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燕 寧亮亮
青光眼是眼部常見及多發(fā)病疾病,以老年人為高發(fā)人群,發(fā)病后患者可出現(xiàn)嚴重視功能減退,臨床多采用藥物及手術方式治療該病,而以小梁切除術最為常用,但長時間使用降眼壓藥物及手術操作,術后易并發(fā)干眼。干眼癥一旦發(fā)生,患者可出現(xiàn)眼部干澀、異物感、眼痛等癥狀,并不同程度的影響視功能[1]。小梁切除術后合并干眼癥既往多單純采用人工淚液替代治療,但僅短暫改善眼部干澀不適,無法長時間保持[2-4]。普拉洛芬滴眼液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較強抗炎作用,可抑制眼表炎癥,促進淚膜穩(wěn)定,有效緩解干眼癥狀[5]。本次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2 例小梁切除術后合并輕中度干眼癥,研究小梁切除術后合并輕中度干眼癥應用人工淚液聯(lián)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門診收治的82 例小梁切除術后合并輕中度干眼癥,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干眼癥診斷標準。(2)干眼癥病情為輕中度。(3)已行小梁切除術。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3)合并瞼內翻倒睫、淚點結構異常、淚道阻塞、淚囊炎、瞼緣炎等其他眼部疾病者。(4)近1 周使用其他治療方案者。(5)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41 例41 眼)男、女分別為26 例26 眼、15 例15 眼,年齡39~65 歲,平均(49.59±3.27)歲;病程1~2 周,平均(1.18±0.28)周。治療組(41 例41 眼)男、女分別為24 例24 眼、17 例17 眼,年齡38~63 歲,平均(49.32±3.61)歲;病程1~2 周,平均(1.22±0.19)周。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邵武市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行人工淚液治療,用藥玻璃酸鈉滴眼液[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222,0.3%(0.4 mL︰1.2 mg)]劑量為1 滴/次,4~6 次/d,連續(xù)治療2 周。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廣東眾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099,0.1%(5 mL︰5 mg)]治療,劑量為1 滴/次,4 次/d,連續(xù)治療2 周。
1.3.1 癥狀改善時間 記錄治療后眼部異物感消失時間、眼部干澀消失時間、眼部燒灼感消失時間及眼痛消失時間。
1.3.2 淚膜破裂時間 治療前后開展淚膜破裂時間(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檢測,用濕潤熒光素鈉試紙(天津伊諾新康醫(y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YN-YG-I 型,津械注準20182160122)沾染下方瞼結膜,囑患者眨眼3 次,記錄最后1次瞬目至角膜出現(xiàn)第1 個干燥斑時間,共測量3 次,取平均值。
1.3.3 角膜熒光素染色 治療前后開展角膜熒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xiàn)L)評估,角膜分為4 個象限,各象限取0~3分,無染色計0分,≤5個點狀著色計1分,6~30個點狀著色但部分染色融合不佳計2 分,角膜點狀著色融合、絲狀物及潰瘍等,>30 個著染點計3 分。
1.3.4 淚液分泌試驗 治療前后開展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 I test,SIT),將測試濾紙反折后放置于下方結膜囊外1/3 處,雙眼自然閉合,時間為5 min,將濾紙取出后測量浸濕長度。
1.3.5 并發(fā)癥 記錄用藥后結膜充血、眼部刺激感、表層點狀角膜炎發(fā)生情況,計算發(fā)生率。發(fā)生率=(結膜充血+眼部刺激感+表層點狀角膜炎)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6 療效標準 眼部異物感、燒灼感、干澀、眼痛等癥狀消失,BUT>10 s、SIT>10 mm/5 min、FL 0 分為顯效;癥狀改善,BUT 5~10 s;SIT 5~10 mm/5 min,F(xiàn)L1~3 分為有效,未達到顯效或有效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 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95.12%總有效率較之對照組68.29%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治療組畏光消失時間、眼部干澀消失時間、眼部灼燒感消失時間及眼痛消失時間較之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治療前BUT、FL 及SIT 水平比較,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BUT、SIT 水平較之同組治療前更高,F(xiàn)L 水平較之同組治療前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BUT、SIT 水平較之對照組更高,F(xiàn)L 水平較之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BUT、FL、SIT 值水平()
表3 兩組BUT、FL、SIT 值水平()
表3 (續(xù))
治療組14.64%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之對照組7.32%稍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例(%)]
