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兒童文學的儀式書寫研究
        ——以曹文軒小說為例

        2023-01-04 21:28:56郝婧妤
        關鍵詞:儀式

        郝婧妤

        〔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儀式是古老的,于歷史長河中奔騰不息,存在于人類社會之中并與人類生活時時處處緊密聯(lián)系。儀式所代表的文化力量不容小覷,它成為我們生活及生存的主要核心力量。儀式為我們承載了榮光與喜悅,依托儀式,我們得到了記憶與傳承,因儀式而消解了我們的苦難與悲愴。談到儀式,我們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古老部落的巫術儀式、封建制度的祭典儀式、現(xiàn)代社會的婚喪嫁娶儀式。彭兆榮在《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論述到,一條清楚的發(fā)展軌跡在儀式研究的形式和范圍呈現(xiàn)出來,那就是越到現(xiàn)代,儀式的表述范圍越來越大,分類形式越來越細致。[1]3我們認為,從空間上看,儀式從單一部落拓展為家族群體、主權國家再到全世界范圍。從時間上看,儀式從詳細個體活動時間轉(zhuǎn)變?yōu)檠h(huán)反復儀式時間,再到以儀式典禮為主的所有相關的活動時間。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fā)展,“儀式”二字所包含的內(nèi)容愈來愈豐富。著名人類社會學家利奇認為,“儀式”一直具有廣泛的含義,他認為“言語(禱詞、咒語、圣歌)”“手勢動作”及“器物”都具有一般儀式的特點和效用。[1]12同樣,貝格森也認同儀式的廣義性質(zhì),他將儀式界定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微型儀式”,主要指人類社會經(jīng)常使用的、有一定規(guī)范的語言,如“對不起”“謝謝”等詞語。其次是“中型層次的儀式”,即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成員遵守的規(guī)則,如尊老愛幼、遵守交規(guī)、講究公共秩序等。再次是“大型儀式”,通常指與我們的日常習慣相距較遠的群體性的活動儀式。[2]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存在儀式,毫不夸張地說,儀式時時處處都陪伴著我們。王溢嘉在《文化與心靈》一書中表達了儀式有簡有繁的觀點,如中國傳統(tǒng)宗族祭祀就是典型的復雜儀式,而“遇見熟人舉帽子”則是比較簡約的儀式。[1]56弗思在《問候與道別的聲音和身體性儀式》一文中以辯證的方法為我們揭示了“問候與道別同樣也是儀式”[1]67的道理。當一個人見到另一個人并與他打招呼,事實上是社會規(guī)約的行為之一,若一個人沒有履行這一已成傳統(tǒng)的社會行為,則可能會被認為違反社會規(guī)則而受到譴責。由此看來,打招呼與神圣的宗教儀式并無二致。問候與道別在社會交往中有控制和平衡的作用,已經(jīng)成為全體社會成員認可的社交儀式,具有愉快合作、順暢交流等諸多效用和意義。通過對弗思理論的剖析,我們可以更為精確地了解儀式的多方面涵義。所以我們沿用廣義“儀式”的概念,并用來分析曹文軒兒童小說的儀式書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發(fā)生認識論》中描述了動作和心理的相互關系。個體的心理由動作引發(fā),人類進行思考和體悟的源頭是動作的發(fā)生,同時,這是一個不斷地由外向內(nèi)的連續(xù)過程,動作和心理相互關聯(lián)又互有區(qū)別。[3]為了更清晰地界定儀式行為,我們依托皮亞杰對動作與心理的論述,將儀式分為儀式動作與儀式心理兩個方面,來展開具體討論。

