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芬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保留了鮮明的民族特色。近年來,我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在加大,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對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部署。民族傳統體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能夠展現民族文化的內涵。隨著國際間交流頻繁,西方的體育文化不斷進入我國,沖擊著我國本土傳統體育文化,新體育元素受到年輕人追捧,對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迫在眉睫。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板鞋競速是一項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它既是壯族人民改造自然、社會的智慧結晶,又是人們強筋壯骨、鍛煉身體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其主要特點是運動時步調一致,行走靈活,協調自然,有強身健體、群眾、競技、觀賞、娛樂、文化、教育等價值。民族高校是培養(yǎng)少數民族人才的搖籃,具有弘揚和發(fā)展民族傳統體育、民族文化等責任,在高校推廣板鞋競速項目,既能實現體育教育目標,又能使健身氣功事業(yè)得以發(fā)展,進而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一代代地繼承和發(fā)揚光大,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文化自信。通過分析頗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板鞋競速,在四川省民族高校開展的情況、制約因素,對此項目的發(fā)展和完善,為此項目在高校推廣并為大學生們所接受提出建議。
1 高校推廣板鞋競速項目的價值
1.1 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板鞋競速運動項目是更具趣味性、競技性和健身性的,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板鞋競速項目,其能夠與高校學生的身心特點相適應,也能夠充分激發(fā)出高校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熱情,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形式和思路起到了很好的豐富作用,在教學中有助于營造更為活躍、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對現有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促使體育教學內容更加的多樣性和個性化。
1.2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核心是傳承,而人是完成傳承這一行為的主體。如板鞋競速的傳承,是一代代少數民族勞動人民薪火相傳的寶貴資源。在高校推廣板鞋項目,以人為本,重視板鞋競速的傳承主體,“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于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2 四川省民族高校推廣板鞋競速項目現狀分析
2.1 場地設施、器材基本滿足教學訓練活動
板鞋競速項目器材制作簡單,使用以長100cm、寬9cm、厚3cm的木板和3塊寬5cm的護足面皮組合而成。對器材要求不高。第一塊護皮距木板前面7cm,第三塊護足距木板后面15cm,第二塊護足在第一塊和第二塊護足的中間。通過實地調研和訪談,了解到四川省的兩所民族高校均有比較完善的場地設施,擁有標準的田徑場地,符合正規(guī)比賽場地,400米塑膠跑道,場地每根邊線寬5cm,每個跑道之間的距離為2.44m至2.50m,符合板鞋競速運動競賽的標準比賽用地。板鞋競速項目對場地要求不高。兩所學校均擁有板鞋80余副,滿足學校教學、訓練活動。
2.2 積極開展教學、訓練、競賽活動
四川民族學院通過訓練隊、專業(yè)選修課開展板鞋競速。有12名學生參與訓練,六男六女,由一名兼職教師進行指導,備賽期間每周訓練三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曾參加四川省第十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得2×100米接力賽男女組第一名,100米男子組第二名、第三名,100米女子組第三名。學校有開設板鞋競速運動課程,是一門專業(yè)選修課,有兩個學分,只有體育系的學生可以選擇。選修課開設有一個班,最多可選60人。
西南民族大學較四川民族學院開展形式較為豐富,有訓練代表隊、校運會比賽項目、素質拓展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技活動項目之一。西南民族大學訓練代表隊由一名教練和6名隊員組成,教練員執(zhí)教四年,為兼職教師。6名隊員訓練年限為半年至兩年。備賽期間每周訓練3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擁有板鞋18副。2018年代表學校參加四川省第十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得男子60米二等獎、男子60米三等獎,女子60米二等獎;2017年西南民族大學春季田徑運動會首次加入板鞋競速這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至2021年春季田徑運動會累計共有586名師生參加此項比賽;西南民族大學學生素質拓展中心在進行素質拓展實訓時曾采用板鞋競速這一項目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反響較好;板鞋競速作為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技活動的項目之一,訓練代表隊成員面向全校大一新生進行運動展示,并指導新生進行競技,配合微信圖文、展板、易拉寶文字和圖片展示,使更多學生了解并喜愛板鞋競速這一項目。西南民族大學和四川民族學院在開展板鞋競速項目取得了一定效果,越來越多的同學認識并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2.3 四川省民族高校學生對板鞋競速興趣程度較高
參與問卷調查的兩所高校的186名學生中有110名學生表示對板鞋競速項目感興趣,占59.13%,有76名學生表示愿意參加板鞋運動,占40.86%,有55名同學希望自己所在的學校推廣板鞋運動,占59.11%。其中非體育類專業(yè)占66.46%,漢族占72.15%。說明四川省兩所民族高校大學生對板鞋競速項目興趣程度較高,有利于板鞋競速項目在高校的推廣。
2.4 四川省民族高校學生對板鞋競速活動開展較滿意
186名同學參與滿意度調查,有48人表示非常滿意,占31.2%,65人表示滿意,占34.9%,52人表示一般,占28%,21人不滿意,占11.3%。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得出兩所民族高校同學對學校開展板鞋競速項目滿意度較高,說明板鞋競速項目在兩所學校開展狀況較好,得到學生認可。
