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剛恢復堂食的那個周末,我和M去王府井吃飯。年初的時候,她幫我介紹一位老師做新書的特邀專家,所以今天我來請客,吃椰奶南瓜湯,還有一大鍋西班牙海鮮飯。聊天的起點總是漫無邊際的,想到什么說什么,可中途總會聚焦在某個點上,不再浮于淺表,而是深入海洋深處。比如落地窗外小雨淅瀝,我們就著兩杯冰美式,聊到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對我來說,邊界感的存在是理所應當?shù)?。從小就住在自己的房間里,父母不會闖進來,我也不會隨便去打擾他們。一直以來,我已經(jīng)習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無需太多不相干的人介入我的人生,同樣地,也不會隨意指點或妄加干涉他人的生活。大的方面,哪怕別人來向我征求未來發(fā)展的建議,我也只會盡可能多地提供我知道的信息,而不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傾向性,更不會幫他做出選擇;小的方面,很少在餐桌上主動給別人夾菜,也不會對他人的感情刨根問底,因為不知道對方愛吃什么,也因為知道有些人同我一樣,不愿意將私生活暴露在陽光之下。只要被陽光照到,不管是不是烈日,總覺得是刺眼的,寧愿一直撐一把傘來遮擋。
念了大學,做過幾份不同的工作,接觸了更多人和事,才發(fā)現(xiàn)這種處事方式并非人際交往的通則。甚至可以說,它只是一小群人近乎頑固的堅持。在許多單位,人是近乎透明的,住處、愛好、婚戀情況乃至家人的職業(yè),全部暴露無遺。維系人與人的紐帶,往往成了私生活的分享,分享得越多,別人對你越了解,也就更容易將你當作自己人。否則,容易被說有戒備心,總覺著和你隔著一層。當然,常常少不了小事傳千里,通過許多人的嘴巴,陸續(xù)擴散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倒也談不上好或不好,我沒有評斷的資格,只是有些人樂在其中,而有些人難以適應罷了。
我對邊界感的堅持源于,我相信每個人都是真正最了解自己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在過怎樣的生活,喜歡什么,又厭惡什么。可能在外人看來,他有奇怪的、不妥當?shù)牡胤?,而他并沒有用行動改變,但我想他一定懂得自己的弱點,只是能否克服它,則是另一回事了。根據(jù)我的生活經(jīng)驗,過多的提醒沒有用,一味講道理也沒有用。有句俗語叫“不撞南墻不回頭”,小時候?qū)W了,長大后才體會到它的妙處。只有自己去碰壁,去失敗,背過鍋,挨過批,得了慘痛的教訓,記憶才會真切而深刻。
這樣的邊界感,常常被熱心的人解讀為不通人情,不夠社會化,甚至是冷漠。遇到過不少熱心腸的人,往往在人數(shù)眾多的大場合里很受歡迎,我也不否認,他們從本質(zhì)上說是很好的人。他們不吝于分享自己的收獲,會試著揣測你的想法,你還來不及開口,他們便先說出他們以為的你的考慮,告訴你不要這樣想,再一股腦地傾倒出許多言語,有一種要將你的人生安排妥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最早的時候,我只是覺得不知所措,聽對方說得多了,也覺得被冒犯,選擇保持一個溫和的距離。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避世的法子并不長久,總該找出其他共處的辦法。
我和M說,我想到最好的法子,是培養(yǎng)自己的鈍感力。好吧,我承認這個詞和渡邊淳一一道,都變得太過俗套了,以至于說出這三個字的同時,我就覺得自己仿佛化身為成功學導師。M和我是一樣的人,對文藝有飽滿到汁水四溢的熱情,又做斜杠青年,從事一份相關(guān)的副業(yè)。我們有比較強的同理心,善于覺察他人和自己的情緒情感,這對創(chuàng)作而言無疑是好事。但在與社會大多數(shù)人的交往中,這份敏感會讓我們很容易自覺受到侵犯,進而帶來頻繁的不適感。不妨試著稍稍遲鈍一點,把自己放得再輕一些,學著用更靈活的話術(shù)應付那些八卦和打探,而不是一味地用冷臉表示:我不想談這個,請換個話題吧。擁有邊界感,是我們的自覺,卻不是他人的義務。既然世界并不以我們?yōu)檩S心旋轉(zhuǎn),不如選擇一個折中的方式應對,讓我們彼此都舒服一些。
只是哪怕常常提醒自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終究本性難移。與人周旋久了,會覺得疲累,想和同伴退回一個小小的角落。同樣是邊界感很強的人,卻走到了一起,可以拋掉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枷鎖,全無顧忌地大聊特聊。比如和M。她說她為了應付那些盤問,撒了個小謊,結(jié)果之后為了圓謊,需要編織的謊言越來越多,難免前后矛盾,她都快撐不下去了。又提到被指點吃什么更健康,該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表面上點頭答應,內(nèi)心卻生發(fā)出十幾年前上中學時的那種叛逆,幾乎要念出趙敏的臺詞“我偏要勉強”,然后繼續(xù)轉(zhuǎn)頭去吃肯德基,繼續(xù)過別人看來十分沒譜又不務正業(yè)的日子。我懂得她的心理,又想到生活中類似的瞬間,兩個人笑成一團,引得隔壁幾桌人紛紛側(cè)目而視。
傍晚時分,我們在漫長的王府井步行街游蕩。許許多多陌生的面孔,以鮮活的姿態(tài)從身旁經(jīng)過。我喜歡走在王府井的路上,可以在最舊的樓里津津有味地吃姜汁撞奶,也可以在售賣奢侈品的商場里品嘗一桌豐盛的茶點。人潮熙熙攘攘,但沒人知道你從哪里來,也沒人在意你到哪里去,這帶給我一種莫名的安全感。M說,這也是她逃離家鄉(xiāng),來到北京的原因。這是一座熱鬧的、繁華的城市,但它又允許你擁有在小城十分奢侈的孤獨。天上人間,車水馬龍。
顧一燈
北京大學法學和經(jīng)濟學雙學士,現(xiàn)居北京。小說、散文見于《中學生百科》《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十月少年文學》等期刊,曾獲第六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第七屆“周莊杯”全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大賽三等獎及第八屆二等獎,作品多次入選《兒童文學選刊》《中國兒童文學年選》等。著有長篇小說《冰上飛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