        一、儀式動作

        1.儀式自身具備規(guī)定性

        曹文軒的兒童小說,大都以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為背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汲取力量,書寫孩子們的身邊人身邊事,塑造了許許多多昂揚向上、內(nèi)心純美的少年兒童形象。面對廣袤的中國大地,傳統(tǒng)風俗與社會民情充箱盈架,曹文軒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常常通過描寫民風民俗、族群規(guī)約來填補小說內(nèi)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為人物鐫上了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底色。喪葬儀式是文學描寫中常見的儀式之一,在兒童文學中也不例外。劉緒源先生《卻顧所來徑,童稚遍山林——回望近五六年兒童文學發(fā)展》一文認為,兒童文學是要表現(xiàn)美的一面的,但“在美的發(fā)掘中絕不回避人生本有的沉重與黑暗”[4]。兒童文學不能回避生老病死,不能不從中讓孩子們體會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只不過兒童文學作品中喪葬儀式的描寫,要照顧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不能像成人文學作品那樣直面死亡全貌,直抵現(xiàn)實細節(jié),而是要委婉、溫情地表現(xiàn),既有真實動人的感情,又有藝術的力量直指人心?!厄唑蜒邸分校棠倘ナ乐?,家人為奶奶守靈,擺上她心愛的紅油紙傘,在柔和的燭光下為她唱她最愛聽的法國歌曲。[5]《紅瓦黑瓦》中,馬水清的祖母去世,“我”并沒有感到恐懼,望著老人生前那干凈的房舍,一種靜謐、安詳之感油然而生,心中突然泛起對這位干凈、整潔的老太太的懷念之情。[6]《草房子》中秦大奶奶無兒無女,葬禮是熱心的村民幫著操辦的。村里人在她的腳前腳后各點一支高高的蠟燭,將艾草鋪在棺材里,按當?shù)亓曀讘摷粢豢|兒孫的頭發(fā)放在她身旁,而秦大奶奶沒有兒孫,便剪了桑桑的頭發(fā),長長的送葬隊伍在田野上若隱若現(xiàn)。[7]《青銅葵花》中,青銅的奶奶去世后,家人為她選了一塊理想的墓地,青銅和葵花提著紙燈籠,照亮奶奶墳上的新土和奶奶留下的手鐲。[8]不同時代和人群共同體的風俗習慣表面上迥然不同,深藏在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就是原始人類普遍相信的“萬物有靈”。人的死亡只是肉體活動的停滯,靈魂卻依然“存在”,他們也許還會復活或再生。悲和喜可以轉(zhuǎn)化和轉(zhuǎn)變,所以喪葬儀式以“悲”致“喜”,成為原始儀式的一種混合體。無論“點蠟燭”“放頭發(fā)”,還是“點一盞燈”“送葬”,都是為了復活后的親人回到人間可以順利找到自己的家人,火紅的蠟燭亦悲亦喜,其象征意義是十分顯著的。人類學家特納指出,一種“模式”普遍地存在于儀式活動中,這種模式不是語言的溝通,而是沉默的、靜謐的,卻對人們的行為有著極大的效力和限制作用。儀式如何發(fā)揮作用?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形成一個場域,讓其中的形式和“章程”顯現(xiàn)其權威性和約束力,由此,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接受、行動。其中,“程序公正”是非常切要的,包括儀式的任何要素對參與儀式的人都必須是公平公正的。[9]正如在秦大奶奶和青銅奶奶的喪禮上,村民們都明曉喪禮的儀式和“章程”,無需過多的語言交流,無需誰來說明做什么,怎樣做,大家都不約而同、輕車熟路地做著要做的事情,這表明村民們處于同一社群、村落,清晰地了解并認可、接受喪葬儀式的組織形式、具體規(guī)則等,他們早已對這種喪葬儀式了然于心,可以說是喪葬儀式這個情境為他們建構(gòu)了同一種行為語言和動作?!都t瓦黑瓦》中,要過年了,船家在船頭掛上了鮮艷的綢布,門上貼著對聯(lián)和福字,一派喜氣洋洋。《草房子》中的婚禮儀式,院門貼著兩個“喜”字,門楣上貼了喜紙。新郎蔣一輪胸前戴著大紅花,伴著爆竹和嗩吶鑼鼓聲,在岸邊迎接新娘。新娘子身穿紅紗衣,腳踏繡花鞋,頭上戴彩冠。房屋的裝飾,人物的穿著,喜慶的音樂,都是在婚禮這一特定場域早已得到認可的必備要素,通過大大小小的儀式元素,儀式獲得了應有的重要意義。儀式建構(gòu)了一個“間離空間”——空間上的不同形態(tài),將儀式活動與日常生活區(qū)別開來,崇高感、選擇性油然而生,社會意義一并在此體現(xiàn)。同樣,白雀要結(jié)婚了,按照慣例要去城里購買一些結(jié)婚用品——一些新的布料和應由女方購買的東西。進城買東西這種事情本應由母親幫她來做,可她沒有母親,只能由父親陪她進城購買這些結(jié)婚用品。