2.5 影響板鞋競速項目開展的因素
在影響因素這一多選題中,186名學生均參與了調查。其中選擇學生學習興趣有54次,選擇場地器材等設施健全程度有42次,選擇高校重視程度有75次,選擇教師專業(yè)水平有56次,選擇宣傳力度有75次。從調查結果得出四川省民族高校大學生認為影響板鞋競速開展的因素主要有:宣傳力度、高校重視程度、學生學習興趣。
2.6 學生選擇參加板鞋競速項目的動機
在選擇參加板鞋競速項目的動機這一多選題題中,有117人填寫問卷。其中強身健體的選擇頻次為82次,休閑娛樂的選擇頻次為68次,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選擇頻次為74次,增進友誼和交流的選擇頻次為59次,參加比賽的選擇頻次為52次,獲取少數民族文化知識的選擇頻次為38次。調查結果表明四川省民族高校學生選擇參加板鞋競速的動機主要有:強身健體,培養(yǎng)團隊精神,休閑娛樂。
3 結語
3.1 結論
板鞋競速項目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它有著經濟附著性弱,受場地、器材限制的限制性小,在操場上或者空地上都可以練習,練習時間相對靈活,在學校能夠很好的開展,達到全民健身,提高身體素質,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文化自信的目的。
四川省兩所民族高校在開展板鞋競速項目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績,速度快,效果顯著,學生對板鞋競速項目較感興趣,對活動開展情況滿意度較高,使越來越多同學認識并喜愛上此項目,是板鞋競速項目成功普及和推廣的典型案例,其普及和推廣方法應該總結并進行傳播。
其中四川民族學院學生了解板鞋競速渠道較少,僅體育系學生經常有機會接觸板鞋競速項目。
西南民族大學在推廣板鞋競速的過程中采取的推廣方法為:抓住人才關鍵點,做好前期宣傳;組建板鞋代表隊,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以訓代練,參與比賽;積極開發(fā)校外合作資源,對外交流學習。學生可通過學校活動、訓練、比賽及社會實踐接觸板鞋競速,獲取渠道較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兩所學校教師均為兼職教師,并非本專業(yè)出身,帶隊經驗有限。
四川省民族高校學生選擇參加板鞋競速的動機主要有:強身健體,培養(yǎng)團隊精神,休閑娛樂,影響板鞋競速項目在四川省民族高校開展的因素:宣傳力度、高校重視程度、學生學習興趣。
3.2 推廣對策
(1)強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宣傳途徑,積極組織相關活動、比賽,利用新媒體全方位引導學生、教師認識、學習我國的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首先需要學生了解并認識板鞋競速項目,可以通過大眾傳播方式在學校推廣板鞋競速項目。使用諸如校園官方公眾號、微博、校團委等眾多校級平臺推廣板鞋競速運動,傳授板鞋運動技能,分析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價值,使其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校園文化,使每個人都體會到板鞋競速運動的魅力,讓板鞋競速項目為更多大學生了解并接受。
可將普通高校板鞋運動的推廣與社會接軌,積極調動社會專業(yè)人才參與到普通高校板鞋運動中,利用大眾板鞋運動的火熱氛圍帶動普通高校板鞋運動的發(fā)展。
(2)融入到相關體育教學課程內容,建立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
板鞋競速項目具有強身健體、娛樂性、競技性等價值,有助于弱化教學過程注重競技性的單一形式。在校園文化節(jié)開展過程中對板鞋競速進行展演,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精髓與濃厚的民族文化感染力,提高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們自覺地參與其中,增強學生對板鞋競速項目興趣,可加大開展力度。
學校可考慮將板鞋競速項目納入體育教學中或采用素質拓展的方式進行推廣,設置有目標、有等級、有價值的運行機制與評價體系,建立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可進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3)構建高校與職業(yè)體校、企業(yè)間推廣平臺,充分挖掘板鞋競速項目資源優(yōu)勢。
目前四川省有開展板鞋競速運動的學校數量較少,不具有規(guī)模。有推廣板鞋競速項目的學校可為其他高校推廣提供經驗,合理利用資源,為板鞋競速進入高校構建平臺,將此運動帶到更多學習更多學生中。
同時積極尋求與職業(yè)體校、企業(yè)合作,共建校體企三結合的合作模式。企業(yè)和職業(yè)院校的加入則不僅可以為人才的培養(yǎng)供資金支持,甚至解決學生就業(yè)問題。企業(yè)則可以在支持高校體育發(fā)展的過程中彰顯其獨特的企業(yè)文化,擴大其知名度和影響力。
(4)制定保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相應政策,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經費投入,完善師資力量建設。
板鞋競速項目的推廣離不開場地、設施條件,目前高校對發(fā)展民族傳統意識不足,政策、資金投入上有欠缺。市教委應制定相關保護政策,組織開展校園板鞋競速項目推廣試點工作,鼓勵學校積極開發(fā)和綜合利用學校場地,拓展學生體育文化活動,夯實學校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基礎,重視校園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推廣。
一所學校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會影響到這所學校傳統體育文化水平的高低。要想充分發(fā)掘和開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文化,就必須要有專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的體育教師,就必然要成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建設,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的完善,以此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
可以根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師需求,定期組織和開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相關培訓與進修,提高相關專業(yè)教師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能力和技能訓練水準。教師需要具備負責的態(tài)度,通過淵博的知識和育人的行為為學生做好示范,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接受校園體育文化。
(作者單位:哈爾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