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區(qū)文一街幼兒園 馬曉芽
“關系優(yōu)于教育”是我園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希望老師能用心傾聽和看見每一個孩子,能用教育學的視角去看見孩子生活中真實的體驗和感受,理解和接納他們的情緒,讓孩子在積極的關系互動中幸福成長。同時,也讓孩子體驗到自己被看見、被理解和被接納。因此,我們常常說:接納,就是一種愛的行為。借用高瞻課程中“沖突處理六步法”,我們通過教研推進的方式,讓老師們在一日生活中去看見、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老師們逐漸與孩子建立起一種更親密、溫暖的關系。
在管理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同樣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保育老師,她們在日常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能否看見、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影響著孩子在園的積極體驗和成長,需要管理者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一天上午,我走到大一班教室前,看到一男孩氣呼呼地從教室里跑了出來,班上保育員陳老師也跟了出來,拉住他勸道:“男孩子要大氣一些,不能那么小氣,快進去吧?!蹦泻⒖吭趬?,硬是不肯進教室。我過去問男孩:“我看到你有些生氣,發(fā)生什么事了?”男孩氣呼呼地說:“我本來坐在樂樂旁邊,牛牛走過來,把我的椅子拿開,自己坐在樂樂旁邊了?!?/p>
確實,這件事從成人的視角看,真是一件太小的事,然而男孩的感受和體驗卻是真真切切的。于是我說:“牛牛都沒跟你商量一下,就挪了你的位置,你是不是覺得他有一點點不尊重你,所以你生氣了?”他點點頭。我拉起他的手,一起走進教室。
班上幾個孩子看到他進來,指著鋼琴邊上的空位說:“成成,你可以坐那兒呀,男孩子不能太小氣。”陳老師則一把拉過成成:“誰說我們成成小氣了?成成是最棒的,也最大氣,坐哪都行?!甭犼惱蠋熯@么說,成成又用力掙開她的手,小臉漲得通紅。
我拉著成成的手,走到牛牛面前平靜地對牛牛說:“成成原來坐在這兒,你沒有跟他商量,就把他的椅子拿開了,他覺得你沒有尊重他,所以生氣了。下次你能不能事先與他商量一下?”牛牛點了點頭。成成似乎松了口氣,很自然地在旁邊坐了下來。
回到辦公室,我回想起日常巡班時看到的幾個鏡頭:早上,小班的可樂坐在教室門口哭,保育老師對我說“不用理她,她每天都會這樣‘作’一下,過一會就好了”;大班的明明花了好幾天建構好的作品被其他小朋友碰倒了,他很傷心,保育老師勸了半天都不管用,就說“你再哭,我就不理你了,讓你一個人留在這里”……
在日常生活中,保育老師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一點不比老師少,如果她們在生活的關鍵事件、關鍵細節(jié)中,能用心傾聽孩子,感受孩子活生生的體驗,尊重和接納孩子當下的真實狀態(tài),能與孩子進行“有溫度”的互動,那么孩子一定會有更好的發(fā)展。我想起早些年我?guī)У耐降芙M織過關于情緒管理的家長互助團,就決定先讓保育老師從自身的體驗出發(fā),去嘗試看見孩子獨特的感受,允許、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一天傍晚,我將保育老師聚在一起問道:“情緒有好壞嗎?”她們暢所欲言:“當然有好壞,我們總喜歡開開心心,不喜歡整天悶悶不樂,還有生氣、難過這些也不喜歡……”“那么,我們的情緒能控制嗎?”我再追問。她們表示:“當然可以,雖然小朋友可能難以做到,大人應該可以。”
于是,我給大家看了一段《垂直極限》的電影片斷,讓大家體會片中主人翁的情緒變化,同時也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赐觌娪按蠹乙庾R到,雖然是看電影,明明知道放的是“別人家”的事,可我們還是隨著劇情的推進,有了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情緒變化。從感受主人翁一家做喜歡的運動時的恬靜愉悅,到他們遇到危險時的緊張,再到面臨生死關頭時的恐懼,到最后那位爸爸要求割斷繩子以保全兒女時的絕望……
