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懌文
估算也被稱為“粗略的計算”,是一種“快速近似計算”。其主要特點就是針對數值進行縮小或者擴大,進而為運算結果明確大致范圍,做出估計結果。數學估算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2 世紀,古巴比倫地區(qū)以及古埃及等地區(qū),就開始流行數學估算。加強小學估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低年級教材中,安排了諸多估算內容,包含簡單加減法估算,也包含乘除法估算。在具體教學時,若教師未形成估算意識,未意識到估算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就會導致估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影響學生估算能力的發(fā)展。所以,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重視估算教學,轉變教學觀念,加強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進而全面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品質。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及方式影響,很多小學生并未真正理解估算價值,對估算多元化內涵有所曲解。在頒布新課程標準后,一些教師認為算法多元化僅僅是換了名字,實際上就是一題多解。這種觀念極其片面,一題多解講究的是學生使用多樣方法解答同一題目,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題技巧以及提高學生解題能力。但是,算法多元化關注學生解題方法的多元化,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由于教師教學觀念固化,并未向學生講明估算多元化的內涵及意義,導致學生不了解估算的重要性,從而無法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驅學習動力,直接影響估算教學效果。由于學生并未從內心深處意識到估算的重要性,所以并不重視對于估算的學習。在教師講解相關知識時,學生與教師的配合度不夠密切,無法真正理解估算知識以及相關技巧,認為學好估算知識沒有什么實際用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認為學好精算要比估算更有益。因此,他們更傾向于學習精算技巧,以便能在解答習題時提高解題效率,保障解題正確率。
學習一種方法,關鍵在于明確為什么要學習這種方法以及什么時候能應用這種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估算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避而不談估算方式,僅籠統(tǒng)地教會學生如何估算,卻并未向學生講明為什么這樣估算。講解估算方法的目的,在于通過運用簡單的方法估算題目。有關估算方法,極其豐富,需要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數字和涉及的運算,才能明確估算方法。但是,目前估算方法較為單調,學生在估算過程中,無法高效完成估算任務[1]。教師在指導學生估算學習時,僅通過傳統(tǒng)的“填鴨式”以及“口述”方法為學生講解估算知識以及帶領學生訓練相關習題,并未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和訓練,導致學生較少有估算習題訓練的機會,不能真正展現自身在估算這一方面的潛力,不利于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由此可見,如果教師不注重展開多元化估算教學,就無法真正提高學生對估算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不利于幫助學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
目前,在小學低年級估算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并未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對于估算學習提不起興趣。即使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估算知識,但在自己做題及實踐過程中,并未將所學的估算經驗進行應用。如果學生缺少估算興趣,學習動力不足,就不能很好地將教師傳授的估算經驗內化于心。除此之外,個別學生所掌握的估算方法非常單調,面對估算習題,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欠缺數感,估算效率不高。
小學生之所以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而且不好理解,是因為知識與現實生活間有所脫節(jié),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學習數學。因此,為了保障學生估算學習成果,教師就應聯(lián)系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景,使其意識到估算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當學生感受到了估算的使用價值,才能對估算產生親切感,從而有效接收來自教師傳遞的估算知識與技巧。
1.結合生活實際估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保障估算教學效果,教師應深入挖掘估算素材,把握每一次估算教學契機。例如,在講解《加減法估算》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收集相關例題:媽媽帶了100元錢,要去超市買生活用品,發(fā)現水杯是24 元一個,電水瓶是28 元一個,保溫壺是43 元一個,媽媽帶的100 元錢夠花嗎?這時,有學生說:“如果只買一個電水瓶和一個保溫壺,就需要用掉71 元,買電水瓶和保溫壺大概花了70 元,那剩下的錢還有29元,可以買水杯?!绷硪粋€學生說:“將水杯、水壺、水瓶的錢相加,一共是95 元,沒有超過100元,所以媽媽帶的錢可以把這3種東西都買回家?!焙芏鄬W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都選擇了列算式計算方法。由此可見,學生并不熟練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所以通過這一契機滲透估算方法,很多學生都表示很樂意學,而且學生表示估算要比精確的列式計算更簡單,更省時間,從而令學生感受到了估算的價值[2]。
2.創(chuàng)設估算情景
在初次學習估算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確定的量,這樣更利于學生突破精確計算的束縛,感受到估算的必要價值。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輔助學生理解估算的價值,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見過的情境,設置生活情境問題,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行估算,認識估算的價值。并且,在情境的輔助下,學生的估算思路也會更加清晰。
