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強 任江濤
(陜西楊凌示范區(qū)醫(yī)院,陜西 楊凌 712100)
肝細胞癌(HCC)即肝癌,屬于國內一類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僅處在食管癌與胃癌之后[1],該病有著起病隱匿、進展速度快、轉移率及死亡率較高等特點,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目前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仍有部分中晚期HCC復發(fā)和轉移,因此,了解HCC發(fā)病相關基因及其作用機制,有助于HCC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血清異常凝血酶原(PIVKA-Ⅱ)可能作為HCC診斷的補充[3]。因此,本文旨在探討血清異常凝血酶原(DCP)在中晚期肝細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達意義。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06月至2022年06月在本院經(jīng)病理組織檢查明確診斷同時完成治療和隨訪的HCC患者合計30例的臨床資料,患者的年齡20~82歲,平均年齡(60.72±13.58)歲;其中男14例,女16例。 TNM分期:Ⅱ期17例,Ⅲ、Ⅳ期13例。納入標準:均與《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9年版)》[4]當中有關HCC的診斷標準相符,同時結合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為中晚期HCC(TNM≥);年齡≥18歲;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存在其他的惡性腫瘤者;腎心腦等其他重要臟器存在病變者;存在全身感染者;血液系統(tǒng)存在疾病者。另選取同期入院診療的肝硬化和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以及來本院體檢健康的志愿者30例進行對照。
1.2方法 采用CS-1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試劑盒(長春迪瑞有限公司 批號:吉械注準20152400003)。抽取所有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的10 mL肘靜脈血,放入非抗凝采血管中,分裝為2管(其中1管備用),靜置直到血樣凝固,開展離心處理(采用3 000 r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80℃低溫冰箱儲存,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嚴格依據(jù)試劑盒中說明書執(zhí)行操作。DCP≥40mAU/mL,AFP ≥20 ng/mL[6]。
2.1各組受試者的一般資料對比 各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受試者的一般資料對比
2.2各組AFP、DCP水平比較 4組AFP 、DCP水平對比差異顯著(P<0.05);HCC組的AFP 、DCP水平比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對照組更高(P<0.05),但肝硬化、慢性肝炎組與對照組之間對比AFP 、DCP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各組AFP 、DCP水平比較
2.3AFP、DCP聯(lián)合篩查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 DCP和 AFP 兩項聯(lián)合檢測肝細胞癌的準確度、敏感度顯著高于單項檢測(P<0.05),但特異度未見明顯增加。見表3。
表3 AFP 、DCP聯(lián)合篩查肝細胞癌的診斷價值
2.4AFP、DCP與疾病預后的相關性 經(jīng)Kaplan-Meier分析法對預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AFP、DCP蛋白表達升高,患者預后逐漸變差,見圖1、2。
圖1 AFP與疾病預后的相關性
圖2 DCP與疾病預后的相關性
HCC患者未及時得到治療,其病情能進一步發(fā)展,產(chǎn)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肝癌結節(jié)破裂出血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5]。腫瘤細胞增殖和擴散屬于肝癌患者一類重要的致死因素,當前臨床暫無治愈疾病的有效方法[6]。目前研究證實,在HCC患者血漿中發(fā)現(xiàn)AFP升高,提出該種蛋白質可用于診斷HCC的輔助標志物,但長期臨床實踐表明,約35%的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呈正常,因此,需要探索一種新的血清腫瘤標志物輔助HCC的病情診斷[7]。
DCP主要是指維生素K缺乏或拮抗Ⅱ誘導的蛋白造成肝細胞難以合成凝血因子,其雖無凝血活性,但當其含量異常升高,表示肝細胞發(fā)生病變[8]。本文結果顯示,HCC組的AFP 、DCP水平比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對照組更高(P<0.05),與薄維波[9]等結果相符。說明DCP含量升高可能是中晚期HCC的一個潛在標志物,分析原因,DCP是由肝細胞變性壞死、線粒體腫脹、功能減退及維生素K利用發(fā)生障礙而影響維生素K循環(huán),凝血酶原前提谷氨酸殘基的r-羥化障礙而產(chǎn)生[10]。而HCC會產(chǎn)生大量抑制羥化反應的因子,導致其與r-羥化及維生素K循環(huán)有關的酶系異常,維生素K攝取障礙,從而導致DCP的升高[11]。另外調查發(fā)現(xiàn),DCP和 AFP 兩項聯(lián)合檢測肝細胞癌的準確度、敏感度顯著高于單項檢測(P<0.05),但特異度未見明顯增加;AFP檢測的曲線下面積達0.651(0.605~0.839),DCP檢測的曲線下面積達0.760(0.568~0.753),二者聯(lián)合檢測的曲線下面積達到0.925(0.865~0.949)、約登指數(shù)為84.10。說明二者聯(lián)合的情況下將進一步提升診斷效能。此外本文調查了DCP與HCC預后的關系發(fā)現(xiàn),隨著AFP、DCP蛋白表達升高,患者預后逐漸變差。說明通過DCP的監(jiān)測,能夠識別患者病情預后,可作為潛在的預后因子。
綜上,血清異常凝血酶原在中晚期肝細胞癌患者中呈高表達狀態(tài),其對于疾病診斷和預后判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將其與AFP聯(lián)合檢測將進一步提高診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