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政治發(fā)展視野中權力三重特性的理論探微*

        2023-01-07 15:04:08鞏建青喬耀章
        浙江社會科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共生精英大眾

        □ 鞏建青 喬耀章

        內容提要 權力問題歷來是政治學研究的“圣杯”。從政治發(fā)展視野出發(fā),權力普遍存在共生非平衡性、意向有效性與時態(tài)場域性三大特性。共生非平衡性體現(xiàn)的是權力的共生秩序與非平衡的權力分布;意向有效性體現(xiàn)的是權力傾向性的隱性表達與“適應性偏好”的權力塑造;時態(tài)場域性體現(xiàn)的是權力坐標的時空限度。面對權力大眾日益的政治覺醒,傳統(tǒng)以私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的社會制度,其權力精英虛假統(tǒng)治的“遮羞布”只會越來越受到權力大眾“思想和行動”的不斷抵制。相對而言,以公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權力大眾的人民真正享有人民主權,真正享有真實有效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進而能夠不斷贏得人民的普遍信賴。

        羅素曾指出,“在社會科學上權力是基本的概念,猶如在物理學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樣?!敝挥姓J識到愛好權力是社會事務中重要活動的起因,才能正確地解釋歷史。①學者奧爾森也曾指明,權力問題歷來是政治學研究的“圣杯”。②政治學研究與權力研究如影相隨。權力作為政治學自身學科屬性的最基本、最核心概念,對于揭示與解釋政治現(xiàn)實,進而積極吸收人類一切政治文明成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政治發(fā)展視野出發(fā),權力普遍存在共生非平衡性、 意向有效性與時態(tài)場域性三大特性。其中,共生非平衡性主要體現(xiàn)權力的秩序依賴與權力分布; 意向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權力的隱性表達與權力塑造; 時態(tài)場域性主要體現(xiàn)權力坐標的時空限度。

        一、權力的共生非平衡性:秩序依賴與權力分布

        權力的共生非平衡性主要指權力主體之間既存在互為依賴的共生秩序,也存在權力的非平衡性力量分布。其中,權力的共生性,是從權力主體間的生存秩序出發(fā),以共容利益法則,揭示權力共生。權力的非平衡性,是從權力主體相互依賴的程度出發(fā),揭示權力主體相互依賴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平衡性所體現(xiàn)的權力力量分布。正如彼得·布勞等學者所反復強調的,“在社會交往中,存在趨向于不平衡的張力,也存在趨向于相互性的張力。”③從權力的非平衡性力量分布以及秩序依賴的共生性需求出發(fā),探討權力的共生非平衡性可有效展示權力主體的內在關系。

        (一)權力的共生性:權力主體的秩序依賴

        在文明社會以前的原始社會,權力的共生秩序維持著每一個權力主體的基本生存。原始社會,不同權力主體間的權力秩序更多地通過社會習俗得以約定,特別是不同氏族之間基于共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習俗規(guī)范保證著每一個權力主體的整體機會均等。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在國家視域范圍內,隨著政治性權力的真正出現(xiàn),盡管不同權力主體的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有著較為明顯的利益差異與利益沖突,但處于相對優(yōu)勢地位的統(tǒng)治階級出于穩(wěn)定統(tǒng)治的秩序依賴以及被統(tǒng)治階級的生存秩序依賴,權力共生得以延續(xù)。在階級社會中,無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對共生權力秩序都有著現(xiàn)實利益需求。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通過權力共生,以“共容利益”法則維持自身利益和權力秩序穩(wěn)定;另一方面被統(tǒng)治階級基于生存利益需要,在不斷滿足自身的基本生存權利條件下,遵循權力共生法則。

        弗洛姆指出,就人本身而言,“依賴欲”與“統(tǒng)治欲”融為一體,“雙方都失去自我的完整性,完全相互依靠?!m然表面看來它們是對立的,但在本質上卻是源于共同的基本需求的?!雹芨ヂ迥氛J為權力主體的這種矛盾性,是其不得不時時刻刻面臨的難題。統(tǒng)治階級需要被統(tǒng)治階級配合以維持其統(tǒng)治秩序,而被統(tǒng)治階級生存權利則充分通過“依賴欲”表現(xiàn)出來。恩格斯明確把國家產生與社會秩序維系相聯(lián)系,指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⑤。國家產生以來,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職能促使其保持權力非平衡,另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所承擔的社會職能則促使統(tǒng)治階級在“合法性”的“外衣”下,形成權力共生。對此,馬克思強調:“凡是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tài),而不是表現(xiàn)為獨立生產者的孤立勞動的地方,都必然會產生監(jiān)督和指揮的勞動?!雹耷叶哧P系猶如“樂隊指揮與演奏”間的關系一樣。羅素繼承了恩格斯關于國家產生與社會秩序維系的關聯(lián)性問題。羅素指出:“一切組織(特別是國家)的統(tǒng)治問題是雙重的。從統(tǒng)治機關的觀點來看,問題在于如何取得被統(tǒng)治者的默認;從被統(tǒng)治者的觀點來看,問題則在于如何使統(tǒng)治機關不但關心它自己的利益而且也關心在其權力支配下的人們的利益。”⑦羅素認為國家統(tǒng)治過程總是尋求折衷解決方案,以便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和諧共生。