例如,為了鞏固學生學習基礎,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道例題:商場中賣衣服的阿姨正在為衣服降價,A 品牌羽絨服一件是124 元,媽媽打算買三件這樣的羽絨服,如果不經過計算,你能大約估計媽媽一共要帶多少錢嗎?這時由教師進行引導:如果想知道媽媽花多少錢,就要思考實際上是在求什么?有學生說:“用3 乘以124,就可以知道答案了?!苯處熤笇W生列式,再引導學生使用估算方法自主探究,最終將兩個結果進行對比。在匯總題目時,將124 看成是100 多,用100 多乘以3,答案為300 多,如果學生的回答是媽媽帶300 多元錢即可,教師還可以繼續(xù)深化估算習題。例如,要求學生回答出媽媽需要帶“三百多幾十”的錢,這樣便可以令學生意識到要將124 看成130,再乘以3,這樣便可以發(fā)現媽媽需要帶多少錢了。這樣在循序漸進中引導學生估算,就可以使學生真正掌握更多估算技巧。
在估算時,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應用,但并非每一種方法都足夠正確。如果選擇了錯誤的估算方式,則會導致錯誤的估算決策。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估算策略和基本方法[3]。
1.分組訓練估算
在數學估算教學時,實際上有一定的原則可以遵循,可以通過口算形式。在具體允許范圍內,越簡單越理想。然而,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形成,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在常規(guī)化數學教學時,重視估算教學,而且要求教師長期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在日常教學內容中,引入估算策略,但要求教師使用簡約式策略,將數目簡化成較為簡單的形式,令學生保持估算學習信心。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組成四人或者六人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各自進行估算計算。在學生各自估算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所用的時間,以此讓學生在交流中探索出良好的估算策略。在各個小組交流之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各小組分享自己小組的估算策略心得,以此提升學生對估算策略的掌握程度。
2.掌握估算基本方式
首先,教師應向學生講解《化整估算法》。例如,在具體講授小數的四則運算之際,結合四舍五入法,可以將被減數、減數、因數以及加數等保留到具體的整數,計算出大概結果即可。例如,在計算3.15 乘5.120 時,就可以用3 乘5,得出15,只要估算出相關的積大約為15,便就算得出準確的估算結果了。其次,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數位估算法”,在計算整數多位數乘法以及除法時,結合除數位數、被除數位數以及因數位數,即可估算出商或者是積為幾位數的數。最后,教師要將學生傳授“以小估大法”和“以大估小法”,在具體估算時,如果遇到了數較大的數或者是較小的數,很難估算,便可以先估計單位數量,再結合單位數量繼續(xù)估算過大的數或者是過小的數,這樣便可以得出整體數[4]。例如,在估算一?;ㄉ椎闹亓繒r,便可以先估算100?;ㄉ椎闹亓看蟾攀嵌嗌?,然后用整體的數字除去100,即可得出一?;ㄉ椎拇蠹s重量。
1.改變學生不愿估算的想法,促進其喜歡估算
伴隨當代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復雜的計算可以用計算器或者是計算機進行計算。而很多生活中的事件,無需精確計算,通過估算即可完成。教師普遍要求學生針對計算展開驗算,這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個別教師無論是面對什么樣的問題,都要求學生用筆算,而且要求學生嚴格驗算,會嚴重加大學生的負擔,導致學生認為計算極其刻板。實際上,在學生解題時,通過一些估算方式,便可以找到錯誤,無需用筆算。通過估算,可以幫助學生解題,不再需要學生用筆算進行計算,這樣便能真正促使學生越來越喜歡估算,進而主動運用估算。教師在教學時,要準備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且趣味十足的情節(jié),讓學生逐步感受估算的可行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入估算速度競賽。在這樣的競賽中,比拼的不是結果的準確性,而是學生估算的速度。當然,這并不是不要求準確性。對此,教師可以將競賽的內容設置為選擇題,即讓學生以估算的方式,鍛煉計算能力。
2.改變單一估算狀態(tài),變成多樣估算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估算不僅可以用在解答估算題中,也可以用在正式的解題中。例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正式解題前估算結果。此外,在完成解題任務后,也可以通過估算來進行驗算。通過在數學解題的不同階段多樣化地應用估算,學生不僅能夠提升數感,也能夠提升數學解題的正確率。除課堂之外,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多多運用估算。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在一次購物后,通過數學小日記的形式估算錢款。鼓勵這樣的實踐行為,就是讓學生應用自己對于數字的理解估算相關結果,可以加強學生估算以及判斷的合理性,既能鞏固學生的估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習慣,又能令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估算的樂趣,意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更愿意學好數學,為現實生活而服務[5]。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并非僅僅培養(yǎng)解題能力,而是還要指導學生如何應用數學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若想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則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目前,估算教學的難點,在于幫助學生突破墨守成規(guī)的計算規(guī)則,指導估算方法,令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價值,明白在處理哪一類習題時可以估算,而什么習題中不能應用估算方法解題,這樣便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估算習慣及技能,學會用估算方法解答數學習題,提高數學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