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迎宇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還需要從學生認知習慣和身體特點出發(fā),結合學生年齡和年級特點,不斷在教學中新增一些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文章基于花樣跳繩的試驗干預,考慮了個別個體差異影響。通過對比實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旨在為小學生體能素養(yǎng)提升提供參考依據。
以某市級重點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挑選了兩個班級,學生身體健康無缺陷和疾病。一組作為實驗組,采取花樣跳繩運動干預;另一組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體育教學。旨在掌握花樣跳繩對小學生體能素質的影響。
1.2.1 實驗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由同一名體育教師任教,授課時間和地點一致,但實施分開訓練模式。其中實驗組每節(jié)體育課都有10分鐘的花樣跳繩訓練時間,剩余30分鐘為常規(guī)體育課內容,一周訓練3次,訓練內容以跳繩步伐、交叉及車輪跳為主。而對照組仍是延續(xù)常規(guī)體育課堂模式,一周3次課。
測試周期為12周,測試項目基于反饋學生體能素質的變化,包括十字象限跳、50米跑、立定跳遠、仰臥起坐、一分鐘跳繩、坐位體前屈,只要對應反饋學生靈敏、速度、柔韌、核心力量、下肢力量和耐力等體能素質。
1.2.2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實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開展處理分析工作。對樣本t檢驗,以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為本論文數據提供科學支撐;嚴控無關變量,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和P < 0. 01分別代表無顯著性差異和有顯著性差異,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推廣性。
1.2.3 文獻資料法
在調查和實踐前期,在中國文獻期刊網當中參考了近30篇與體能訓練和花樣跳繩相關的學術資料,為文章提供理論基礎。
在為期12周的課課花樣跳繩訓練中,主要針對學習基本步伐跳、交叉和胯下跳、車輪交叉跳、雙搖跳、八字跳等內容。按照教學進度和學情情況適度調整練習強度,在遵循運動安全的原則下,選擇良好適宜的場地。
對照組與實驗組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延續(xù)常規(guī)體育課教學內容,課時、場地和師資與實驗組完全保持一致。
在實驗開始之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一次測試,作為原始數據留存。經過12周花樣跳繩的干預訓練之后,再一次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測試,做好數據整列和記錄。最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數據進行比對檢驗。
花樣跳繩在原有跳繩的基礎上,集合了多種新興元素,種類繁多,簡單易學,且易于便攜,對場地的要求低,特別適合學校開展?;犹K包括基本技法和技術動作的訓練,其中前者以基本握法、搖法和跳法練習為主;后者以單繩、雙繩和長繩的為核心。
學校開展花樣跳繩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設計豐富多樣的花式動作,前期可將進行拆解和劃分,通過定向的訓練的方式刺激學生的不同身體部位;其次,制定科學合理的跳繩計劃,做好練習頻次、強度的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開展層次性和進階性的教學與練習;最后,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情境激趣鍛煉法、競爭合作鍛煉法、音樂結合鍛煉法、自主探究鍛煉法相結合的訓練模式,設計與之匹配的情境,全力激發(fā)學生的個人潛能。讓學生感覺既好玩新奇,又能夠全力以赴,提高了訓練的參與感和自信心。
在實驗前兩周內對兩組學生進行了關于體能素質的六項測試項目,測試項目指標數值及比對情況見如下表1,并得出如下結果。
表1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體能素質指標對比
在試驗開始之前,兩組學生的體能素質測試指標并沒有顯著差距,P值均大于0.05,這與試驗之前隨機選取班級和學生有關。
3.3.1 對照組在試驗前、后的變化對比
為了提升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對照組學生教學內容以常規(guī)內容為主,完全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執(zhí)行。試驗結束之后立即進行了測試,身體指標數據變化見如下表2。
從表2的統(tǒng)計結果來看,關于學生靈敏指標、速度指標、力量指標、核心力量指標、耐力素質指標、柔韌素質指標的六項體能指標,均比實驗前發(fā)生了增長。但是通過P值驗證來看,十字象限跳有顯著性差異;50米跑無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無顯著差異;1分鐘跳繩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坐位體前屈提升效果并不顯著。究其原因在于,在為期12周常規(guī)教學中,正好處于足球、籃球學習的單元,為此學生靈敏和耐力水平提升相對明顯。
表2 對照組試驗前、后體能素質指標對比
3.3.2 試驗組在試驗前、后的變化對比
試驗組的學生之前并沒有接觸過花樣跳繩,經過為期12周的花樣跳繩干預訓練,對于花樣跳繩的興趣更加濃郁,試驗結束之后立即進行了測試,身體指標數據變化見如下表3。
表3 試驗組試驗前、后體能素質指標對比
通過試驗前后的數據對比發(fā)現,經過花樣跳繩干預訓練之后,學生前五項測試指增長率顯著提升,P值均低于0.01,具有明顯顯著差異;而坐位體前屈指標暫無明顯提升。證明花樣跳繩對于提升小學生的體能素質有較好的幫助,尤其是對于力量、耐力和靈敏素質更有顯著作用。
究其原因在于,花樣跳繩運動對于小學生而言十分新穎,能引發(fā)多重興趣和專注。在持續(xù)學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正確使用生手腕部分的發(fā)力,掌握四肢協調配合,還需要克服自身的重量。這都離不開核心力量的支撐。隨著練習時間和次數的提升,學生上下肢、腹部肌肉力量以及耐力素質也隨之增強。
通過表4的數據對比發(fā)現,經過花樣跳繩的干預,試驗組在多項測試項目的成績要高于對照組,而柔韌素質的影響卻并不明顯。
表4 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體能素質指標對比
花樣跳繩試驗教學后,從兩組指標的增幅來對比,證實花樣跳繩對于學生核心力量、耐力和靈敏等體能素質提升具有顯著作用,見表5。
表5 試驗前后兩組指標增幅對比
經過為期12周的干預訓練,從實踐數據整理得出結論來看,花樣跳繩對于小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作用和優(yōu)勢,具體表現在學生核心力量、耐力和靈敏素養(yǎng)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長期堅持開展花樣跳繩課課練活動,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fā)學生們的潛能。
小學體育應抓住學生體能訓練的關鍵期和敏感期,立足于花式跳繩的教學特點,積極倡導和引進花樣跳繩,不斷富教學內容、組織和比賽模式,規(guī)范校本課程開發(fā),讓花樣跳繩更好地服務于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