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子旭 陳爽 遼寧工業(yè)大學
由于短視頻擁有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以及內容形態(tài)多樣化等特點,所以能夠有效促進新聞傳播,提高新聞傳播力度。而對短視頻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與實踐進行研究分析,則能為短視頻在新聞傳播中的實踐提供依據,繼而為促進新聞傳播發(fā)展提供便利。
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可以將“大而全”的新聞選題變成“小而精”,使新聞傳播的視角發(fā)生變化,更加符合群眾對于新聞的心理需求,讓群眾能夠透過短視頻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新聞信息,從而促進新聞傳播發(fā)展,讓短視頻新聞傳播效益最大化。
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短視頻這種微小視角更加符合群眾的習慣,滿足群眾對信息的需求。而且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可以將整個新聞采編的過程進行縮減,使新聞內容更加精簡,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視聽語言的作用,讓群眾在觀看新聞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獲取自己所需的新聞信息,以此來提高新聞的吸引力。
同時,通過微小事件進行新聞傳播,可以讓新聞內容更加貼近群眾的日常生活,讓新聞故事更加真實。這是因為短視頻與傳播新聞不同,短視頻新聞需要在新聞現場進行拍攝,并且對于新聞素材也不需要太多的處理工作,所以能夠讓群眾更加直觀了解整個新聞過程。另外,短視頻新聞傳播,十分適合進行突發(fā)新聞的報道,增加新聞傳播的時效性,讓群眾能夠及時掌握相關新聞信息,促進新聞傳播發(fā)展。
隨著數字及時和5G網絡的發(fā)展,適應手機縱向的豎屏視頻格式成為短視頻新聞的發(fā)展主流[1]。因此為了滿足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要,應該積極采用豎屏傳播的方式來進行短視頻新聞傳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加新聞感染力,促進新聞傳播不斷發(fā)展。
此外,與橫屏傳播方式不同,豎屏傳播方式由于運用了大量的特寫,更加重視對人物的呈現,以此來加深群眾對新聞內容的了解。也正因為如此豎屏傳播方式更加適合具有沖擊力以及沖突性的新聞信息,再搭配相應的圖片、文字以及音樂等,能夠使新聞信息更加真實,讓群眾在觀看新聞時產生“在場感”,讓新聞傳播的感染力得到提升。如在各類重大新聞事件出現時,各新聞媒體往往會迅速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報道,將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展現在群眾面前,通過這種豎屏傳播的方式,可以使新聞真實感更加強烈,從而更好吸引群眾。同時利用夸張的文字搭配背景音樂,能夠將群眾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增加新聞的感染力,使新聞能夠廣泛傳播。
不僅如此,在融媒體時代,采用豎屏傳播方式進行新聞傳播,能夠給群眾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更好將群眾的目光帶入到新聞當中,給群眾帶來視覺以及情感的雙重沖擊,顯著提高新聞信息的感染力。
與傳統(tǒng)新聞傳播方式不同,短視頻新聞傳播更加側重新聞當中的某一主題,并且短視頻由于時間限制,使得媒體工作人員在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時,必須將無用的情節(jié)刪減,讓群眾在觀看新聞時,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新聞內容。因此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能夠有效簡化新聞內容,強化新聞表達能力,讓群眾更加快速獲取自己需要的新聞信息,滿足群眾的信息需求以及情感需求。
并且短視頻受限于篇幅,使得短視頻無法像傳統(tǒng)新聞傳播方式那樣,將整個新聞事件完整還原,因此媒體人員只能抓住新聞信息當中的重點,然后以此來進行敘述,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上滿足群眾對短視頻新聞傳播的需求,促進新聞傳播發(fā)展。
除此之外,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能夠增加新聞信息的沖擊力,有效調動群眾的情感,吸引群眾的注意力,以此來激發(fā)群眾觀看新聞信息的欲望,使短視頻新聞傳播的傳播力度不斷增強,促進新聞傳播不斷發(fā)展。
