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
(杭州工豐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17)
金邊胡頹子屬于胡頹子科植物,是一種常綠灌木,樹冠呈圓形,整體看上去郁郁蔥蔥、形色美艷。金邊胡頹子主要分布于中國和日本,喜歡濕潤、陽光充足的生長環(huán)境,且該植物具有較強的耐寒性、耐高溫性、耐暴曬性,適宜種植在肥沃、疏松、排水系統(tǒng)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下,常被用來配植在花叢和林木邊緣,還可培養(yǎng)成各種造型的盆景,是城市綠化中必不可少的苗木種類。
金邊胡頹子又稱為蒲頹子、半春子、銀梧,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qū),也生長在長江以北地區(qū)的常綠闊葉林。金邊胡頹子是一種常綠灌木,枝條平展,通常有刺,小枝棕褐色,葉片呈現(xiàn)橢圓形或短圓形,邊緣波浪狀,常卷回,背面存在銀白色和褐色鱗片?;ǔ尸F(xiàn)銀白色,有輕微芳香,腋生下垂花1~3朵。果實橢圓形,一般為灰色或銹褐色,成熟時為紅色。金邊胡頹子花、葉、果都很好看,葉形精致,花香濃郁,果色艷麗,可作為盆景樹種觀賞,由于植株較小,多被用作中小型盆景,可進入尋常百姓家中。金邊胡頹子喜光,耐陰,喜暖,耐寒,更耐濕旱,適宜種植在肥沃、疏松、排水系統(tǒng)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下,能適應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在潮濕、肥沃、疏松的壤土中生長最好。花期為8月-11月,果實成熟期為次年4月-5月。金邊胡頹子育種方法主要有播種、扦插和嫁接,但是由于金邊胡頹子的種子資源較少,常用的繁殖方法是扦插繁殖。移植適宜在3月進行,幼苗帶土,大苗帶土球進行移植。
金邊胡頹子可以地面種植或盆栽種植,最好選取已經(jīng)有4年樹齡的母樹。扦插前1~2個月對母苗進行水、肥、病蟲害精細管理,將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和0.1%濃度的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混合溶液噴灑在葉片上。每10~15天噴一次,共噴2~3次。
經(jīng)過幾年的扦插實踐表明,最好在5月-6月及9月-11月扦插,此時扦插成活率一般在70%~90%,如果后期扦插管理技術較差的話,金邊胡頹子的成活率只有20%~50%。
最好選擇單體棚或聯(lián)體棚,單體棚6 m×30 m×6 m,配置遮陽網(wǎng),確保遮陽率能夠達到95%。挖好苗床、苗溝以及排水溝,苗床寬度100~110 cm,步道寬30~35 cm,苗床高度5 cm,大棚周圍用木板或水泥板圍擋,圍擋高度為12~20 cm,每塊苗床中間設置步行道,方便后期管理操作,苗床做少施肥處理,可使用辛硫磷顆粒施肥,每667 m2可施肥2 kg。關于苗地的病蟲害防治,可在苗地平整后使用高錳酸鉀澆施苗地,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然后密封24小時。
陸小清[1]在金邊胡頹子扦插繁育研究中,為了測試不同基質(zhì)對金邊胡頹子生根發(fā)芽率的影響,選擇了四種基質(zhì),分別為100%珍珠巖(A1),100%河沙(A2),珍珠巖和泥炭比例為3∶1(A3),泥炭∶珍珠巖∶礱糠灰比例為1∶1∶1(A4),將A1、A2、A3、A4分別裝入育苗容器中,每個育苗容器中基質(zhì)均為三分之二,用鏟子壓實鋪平,然后澆水,讓水分充分滲透土壤,備用。實驗結果顯示,A1、A2、A3、A4四種基質(zhì)下金邊胡頹子平均生根率分別為50.8%、42.6%、81.6%、85.0%,可見A4(泥炭∶珍珠巖∶礱糠灰=1∶1∶1)這種基質(zhì)配比更有助于提升金邊胡頹子生根率。因此在基質(zhì)配比方面,參考上述基質(zhì)配比方案,應選用泥炭∶珍珠巖∶礱糠灰為1∶1∶1的基質(zhì)。