        不論在哪個國家或地區(qū),都會有相應的習慣和風俗,有些相似,有些不同,江東嫁人坐船來,西北嫁人撐轎子。此外,一些儀式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本不完全相關,密切性不足,本身帶有神秘性和盲從性。也許我們可以從上古神話或宗教信仰當中尋找他們的起源,不過,正是因為不完全感知,卻可以通過儀式顯現(xiàn)出來,才給儀式增添了一份奧妙,讓眾多研究者魂牽夢縈。《根鳥》中,獨眼老人雖未介紹自己的身份,根鳥一近其身,便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巫氣。這是一種“盲目”。根鳥盯著獨眼老人的眼睛,既覺得寒氣逼人,卻又感受到一絲溫暖,他明白獨眼老人想勸告他不要魯莽行事?!懊つ俊苯o人帶來啟示與勸解,神秘性陡然增加。[10]《細米》中,細米勇斗大白牛,覺得大白牛變成了一個腦袋瘦削、下巴尖尖的男孩子,還長著一雙大得出奇的眼睛。[11]《紅瓦黑瓦》中,夏蓮香好像天生就喜歡蘭花,她戴在頭上的蘭花是那么的美麗、獨特。《草房子》中,秦大奶奶落水,大人們讓孩子們大聲地一遍一遍地叫“奶奶”,大人相信“這樣就會把人叫醒”。作家敘事過程中呈現(xiàn)的微小動作和行為細節(jié),即使是涉及某一人物、事件、場景,表現(xiàn)形式都十分精煉、短小,雖不能單獨地成為一個事件,卻可以讓我們體味無窮的意蘊,譬如當時當?shù)氐纳鐣顩r、文本的現(xiàn)實人物關系和文化觀念等。面對不同的社會或人群,人們的行為和表達會互有差異。今天的中國鄉(xiāng)村與封建時代已大為不同,人們交往時沒有了過去的繁文縟節(jié),見面時不再三拜九叩,不需要再遵循嚴格的等級制度。熟人見面打招呼,一般會單刀直入地問:“吃了嗎?”或者直接討論問題,過多的禮節(jié)和寒暄已經(jīng)成了過去時。