現階段,短視頻已經成了流量風口,使得短視頻當中的各種元素迅速流行于群眾當中,對傳統(tǒng)媒體產生了強烈的沖擊[2]。而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媒體工作人員便可以借助短視頻當中的流行元素來進行新聞傳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新聞信息的影響力,促進新聞傳播發(fā)展。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流行元素在短視頻當中并不是隨意添加在一起的,而是彼此之間相互聯系,具有互文性。
同時,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上那些流行的音樂和新聞信息搭配在一起,這樣可以給群眾帶來良好的視聽效果,使新聞信息更加具有情感沖擊,提高新聞的影響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音樂時要盡可能選擇群眾所熟知的音樂,并且還要和新聞內容相符合,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短視頻新聞傳播的作用,促進新聞傳播發(fā)展。
不僅如此,媒體工作人員還可以在新聞信息當中搭配一些吸引眼球的標題或者字幕,讓群眾觀看新聞時能夠瞬間掌握新聞信息,滿足了群眾對于信息獲取的需求。另外還能夠搭配一些圖片,讓新聞信息變得更加真實完整,使新聞信息的表現力以及感染力得到顯著提升,增強新聞的影響力。
現區(qū)間已完成穿越,根據施工過程中和后續(xù)的監(jiān)測數據,0#承臺角點最大累積沉降-3.4 mm,1#承臺角點最大累積沉降-1.6 mm,2#承臺角點最大累積沉降-2.1 mm,最大差異沉降3.4 mm,滿足控制要求。
現階段,短視頻新聞平臺當中的新聞內容同質化情況十分嚴重,降低了群眾觀看新聞的興趣。并且很多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時,只是簡單將各種新聞視頻搬運過來然后進行二次加工,缺少獨家短視頻新聞,使得媒體缺乏特色以及時效性。并且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由于缺乏規(guī)范性操作,導致短視頻新聞的質量難以保證,嚴重影響了群眾的觀看體驗,而且在視頻的配樂上,同質化配樂嚴重。
不僅如此,再加上短視頻推薦機制的影響,使得短視頻新聞想成為爆款充滿隨機性,使得群眾對于媒體的認知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媒體在進行短視頻新聞報道時,煽情傾向嚴重,希望以此來調動群眾的觀看興趣,但是過度煽情很容易便會造成新聞傳播出現負效應,不僅無法促進新聞傳播發(fā)展,還會降低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例如:有些女性醫(yī)護人員為了抗擊疫情將自己的頭發(fā)剃光,在對其進行新聞報道時本想贊揚女性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貢獻,但是由于媒體工作人員在制作短視頻時過度煽情,造成有些醫(yī)療隊競相效仿,導致與事情本意相違背。
不僅如此,很多媒體在進行短視頻新聞傳播時,為了提高與群眾的互動性,背離了新聞傳播的原則,使得新聞傳播效果不好。
由于受到短視頻傳播機制的影響,使得轉發(fā)、點贊以及評論對于短視頻十分重要,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短視頻新聞傳播力度,增加新聞曝光度,讓更多的群眾了解短視頻新聞,但是很多媒體在進行短視頻新聞傳播時,與群眾的互動性不強,沒有意識到與群眾互動的重要性,導致短視頻新聞轉贊評論數出現失衡,嚴重影響短視頻新聞的價值發(fā)揮,不利于短視頻新聞傳播發(fā)展。
首先,媒體工作人員必須轉換新聞傳播的語態(tài),并將網絡亞文化融入新聞傳播當中。短視頻平臺的整體環(huán)境刺激并催生了網絡亞文化的生長,使其逐漸成為短視頻文化生態(tài)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3]。因此為了更好進行短視頻新聞傳播,必須要對新聞內容以及表現方式進行轉變,將新聞的重點放在小人物以及小生活上面,使新聞內容更加符合群眾的日常生活,同時還要根據熱門元素,結合短視頻平臺的特點,對新聞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以此來促進短視頻新聞傳播發(fā)展,滿足群眾對短視頻的需求。例如:《人民日報》發(fā)布的女子儀仗隊變裝短視頻,便是結合了當時熱門話題,通過女兵變裝前后的變化,給群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提高群眾的興趣,促進短視頻新聞傳播。
其次,媒體工作人員還要加強對獨家新聞的報道,避免同質化新聞,如此可以顯著提高新聞的質量,以此來滿足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而且加強獨家新聞報道,還可以讓媒體賬號更加有特色。
要想促進短視頻新聞傳播,發(fā)揮出短視頻新聞傳播的作用,讓更多的群眾能夠了解新聞信息,就必須要杜絕同質化內容,根據自身的實際定位,打造賬戶特色,并強化賬戶的品牌效應。為此媒體工作人員可以在賬戶的界面設置視頻專輯,這樣不僅可以讓新聞信息的主體更加突出,而且可以讓群眾更加快速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例如:“央視新聞”的抖音賬戶會根據當下的時事熱點,設置“中國UP”“揭秘航天員太空生活”等專集,并且還會為這些專集設計統(tǒng)一的新聞標識,讓群眾在觀看新聞時,一看到標識便知道新聞內容,以此來加深群眾對專集新聞的認識和了解。
