0.037×年齡+0.094×體重指數(shù)(BMI)+1.13×空腹血糖調(diào)節(jié)是否損害或是否存在糖尿?。ㄊ菫?,否為0)+0.99×AST/ALT-0.013×血小板計數(shù)-0.66×白蛋白,NFS 評分<-1.455 分提示低肝臟纖維化風險。(4)比較兩組血糖指標。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于3 000 r/min 下離心5 min 分離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G),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儀器采用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化學發(fā)光法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儀器選用雅培2000;計算患者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HOMA-IR=(FPG×FINS)/22.5。(5)比較兩組生化指標比較。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于3 000 r/min 下離心5 min 分離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均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060 型)及其配套試劑檢測;所有檢測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6)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記錄兩組患者頭暈、惡心、腹瀉、胃灼熱、心悸、肌肉疼痛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7%,高于對照組的63.33%(χ2=4.356,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主癥積分、次癥積分、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主癥積分、次癥積分、中醫(yī)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
表3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肝臟超聲評分、肝臟脂肪含量及NFS 比較 治療前,兩組肝臟超聲評分、肝臟脂肪含量及NFS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肝臟超聲評分、肝臟脂肪含量及NFS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肝臟超聲評分、肝臟脂肪含量及NFS比較()
表4 兩組肝臟超聲評分、肝臟脂肪含量及NFS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FBG、2 h PG、FINS、HOMA-IR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BG、2 h PG、FINS、HOMA-IR 均較治療前低(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表5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6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TC、TG、AST、ALT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C、TG、AST、ALT 均較治療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表6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7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1 例腹瀉、1 例頭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2/30),對照組出現(xiàn)1 例頭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1/3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51,P>0.05)。
IGT 是慢性代謝性綜合征,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且其發(fā)展為糖尿病的病程亦在逐年縮短[10]。IGT 會損傷機體內(nèi)部肝、腎等臟器,其中以NAFLD最為常見,相關研究表明IGT 與NAFLD 的發(fā)生密切相關,互相影響與作用。臨床目前對于IGT 并發(fā)NAFLD 機制尚無確切研究,但多項研究指出HOMA-IR 是主要影響因素。NAFLD 阻礙糖脂代謝,加劇肝細胞合成TG,造成脂肪堆積;同時分解脂肪產(chǎn)生大量游離脂肪酸對胰島細胞造成損害,從而加劇胰島素抵抗。目前臨床對于該病治療尚無特效藥物,中醫(yī)學理論認為IGT 屬“脾癉”等范疇,NAFLD 屬“肝痹”等范疇,其主要病機為肝郁脾虛[11]。二甲雙胍是臨床常見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增敏劑,通過阻礙胃腸道對葡萄糖攝取降低機體葡糖糖經(jīng)消化道吸收,提升胰島素敏感性以提高葡萄糖利用率,同時通過抑制糖原異生而降糖輸出,降低血糖,但單一用藥臨床效果不甚理想。調(diào)脂疏肝湯具有健脾養(yǎng)氣、清肝瀉火、利肝膽除濕的功效,將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對IGT 并發(fā)NAFLD療效確切[12]。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王文川等[13]研究結(jié)果一致,提示調(diào)脂疏肝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IGT 合并NAFLD 患者可協(xié)同增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調(diào)脂疏肝湯對下丘腦、外周組織間接影響,減輕胰島素抵抗,促脂肪氧化的作用,而二甲雙胍對下丘腦、外周組織能直接、間接雙重作用,兩個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協(xié)同增效。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主癥積分、次癥積分、中醫(yī)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調(diào)脂疏肝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能顯著改善IGT 合并NAFLD 患者臨床癥狀,這與王瑩等[14]研究結(jié)果具有相似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肝臟超聲評分、肝臟脂肪含量及NFS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調(diào)脂疏肝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能降低肝臟脂肪含量,改善肝細胞脂肪變性或炎癥。同時對IGT 合并NAFLD 患者血糖指標進行分析,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FBG、2 h PG、FINS、HOMA-IR 均較治療前低,且組間比較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調(diào)脂疏肝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能顯著改善患者體內(nèi)血糖水平,這與張文君等[15]研究結(jié)果一致。這是因為二甲雙胍抑制肝糖原異生、改善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并可抑制食欲,降低消化系統(tǒng)攝取葡萄糖;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調(diào)脂疏肝方中黃芪可抑制腸道吸收糖原、黨參抑制血糖升高與糖異生[16-17]。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TC、TG、AST、ALT 均較治療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這與殷建敏等[18]研究結(jié)果相似。究其原因是因為二甲雙胍可抑制膽固醇生物合成,降低體內(nèi)TC、TG 合成,改善肝功能;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方中大黃可降酶、降脂;澤瀉可阻滯脂蛋白于肝細胞中沉積,改善肝功能;郁金促進肝細胞再生,抑制肝細胞纖維化[19-20]。另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林璽等[21]研究結(jié)果有所出入,分析原因是因為本研究為低樣本、單中心研究,且研究時間較短,若擴大樣本量、增長研究時間是否可將差異顯著化有待考究。
綜上所述,調(diào)脂疏肝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IGT合并NAFLD 患者效果確切,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與肝功能,安全性良好,可推廣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