        2.儀式與文化表演

        除卻儀式本身的行為動作外,惹人注目的還有關于文化表演的儀式動作。人類學家莫瑞·辛格界定了“文化表演”,他認為從古至今的各種各樣的文化主題都可以成為文化表演,包括繁復的歷史傳統(tǒng)及其形態(tài)樣式。他還提出“文化中介”的概念,其中包括人類的語言交流及其他如歌舞、書法、行為、造型等交流類型。[1]161許多文化表演儀式在發(fā)展初期都帶有嚴肅、莊重的意味,先民們祈求眾神的庇護,本著“娛神”的目的,為神演出,以求獲得心理上的安慰。隨著社會與文明的發(fā)展,“娛神”的愿望減弱了,表演儀式也不再受時間、場地的局限,世俗化越來越明顯,人們的表演活動開始走向自我娛樂與享受,漸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如古代斗雞、斗?;顒訋в忻黠@的團結(jié)部落、凝聚宗族的內(nèi)涵,步入現(xiàn)代社會,這些活動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游戲活動,繼而演變成體育競技。在曹文軒的兒童小說中,歌謠、戲文、號子、體操比賽、文藝匯演、馬戲表演等眾多文藝表演形式齊上陣,種類繁多的表演形式正是表達兒童幻想、天真、善良天性的理想途徑,是兒童所喜聞樂見的,對他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也使整個作品呈現(xiàn)出童趣和詩意的美,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和審美體驗?!恫莘孔印返穆橛偷匦W代表隊參加全縣體操比賽,禿鶴故意露出自己的禿頭,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這種戲劇性的效果揭示了文化表演的真諦——向觀眾展示自己獨特的東西。學者鮑伊在《作為表演的語言藝術》中界定了表演的本質(zhì),他認為表演是“一種說話的模式”,屬于“一種交流方式”[1]159。禿鶴在表演中故意露出自己的禿頭就是以此來反擊他人對自己的嘲笑?!厄唑蜒邸分校棠膛c“我”彈鋼琴,并為“我”舉辦了一場正式的鋼琴演奏會?!都毭住分?,梅紋為“我”舉辦木雕作品展?!都t瓦黑瓦》中,作家敘寫了鎮(zhèn)子上文藝匯演、文藝宣傳隊的排練場景?!陡B》中,根鳥和父親一同去鄰村看社戲。《青銅葵花》中,青銅在岸邊為葵花表演“雜技”,青銅與葵花一起做“想象吃東西”的游戲……這些情節(jié)都體現(xiàn)了文化表演作為儀式通過特定的行為、動作與其他普通生活事件在時間和空間上相區(qū)別,又與一定的社會組織和人物相互聯(lián)系。有演出,便有觀眾;有儀式,便有意義。不論是正式的表演活動,還是個人、群體的自娛自樂,都需要繁瑣的前期規(guī)劃和準備工作,這些儀式動作所代表的特定文化具有寬闊的闡釋空間并且升華了參與者的情感。在小說中,曹文軒不時插入許多具有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特色的江南水鄉(xiāng)的歌謠、鄉(xiāng)謠、戲文及號子?!把窖窖?,呀呀呀,腳趾縫里露出一小丫。沒人攙,沒人架,剛一蹽腿就跌了個大趴叉。這小丫,找不到家,抹著眼淚胡哇哇?!盵7]53劉半農(nóng)在《國外民歌譯·自序》中說,民間歌謠的好處就是用最純樸的詞和聲調(diào)唱出最樸素的感情。我們?yōu)槭裁匆璩?,不是如同呼吸一般維持我們的身體,而是“歌唱是維持心靈的生命的”[12]。作為儀式動作的歌唱、表演處處體現(xiàn)了兒童文學的喜劇性,著重表現(xiàn)了兒童的純真天性,為現(xiàn)實人生涂上了一層溫和的色調(diào),兒童文學這樣的審美品格正是我們應該推重的。