不僅如此,媒體工作人員還可以利用新聞視頻當中的個人形象將其打造成抖音賬戶形象,從而形成一個專屬的品牌,以此來強化品牌效應,使群眾一看到這個形象,便能想到對應的短視頻賬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促進短視頻新聞傳播,讓更多的群眾能夠掌握短視頻新聞,發(fā)揮出短視頻新聞傳播的作用。
短視頻新聞傳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新聞傳播影響力,促進新聞傳播發(fā)展,讓群眾能夠通過更多渠道來了解新聞內容,以此來滿足群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因此媒體工作人員在進行短視頻新聞傳播時,應該加強與群眾之間的互動,增加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累積群眾,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促進新聞傳播不斷發(fā)展進步。首先,媒體工作人員要靈活利用短視頻的熱門話題,圍繞著熱門話題開展新聞傳播,從而牢牢把握群眾的思維,加強與群眾之間的聯系。必要時媒體工作人員可以主動發(fā)起話題,以此來提高短視頻新聞的傳播效果,提高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所選擇的話題必須符合群眾的日常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拉近與群眾之間的情感聯系,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
其次,媒體工作人員要增強與群眾之間的互動,尤其是在短視頻評論區(qū)之間的互動[4]。這是因為相較于話題設置,與群眾在評論區(qū)之間的互動更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所以媒體工作人員必須要做好互動工作,在評論區(qū)當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群眾積極參與到互動當中。而且現階段評論已經是短視頻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只是觀看短視頻那么群眾所能感受到的樂趣便少了很多,因此一定要加強與群眾在評論區(qū)的互動,這樣不僅能夠讓短視頻的新聞效果更好,提高新聞傳播的影響力,還可以增加賬號的權重,讓賬號獲得更多的曝光,以此來促進短視頻新聞不斷發(fā)展,讓更多的群眾觀看。
現階段,很多媒體在進行短視頻新聞報道時,喜歡利用夸張的字幕以及醒目的顏色來抓取群眾的眼球,以此來提高群眾的興趣,但是這種方式會導致短視頻新聞的美觀性受到影響,無法給群眾帶來良好的視聽體驗,難以最大程度上提高群眾對新聞的興趣,不利于短視頻新聞傳播。因此媒體工作人員應該根據短視頻新聞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進行排版,提高短視頻新聞的美觀度,讓短視頻新聞更具有藝術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視覺傳播效果,為群眾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聽體驗。
不僅如此,在制作短視頻新聞的字幕時,媒體工作人員應該盡可能減少字幕的數量,并根據短視頻新聞的實際情況對字體的大小進行調整,如此能夠避免重要信息被遮擋,提高群眾的視聽效果。例如:在制作短視頻新聞字幕時,媒體工作人員可以只在字幕上標出數據、地點等重要信息,如此不僅能夠更好傳播新聞內容,還能提升群眾視覺傳播效果,這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背景音樂是短視頻新聞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能夠增強新聞信息的感染力,調動群眾的情緒[5]。不過目前媒體工作人員在選擇制作短視頻新聞時,同質化配樂問題十分嚴重,雖然短視頻新聞之間報道的內容存在差異,但是相同的背景音樂還是會降低群眾的感受,從而影響短視頻新聞傳播,不利于短視頻新聞發(fā)展。尤其是在融媒體時代,內容更新速度飛快,群眾更加追求新鮮感,因此媒體工作人員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應該加強對音樂的創(chuàng)新,用原創(chuàng)音樂來取代同質化音樂。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給群眾一個良好的觀看體驗,還能夠促進短視頻新聞不斷發(fā)展。
總而言之,要想優(yōu)化短視頻新聞傳播的實踐,還需要綜合考慮各種短視頻新聞傳播實踐策略和實際情況,從而進行有利方案選擇。在此基礎上,才能將各種新聞傳播實踐策略進行有效整合,進而加強短視頻新聞傳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