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允龍
(濟寧市市直機關醫(yī)院內科,山東濟寧 272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診心內科高發(fā)疾病,是冠狀動脈突發(fā)阻塞,致使局部心肌血供中斷而誘發(fā)的缺血性壞死,可引起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癥狀,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阿托伐他汀作為他汀類藥物之一, 可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管內血栓形成,阻止心肌持續(xù)性壞死[2]。 近年來,隨著中醫(yī)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在心血管類疾病治療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3]。 麝香保心丸是由多味中成藥制成的益氣活血劑,具有芳香溫通、益氣強心等作用。 為了解麝香保心丸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在AMI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選取本院 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 AMI 患者 82 例為對象,通過分組對照的方式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82 例AMI 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1)AMI 診斷標準符合《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4],并經心電圖等輔助檢查確診;(2)心前區(qū)疼痛超過 30 min;(3)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4)入院前3個月未服用過本研究相關藥物。 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肝、腎、肺等疾病者;(2)合并嚴重心律失?;蛐墓δ懿蝗?;(3)2 周內有出血性腦卒中病史者。 本研究經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 對照組 41 例中男 21 例,女 20 例;年齡 45~78歲,平均年齡(61.57±6.13)歲;AMI 病程 0.65~6.15 h,平均病程(3.52±1.08)h;身高 156~179 cm,平均身高(171.33±3.49)cm;體重 55~93 kg,平均體重(74.25±8.11)kg;單支冠狀動脈病變16 例,多支冠狀動脈病變25 例;合并高血壓18 例,糖尿病10 例,高脂血癥13 例。 觀察組 41 例中男 22 例,女 19 例;年齡 43~78歲,平均年齡(61.45±6.06)歲;AMI 病程 0.75~6.10 h,平均病程(3.54±1.12)h;身高 155~180 cm,平均身高(171.14±3.56)cm;體重 53~94 kg,平均體重(74.47±8.02)kg;單支冠狀動脈病變15 例,多支冠狀動脈病變26 例;合并高血壓 19 例,糖尿病 9 例,高脂血癥13 例。 兩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 包括持續(xù)檢測心電圖、血壓和血氧飽和度;安排患者臥床休息;保持靜脈通道;鎮(zhèn)痛;吸氧等一般治療。 同時給予患者硝酸酯類藥物以擴張血管。
在此基礎上, 給予對照組患者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規(guī)格:10 mg)口服,40 mg/次,1 次/d。 給予觀察組患者麝香保心丸 (上海和黃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31020068,規(guī)格:22.5 mg)口服,45 mg/次,3 次/d,同時給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鈣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 周。
(1)臨床療效:顯效:心電圖穩(wěn)定,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心電圖較穩(wěn)定,臨床癥狀改善;無效:心電圖、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心功能:治療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診斷儀(美國 ALT 公司,APOGEE800 型)測定患者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 (LVESV)、 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 (3)血管內皮功能: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于4℃溫度下以1 500 r/min 轉速離心10 min, 分離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內皮素(ET),采用硝酸還原酶法測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 (4)炎癥反應:治療前后,分別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常溫下以4 000 r/min 轉速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患者血清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1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5)不良反應:包括頭暈、惡心、頭痛、腹痛、肌痛、口干、皮疹等。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心功能指標等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 t 檢驗;臨床療效等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 LVESV、LVEDV 均低于對照組,LVEF 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組別對照組(n=41)觀察組(n=41)t 值P 值LVESV(mL)治療前 治療后LVEDV(mL)治療前 治療后99.73±10.14 98.91±10.23 0.365 0.716 89.87±11.62 75.98±11.25 5.499 0.000 155.34±15.67 156.18±16.01 0.240 0.811 139.84±15.09 125.22±13.26 4.660 0.000 LVEF(%)治療前 治療后42.43±7.13 41.95±7.32 0.301 0.764 52.24±7.43 59.37±7.36 4.365 0.000
