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獨立,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
出版家沈昌文年輕時做《讀書》雜志編輯時,想請一些老輩學(xué)人為雜志撰稿。編輯向作者約稿,本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有些老文人性情古怪,所以,在向他們約稿之前,編輯們就十分猶豫,擔(dān)心遭到拒絕。
沈昌文談到了金克木的情況:“我們?nèi)フ疫@位老先生之前,編輯部內(nèi)的老人就同我們打招呼,說這位老教授特別不好對付,脾氣特大。等我們一接觸,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如此,金老特別容易親近。我想這可能因為過去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老知識分子看到官方的編輯不免要有幾分警惕?,F(xiàn)在不一樣了,我同他談話,總是無法結(jié)束。他送行時,同你握手言別,然后手握門把,還要談三五分鐘。一次趙麗雅找他寫一篇稿子,他一口氣寫了五篇,統(tǒng)統(tǒng)請趙處理?!?/p>
沈昌文還談到了張中行:“剛開始時,聽說他就是《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澤,要不要找他,很猶豫。后來一生二熟,發(fā)現(xiàn)這老頭兒真能寫。那時主要由趙麗雅同他聯(lián)系,他們很快成了知己。張老為《讀書》越寫越多,但他只是隨便寫寫,卻把埋藏在深處的寫作熱情給挖掘出來了。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本來打口井取點兒水喝,沒想到一下子冒出了豐富的石油。值得一提的是,張中行先生對趙麗雅有深刻的印象。1993年他寫了一篇名為《趙麗雅》的專文,居然說:‘我,不避自吹自擂之嫌,一生沒有離開書,可是談到勤和快,與她相比,就只能甘拜下風(fēng)。作者和編輯的交往到如此莫逆的程度,實為我畢生所僅見。”
由此可見,當(dāng)我們要與他人交往的時候,千萬不能被一些傳言左右,要清除內(nèi)心存在的障礙,大膽地去交往,如此才能使彼此建立起融洽的關(guān)系。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