        有別于弗洛姆依賴欲與統(tǒng)治欲的糾纏、 馬克思“樂隊指揮與演奏”的共生關系以及羅素所強調的國家統(tǒng)治的折衷方案,奧爾森則以“共容利益”關注權力共生。奧爾森認為即使那些由完全自私自利的領導人控制的專制國家,利益共生基礎上的權力共生也始終存在。奧爾森比喻為一個固定匪幫在他控制的土地上有自己的共容利益,所以,他不是一匹捕食鹿的狼,而是一個要確保其所養(yǎng)的奶牛能夠得到護養(yǎng)的牧場主。⑧共容利益指導下使用權力,就會使權力的破壞性轉向建設性。這樣,基于互惠原則,統(tǒng)治階級也要限制自己的剝削程度。奧爾森還指出基于利益互惠的權力共生導致一種現(xiàn)象:“一旦存在一個更大范圍的共容利益,指引共容利益使用強制性權力的第二只看不見的手就會以與所有人利益相一致的方式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只看不見的手,就如在完全市場下的第一只看不見的手一樣,都會在帕累托有效的基礎上起作用。”⑨這樣,為了共生秩序,統(tǒng)治階級也會通過讓渡部分權力資源,在優(yōu)勢資源供給的流動性基礎上,實現(xiàn)有利于自身的秩序統(tǒng)治。

        應當始終明晰的是,階級社會以來的權力共生,始終以統(tǒng)治階級的“利劍統(tǒng)治”為最后依托。帕森斯“把武力視為‘支持’命令和義務,類似將黃金或金本位制作為經濟交換媒體來支持貨幣”。⑩唯有武力或者強制權力的特定制裁作用,才能維持具有一定綜合性和強度的穩(wěn)定共生權力關系。統(tǒng)治階級在以武力作為支撐的條件下,為維持權力秩序穩(wěn)定,還通過意識形態(tài)的共生性“基礎設施”,意圖在基本一致的共同價值觀基礎上,把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以國家情感捆綁在一起,以不斷強化權力統(tǒng)治的共生秩序。

        文明社會以來的社會主義國家,統(tǒng)治階級實現(xiàn)了權力主體的最廣泛覆蓋,權力的共生秩序開始以權力大眾而不僅僅是權力精英的目的為依歸。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在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的條件下,一方面權力大眾具有真正成為權力主人的生產基礎,另一方面仍然需要強制權力維持權力秩序。社會主義條件下,要把權力大眾共同價值觀的培育作為權力秩序的重要“基礎設施”加以建設,使權力大眾在共同利益與共同價值的一致性基礎上維持權力共生。

        (二)權力的非平衡性:權力主體的力量分布

        在非階級性的原始社會,社會公共事務使得“公共性”權力維持著每一個社會“權力大眾”的利益,同時限于社會公共事務的功能性差異與多主體角色差異,導致“公共性”的權力亦存在非平衡性的一面。但是這種非平衡性并不等于階級社會以來統(tǒng)治階級對被統(tǒng)治階級的不平等統(tǒng)治。

        對于文明社會以來的權力非平衡性,盧梭就指出,“人類當中存在著兩種不平等,其中一種,我稱之為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另外一種,可以稱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表現(xiàn)在某些人必須損害他人才能享受到的種種特權,……或者至少能讓他人服從自己?!?盧梭更為關注的是第二種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盧梭把政治上的不平等,作為研究的重要聚焦點,引發(fā)后世精英權力學派與交換權力學派等的廣泛爭論。

        精英學派學者莫斯卡認為權力主體的力量分布呈現(xiàn)非平衡狀態(tài),因為“我們只要稍微留意即不難發(fā)現(xiàn),在所有政治有機體中,存在這樣一種持久的事實和傾向:一切社會,從非常原始、文明尚未成形的社會到高度發(fā)展、實力雄厚的社會,都會形成兩個人們的集團,即統(tǒng)治階級和被統(tǒng)治階級。前一個階級總是人數(shù)較少,他們行使一切政治職能,壟斷所有權力,享有權力帶來的諸多特權;而被統(tǒng)治階級在人數(shù)上處于多數(shù),他們受到前一階級的指導和控制……”?。莫斯卡還認為統(tǒng)治階級盡管從人數(shù)上看總是少數(shù)派,但憑借組織優(yōu)勢、吸納優(yōu)勢、 理論優(yōu)勢、 習慣優(yōu)勢等支撐著其優(yōu)勢統(tǒng)治地位。美國學者米爾斯也指出權力關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操縱權力的現(xiàn)象,特別是“隨著信息和權力手段的集中,一些人占據了美國社會俯視眾生的職位,也就是說,他們通過自己的決策,可以影響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米爾斯還指出權力精英通過權力技巧和權力政治“掌控了當代社會的主要組織機構。他們支配著大公司,操縱著國家機器并擁有各種特權……占據著社會結構的戰(zhàn)略要津”。?權力精英通過權力操控,使“沉默群體中的大多數(shù)”,在政策制定上沒有發(fā)言權,有時甚至默許或贊成上層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的價值與決定。

