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碳”目標的落實與新型電力系統(tǒng)建設的推進,配電網形態(tài)正在發(fā)生快速演變。大量分散的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以及儲能等新型源荷規(guī)模化接入配電網,配電網與用戶智能互動的需求逐步呈現,傳統(tǒng)放射型配電網正演變?yōu)槎嗉?、多態(tài)復雜配電網,用戶供電可靠性與電能質量要求持續(xù)提升,這些都對新型配電網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近年來配電網低碳環(huán)保裝備、一二次融合設備、配電智能終端設備、配電物聯網及數字化、配電網智能故障自愈等方面的新技術新設備不斷發(fā)展,配電網呈現出低碳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技術發(fā)展趨勢,技術獲得不斷發(fā)展與應用。因此,智能配電網實驗室的建設尤其是配網真型試驗與實證能力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配電網真型試驗及實證技術對于配電網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區(qū)別于傳統(tǒng)動態(tài)模擬、數字仿真試驗技術,配電網真型試驗最大程度上再現配網實際運行環(huán)境,能夠高效、真實、安全地檢驗設備的功能與性能,并為研究新型配網復雜特征提供有效試驗手段,在系統(tǒng)級的試驗測試和實證研究工作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當前,中國電科院武漢分院、河南電科院以及浙江電科院等均開展了配電網真型試驗場的建設與試驗工作,在新型電力系統(tǒng)建設的大背景下,配電網真型試驗的市場和應用前景極其廣闊。
本次征文邀請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級高工/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配電與真型試驗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沈兵兵、中國電科院高壓所技術總監(jiān)陳江波、國網浙江電科院副總工程師劉浩軍擔任聯合特約主編,共同主持專題征文活動。經過前期精心篩選,本期專欄共收錄了4篇論文,探討了配電網真型試驗應用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和關鍵技術。其中,《面向智能配電網新技術實證的真型試驗平臺》介紹了智能配電網真型試驗平臺設計目的和系統(tǒng)組成,闡述了電源及中性點試驗平臺、中壓交直流網架試驗平臺、配電電纜及通道試驗平臺的具體實現方法,并設計了10 kV一二次融合斷路器接地功能試驗、全自動智能型FA功能考核試驗和低壓臺區(qū)故障感知試驗三大試驗場景,解決了配電網新技術設備傳統(tǒng)檢測方法不夠全面的難題。《低壓配電物聯網臺區(qū)拓撲識別技術測試研究》圍繞低壓配電物聯網的核心業(yè)務應用,提出一種綜合考慮識別可靠性、識別準確率與識別抗擾能力的拓撲自動識別技術測試方案,并研制了專用的配電物聯網臺區(qū)“邊-端”交互試驗平臺;對浙江公司主流技術方案的功能和性能進行了全方位測評;選取“有功電流注入+頻域信號檢測”作為最優(yōu)拓撲識別技術方案,為后續(xù)實現配電物聯網互聯、互通、互操作建設,推動配電網數字化的轉型發(fā)展奠定應用基礎?!痘趯崟r物聯網通信協議的智能配電終端即插即用與互操作測試》針對智能配電終端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面臨的檢測困難,提出基于DDS(數據分發(fā)服務)的智能配電終端即插即用與互操作測試架構,并基于該架構開發(fā)了智能配電終端測試管理系統(tǒng),最后通過在試驗室環(huán)境和實際工程中開展應用測試驗證了其良好效果。《低壓配電網拓撲識別技術的真型試驗研究》為解決低壓配電網網架拓撲“看不透”“互動差”的問題,利用新一代低壓配電網安全真型試驗平臺對低壓配電網拓撲識別技術的測試進行研究。首先介紹了在武漢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建立的新一代低壓配電網安全真型試驗平臺;然后提出低壓配電網拓撲識別技術試驗方案;最后進行了低壓配電網拓撲識別技術真型試驗,驗證了拓撲識別方法中載波通信法的有效性以及平臺的先進性。
本專欄旨在與作者、讀者共同探討配網真型試驗應用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和關鍵技術,進一步推進該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感謝各位作者對本專欄的支持,感謝專家對專欄稿件嚴謹細致的評審,希望本專欄能夠進一步推進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和工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