        3.儀式與暴力行為

        從文化表演延伸開來,回溯古希臘悲劇作為文化表演——戲劇的發(fā)起源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古希臘悲劇大多是以呶呶不休的語言交流和暴力行為組成的,其“表演的故事以駭人聽聞的行為和痛苦為中心”[1]263。人們欣賞以暴力為主題的悲劇故事,其中有振奮人心的力量,這可以被理解為對人類心理某種暴力“本能”的釋放與宣泄。尼采、叔本華等人提出的“權利意志”就包含著對人類本性具有某種暴力傾向的強調(diào)。原始部落的斗爭、家族社群的爭奪、古代國家的角斗士、主權國家的戰(zhàn)爭行為、現(xiàn)代文明的拳擊運動等,都可以解釋為人類對許可范圍內(nèi)的暴力的欣賞與贊嘆。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樣,在人類文明前期,一些體育運動與暴力行為并沒有嚴格界限,沒有具體的規(guī)則和細節(jié)來區(qū)分他們?,F(xiàn)如今,暴力往往披著華麗的外衣穿梭于現(xiàn)代社會文明秩序之中,卻無人察覺。人類學家利奇將暴力認定為一種可以彰顯人類社會內(nèi)在構(gòu)造關系的行動,是一種身體的機能,是“人類自然屬性的一部分”[1]290,也是社會結(jié)構(gòu)的一種基本動力。《青銅葵花》中,嘎魚父親誣陷青銅偷了他們家的鴨子,大鬧青銅家,青銅父親不能忍受清白、正直的家風受到他人的污蔑,二人在村民的圍觀下大打出手,互不相讓。我們不能說這里的打斗動作僅僅是為了出一口惡氣,更是男性為了維護自己在人情場中的地位、顏面而做出的斗爭行為。青銅父親通過營造極強的暴力氛圍告訴圍觀者,他們家的人是不會做這種茍且的事情的。這一暴力行為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延續(xù)發(fā)展,豐富了人物關系場域,解構(gòu)了鄉(xiāng)土社會的秩序規(guī)則和人情世故?!陡B》中,根鳥到杜家米店背米賺錢,他一趟一趟地辛苦背米,從不休息,獲得了老板的認可。其他工人嫉妒他,便算計根鳥,害他連人帶米一同跌落到河水中。根鳥的老實本分突出了他人的懶惰油滑,根鳥在一個與他人同質(zhì)的空間成了異類,必然會遭到暴力對待。在原始文明中,殺戮成為一種生存方式的原因是人類使用暴力的解釋可以高于原始人類與自然抗爭以及獵殺動物的生存需求。發(fā)展到現(xiàn)代文明社會,暴力成為彰顯自我、表達情感需求的手段。曹文軒筆下的兒童都有著火一般旺盛的生命力,昂揚地表現(xiàn)自我,積極尋求得到他人的認同?!厄唑蜒邸分?,阿朗面對同學們對奶奶的污蔑,一把抓住對方的領子將他扯倒在地?!都t瓦黑瓦》中,“我”對喬桉傳謠非常生氣,一拳打在他的鼻子上?!恫莘孔印返男≈魅斯I榱藥椭瑢W紙月,與劉一水打架。人們哄趕、呵斥細馬的羊群,他拿起磚頭砸向人群?!都毭住分?,細米為了保護自己的小狗翹翹,與小七子打斗,結(jié)果雙方都皮破血流?!肚嚆~葵花》中青銅為了讓妹妹站到石碾上看戲,與爭奪者互不相讓,甚至動手打斗?!陡B》中,面對別人對自己夢想的嘲笑,根鳥與黑頭動起手來。

        學者方衛(wèi)平曾表達自己關于恐怖美學的見解,他認為我們不應該失掉這一部分,其功效是強大的,不僅可以滿足兒童的原始欲望,并且可以對兒童心理起到一種凈化作用。[13]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恐怖”與我們所說的“暴力”在心理感受上有類似之處,暴力行為作為儀式動作的一種,在小說中多次被書寫。不過,在兒童文學中,暴力的敘述、肯定張揚了生命的強力和兒童的野性力量,弘揚了溫柔敦厚、純真善良的大愛與大美,確立了一定高度的審美方向。