        有別于精英權力學派的分析視角,作為交換權力學派代表人的彼得·布勞從權力交換雙方相互吸引、 相互依賴的程度觀察權力的非平衡性現(xiàn)象。布勞指出:“一個按其他人的要求提供服務的人使他人有義務作出回報。如果有些人沒有報答,他將有強烈的誘因再不為他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以便將這種幫助提供給能以某種形式對他的付出給予回報的其他人。那些拿不出任何別的東西提供給他的人將處于一種壓力之下,他們要遵從他的愿望,按照他的要求行事以對他的幫助作出回報?!币簿褪墙y(tǒng)治階級“可以使得那些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償還他們所需要的服務的人能夠以服從作為回報來獲得這些服務”?。布勞還從辯證性的角度指出,單方面的服務實質上造成了使交換趨于均衡的權力分化。一方面權力不平等基礎上的權力分化明顯構成一種不平衡; 另一方面限于“人們從他們的統(tǒng)治者或政府得到的好處,可能在價值上要超過他們因服從他或它的權力而遭受的痛苦,結果權力差別所帶來的分析上的不平衡或擾動因素就被抵消掉了”。彼得·布勞解釋并區(qū)分了權力行使過程中兩種不同類型的不平衡:“給下屬帶來收益的積極的不平衡,或者剝削和壓迫下屬的消極不平衡?!?彼得·布勞強調,不論哪種權力的非平衡都是與政治資源的分配不均有重大關聯(lián)的。埃哈爾·費埃德伯格針對彼得·布勞的交換權力困境,指出“一個人如若不愿意被其他人當作簡單的工具來使用,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擁有某種可供交換的東西”,?才能消除這種權力不平衡。

        在精英權力學派與交換權力學派基礎上,丹尼斯·朗進一步分析了權力的不平衡或非對稱特性。丹尼斯·朗指出“權力關系的非對稱(非平衡性) 在于掌權者對權力對象的行為實施較大的控制,而不是相反”。?丹尼斯·朗還把權力的不平衡歸結為權力主體間掌握權力領域的多少。丹尼斯指出,在穩(wěn)定的權力關系中,掌控權力“領域”較多的權力主體能夠帶入權力關系更多的資源,因此也就擁有更優(yōu)勢的權力地位。但是限于政治資源(不論是先天還是后天的生成,亦或是交換生成)在全體人民中的分配不均,部分優(yōu)勢社會資源只能被社會少數(shù)人享有。這樣,文明社會以來,“全部組織之間都是統(tǒng)治和從屬的關系,每一個方面的權力分配都是‘不平等的’”?。羅素也指出階級社會以來,所體現(xiàn)出的這種權力不平衡“必須通過一個被授權的‘人的機器’以發(fā)生作用。這個‘人的機器’就是一個等級官僚制度的金字塔?!怯锌刂泼恳粋€人的真正民主管理這種制動器和嚴格守法這種矯正儀,權力機器總是要變成壓迫機器的”。?羅素還指出,即使通過選舉形式,將政治平等引進其他領域仍舊不平等的社會,實際上仍然只對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有利。因為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總是比被統(tǒng)治階級權力大眾具有更大的組織能力和更多的組織設施。在社會組織秩序存在權力非平衡的條件下,即使所謂的民主政治結構同樣也只能是為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的利益服務的。

        文明社會以來,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與被統(tǒng)治階級權力大眾的權力非平衡體現(xiàn)為一種根基于生產資料分配不均的不平等。但隨著人類社會進階到社會主義社會,隨著所有制結構的公共主體性被確立,統(tǒng)治階級首次成為文明社會以來占據絕大多數(shù)權力人的主體力量,而建立在所有制結構基礎上的政治上層建筑,特別是作為政治上層建筑核心的國家政權也實質上更多地具有了公共屬性。這時,政治統(tǒng)治的權力對象已經不是原先與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相對的絕大多數(shù)權力人,而更多地指向階級斗爭的少數(shù)對象。?社會主義社會,盡管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但以公有制為主體地位的經濟基礎已使權力的非平衡性,開始從權力的不平等向權力的分工“不平衡”轉變。

        二、權力的意向有效性:隱性表達與權力塑造

        權力關系的共生非平衡性,既表明了權力主體的相互依賴,同時也指明權力主體間存在非平衡關系,而這種非平衡關系主要表明權力運作的主體意向性特質。權力的意向性認為任何權力主體在運用權力或者掌控權力的過程中都暗含著為其利益目標服務的有意控制,特別是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總是尋求一種權力傾向性的預期設置,而伴隨權力意向性過程中權力的隱性表達,權力隱性塑造基礎上的適應性偏好也普遍形成。這時,權力的意向性與有效性也開始同時發(fā)揮作用?;诖?,李景鵬先生把權力界定為“根據自己的目的去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丹尼斯·朗也把權力“限定為某些人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有意和有效行為”。?