選取樹齡4年以上的生長粗壯的半木質(zhì)化枝條,將其放入裝有清水的桶內(nèi),這樣可以確保枝條水分不會流失,然后采用定段裁剪方式,每段裁剪的長度控制在8~10 cm,每條枝條留3~5片葉子,裁剪時確保切口平整光滑,每30條扎成一束,捆綁好,并貼好標簽。
金邊胡頹子最好在早晚做扦插操作,扦插時將插穗與基質(zhì)緊密貼合,然后使用清水澆灌,并做好標簽管理。將扦插后的枝條放置在全光照噴霧的環(huán)境內(nèi),可根據(jù)天氣每隔5~15 min噴霧一次,每次噴霧10 s,實時觀察枝條的生根情況,并控制噴霧的水分,有需要時可延長單次噴霧的時間[2]。
金邊胡頹子可以通過播種、扦插或嫁接方式培育,由于其種子資源非常難得,常采用扦插繁殖。本文討論的金邊胡頹子扦插繁殖技術主要有自行制備基質(zhì)、控制扦插時間、準備繁殖場地、插穗的剪取、激素溶液的配比、扦插后管理等。
過篩黃心土∶泥炭∶珍珠巖∶碧糠的比例為4∶4∶1∶1(體積比),每立方基質(zhì)加入APEX控釋肥(N∶P∶K=18∶8∶8)2 kg,攪拌均勻[3]。
按一般容器育苗地點布置苗床,預留好床溝位置后挖好床溝及周圍排水溝,在床面鋪地布,然后安裝灌溉設施。
一般金邊胡頹子的扦插工作安排在5月-6月,然后9月-10月安排移栽上缽,此時氣候比較適宜。如果是在9月—10月扦插,需要等到次年的5月-6月移栽上缽。在選取營養(yǎng)缽體時,最好選擇口徑在12 cm、深度在10~12 cm的缽體,缽體外表顏色選擇深色為宜,每個缽栽植2株金邊胡頹子,如果是冠型比較茂盛、長勢較好的金邊胡頹子可以每個缽栽種一顆。在擺放密度方面,最好是每667 m2控制在3.5萬~4萬盆。由于6月-8月屬于氣溫較高的時候,此時剛種植的容器苗要配置遮陽網(wǎng),為這類容器苗創(chuàng)造陰涼的環(huán)境,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盆栽的成活率。如果沒有架設遮陽網(wǎng)的條件,移栽上缽的時間適宜選在8月下旬或9月中上旬。移栽時可以先將容器苗按照長勢等級分類,然后分級移栽、分級擺放,移栽后做好打頂工作,并澆透水,確保缽體內(nèi)基質(zhì)濕潤、疏松,可根據(jù)天氣每隔5~15 min噴霧一次,每次噴霧10 s,實時觀察枝條的生根情況,并控制噴霧的水分,有需要時可延長單次噴霧的時間。
一般移栽后一個月可以施肥,以復合肥和尿素為主,濃度控制在0.1%~0.2%,每隔10天或15天施肥一次。
移栽后次年可以原地繼續(xù)培植,也可以換盆移栽或在春季選擇合適的土地栽種,移栽時最好選擇苗高為35~40 cm的幼苗育苗。在換盆移栽時,針對大規(guī)模的育苗,一般選在春季直接地栽,盆栽苗次年的施肥量可適當加大。移栽時還需要注意控制苗木密度和規(guī)格,根據(jù)苗木的大小調(diào)整好擺放位置和密度。一般情況下一株冠頂幅度在85~100 cm的金邊胡頹子苗木要更換三次缽體。
金邊胡頹子病蟲害較少,但也會滋生木虱、蚜蟲等,可于5月用高效氯氰菊脂或萬靈噴殺兩次。在生長期容量遭受葉蟲危害,可用殺滅菊脂噴殺。冬季還可用石硫合劑溶液涂刷樹干進行防治。
金邊胡頹子屬于胡頹子科植物,是一種能生長至1~2 m的常綠灌木,樹冠呈圓形,樹葉稠密,葉背面常伴有銀白色和銹褐色斑點,葉面主要呈現(xiàn)深綠色,葉邊緣鑲嵌金黃色條紋斑塊,整體看上去郁郁蔥蔥、形色美艷,由此可見金邊胡頹子無論在觀賞以及綠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研究金邊胡頹子的扦插技術并提高扦插成活率是本文的目的所在。由于金邊胡頹子生根時間比常見的常綠灌木要少,如果噴灑過多水分易出現(xiàn)爛根問題,若不采取任何人工干預措施,金邊胡頹子也能自然生根,但是整個周期較長,通常需要耗時2~3個月,如果人工干預金邊胡頹子扦插過程,通過優(yōu)化基質(zhì)、加入激素、做好施肥、扦插后管理、整形修剪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金邊胡頹子的扦插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