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 萬 衛(wèi)婷婷
張清辰
2022年5月10日,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對2022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進行公示,在20位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出生于1988年6月的張清辰是年紀最小的一位。得知評選結果時,他心里除了高興,更多的還是感受到一種激勵和鼓舞。
立足國家重大需求,踏實做研究,為民謀福祉,做“敢于擔當,敢挑大梁”的科技工作者,是張清辰作為一名青年學者給自己的定位。細數其成就,回望其經歷,不難發(fā)現,張清辰不僅走得快,而且走得穩(wěn)。當記者詢問其成功秘訣時,他回答道:“對于我們大家來說,之所以能在教學上取得進步,在科研上取得成果,其實不單純有賴于工作特性,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也起著決定性作用。就我個人而言,‘綜合素質’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個人在豐富經歷中所培養(yǎng)出的文化素養(yǎng),所形成的人生格局?!?/p>
縉云山麓,嘉陵江畔,那個宏麗莊重、氣象萬千的花園式校園——西南大學,是張清辰記憶中永遠鮮活的一抹陽光。母校西南大學留給了他太多太多的回憶和人生財富,以這里為起點,他踏上了攀登科技高峰的漫漫征途;以這里為港灣,他在眾多師長的指引下找到了遠航的燈塔,懂得了如何為人、如何為學、如何為師。他尤其感謝自己的科研引路人唐雁教授。這位教授和藹可親,深諳因材施教的要訣,無論是每周一次的一對一科研探討,還是傳授做人、為師道理時的寓教于行,都在張清辰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現在我自己帶了16名學生,我向他們傳授的科研方法,依然大部分沿用的是唐雁老師傳授給我的方法,至少從我的人生軌跡來看,這的確是一條正確的道路?!贝送?,當年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的院訓“做人做事做學問,盡心盡力盡責任”至今仍深深印刻在張清辰的骨子里,作為他的人生準則之一,支撐著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2年,張清辰前往大連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與有著厚重人文氣息的西南大學不同,作為一所純工科院校,大連理工大學在培養(yǎng)張清辰的科研能力方面有著更大的影響。這一時期,張清辰主要從事人工智能相關的理論研究,師從軟件學院陳志奎教授。他著重對計算機的學習方法進行優(yōu)化,并于2016年先后獲得國際計算機協會(ACM)大連分會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可擴展計算委員會杰出博士學位論文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張清辰從小到大最常從父母口中聽到的一句教誨,也是他的另一條人生行為準則?;谶@條準則,張清辰先是從黑龍江省肇東市走入西南大學,又從西南大學來到大連理工大學,并于2016年再度漂洋過海,前往加拿大圣西維爾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圣西維爾大學這所開放型的國際學府,一方面拓寬了他的視野,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對整個世界的認知程度,對培養(yǎng)其胸懷開放的人生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疤岬竭@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博士后導師——現任海南大學學術副校長兼計算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楊天若教授?!睆埱宄交貞洠鋵嵲缭谒x博士期間,就曾得到過楊院士的指導。那時起,他就被楊院士的科研態(tài)度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希望能夠從這位優(yōu)秀學者的身上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得益于導師的指導和支持,以及自身的努力奮斗,張清辰獲得2018年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可擴展計算委員會“青年科學家”獎,取得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突破成果并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因為熱愛科研,張清辰向來以攻堅克難為樂,不以科研之苦為苦。所以回憶過往的科研經歷時,他記憶中印象最深的總是取得突破時的歡欣喜悅,對于其中的“艱辛過程”反倒印象模糊。只記得,每當遇到困難時,他總會告訴自己:“堅持再走一步,不要被困難擊退。不要輕易因為困難去否定自己當初選定的題目,自己設計的方案,只要多嘗試、多調整、多優(yōu)化、多實驗,最終一定會成功。”以自身經歷為參照,張清辰勉勵青春年華的莘莘學子:“不要在奮斗的年齡選擇安逸,將來的自己一定會感謝現在奮斗和努力的自己。”
一直以來,張清辰都秉持著兼容并包的科研理念,在各個階段的科研過程中,不僅十分注重和不同地域及國家的不同科研機構、高校保持合作,并且積極和不同學科領域進行交流。
“人工智能本質上是一個工具學科,可以為各行各業(yè)提供服務?!边@些年來,張清辰進行過智慧司法、智慧醫(yī)療等多種探索,在他看來:“只要能夠讓我的科研成果為老百姓服務,無論應用在哪一領域,我認為都是對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種實現?!钡f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智慧醫(yī)療,這與其家庭有著密切關聯。
雖然出身農村,但由于父親是一名熱愛閱讀的獸醫(yī),因此從小到大,張清辰的家中都擺滿了各種醫(yī)學相關典籍、文學作品和科普讀物,這為少年張清辰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使其對醫(yī)學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之后來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與國家名中醫(yī)長白川教授結識,受到了他救死扶傷精神的鼓舞,張清辰便決定進軍醫(yī)療行業(yè):“這是一項與百姓生命健康直接相關的偉大事業(yè),又是每個人都會關注的重大話題。如果我能夠通過自己的研究推動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一方面符合我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我的人生價值?!