        (一)權力的意向性:權力傾向性的隱性表達

        權力意向性表明權力精英與權力大眾之間都試圖施展自身權力傾向,但是權力的非平衡導致權力意向性主要反映為一種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的“預期反映規(guī)則”或權力精英對權力大眾的操控機制。與此相對應的是,權力大眾為滿足生存權利需要,則只能根據權力精英的傾向性需要預先做好“配合工作”。這樣,即使權力精英不需要明確發(fā)號施令,也可取得“睡中影響”(甘森語)?的潛在效果。權力的意向性并不否定權力大眾也曾意圖表達其利益訴求,但當政治系統(tǒng)中權力的輸入端口與輸出端口都掌控在權力精英手中時,政策議程的篩選機制就可能導致權力大眾的利益要求在被公正表達之前就被壓制或掩蓋。巴卡拉克和巴拉茲將權力的“傾向性的動員”,也就是權力的意向性問題也引入到權力問題的討論中。巴卡拉克和巴拉茲認為權力精英掌控權力議程設置,?往往以自我利益為判斷標準進行“決策制定” 或“不決策”。馬修·柯瑞森以美國鋼鐵公司對蓋瑞市的污染為例,指出盡管權力大眾反對污染,但是美國鋼鐵公司通過議程設置,使反對美國鋼鐵公司的政策輸入無法展開。通過既定制度的“議事日程”,權力精英把可供選擇的但不符合自身利益要求的的政策降低為“沒問題”或“不決定”的地步。這種“沒問題”或“不決定”,漢娜·阿倫特將其界定為“看似無人統(tǒng)治”,實則“充分發(fā)展的官僚統(tǒng)治,無人可與之爭辯,無人可向其訴苦,無人可對其施加壓力”?之狀態(tài)。

        通過權力的傾向性,權力精英的權力意向得以隱性表達,而符合權力大眾的真實利益需要則以“議程篩選”的方式被排除在外。這樣,一系列持續(xù)地和系統(tǒng)地以損害權力大眾利益為代價但卻對權力精英有利的制度程序抑或“游戲規(guī)則”,使得那些獲得好處的“現(xiàn)狀的維護者”占據了更好的社會地位。正如沙特施耐德所特別強調的,在政治系統(tǒng)中,權力精英集團很難做到多元主義的政治實踐,權力精英集團“天仙般合唱隊的歌唱帶著濃厚的上層階級腔調”。?權力精英的任何“決定”與“不決定”都是以是否能服務于自身利益為審視條件的。

        盡管意向性權力是權力人愛好的體現(xiàn),是類本質的權力人的必然本能。所有的權力主體都希望在權力互動中產生對外在世界預期的權力效果。正如??滤赋龅?,“正是人們的意向性行動的彼此互鎖,導致了具有其自身意向性的權力”?。權力的意向性體現(xiàn)為權力精英與權力大眾的共同意向,但是傳統(tǒng)階級統(tǒng)治的社會,權力精英通過議程控制,以“決定”與“不決定”等方式對權力大眾利益和權力產生影響,權力大眾礙于權力傾向性背后的支配性權力,最終導致其在政治實踐中只能偏向權力精英的權力意向,而權力大眾的權力意向則只能深深地被隱藏和被篩選。

        (二)權力的有效性:適應性偏好的隱性塑造

        在傳統(tǒng)階級統(tǒng)治的社會中,權力精英一方面以“決定”或“不決定”等方式實現(xiàn)對政治議程的篩選控制,另一方面權力精英也設法在權力大眾心中塑造偏好。權力精英為了減輕“統(tǒng)治成本”,總是希望達到權力大眾完全不假思索的服從習慣,就像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一樣,使其潛移默化積極服從,進而實現(xiàn)自身權力有效性的達成。事實上,相對于權力的意向性更多側重的是權力精英的“預期操縱機制”,而權力的有效性則更為關注權力大眾的適應性偏好的形成機制。

        如上,資本主義社會明顯存在著權力精英對權力大眾的利益損害,但為什么權力大眾仍然會以政治服從的方式參與政治? 蒂利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權力大眾在現(xiàn)有權力體系中分享著一定利益回報;更為主要的是,權力大眾反叛的高昂代價、服從的慣性作用等多重因素,導致其通常只能以隱蔽方式展開反叛。厄爾斯特把權力大眾對權力精英的遵從,歸結為“適應性偏好的形成”,也就是權力大眾不斷對自身期望進行調整以適應權力精英的統(tǒng)治要求。在厄爾斯特看來,“適應性”是權力大眾的一種錯覺,是由于“缺乏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法而形成的”。?“適應性偏好的形成”,表面上是行動者自主需要的結果,實際上是行動者周圍“有意圖的塑造”形成的。權力大眾基于權力精英支配而形成“適應與順從”的個性,是權力精英隱性控制的后果。

        針對資本主義社會 “適應性偏好的形成”機制,葛蘭西指出,統(tǒng)治階級通過知識分子以知識權力對社會大眾的馴化,是權力有效性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往往依賴統(tǒng)治集團的代理人——知識分子,實現(xiàn)社會霸權與政治統(tǒng)治。?這就導致,在“思想和行動”方面,被統(tǒng)治階級所采用的思想觀念以及思想觀念基礎上的行動,“不是獨立自主的而是屈服和依附基礎的”。?這樣,被統(tǒng)治階級的權力大眾看似權力自由,然則實質上“思想和行動”已被拴在統(tǒng)治階級已經設定好的意識形態(tài)框架之中。

