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民,支會堂
(1.濟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316;2.濟南市萊蕪區(qū)民惠獸藥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71100)
中獸醫(yī)起源于中醫(yī),是一門以六經八綱辨證分析疾病的學科,是一門物理性醫(yī)學。中獸醫(yī)考慮問題的整體性,能從外觀了解內部,多用“望”“聞”2種診斷方法。豬藍耳病屬寒濕性,從時令來講,夏季屬火,陽氣正盛,能有效緩解藍耳病毒對豬體的侵害,所以夏季發(fā)病率相對較低,且豬藍耳病主要是心火不旺引發(fā)的,心臟屬火,正應夏季火性,治療效果較好。冬季寒濕氣重,豬藍耳病發(fā)病率較高,治療效果差,且療程長。現(xiàn)代化養(yǎng)豬場配套的自動恒溫控制設備和濕度控制設備可降低冬季豬藍耳病的發(fā)病率,但為了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需從中獸醫(yī)角度調理豬的體質。
母豬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流產、產死胎或木乃伊胎,頑固性子宮內膜炎,無乳綜合征,產后胎衣不下,斷奶后不發(fā)情或發(fā)情但屢配不孕;哺乳仔豬及斷奶仔豬表現(xiàn)為頑固性腹瀉或嚴重的呼吸道疾?。挥守i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或反復性呼吸道疾?。还i表現(xiàn)為交配欲弱、精少、精子活力降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可垂直傳播,公豬精液感染母豬,母豬感染胎兒,是生豬生產的“隱形殺手”,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對豬群整體免疫力造成持續(xù)性破壞。PRRSV是一種免疫抑制病,隱性感染的豬會形成免疫抑制,直接影響豬場基礎免疫成功率,同時PRRSV會引發(fā)副豬嗜血桿菌及支原體肺炎等多種其他疾病,形成混合感染,降低豬群整體免疫力和健康水平[1]。
從中獸醫(yī)角度來診斷,感染藍耳病毒的豬舌苔白、厚、膩,小便清(仔豬更明顯);有子宮內膜炎癥的母豬,陰道流出白色或灰白色膿性分泌物;仔豬拉稀,四肢發(fā)涼,嚴重時膝關節(jié)以下部位均發(fā)涼;育肥豬繼發(fā)呼吸道疾病,鼻流清涕,嚴重時呈犬坐姿勢。
中獸醫(yī)八綱辯證講究寒熱觀念,從顏色上看青、白為寒,紅、黃為熱。小便清、鼻流清涕、陰道流出白色或灰白色膿性分泌物,表明有寒癥。此外,中獸醫(yī)還講究表里觀念,表在外、里在內。從解剖生理癥狀看,主要表現(xiàn)為間質性肺炎,質間增厚、肺臟下邊瘀血、肺臟網格狀顯著;肺臟黏膜增厚呈灰白色、肺泡下邊瘀血或血液中亞鐵離子分散于滲出液間呈隱隱約約的灰藍色病癥;全部心血管,特別是心房,代償性肥厚顯著;子宮內有白色膿性分泌物,腹股溝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發(fā)白,并有水腫。從中獸醫(yī)角度看,心肺病變,病毒先侵犯肺部,再傷及心臟,導致心火不能通達其身,初期心火受束必生熱,長久以后則體內必生寒。肺泡間水腫、子宮內有白色膿性分泌物、淋巴結水腫皆屬于濕,所以豬藍耳病的屬性為寒濕。
豬藍耳病具有傳染性,中獸醫(yī)上稱其為疫。該病侵入豬體,與衛(wèi)氣(亦為正氣、陽氣)相遇,引發(fā)激烈斗爭,故有發(fā)熱癥狀(西醫(yī)稱為炎癥),病豬體質不同,發(fā)熱程度不同,病程長短不一(也有死亡)。有些養(yǎng)殖戶和獸醫(yī)工作者,看到豬發(fā)熱不吃食,就給其注射抗生素和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而抗生素大都屬于寒涼藥物,豬藍耳病又是寒濕屬性,所以注射抗生素和寒涼中藥會幫助藍耳病毒快速攻破豬體的免疫屏障,從而導致大批豬只死亡。目前,大多豬場通過注射疫苗預防和控制藍耳病,但藍耳病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疫苗對豬體內免疫細胞的刺激較大,很難使豬體產生免疫力,因此豬藍耳病疫苗接種的成功率較低。豬藍耳病從中獸醫(yī)方面講,就是體內虛寒、有濕氣,如果不能排除體內的虛寒和濕氣,注射疫苗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此外,藍耳病毒還會不斷變異,疫苗研發(fā)滯后于病毒演化。所以,增強豬的體質是預防和控制豬藍耳病的關鍵所在。