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大家慢慢認識到,情緒就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情感體驗,就像遇到危險情景時拼命告訴自己不要緊張,可還是會緊張和害怕。雖然有些情緒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我們不喜歡去體驗,但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價值,因為害怕所以讓人不去冒險,因為難過所以讓人更加珍惜。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看見它,接納它,包括我們自己的情緒,也包括孩子的情緒。
由此,我將老師們實踐過的接納案例分享給保育老師,讓她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和應用,保育老師紛紛點頭。
有一天,我路過中四班,保育員趙老師拉住我說:“馬老師,我想想這樣是不行的?!蔽颐柺裁床恍校f:“今天中午小朋友自己打飯菜,我發(fā)現球球又不打蔬菜,他本來就是輕度肥胖,不能只吃葷菜,可提醒他,他就是不聽。我在他餐盤里加了一點點芹菜胡蘿卜,他居然哭了起來,說不吃飯了。你看看,他這樣的臭脾氣,我還要去接納?我如果接納了他的臭脾氣,以后他不就天天這樣發(fā)脾氣?我想想這樣是不行的,剛才我講給幾位保育老師聽,她們也說這樣不行?!?/p>
于是,趁著午睡時間,我將所有的保育老師和中四班班主任小金老師聚在一起,討論如果遇到球球這類“臭脾氣”,我們要不要去接納。
大多保育老師覺得趙老師說得有道理,不能這樣“寵”著孩子,這樣孩子會被慣壞。也有個別保育老師覺得要接納,但又說不出所以然。我問小金老師如何看待這件事,她說:“球球確實不太愛吃蔬菜,最不喜歡的就是芹菜,平常我們也會引導他吃一些。今天這樣的情況,我可能會這樣去接納球球,‘老師對著不愛吃的東西卻要吃下去,也會覺得為難的,但老師還是會試著吃一點,因為它對身體有好處。老師知道你不太愛吃芹菜,但老師相信你也能試著吃一點點’?!?/p>
趙老師馬上搖頭:“難道我們就這樣讓球球一直‘挑食’不去教育他?他現在這個壞習慣說不定就是他家人慣出來的呢。”我看到了保育老師的困惑所在,于是問她們:“我們接納孩子此時此刻的情緒,是不是就是認可孩子的挑食行為?”大家想了想說:“應該不是吧。”小金老師也接著說:“當然不是,接納情緒,就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當下的真實感受,讓他知道在他為難和委屈的時候,我看見了,我也會陪著他。對于他的挑食行為,等他情緒緩和后,我會和他一起討論,和他說說我的擔心,與他一起商量怎么來改變不愛吃蔬菜的習慣?!?/p>
趙老師有些明白過來,我也及時肯定她為孩子健康著想的初心,接納她急于想去改變孩子壞習慣的心情。同時,我也從小金老師的接納中,提煉了幾條接納情緒的方法:一是看見孩子有情緒時,先不去分析孩子事情做得對不對,而是去看到他這會兒有怎么樣的體驗和感受;二是給孩子的情緒命名,反饋對他當下情緒的理解。如果覺得自己還不能完全體會到,也可以詢問孩子“你是不是覺得難過,是不是覺得委屈”;三是也可以問問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有怎樣的體驗,這樣更能與孩子感同身受;四是既然情緒一時無法控制,那就允許孩子有這樣的情緒,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被允許、被理解,老師會陪伴他;五是等孩子情緒緩和后,可以再向孩子提出行為要求,與孩子一起商量。
此后一段時間,我特別留意保育老師與孩子們的互動,我發(fā)現她們不僅能有意識去接納孩子,甚至還有了自己的接納主張,這讓我很是感動。
比如,有一天我?guī)韴@參觀的園長去中三班,看到小床上的被子有點亂,就悄悄對保育員張老師說:“我知道這些被子是孩子們疊的,但孩子們疊好后,老師可以再去整理一下,這樣環(huán)境看起來會更整齊和舒服。”可張老師說:“我是特意不整理的。”看到我疑惑的樣子,張老師急了,反復跟我說:“我是特意不整理的?!被氐睫k公室,我仔細琢磨張老師的這句話,終于明白了她的小心思,而這小心思中有著深深的接納:平時我們常常說要激發(fā)孩子成長的力量,相信孩子并讓孩子也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那為什么當孩子疊好被子后,我們還要再去整理一下呢?我們的整理會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還做不好這件事、自己還不能干呢?能接納孩子疊得“不整齊”,既看見和尊重“不整齊”背后孩子們所付出的努力,同時也照顧和體貼孩子們的感受,作為生活老師,能這樣去思考、理解與孩子們的關系,真的讓我動容。
所以,近年來到我們幼兒園跟崗的園長、老師都說,到文一街幼兒園最大的感受是溫暖,哪怕是保育老師,也似乎每天都在向孩子們告白:你們每個人都會被我們看見、理解和接納,在這兒,我們始終“生命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