        統(tǒng)治階級權力的有效行使以及被統(tǒng)治階級的權力依附與盲從,阻止了人們“做什么”和“想什么”。印度種姓制度的“梵化”現(xiàn)象,就是其典型案例。印度種姓制度中較高權力地位的“婆羅門和剎帝利為了自身的利益,竭盡全力維護與強化種姓制度”,具體表現(xiàn)為對以往有利于自身的婚姻、飲食等方面的所有限制原封不動地保留。低種姓不甘心永遠處于屈辱的地位,只能依賴于自我欺騙式的“梵化”道路。在“梵化”過程中,許多地位低的亞種姓希望嚴格按照較高種姓制度的規(guī)定,遵守種姓戒律,模仿較高等級種姓的生活習慣與方式,放棄與較高種姓不符合的生活方式,來獲得其認可。印度下層種姓希望通過接受婆羅門等上層種性的風俗習慣、儀式典禮和信仰,提升后代在權力譜系中的地位。?總體而言,不論是葛蘭西所強調的“思想和行動”的屈服和依附還是印度“梵化”現(xiàn)象,都是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為維護其統(tǒng)治地位而對被統(tǒng)治階級權力大眾“適應性偏好的隱性塑造”。

        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的權力行使以及被統(tǒng)治階級的屈從和依附,導致數(shù)量居多的被統(tǒng)治階級權力大眾反而沒有占據權力有效性優(yōu)勢地位。李普塞特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深入考察后,進一步發(fā)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通過宗教等共同價值觀的思想灌輸,比階級等外在概念更能激發(fā)被統(tǒng)治階級的認同。這樣,囿于“適應性偏好”因素,很多下層階級持有上層階級價值觀的可能性反而較大,而上層統(tǒng)治精英的意見、 政治行動的一致性以及上層統(tǒng)治階級對說服工具等的掌控,使下層權力大眾在政治參與過程中很少能真正關注到自身的“客觀利益”。相對而言,人數(shù)較少的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則不斷以權力大眾適應性偏好的形成促成其有效權力支配。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不斷演進,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盡管還不斷通過各種或顯或隱的方式掌控權力,但隨著權力大眾政治參與吁求的提升,從長遠看,權力的“左向漂移”趨勢總會出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面對權力大眾政治參與浪潮,要想維持自身統(tǒng)治秩序,必須逐步強化事實上的權力平等。否則,統(tǒng)治階級只能做到“贏了戰(zhàn)役而輸了整場戰(zhàn)爭”。

        特別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權力大眾日益的政治覺醒,傳統(tǒng)私有制社會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單純依靠預期反映規(guī)則的傾向性動員與對權力大眾的“適應性偏好的隱性塑造”,其權力統(tǒng)治的意向有效性邊際效益亦在不斷降低。面對權力大眾日益的政治覺醒,傳統(tǒng)以私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的社會,其權力精英虛假統(tǒng)治的“遮羞布”只會受到權力大眾“思想和行動”的不斷抵制。相對而言,以公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 以社會主義為定向性發(fā)展目標的社會,主體權力人的人民作為國家的真正主人,可有效規(guī)避傳統(tǒng)社會事實上存在的權力隱性控制現(xiàn)象。

        三、權力的時態(tài)場域性:權力坐標的時空限度

        權力的共生非平衡性與意向有效性主要展示權力主體關系的現(xiàn)實態(tài)勢與有效運作。其中,權力的共生非平衡性體現(xiàn)權力主體的秩序依賴與權力分布,權力的意向有效性體現(xiàn)權力主體的隱性表達與適應性偏好的隱性塑造。相對而言,權力的時態(tài)場域性則更為側重權力坐標的時空限度,更為側重權力有效運作的時空依賴。

        (一)權力的時態(tài)性:階級統(tǒng)治與歷史韌性

        權力在縱向歷史變遷過程中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時間限度。其中,非階級社會的原始社會,利益的共同性導致權力總體呈現(xiàn)說服性權力以及權威形式。根據摩爾根對氏族社會的詳細考察,一個印第安酋長之職不是依靠世襲權而主要依賴全體選民選舉,且全體選民只要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就有隨時罷免酋長的權利。倫斯基也借用霍姆伯格在西里奧諾部落的觀察,指出原始社會中即使由一個首領統(tǒng)治的那些群體,首領的權力通常也是非常有限的。首領“只有使人滿意,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假如人民不滿意,他就會迅速地被替換”?。倫斯基還注意到,在西里奧諾部落酋長和首領有什么高于他人的權力,也只不過是在召集大會時,可以坐在會議的中心。這就表明: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最初階段,“公共性” 的非強制性權力確實曾出現(xiàn)過。在原始社會,酋長和首領職務并不是任何個人的私有財產,共同體內人人平等享有選舉和罷免酋長和首領的權力。在此階段,任何私有權力的觀念都不具有生存土壤。權力的“代理者”只能以權力的共享為基本政治運作方式。