        二、儀式心理

        1.心理活動受儀式要素制約

        儀式動作作為在小說中能夠被讀者明顯察覺、看到的內(nèi)容和細節(jié),是得到大多數(shù)讀者的關注和認可的。相較于儀式動作,儀式心理處在更為隱秘的地方,需要更為細致地把握與思考,其效應與價值也更為重要。動作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建構(gòu)作用,由此,個體、群體的心理發(fā)展都應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huán)境。在社會群體中,大型的儀式活動、中型的社會風俗、小型的行為習慣,都體現(xiàn)著一個群體的規(guī)范秩序。當一個人置身于其中時,其行為受到相對嚴格的規(guī)范制約。面對這樣的狀況,任何個體都不會不遵守規(guī)則,而將自己置于一個十分不利的或非常尷尬的現(xiàn)實情境之中。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人類通過儀式感知人情冷暖,支配自己的選擇。《青銅葵花》中,認領葵花的中午,村民們早早來到老槐樹下,但他們不靠近葵花,只是遠遠的瞅著,也不大聲喧嘩,只是小聲兒嘀咕著,分析誰家認領這個女娃兒最好。圍觀,形成一個固定的場域,尤其在鄉(xiāng)土社會,村民鄰里間互相知根知底,面對突發(fā)狀況,都謹小慎微,不會做出意料之外、唐突的事情,免得丟了自己的面子,壞了自家的名聲。大家誰都不說要認領葵花,先是過來看看別人怎么說,怎么做。傳統(tǒng)中國人一向秉持中庸的態(tài)度與作風,不會冒冒失失地、直接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重要的是心領神會。青銅為了證明不是自己偷了嘎魚家的鴨子,在水田中尋找好幾天,終于找到那只離家出走的鴨子,便故意抱著鴨子專挑大家吃飯的時間在村子里逛啊逛啊,證明給全村人——鴨子不是我青銅偷的,我青銅光明正大。青銅在證明自己時,并沒有大呼小叫,而是通過有力證據(jù)給看他笑話的人以切實的回擊。同樣,村民們也不會大驚小怪回應青銅,而是默默地面無表情地站著,看他走遠。儀式心理活動由此獲得巨大的闡釋空間,鄉(xiāng)土村莊作為底色,傳統(tǒng)行為模式承擔框架,通過側(cè)面描寫直接潛入到人物形象內(nèi)心,引起了心靈的震動與波瀾。人物潛意識層面的自責、反省、同情都被一同喚醒,讓讀者清晰地看到在微小的儀式動作背后涌動著的層層人類情感。《草房子》中,細馬的父親邱二爺是一個掮客——替買賣雙方介紹交易,從中收取傭金的中間人。大家都信任邱二爺,因為“邱二爺人厚道,不像一些掮客為一己利益而盡靠嘴皮子去鼓動人賣或者買”[7]169。大家都信任邱二爺?shù)脑蚴?,邱二爺長期遵守社會共同的行為規(guī)則和秩序,由此獲得了高度認可,建立了威信。堅持儀式動作的益處在這里體現(xiàn),便是沉淀為一種特別的儀式心理。桑喬帶著桑桑尋醫(yī)問藥后回到油麻地,人們看到桑喬臉上的無望,沉默了。孩子們想和桑桑說話,試圖安慰他,卻不知說什么好。杜家的紅門是財富的象征,自從杜家敗落之后,紅門便不像之前那樣時常打開了,村民們也不再像往常一樣,一到晚上都去杜家聽說古了?!都t瓦黑瓦》中“我”與馬水清挑著沉重的泥土,從田埂上摔倒在泥溝里,被同學們嘲笑圍觀?!厄唑蜒邸分校驗榘⒚肥腔煅?,長著大大的藍眼睛,走到哪里都被人圍觀。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延續(xù)了人物內(nèi)心的流動和成長,將生活的矛盾沖突、人情世故解構(gòu),釀成小說的高潮、結(jié)局。當面對群體性規(guī)則時,個人必然會循途守轍,無論是作為一項重要的生存原則,還是一個適宜的交往選擇,人們都不會將自己推向不利的情況。我們可以從林林總總的儀式中體察到人生百味,這是我們認識社會、了解現(xiàn)實的重要途徑。

