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燒傷整形手外科,陜西 延安 716000)
手部燒傷是臨床上常見的燒傷類型[1]。手術治療是針對手部燒傷的一個重要方法[2],術后護理及相關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護理干預及康復鍛煉能夠促進手部功能的恢復[3]。本文旨在探討舒適護理配合康復鍛煉對手部燒傷整形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社會生活的影響程度。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燒傷整形手外科接受并治療的手部燒傷整形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39.12±3.57)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病程(1.84±0.48)年。研究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38.63±3.52)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病程(1.88±0.47)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有明確的手部燒傷的病史,符合《燒傷康復治療指南(2013版)》[4]相關標準;均為單側(cè)手部燒傷者;均接受擴創(chuàng)植皮術治療或者擴創(chuàng)皮瓣移植術治療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全身大面積燒傷者;燒傷前伴有四肢肌肉或運動功能性障礙者;有嚴重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不能配合醫(yī)務人員工作者;合并嚴重心肺功能、肝、腎等功能疾病者。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使用相同的手術治療方式。對照組患者予常規(guī)護理方式,包括對其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檢測,對患者提供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對癥狀分析并進行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方式下實施舒適護理以及配合其過程中康復鍛煉,內(nèi)容:(1)基礎性舒適護理:監(jiān)測與觀察患者毛細血管、心率、血壓、皮瓣等情況,做好保溫措施;藥物應更換及時。(2)生理舒適護理:應保持病房整潔干凈,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溫濕度,對于疼痛嚴重患者,及時告知醫(yī)師,選擇對癥藥物進行藥物鎮(zhèn)痛等的治療方式。(3)心理舒適護理:密切關注患者,正確引導患者對情緒表達與宣泄,保持良好心態(tài)配合護理工作,積極治療。(4)生活舒適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的體位及肢體活動,定時翻身,勤換床單被褥,保持身心舒適。在此基礎上患者進行康復鍛煉:(1)進行燒傷部位加壓:專用彈力手套在患者拆線后使用,調(diào)節(jié)壓力,彈力手套穿戴時間每日需≥20 h。(2)在有傷情部位加用可塑型夾板:用可塑性夾板在手功能鍛煉后固定手指,使最佳關節(jié)活動位置得到重充分鍛煉。(3)傷情部位給予溫水治療:患者拆線后,將患肢置于溫度為40℃水中,開展手部鍛煉,患者每次鍛煉需維持15 min,3次/d。(4)手部日常機能鍛煉:根據(jù)日常鍛煉判斷手部恢復情況,可進行自主吃飯及洗漱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療效[5];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康復前后握力及手指關節(jié)活動度水平;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手部功能指標恢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6]。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25例(41.66%),良24例(40.00%),差11例(18.33%),總優(yōu)良率81.66%;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41例(68.33%),良16例(26.66),差3例(5.00%),總優(yōu)良率95.00%。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總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χ2=5.175,P<0.05)。
2.2兩組患者康復前后握力及手指關節(jié)活動度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握力以及守住關節(jié)活動度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握力情況及手指關節(jié)活動程度顯然上升,并且研究組患者顯然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前后握力及手指關節(jié)活動度水平比較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手部功能指標恢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的患者手部外形的恢復時間、手部功能的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情況顯然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手部功能指標恢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2.4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的分值變化 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前相比較,SAS、SDS評分變化不大(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以及SDS評分較護理前分值低,且研究組的分值小于對照組的分值(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的分值變化分,n=60]
康復鍛煉可減少患者手部的組織粘連,可恢復指關節(jié)及手部靈活度,進而促進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復[7]。
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總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舒適護理配合康復鍛煉使患者燒傷部位恢復較好;研究組患者舒適護理及康復鍛煉后握力及手指關節(jié)活動度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患者手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與李霞清[8]等的研究結果相似。研究組患者手部外形恢復時間、手部功能恢復時間及患者住院時長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舒適護理配合康復鍛煉能縮短患者康復時間,幫助患者達到更好的預后效果,與李芳[9]等的研究結果相似。患者恢復時間縮短,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患者生理及心理壓力,使患者的生活中舒適程度和同時間段的日常生活的質(zhì)量獲得最大程度的提升。研究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舒適護理配合康復鍛煉對患者心理及生理干預程度及樹立健康意識起到重要作用,隨著舒適護理模式及康復鍛煉手段的多樣化,對手部功能的恢復起到重要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的情緒,使患者病情好轉(zhuǎn),與魏國榮[10]等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舒適護理配合康復鍛煉可恢復患者手部功能狀態(tài),縮短恢復時間,提高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緩解不良情緒,臨床效果較好,可為臨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