        進入階級社會以來,權力的不平等開始取代趨于總體平等的原始社會權力樣態(tài)。其中,在奴隸社會,奴隸主統(tǒng)治階級受制于歷史發(fā)展階段,其主要維護的只能是奴隸主的權力。同樣如此,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社會,其統(tǒng)治階級受制于私有制權力的本身局限性,維護的也只能是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自身的統(tǒng)治權力。馬克思主義理論把這種權力的時態(tài)性特征歸結為是生產方式本身起決定性作用的結果。事實上,馬克思主義也不排斥在這些社會形態(tài)階段,可能會出現(xiàn)某個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的代表人物,為權力大眾謀利益的“歷史節(jié)點事件”或“歷史壯舉”,但就整個階級社會權力統(tǒng)治而言,毫無疑問維護的都是其統(tǒng)治階級的整體性利益。例如,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著名學者福澤諭吉就曾有過這種“看似矛盾”的尷尬主張。福澤諭吉主張民主政府時代人民是權力的主人,但同時又指出“國民(人民)既已與政府約定,把執(zhí)行政令的權力委交政府,那就絲毫不能破壞這種約束和違背法令”?。福澤諭吉既肯定民主政治時代的人民是主人,又同時認為人民既已把權力委托給公權力,就應該恪遵法令,否則就是違約。但以當時日本的實際狀況看,福澤諭吉所論及的作為抽象“主人”的人民,實際上處于被奴役的無權地位,是最主要的被統(tǒng)治者。福澤諭吉雖痛斥上下尊卑的“名分”,但又主張人們必須遵守社會“職分”。這就給研究者以啟示: 在以私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的社會,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任何權力精英,其身份特征決定了他們維護的首先是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和權力。任何以私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的社會,其名義上的權力平等,實質體現(xiàn)的則是權力統(tǒng)治內容的不平等。

        進入階級社會以后,我們一方面要關注社會形態(tài)縱向演進過程中權力的非平等性,另一方面也要重點關注同一社會形態(tài)內部歷史痕跡的時間限度。尤其對于人類社會某一特定社會形態(tài),其“鏈式發(fā)展”的過程本身是過去的遺跡、現(xiàn)實的基礎和未來的萌芽的結合體。?“鏈式發(fā)展”歷史痕跡的正負向功能尤其要加以關注。對于此,羅素就曾強調傳統(tǒng)權力既是社會頑固滯后的堡壘,同時在習慣勢力、既定制度慣例、準宗教信念等輿論支持下,也有保持權力秩序穩(wěn)定的一面。傳統(tǒng)的權力與習俗、道德、宗教等意識形態(tài)的捆綁,使其具有相當強大的歷史韌性。那種以為任何一群人只要掌握國家機器,就能獲得普遍的順從,是天真而不現(xiàn)實的。?歷史的“鏈式發(fā)展”過程中,往往后一個發(fā)展階段,還得遵循先前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已有政治文化傳統(tǒng)。

        在權力時態(tài)性的歷史韌性方面,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傳統(tǒng)制度慣例的影響。布勞指出制度是某一個既定社會歷史的延續(xù),是社會所有權力人的日常制度信仰。如果這些制度慣例不影響統(tǒng)治階級的正常權力運作,統(tǒng)治階級必須適應這些歷史框架的外在約束。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只有充分依靠傳統(tǒng)力量的正向功能,其政治統(tǒng)治才能較為容易地獲得權力大眾內心的普遍認同;相反,如若傳統(tǒng)權力與現(xiàn)存權力統(tǒng)治或民主權力要求相悖時,就要求對傳統(tǒng)制度慣例做出審慎調整,改變對其不合時宜的權力遵從。因為權力組織的老化與固化是基于成功的習慣,當新的情境產生時,如若習慣變得牢不可破,反而可能成為發(fā)展的阻礙。?故此,要區(qū)別對待傳統(tǒng)權力對現(xiàn)存權力秩序的正負向功能。

        權力時態(tài)性表明權力一方面受到社會形態(tài)縱向演進的總體規(guī)律制約;另一方面,在同一社會形態(tài)內部,權力亦受制于傳統(tǒng)權力的歷史韌性影響。權力秩序要想持續(xù)正常運轉,就要更多地合理利用傳統(tǒng)權力的正向功能,想方設法規(guī)避其負向功能,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才能獲得更為持久和堅實的基礎。

        (二)權力的場域性:場域合力與國情制約

        布爾迪厄指出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吉登斯也“強調權力與場所之間的聯(lián)系特別重要”,場所“是互動體系與社會關系的聚合所。……居所成了展現(xiàn)具體結構特性的場域”?。權力的場域性主要指在特定場域(場所)中,權力運行既依托于權力場域范圍內權力主體的場域合力,同時也受制于最主要場域形式的各國現(xiàn)實國情。