痹谠缙诘难芯恐?,張清辰主要嘗試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疾病診斷的精度,并希望借此依據每位患者不同的患病情況、身體素質狀況,為其推薦合適的治療方案。針對相關問題,他率先提出了較具特色的深度學習模型,將傳統的深度學習模型擴展到一個張量空間,對大規(guī)模多模態(tài)醫(yī)療數據進行有效分析。之后,他又在此基礎上開展進一步優(yōu)化工作,在醫(yī)療大數據的聚類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突破。近年來,他同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大連長興中醫(yī)院合作,在智慧醫(yī)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頂級期刊發(fā)表論文50余篇,其中兩篇文章先后獲得了2019年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智能計算委員會(IEEE SCSTC)最有影響力論文獎和2020年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信息物理系統技術委員會(IEEE TCCPS)最有影響力論文獎。
在加拿大攀登積淀期間,與導師楊天若一樣,張清辰雖身在海外,但心里始終眷戀著祖國的文化,牽掛著祖國的發(fā)展。回國,是他們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海南省對標世界高水平開放形態(tài),全面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相繼出臺多項人才聚集政策。作為海南唯一和全國熱帶地區(qū)唯一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海南大學著眼于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的全局,落腳于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實踐,凝心聚力、砥礪前行。這使得張清辰看到了海南省的無限發(fā)展?jié)摿Γ骸叭绻麕资旰蠡蛘弋斘彝诵輹r回顧自己這一生,想起‘我也屬于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者之一’的時候,我一定會由衷感到自豪和榮譽?!币虼?,在“百萬人才共建海南”的感召下,張清辰于2020年年底回國,并追隨導師的步伐加入海南大學,成為建設大軍中的一員。
張清辰正在作學術報告
一回國,張清辰便迅速投入工作當中,教學、管理、科研三管齊下。在教學方面,他帶領由本科生組成的創(chuàng)新團隊,在2021年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團體程序設計天梯賽上奪得海南省“珠峰爭鼎”團隊/高校特等獎;次年,這支隊伍在此前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改進,在2022年4月取得了全國團體程序設計大賽本科組三等獎的好成績。張清辰說:“其實這10名同學是自發(fā)組織成了一支隊伍,然后選擇我來做指導教師,所以我很感謝他們認可我,愿意和我并肩作戰(zhàn)?!?/p>
在管理方面,張清辰當前擔任海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分管學院科研管理和人才引進工作。對張清辰來說,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一種鍛煉和提升溝通能力的過程,包括學習如何對每一位老師的科研工作進行審核并鼓勵大家共同奮斗;學習如何與每一位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高層次人才進行溝通和交流,為學院引進人才等。對此,他十分感謝海南大學“相信年輕人,把重擔交給年輕人”的辦學和經營理念,為他創(chuàng)造了發(fā)揮個人能力的廣闊舞臺,也十分感謝計算科學與技術學院每一位老師對他工作的理解、包容和支持。
在研究方面,張清辰秉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科研理念,聚焦百姓看病需求,從尋常的就診流程中注意到:醫(yī)生進行診斷救治之前往往會詢問患者的癥狀、體征、既往病史、生活環(huán)境等信息,而后才會進一步依據情況給出核磁共振檢查、血液化驗等進一步建議,最終將多種信息進行匯總并確定具體疾病和診治方案。這一系列過程其實就是在收集、分析和處理患者的醫(yī)療數據。例如,從計算機輔助診斷的角度看,疾病診斷的特點與關鍵在于對患者體征、癥狀和醫(yī)學影像等所構成的多模態(tài)醫(yī)學數據的準確分類?;貒两?,張清辰分別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海南省重點研發(fā)等項目,面向海南自貿港智慧養(yǎng)老建設的迫切需求,針對老年人慢性病診斷難、治療過度等問題,研究多模態(tài)醫(yī)學數據分析關鍵技術,研發(fā)基于醫(yī)學數據分析的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系統,致力于實現精確診斷慢性疾病,為老年人制訂個性化動態(tài)治療方案,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如今,在海南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張清辰帶領6位青年教師組建智慧醫(yī)養(yǎng)創(chuàng)新聯合實驗室,率領團隊積極與當地多家醫(yī)院、藥企單位進行合作探索。他們專注于癌癥數據分析與處理,設計機器學習模型與算法,揭示癌癥發(fā)病軌跡和規(guī)律、預測癌癥發(fā)病概率、精準診斷癌癥亞型、為癌癥患者制訂個性化動態(tài)最佳治療方案等?!拔业难芯烤褪窍M軌蚓C合癌癥患者的各方面數據,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完成從這些多模態(tài)數據的整合,到診斷,再到推薦治療方案的整個流程?!睘楣タ税┌Y這一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世界難題做出努力?!皩⒗碚撊谌雽嵺`,讓成果走進百姓心中,真正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這是張清辰帶領的這支年輕團隊共同為之奮斗和努力的目標。
基于團隊早期在智慧醫(yī)療研究過程中的探索和積累,如今,張清辰和他的團隊已初步完成了臨床數據的采集,在多模態(tài)數據的建模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的進展,這些階段性的成果不僅成功發(fā)表在相關領域的國際期刊上,更重要的是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也發(fā)揮了令人驚喜的作用。回望曾經走過的道路,張清辰總結:“不管我們從事科研工作也好,教學工作也好,管理工作也好,首先要將做人放在第一位,然后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只要盡到自己的責任,最終一定會有所收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