青光眼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激光及手術,其中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而手術治療方式目前仍以小梁切除術為“金標準”,雖然小梁切除術步驟簡單、手術時間短,但仍對眼部組織產(chǎn)生一定損傷,使淚膜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術后患者極易合并干眼。而干眼是臨床常見的眼表疾病,是由于淚液的量或質或流體動力學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wěn)定和(或)眼表損害,從而導致眼部不適癥狀及視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機制包括淚膜不穩(wěn)定、淚液滲透壓升高、眼表炎癥反應和損傷以及神經(jīng)異常[6]。分析小梁切除術后合并干眼癥的原因,主要包括:(1)閉角型青光眼大發(fā)作、部分開角型或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術前可能已頻繁或較長時間使用一種或多種降眼壓眼藥物,一方面抗青光眼藥物會減少淚液分泌,降低結膜杯狀細胞的密度,減少黏蛋白生成;另一方面這些藥物中含有防腐劑成分,可損傷結膜杯狀細胞。(2)復合式小梁切除術中,常使用氟尿嘧啶或絲裂霉素等抗代謝藥物,此類藥物雖然對結膜瘢痕化產(chǎn)生抑制作用,但也對眼表細胞產(chǎn)生毒性,造成結膜杯狀細胞損傷;小梁術后常規(guī)滴用抗生素、激素類眼藥水,可加重淚膜損傷,進而誘發(fā)干眼癥[7-9]。(3)手術操作中的機械損傷、眼表長時間暴露及消毒溶液使用易對眼表細胞產(chǎn)生損傷,導致炎性因子釋放,發(fā)生炎癥反應及淚液滲透壓升高,從而誘發(fā)或加重干眼癥狀。(4)小梁切除術后局部隆起的濾過泡,改變了眼表局部形態(tài)及淚膜的均勻涂布,影響了淚膜的穩(wěn)定性。正常及穩(wěn)定的淚膜是維持良好眼表功能的基礎,不僅濕潤及保護角結膜上皮,抑制眼表微生物生長,為角膜提供營養(yǎng),還是屈光間質的一部分,人眼良好的視覺質量與淚膜的穩(wěn)定有重要相關性。小梁切除術后患者合并干眼,不僅出現(xiàn)眼部異物感、干澀、發(fā)癢等不適,還因淚膜不穩(wěn)定,使原已受損的視功能進一步下降,加重了青光眼患者的焦慮情緒,對這類患者干眼的治療,既往常用方法為單純給予人工淚液。玻璃酸鈉滴眼液是臨床常用的人工淚液,為一種線性多糖,其成分與人體淚液相似,不僅能補充缺少的淚液成分,潤滑眼表,降低淚液滲透壓,改善眼部不適,還能夠與眼表的纖維連接蛋白結合,促進角膜上皮連接和伸展,修復損傷的角膜上皮細胞。但已有大量研究證實,炎癥是干眼發(fā)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單用人工淚液治療該病,僅補充眼表水分,無法去除炎癥因素,療效欠佳[10-12],抗炎藥物是干眼治療不可或缺的部分。臨床常用的眼部抗炎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抗炎藥及免疫抑制劑,其中糖皮質激素副作用大,使用時間長易致眼壓升高,而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為糖皮質激素性高眼壓易感人群,青光眼患者眼壓每升高1 mmHg,對其殘存視功能均能造成嚴重影響;免疫抑制劑起效慢,長期使用局部抵抗力下降,且價格昂貴,基層醫(yī)院不易獲取該類藥物;普拉洛芬作為丙酸類非甾體抗炎藥物,可非選擇性抑制環(huán)氧合酶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環(huán)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還可調節(jié)白介素-2、干擾素-γ 和腫瘤壞死因子-α 的生成,從而發(fā)揮抗炎作用[12]。晉秀明等[13]認為局部非甾體抗炎藥物適用于部分輕中度干眼的治療,能有效改善干眼癥狀及體征,對有眼表炎癥及角膜上皮細胞損傷的輕中度干眼患者作用更為明顯。
本研究中治療組行人工淚液聯(lián)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95.12%總有效率較之對照組68.29%更高;治療組治療后BUT、SIT 水平較之對照組更高,F(xiàn)L 水平較之對照組更低;治療組眼部異物感、干澀、灼燒感及眼痛消失時間較之對照組更短;治療組14.64%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之對照組7.32%稍高,主要表現(xiàn)為眼部刺激感,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指標中BUT 值可提示淚膜是否穩(wěn)定,SIT 值可反映淚腺功能亢進或衰退情況,F(xiàn)L 評分可判斷角膜上皮是否受損及損傷程度,而本研究觀察結果提示人工淚液聯(lián)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療小梁切除術后干眼癥患者,可緩解干眼癥狀,穩(wěn)定淚膜,改善淚液分泌,促進眼表損傷修復,且不良反應少。分析原因,普拉洛芬滴眼液作為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可對炎癥介質如前列腺素、白介素-2 等合成及分泌產(chǎn)生抑制作用,以達到控制因小梁手術操作及圍手術期眼局部用藥損傷眼表細胞,而造成眼表炎癥反應的目的,而炎癥是干眼發(fā)病機制的核心,通過抗炎藥物阻斷炎癥反應是干眼治療的關鍵,同時聯(lián)合人工淚液對眼表補充水分、保濕、潤滑,更有利于干眼的治療[12]。普拉洛芬滴眼液用藥后,藥物可于30 min 后流入并分布于多數(shù)眼組織,以角膜、結膜等部位的藥物濃度最高,有利于縮短患者恢復時間[14]。此外,普拉洛芬滴眼液雖在炎癥控制方面效果明顯,但它可能延緩角膜創(chuàng)傷的早期修復及上皮愈合,及眼部刺激感等不良反應,而玻璃酸鈉滴眼液修復角膜上皮及潤滑眼表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反應,確保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人工淚液聯(lián)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療小梁切除術后合并輕中度干眼癥患者,有利于縮短患者癥狀消失時間,促進淚膜穩(wěn)定性提高,并改善淚液分泌,在基層醫(yī)療機構缺乏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情況下,可適當使用。