        就權力主體的場域合力而言,在實際權力場域中,盡管權力精英占據非平衡優(yōu)勢地位,但是權力主體間的“縱橫捭闔”則始終存在。一方面權力精英為實現(xiàn)自身統(tǒng)治秩序的長久穩(wěn)定,在權力場域內想方設法把符合自身利益要求的權力關系合法化和合理化。權力精英在過去的“游戲規(guī)則”認同基礎上,設法把有利于自身的法律、慣例輸入到政治體系,通過掌控“政治調解組織”,形成對權力大眾時時刻刻的“監(jiān)督”,導致權力大眾諸多看似“自愿”服從的行為規(guī)范,經常面臨著權力精英無孔不入的滲透。在《規(guī)訓與懲罰》中,??陆忉尩溃骸爱斘艺f到權力機器的時候,指的是它的像毛細血管一樣的存在形式,它與每個人切身相接的那一點:它進入人們的肌理,嵌入他們的舉動、態(tài)度、話語,融入他們最初的學習和每日的生活?!?權力精英的權力統(tǒng)治不只存在于階級對抗、 法規(guī)設立和司法強制一類可見的外部壓迫中,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權力支配消融為日常生活中瑣碎事務的毛細血管,且越是微觀的區(qū)域和生活細節(jié)中,權力精英的滲透就越具有深入性和根基性。權力的嵌入式“治理術”嵌入到支配對象的日常生活,無意之中的“圓形監(jiān)獄”生產出“服從者”,并使支配對象被強制、限制或塑造成一致服從的群體。另一方面,權力精英對權力大眾的“權力集裝器”的使用,則始終無法徹底消弭權力大眾的反抗。詹姆斯·斯科特就通過觀察東南亞地區(qū)農民“各種隱蔽的真實記錄”與“官方的記錄”的差異性,詼諧幽默地指出,面對權力精英設定的“游戲規(guī)則”,權力大眾往往以“深深地鞠躬并且默默地放屁”作為回應?!案鞣N隱蔽的真實記錄”含沙射影地對既有權力統(tǒng)治進行批判,而“官方的記錄”則正好相反?!肮俜降挠涗洝笨偸欠磸蛷娬{,處于從屬地位的團體會贊同關于他們的從屬關系的說法,并且自愿地甚至是充滿熱情地成為處于從屬地位中的伙伴。斯科特指出權力場域中權力主體的縱橫捭闔始終存在,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權力大眾對權力精英的反叛從來沒有停止過。正如有學者所強調的:“權力并非純粹的自上而下的單向度的控制,而是構成了相互交錯的復雜的權力關系網絡結構。在這種權力關系網絡結構中,特定的權力主體往往不僅處于支配者的地位,而且也會處于服從者的地位;不僅會受到那些處于更高支配地位的權力主體的控制,而且也會受到那些受其支配的權力客體的約束。權力以網絡的形式運作在這個網上,個人不僅流動著,而且他們總是既處于服從的地位又同時運用權力。”?特別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權力大眾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開始逐步自主,當其生存權利并不完全依賴于權力精英的制度供給時,權力精英的虛假“面紗”就會被權力大眾無情地撕掉。權力主體的場域合力就會從偏向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轉移到權力大眾這邊。

        權力的場域性,既體現(xiàn)為權力主體的場域合力,也受制于具體場域空間的現(xiàn)實國情。特別是文明社會以來,布爾迪厄與吉登斯等所指涉的“客觀關系的網絡”載體、“場所”亦或“聚合所”,從最宏觀意義上看,則主要體現(xiàn)為不同政治共同體的國家,且限于只有政治共同體的國家具有被其所統(tǒng)治、管理與治理的對象(包括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所承認的合理性與合法性,這就導致權力場域性需要以國家作為場域空間并受制于其特殊國情。盧梭就曾指出:“除了一切人共同的準則而外,每個民族的自身都包含有某些原因,使它必須以特殊的方式來規(guī)劃自己的秩序,……使一個國家的體制真正得以鞏固而持久的,就在于人們能夠這樣地因事制宜……”。?盧梭強調,一個國家的體制如若要“真正得以鞏固而持久”,就必須堅持“共同但有區(qū)別”的原則,也就是要承認不同國家權力場域“質”的差異性,并做好“因事制宜”與因地制宜。

        當今世界主要國家從其基本國情看,主要分為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兩大陣營。在“一球兩制”條件下,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情性質差異,要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權力場域中,一方面“公司和其他商業(yè)企業(yè)已進入政治生活。它們的需求和偏好傳遞到立法者那兒,其迫力和強度不亞于公民們的需求和偏好”,?資本家權力精英通過控制政治生活,使自身的需求和偏好成為立法取向。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社會“過去遺留下來的階級區(qū)分,增加了由市場經濟和普通官僚主義化所造成的新的不平等”。?然而,即使廢除一切舊的不平等,新的更為壓迫性的不平等同樣存在。在資本主義國家條件下,法律、政治領域權力主體的形式平等與根源于私有財產和官僚等級制度的顯著社會經濟不平等,導致市場經濟把無數(shù)的利益給予擁有資源最多的那些權力精英,并通過家庭傳給下一代;而權力大眾寄希望于通過政治動員改變普遍存在的不平等之路,則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障礙。也就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理論上權力大眾能夠通過政治動員擁有改變自身權力不平等的可能,但落到實際場域之政治運作,則很難真實發(fā)生。資本主義國家的權力場域最終實現(xiàn)的仍然是資產階級的利益與權力。

        就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國情場域制約性而言,正如列寧所指出的,盡管“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態(tài)上,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類型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各民族的政治發(fā)展在服從“社會主義” 走向的總體規(guī)律條件下,“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應當擁有自己的民族特點,服從自身國情發(fā)展規(guī)律。列寧強調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客觀發(fā)展,要“弄清、找到和揣摩”各個國家的特點,進而做好“運用共產主義普遍的和基本的原則”和“每個國家各不相同”的特點有機結合,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正如有學者所論述的:“為國家設計一套衣服,不僅要大小合適,長短得體,而且還要配合時令需要。一切重要的法令制度,都要從現(xiàn)實國情出發(fā)?!?

        在全球“一球兩制”條件下,一方面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資產階級所使用的虛假民主無法掩蓋其權力統(tǒng)治的真實運作; 另一方面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其權力運行也要堅持“走自己的路”,進而最大程度地符合自身現(xiàn)實國情。黨的十九大繼續(xù)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xiàn)實國情的精準判斷,是研究當前中國一切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的根本依據。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看,我們既不能忽視我國社會主義質的方向規(guī)定性,又不能離開初級階段這一發(fā)展程度量的現(xiàn)實性。要始終依托最大國情,在遵從政治生活的現(xiàn)實條件基礎上,久久為功地發(fā)掘既有體制的潛力基礎,推進以主體權力人為核心的人民民主。?