治療前,兩組的ET、NO 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 ET 水平低于對照組,NO 水平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表3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組別對照組(n=41)觀察組(n=41)t 值P 值ET(μ/L)治療前 治療后9.12±2.14 8.94±2.03 0.391 0.697 7.13±1.12 5.07±1.05 8.592 0.000 NO(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41.13±6.03 40.86±6.07 0.202 0.840 47.36±7.23 55.61±8.06 4.879 0.000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 CRP、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組別對照組(n=41)觀察組(n=41)t 值P 值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9.04±1.86 8.87±1.82 0.418 0.677 5.03±1.01 3.43±1.03 7.102 0.000 13.67±2.12 13.11±2.16 1.185 0.240 8.67±2.57 4.35±1.61 9.121 0.000 TNF-α(pg/mL)治療前 治療后8.46±2.01 8.82±1.98 0.817 0.416 7.37±2.04 4.45±1.87 6.756 0.000
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1 例,肌痛1 例,頭痛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32%(3/41);觀察組出現(xiàn)皮疹 1 例,頭暈 1 例,口干 1 例,腹痛 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76%(4/41)。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56,P=0.693)。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由脂肪、膽固醇、鈣和血液中其他物質在動脈內膜形成的一種黏性粥樣斑塊,是AMI 最常見的誘發(fā)因素。阿托伐他汀是一種羥甲基單酰輔酶A 還原抑制劑,具有較強的降脂作用,能夠通過抑制肝臟中羥甲基單酰輔酶A 還原, 阻止膽固醇生物合成,降低患者血漿中膽固醇與血清脂蛋白的濃度,還可減少動脈壁泡沫細胞和巨噬細胞形成,并通過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徙,修復血管內皮,穩(wěn)定斑塊,改善AMI 患者病情[5]。 但單一應用阿托伐他汀在提高AMI 患者心功能方面的效果不夠理想, 且長期用藥易引起肌肉損傷、 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應聯(lián)合其他藥物進行綜合治療[6]。
中醫(yī)認為AMI 的病位在心,是因元氣不足,心氣虛弱,以致氣血瘀滯,瘀阻心絡,臨床治療應注重活血益氣、行氣通絡[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LVESV、LVEDV 低于對照組,LVEF 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麝香保心丸在AMI 治療中的效果顯著,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分析其原因為,麝香保心丸是一種益氣活血劑,含有人工麝香、人參提取物、人工牛黃、肉桂、冰片、蟾酥等多種成分。 其中人工麝香具有活血化瘀、強心之效;人參、肉桂、冰片、蟾酥等具有開竅辟穢、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等功效。 諸藥共用,可發(fā)揮活血散瘀、益氣強心、行氣止痛之效,改善患者心功能[8]。 血管內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變化是AMI 的病理特征之一, 介于血流與血管壁組織之間,通過分泌ET、NO 等血管活性物質調控血管舒張。 其中ET 是維持基礎血管張力和心血管系統(tǒng)穩(wěn)定的重要因子, 具有調節(jié)心血管功能的作用;NO 是內皮細胞產生的舒血管因子,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等作用。血管炎癥反應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AMI 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出CRP、IL-6、TNF-α 等炎性因子水平異常升高[9]。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治療后的ET、CRP、IL-6、TNF-α 水平更低,NO 水平更高,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麝香保心丸利于改善AMI 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 減輕機體炎癥反應。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可通過改善血管的內皮細胞功能,保護血管內皮,阻遏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還可促進缺血心肌周圍血管新生,增加心肌供血,抑制心肌缺血導致的血管炎癥和心臟內膜增生,從而有效抑制心室重構[10]。 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麝香保心丸,可標本兼治,協(xié)同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及血管內皮損傷,維持心肌的正常血液供應,從而改善心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麝香保心丸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AMI 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麝香保心丸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治療AMI 能減輕患者炎癥反應,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及血管內皮功能,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