從中獸醫(yī)角度講,豬藍耳病的治療,首先要強心,讓心臟熱起來,從而除去體內的寒氣,改變豬的寒性體質。其次要將中焦和下焦的水濕排出體外,防止心臟的熱向下傳導的過程中被水濕阻擋,形成上熱下寒的癥狀,對豬造成二次傷害。豬的汗腺不發(fā)達,排除水濕的路徑只有排尿和排糞便。此外,要根據臨床癥狀隨癥用方。
生產實踐中,豬場常會出現(xiàn)母豬產前產后或轉圈應激后體溫偏低,伴隨食欲不佳或絕食、飲水較少、大便干結、淚斑嚴重等癥狀,注射抗生素、B族維生素等均無效,飼喂蔬菜葉、瓜果時采食量也很少,這是典型的豬藍耳病病癥,從中獸醫(yī)方面講屬于濕氣犯胃、寒實結干。眼睛流淚,說明有濕,五行中肝主目,病因在肝,肝屬木,脾胃屬土,木克土,所以導致飲食不欲,這也是藍耳病病死豬肝臟腫大的原因。同時因為有寒,所以不渴,不想喝水。為什么屬于寒實結干?如果是熱實結干,熱量熏蒸大腸內的糞便,使燥氣上升,豬只會在3~4 d內迅速死亡;寒濕結干能持續(xù)十幾天,豬的肚子不會痛,短期內不會死亡。根據中獸醫(yī)理論,解決寒濕要增加體內的熱量,以此化掉體內的寒氣,同時要飼喂一些去濕的藥物,使糞便排出體外。運動能生陽,只要運動,就能讓體內熱起來。養(yǎng)殖戶可用木棍間歇性地驅趕患病母豬,使其通過運動加強心臟功能,從而使身體熱起來,逐漸將體內的寒濕氣化掉,同時運動可促使腸胃蠕動。飲水中最好加入熬過的生姜大棗紅糖水,生姜能散寒,大棗和紅糖可以補脾胃,3~4 d母豬就能排出大便,開始采食。該方法既為養(yǎng)殖戶解決了難題,又節(jié)約了藥費,同時也避免了母豬淘汰造成的損失,成效顯著。
豬場藍耳病的另一個典型表現(xiàn)是斷奶仔豬腹瀉,腹瀉初期用藥有些效果,停藥后又反復,但對采食量的影響不大。從西醫(yī)的角度看是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腸道紊亂或細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大,用干擾素或免疫球蛋白等生物制品治療有一定效果,但嚴重的仍會反復,有的因拉水樣糞便而脫水死亡,有的會變成僵豬,嚴重影響?zhàn)B殖效益。中獸醫(yī)在辨清豬藍耳病的屬性后,治療效果較好。四肢發(fā)涼、水樣清谷的癥狀是典型的四逆湯證,應根據發(fā)病程度適當調整劑量。拉稀嚴重時可添加訶子、赤石脂,以解表止瀉,防止脫水死亡;有嘔吐現(xiàn)象時可添加半夏、生姜;有發(fā)熱現(xiàn)象時可添加黃連、黃芩、大黃等清熱藥物;有喘癥時可添加茯苓、細辛、五味子;采食下降時可添加半夏、生姜、黨參、白術、茯苓。
豬藍耳病單純表現(xiàn)為呼吸道相關癥狀時,首先要溫里散寒,其次要清熱止咳平喘。如有表癥,方劑參考小青龍湯或射干麻黃湯加減;如無表癥,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加減。母豬繁殖障礙癥,以溫經散寒、祛瘀除濕為主,方劑多采用四逆湯、四物湯、溫經湯、排膿湯、薏仁附子敗醬草等加減。母豬產后飼喂成品獸藥散劑益母生化散,可活血、暖宮、祛瘀,連用7~10 d可預防藍耳病。公豬交配欲弱、精少、精子活力低,同樣是因為體內寒濕過重,應提升陽氣、溫陽散寒,方劑主要是四逆湯加催情散。
斷奶仔豬腹瀉,臨床上主要用四逆湯或理中湯加減。值得注意的是,中獸藥四逆湯成品中用的是炮附子,而《傷寒論》中原始方劑用的是生附子,真正祛除里寒要用生附子。生附子烏頭堿含量較炮附子高很多,毒性也大,回陽救逆效果更好,但要嚴格控制其用量、用法。
哺乳仔豬拉稀,前期大多是黃色或黃中帶白的稀便,這是仔豬體內陽氣較盛而造成的發(fā)熱現(xiàn)象,應用清熱藥物,可口服四逆湯+楊樹花口服液或白頭翁口服液。如果仔豬拉的是白色稀便,則表明腸胃已經虛寒,吃的奶已不能完全消化,應重用四逆湯,也可加服理中湯。同時要調理母豬體質,通過溫補脾胃清除體內的寒濕。因為五行中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胃好了,肺氣自然充足。此外,還要保護好肝臟和腎臟,以利于母豬生產,所以不論是妊娠期還是哺乳期,都應多飼喂補中益氣散、當歸芍藥散等散劑,必要時可加服四逆湯。調理好母豬體質,可預防哺乳仔豬拉稀、產后母豬無乳綜合征、母豬繁殖障礙等[2-3]。
此外,發(fā)生藍耳病的豬場,繁殖母豬易發(fā)生瘸蹄病。主要是由于心臟無法將足夠的熱量輸送到四肢,致使繁殖母豬四肢及關節(jié)寒濕重,從而導致瘸腿或關節(jié)腫大,這種情況應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效果較好。
上述方劑對藍耳病的治療效果較好,生產過程中要根據臨床癥狀自行隨癥加減。治療過程中注意藍耳病的寒濕屬性,以溫里為主,兼顧祛濕。在中獸醫(yī)診療過程中通過八綱辨證,明確動物疾病的屬性,并熟練掌握每一味中藥的性味,靈活運用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