        結 語

        從政治發(fā)展視野出發(fā),權力存在共生非平衡性、意向有效性與時態(tài)場域性三大特性。傳統(tǒng)以私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的社會制度,其權力的共生非平衡性、 意向有效性與時態(tài)場域性始終側重維護的是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的利益。特別是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在由資產階級所支配安排的秩序世界中,資產階級通過或明或暗的權力統(tǒng)治,把被統(tǒng)治階級的權力需要淹沒在資產階級構建的“權力金字塔”塔底,而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權力大眾則基于生存權利需要,把統(tǒng)治階級權力精英的秩序統(tǒng)治作為必要的邪惡予以接受。相對于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假權力與虛假民主,以公有制為主體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則可為人民真正享有人民主權、享有真實有效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充足制度基礎。

        注釋:

        ①⑦???[英]伯特蘭·羅素:《權力論:新社會分析》,吳友三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4、153~154、236、81、143 頁。

        ②⑧⑨[美]曼瑟·奧爾森:《權力與繁榮》,蘇長和、嵇飛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12~13、21 頁。

        ③??[美]彼得·布勞:《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李國武譯,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第64、66~67、68~69 頁。

        ④[美]弗洛姆:《逃避自由》,劉林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105 頁。

        ⑤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載《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 頁。

        ⑥馬克思、 恩格斯:《資本論》(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1 頁。

        ⑩???????[美]丹尼斯·朗:《權力論》,陸震綸、鄭明哲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10、4、151、156、294、248、239 頁。

        ?[法]盧梭:《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第45 頁。

        ?[意]加埃塔諾·莫斯卡:《政治科學要義》,任軍鋒、宋國友、包軍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 頁。

        ?[美]賴特·米爾斯:《權力精英》,尹宏毅、法磊譯,新華出版社2017年版,第1~2 頁。

        ?[法]埃哈爾·費埃德伯格:《權力與規(guī)則——組織行動的動力》,張月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 頁。

        ?[希臘]波朗查斯:《政治權力與社會階級》,葉林、王宏周、馬清文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04頁。

        ?鞏建青、喬耀章:《政治發(fā)展視野中權力演化的四重向度》,《學術界》2021年第9 期。

        ?李景鵬:《權力政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7 頁。

        ?參見[美]夏夫利:《權力與選擇》,孟維瞻譯,世界圖書北京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10 頁。

        ?[英]馬克·G.E.凱利:《導讀??隆葱允罚ǖ谝痪恚赫J知意志〉》,王佳鵬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85~86頁。

        ??[英]史蒂文·盧克斯:《權力 一種激進的觀點》,彭斌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134、39 頁。

        ?[意]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曹雷雨、姜麗、張跣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7 頁。

        ?方漢文:《東方文化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 頁。

        ?[美]倫斯基:《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關信平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33 頁。

        ?[日]福澤諭吉:《勸學篇》,群力譯,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33 頁。

        ?喬耀章:《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縱橫談》,蘇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46 頁。

        ?[法]布爾迪厄、[美]華康德:《反思社會學導引》,李猛、李康譯,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122 頁。

        ?[英]安東尼·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胡宗澤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年版,第13~14 頁。

        ?張一兵:《回到??隆┝π詷嬓蚺c生命治安的話語構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48~449 頁。

        ?彭斌:《作為支配的權力: 一種觀念的分析》,《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12 期。

        ?[法]盧梭:《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68 頁。

        ?[美]查爾斯·林德布洛姆:《政治與市場: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王逸舟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年版,第4 頁。

        ?列寧:《論面目全非的馬克思主義和“帝國主義經濟主義”》,載《列寧選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77 頁。

        ?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載《列寧選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7 頁。

        ?陳柏心:《中國政治發(fā)展的途徑》,《清議》1948年第10 期。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0 頁。

        ?陳家剛:《協(xié)商民主與國家治理》,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版,第98 頁。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 頁。

        猜你喜歡
        共生精英大眾
        一汽-大眾ID.6CROZZ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眾ID.3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人與熊貓 和諧共生
        它們都是“精英”
        共生
        優(yōu)生共生圈培養(yǎng)模式探索
        優(yōu)生共生圈培養(yǎng)模式探索
        精英2018賽季最佳陣容出爐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4
        當英國精英私立學校不再只屬于精英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1
        昂科威28T四驅精英型
        世界汽車(2016年8期)2016-09-28 12:11:11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丁香| 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 亚洲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琪琪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偷自拍国综合第一页| 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极品尤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真人直播 免费视频|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网红尤物泛滥白浆正在播放| 久久成人成狠狠爱综合网| 久久久天堂国产精品女人| 久久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欧韩视频一区二区无码| 性色av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麻豆久久av入口| 日本japanese丰满多毛| 成年女人A级毛片免| 国产黄色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 98色婷婷在线|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在线观看女同一区二区|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男人深夜影院无码观看| 亚洲成av人片极品少妇|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美女| 水蜜桃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 狠狠摸狠狠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