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亞
(秦皇島市環(huán)境監(jiān)控中心,河北 秦皇島 066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飲用水質量的關注增加。飲用水源地水質是否符合質量標椎要求,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1-2]。保障飲用水源地水質是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職責。掌握水源地水質現(xiàn)狀,是進行水質分析、保障水質符合質量標椎的重要手段[3]。本研究通過對2020—2021 年秦皇島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進行定期監(jiān)測,掌握其環(huán)境質量,以期為秦皇島市飲用水源地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秦皇島市主要有8 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有5 個(桃林口水庫、石河水庫、洋河水庫、八一水庫和大營子集水廊道),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有3 個(后孟營水源地、細河水源地和范莊水源地)。飲用水源地水質監(jiān)測基本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飲用水源地水質監(jiān)測基本情況
根據《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地表水監(jiān)測項目共計62 項(基本項目24 個,補充項目5 個,優(yōu)選特定項目33 個),水庫加測透明度和葉綠素a,地表水監(jiān)測采用該標準推薦的現(xiàn)行有效方法;根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地下水監(jiān)測項目共計39 個(常規(guī)指標),地下水監(jiān)測采用該標準推薦的現(xiàn)行有效方法。
地表水采用年均值進行年度評價,采用單因子評價法進行水質評價,采用綜合營養(yǎng)狀態(tài)指數(shù)法進行營養(yǎng)狀態(tài)評價[4];地下水采用年均值進行評價。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目標為Ⅲ類,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目標也為Ⅲ類。
從桃林口水庫、石河水庫、洋河水庫來看,基本項目中,硒等11 個項目的監(jiān)測結果均低于檢出限,其他項目均達到水質目標;5 個補充項目均低于標準限值;33 個優(yōu)選特定項目中,鉬等7 個項目有檢出但未超標,其他項目均低于檢出限。從八一水庫、大營子集水廊道來看,基本項目中,八一水庫的汞、六價鉻、氰化物均低于檢出限,高錳酸鹽指數(shù)、氨氮、總磷、銅為Ⅱ類,其他項目為Ⅰ類,而大營子集水廊道的硒、汞、六價鉻、鉛、氰化物均低于檢出限,總磷為Ⅱ類,其他項目為Ⅰ類;5 個補充項目均低于標準限值;33 項優(yōu)選特定項目中,鉬、鈷、硼、銻、鎳、鋇、釩有檢出但未超標,其他指標均低于檢出限。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均為Ⅲ類,水質達標率為100%。洋河水庫水質為Ⅲ類,水質狀況良好,其他水源地水質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yōu)。
地下水飲用水源地39 個指標中,色度、濁度、硫化物等15 個均低于檢出限,除后孟營水源地錳外,其他指標有檢出但未超標。后孟營水源地的硼、鋇、鉬有檢出但未超標,其他指標均低于Ⅲ類水質標準。地下水飲用水源地24 項檢出指標中,范莊水源地Ⅰ類、Ⅱ類和Ⅲ類占比分別為65.2%、30.4%、4.4%;細河水源地Ⅰ類、Ⅱ類和Ⅲ類占比分別為79.2%、12.5%、8.3%;后孟營水源地Ⅰ類、Ⅱ類、Ⅲ類和Ⅳ類占比分別為71.4%、9.5%、14.3%、4.8%。
后孟營水源地地下水錳含量為0.308 mg/L,屬Ⅳ類,鐵含量為0.239 mg/L,氨氮含量為0.406 mg/L,砷含量為0.006 86 mg/L,均屬Ⅲ類,其余指標均優(yōu)于Ⅲ類。后孟營水源地水質綜合類別為Ⅳ類,未達到水質目標。細河水源地地下水總硬度為302 mg/L,硝酸鹽含量為6.2 mg/L,均屬Ⅲ類,其余指標均優(yōu)于Ⅲ類。細河水源地水質綜合類別為Ⅲ類,達到水質目標,水質達標率為100%。范莊水源地地下水汞含量為0.000 103 mg/L,屬Ⅲ類,其余指標均優(yōu)于Ⅲ類水質,水質綜合類別為Ⅲ類,水質達標率為100%。
2020—2021 年,桃林口水庫、石河水庫、八一水庫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均為貧營養(yǎng),洋河水庫的營養(yǎng)狀態(tài)為中營養(yǎng)。各飲用水源地綜合營養(yǎng)狀態(tài)指數(shù)(TLI(∑))如表2 所示。