        2.儀式的積極心理效應

        社會和文化系統(tǒng)給予儀式一種迥殊的限定性,由此,儀式才能產(chǎn)生作用。人們通過儀式來辨別現(xiàn)實狀況,感知他人心情,明確自己所處情境。儀式效用更重要的體現(xiàn)在可以起到轉(zhuǎn)化、舒緩、療愈、彌合的內(nèi)在功用?!肚嚆~葵花》中,收割稻子的日子到了,村民們都高興地吹起號子,敲起鑼鼓,宣告一年的豐收。老人們端著盛著新米的碗,聞著醉人的米香,走出家門,流下幸福的眼淚。人們面對蝗災來臨的手足無措,村中老人面向東方,“手中燃著香,雙腿跪在田埂上,嘴中念念有詞?!盵8]151祈求蝗蟲快快離去。在人類發(fā)展及其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上,人類并不是生來就可以掌控一切的,在歷史長河中,人類面對食物供應匱乏時常感到束手無策。自然災害造成的缺衣少食、物資短缺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人類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物資匱乏、食物短缺,周期性的食物壓力,使人類早有心理預判和應對準備。但是,壓力在一年一度的循環(huán)儀式上被釋放,敲鑼打鼓宣告苦難已經(jīng)過去,看著豐收的新米,人們又一次戰(zhàn)勝了大自然。儀式在危急關頭提供給人類行為反應的模式和途徑。《蜻蜓眼》中,奶奶遠離故土與親人,珍藏著母親送給自己的小皮箱,每天都要拿出來擦拭一遍。小皮箱代表著對親人的思念,給奶奶帶來了厚重的慰藉感?!恫莘孔印分校虒⒆约韩@得的榮譽證書和獎品整整齊齊地鎖在箱子中,不許別人動。榮譽證書和獎品是榮譽的具體體現(xiàn),桑喬每一次看到它們都是又一次對自我的認可,這是帶有儀式意味的物件給予人的心理滿足,保護了一個自卑的人的自尊心,這對一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謹小慎微地活在這人世的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陡B》中,根鳥下決心離開家鄉(xiāng),把那間曾經(jīng)為自己和父親遮蔽烈日、抵擋寒風的茅屋放火燒掉了。燒掉這一切,代表根鳥背井離鄉(xiāng)的毅然決然和誓不回頭的豪邁態(tài)度。