表2 2020—2021 年飲用水源地綜合營養(yǎng)狀態(tài)指數(shù)
2.4.1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
經單因子評價,與2020 年相比,2021 年,桃林口水庫總磷由Ⅰ類變成Ⅱ類,其他指標水質類別無變化;石河水庫總磷由Ⅱ類變成Ⅰ類,其他指標水質類別無變化;洋河水庫監(jiān)測指標水質類別無變化;八一水庫銅、鋅由未檢出分別變成Ⅱ類、Ⅰ類;大營子集水廊道總磷由Ⅰ類變成Ⅱ類,銅、鋅由未檢出均變?yōu)棰耦悺Ec2020 年相比,2021 年,大營子集水廊道水質類別由Ⅰ類變成Ⅱ類,其他4 個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類別無變化,水質狀況無明顯變化。2020 年,5 個地表水飲用水源地Ⅰ類、Ⅱ類、Ⅲ類的占比分別為20%、60%、20%。2021 年,5 個地表水飲用水源地的Ⅱ類、Ⅲ類占比分別為80%、20%。2020—2021 年,地表水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類別占比如圖1 所示。
圖1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類別占比
2.4.2 地下水飲用水源地
與2020 年相比,2021 年,后孟營水源地有檢出指標由10 個增加到21 個,細河水源地有檢出指標由10 個增加到24 個,二者的綜合類別沒有變化;范莊水源地有檢出指標由10 個增加到23 個,綜合類別由Ⅱ類變?yōu)棰箢悺?020—2021 年,經單因子評價,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類別占比如圖2 所示。
圖2 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類別占比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均達到水質目標,水質達標率為100%。洋河水庫水質為Ⅲ類,水質狀況良好,其他4 個飲用水源地水質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yōu)。桃林口水庫、石河水庫、八一水庫營養(yǎng)狀態(tài)為貧營養(yǎng),洋河水庫營養(yǎng)狀態(tài)為中營養(yǎng),與2020 年相比,2021年營養(yǎng)狀態(tài)級別無變化。地下水飲用水源地中,后孟營水源地水質為Ⅳ類,細河水源地、范莊水源地水質為Ⅲ類。除后孟營水源地水質未達到Ⅲ類外,其他兩個地下水水源地均達到水質目標。
目前,秦皇島市飲用水源地基本完成保護區(qū)的劃分,且均報政府審批成功。近年來,秦皇島市制定相關管理和整治制度與方案,積極整治保護區(qū)內違規(guī)污染源,加大對飲用水源地保護區(qū)的整治力度,定期對飲用水源地開展常規(guī)監(jiān)測,并對環(huán)境現(xiàn)狀進行科學評估。但是,當前依然存在部分突出問題。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有部分監(jiān)測項目單因子評價結果變差。其中,桃林口水庫有1 項,八一水庫有2 項,大營子集水廊道有3 項。大營子集水廊道水質類別由Ⅰ類變成Ⅱ類,水質變差。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有檢出監(jiān)測項目均有所增加。雖然后孟營水源地和細河水源地的水質綜合類別沒有變化,但水質仍顯示出有變差的趨勢。范莊水源地水質綜合類別由Ⅱ類變?yōu)棰箢?,水質變差。2020—2021 年,后孟營水源地的錳均超標。飲用水源地保護區(qū)仍會產生新污染源,管理難度大。隔離保護圍欄等遭遇破壞,仍需要加強維護。不時發(fā)現(xiàn)閑雜人員進入保護區(qū)活動。水源地信息檔案整理不夠完善。
除后孟營水源地,其他水源地均達到水質目標。水源地均存在單因子評價結果變差的情況。飲用水源地水質有變差的潛在風險,需要加強關注和保護。推進實施水源地提質增效工程,確保飲用水源達標。實施安全評估調查項目,排查污染源,系統(tǒng)評估水源地狀況[5],開展綜合治理,提升水源地水質。持續(xù)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guī)范化建設,提升水源地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加快不達標水源的治理改造或替換,對飲用水水源水質不達標情況開展調研及成因分析。加大機井關停管控力度,嚴禁地下水違規(guī)開采。組織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qū)劃分,為全面實施分區(qū)管理、分類管控提供科學依據。總體來看,秦皇島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滿足標準要求,但有變差的趨勢。如何加強管理,控制風險源,保證水質,是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