        3.儀式建構(gòu)時空意識

        儀式除了通過他事他物來展現(xiàn)心理活動以外,更為直接的作用是建構(gòu)人類的時間意識與空間形態(tài)。古代的農(nóng)事時間和生活作息,是祖先憑借太陽的朝出夕落與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判斷的。此外,古代的自然崇拜緣起于太陽,正是有了太陽,自然界才可以四季交替,生物才可以春生夏長,這種循環(huán)的時間觀念深切地影響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人類依靠大自然,通過自主的儀式活動抗拒祖先、親人死亡的物理時間的唯一性,不再相信“逝者如斯”。人們在儀式中獲得慰藉與升華,不再相信親人已經(jīng)離自己遠去,而是認為自己的祖先仍“活”在親人中間,并且在冥冥之中保佑著自己。儀式獲得了使時間停滯的神奇功用,這樣的思維有利于使祖先英雄化,使英雄圣潔化。儀式不僅建立了人們的時間觀念,還影響了空間意識。最早的祭祀場所一定是與非神圣的地方完全相隔的,與神產(chǎn)生聯(lián)系就是要在特定的場合舉行儀式,如廟宇、教堂等地。假若神圣與世俗沒有在空間上有足夠的間隔,儀式與宗教的高尚性、獨特性就無從表現(xiàn)?!厄唑蜒邸分?,阿梅為了上學不得不離開奶奶去宜賓?!恫莘孔印分?,紙月離開家鄉(xiāng)去了新地方?!都毭住分?,梅紋最終離開了稻香渡回到蘇州?!都t瓦黑瓦》中,陪“我”一起長大的小伙伴,一個個的分別去了新的生活環(huán)境。新地方,新關系,新生活,空間上的遷徙、轉(zhuǎn)移使心理活動避開舊軌跡進入了新狀態(tài),新的人生由此開啟。杜家衰敗之后,為了重振家風,杜小康與父親漂泊到陌生、遙遠的蘆葦蕩放鴨子。“離家”代表一種精神的成長,雖然杜家未能東山再起,但經(jīng)歷過艱難困苦考驗的杜小康成熟了,長大了,成為可以擔當家庭責任的大男孩兒。細馬是邱二爺?shù)倪^繼兒子,從江南來到北方,生活各方面一時難以適應,非常想回去,但走到一半又后悔了,又舍不得現(xiàn)在的父母和家庭。作家通過描寫細馬“來—回—來”的過程,清晰地敘寫了時空轉(zhuǎn)變給人帶來的生活不適,但是愛超越了凡塵俗世,作家對人物的情感描敘和心理刻畫雖顯簡約卻韻味綿長,耐人尋味。《青銅葵花》中,城里人要接葵花到城里學習、生活。城市與鄉(xiāng)村的現(xiàn)實碰撞、大人與孩子思想情感的不同、情感與理智的糾葛都在迥異的城鄉(xiāng)空間上顯現(xiàn)出來。路翎認為人物心理的動因會十分自然地促成小說內(nèi)容與形式上的深化、完善,不需要過多在意情節(jié)上的構(gòu)造。我們可以通過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歸納、解構(gòu),從而知情感,品人心。時空意識通過或大或小的儀式顯露,進一步表明我們的生活與儀式時時處處緊密聯(lián)系。

        三、結(jié)語

        通過對曹文軒兒童小說的文本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儀式在文本中較為明顯地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事件、生活秩序及行為方式上。作家經(jīng)由對形形色色的儀式行為的描述,填補了文本故事的框架,構(gòu)成了人物的血肉筋骨,反映了故事背后的人情風貌、自然氣象、風土民情。無論是儀式動作,還是儀式心理,我們可以說其存在于小說文本之中,更滲透于我們?nèi)粘I畹狞c點滴滴、方方面面,這是人類文明的精髓所在。人類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吐露心聲,最后的選擇便是儀式。漸漸地,儀式不僅有特殊的用途,更有其所代表的精神內(nèi)涵,這與“我們需要文學”同理。雷達曾多次強調(diào),為何人類需要文學,緣由是我們面對人生有一種“悲涼與黯淡持拯救的態(tài)度”,我們要讓文學來“拯救我們的靈魂和精神擔當”。[14]如今,儀式作為人類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的另一處棲息地,更值得我們認識,解讀,傳承,并在此基礎上暢想、建構(gòu)未來世界。

        猜你喜歡
        儀式
        交通運輸部舉行憲法宣誓儀式
        水上消防(2022年1期)2022-06-16 08:07:26
        觀看升國旗儀式
        快樂語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10
        十歲成長儀式
        少先隊活動(2020年8期)2020-12-18 02:32:07
        十歲成長儀式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儀式感重要嗎?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流絢夏日
        儀式感
        生活要有儀式感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01-28 10:49:06
        施夢嘗新書捐贈儀式暨分享會在寧舉行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7-11-23 01:26:39
        婚姻中的儀式感
        海峽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41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性感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尿失禁| 中文字幕一区韩国三级| 人妻有码av中文幕久久|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另类国产综合第一| 麻豆av一区二区天堂|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成人免费直播| av在线色|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看|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男同| 亚洲精品suv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 丝袜美腿诱惑一二三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亚洲麻豆av一区二区| 亚洲av高清不卡免费在线|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操|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区| 日本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 巨爆乳中文字幕爆乳区|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飞|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色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91成人自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高清完整版| 午夜国产在线|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